資源簡介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學情分析】 1.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來看,學生已初步了解遺傳、變異、性狀、基因、轉基因等知識,因此可以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進行想象、對比分析、歸納總結等,去構建本節的知識框架,理解性狀、基因控制性狀的概念。 2.作為生活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經常感受到身邊的少數民族文化。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現代文化的沖蝕,很多少數民族的習俗、語言、服飾等逐漸被漢化。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滲透少數民族文化知識,培養學生了解各民族千姿百態的精神文化風貌,增強學生對各少數民族文化的感性認知。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和相對性狀;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2.能力目標:學會設計和填寫表格;嘗試運用已有知識解釋日常生活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①樹立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②通過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滲透,促進民族團結;③關注轉基因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教學重點】 1.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和相對性狀; 2.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教學難點】 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課時數】:1課時 【教學資源】 1.準備我兒子和我老公的照片,做成ppt文件 2.準備蘋果、提子(又稱為美國葡萄)等實物; 3.布依族和苗族姑娘的圖片資料,做成ppt文件。 4.轉基因動物、食品、藥品等圖片資料,做成ppt文件。 【教學方法】 利用直觀教學法、舉例子、比較法(比較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習俗、語言、服飾以及外貌特征)、分析資料、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首先,老師(本人)作自我介紹,然后出示我兒子和我老公的照片,請學生根據外貌特征找出我兒子的長相哪些地方長得像我老公?哪些地方長得像我?哪些地方長得都不像我們兩個呢? 學生:相互討論并回答問題。 教師:象同學們觀察到的那樣,我兒子有些地方長得像我老公,有些地方長得像我,有些地方長得都不像我們兩個。生物學上把這種親子間的相似性稱為遺傳,親子間和子代個體之間的差異叫做變異。今天我們就進入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教師:生活中遺傳和變異的實例很多,出示明星圖片,請學生找出明星親子代間相似性(遺傳),再出示明星兄弟姐妹之間的圖片,找出不同的地方(變異)。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親子間的相似性(遺傳),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變異) 教師:請學生認真聆聽,然后做出判斷。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遺傳);一豬生九仔,連母十個樣。(變異);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遺傳)。 教師:人們對遺傳和變異的認識,最初是從性狀開始的,后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才逐漸深入到基因水平,現在我們就進入第二章第一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板書) 教師:同學們,你們看到這個課題,產生了那些疑問呢? 學生:討論后闡述疑問。 〔觀察思考,獲得新知〕: 教師:拿出蘋果和提子,引導學生觀察蘋果和提子的特征。 教師:生物所表現出來的這些特征,它在生物學上有一個新的名字,叫做性狀。那人體上有沒有形狀呢? 學生:小組討論 (1)耳朵有無耳垂?(2)眼睛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的?(3)能否把舌由兩側向中央卷曲?(4)能否使大拇指向背側彎曲?(5)有無酒窩?等等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以上的形態結構特征的性狀。 教師:除了人體形態結構特征的性狀,還會其他性狀嗎?引導學生理解行為方式和生理特性的性狀。 教師:同學們知道了很多生物的性狀,那誰能給性狀下個定義呢?到底什么叫性狀? 教師:教師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歸納出來,可以多個同學補充。 學生:任何生物體都有許許多多的性狀,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征、生理特性或行為方式等都是生物的性狀。板書:一、什么叫做性狀?) 教師: 同學們,你們已經了解了性狀的概念,也知道了水果(蘋果、提子等)和人體具有生物學中的性狀外,請問,我們的民族從族別來講,民族與民族之間有性狀區別嗎?(在視頻中24分08秒---27分35秒) 教師:出示少數民族圖片,請學生先思考,后作答。 學生:學生討論 ,得出結論。布依族(第一幅)和苗族(第二幅) 教師:彈出正確答案, 追問學生,你們是從 哪些特征來判斷她們 是布依族和苗族呢? 學生:我們是根據她 們的穿著打扮、服飾 來區別的。 教師:引導學生除了 從服飾區別外,還可以從少數民族的長相上來區別。 教師:老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總結出了布依族和苗族的外貌特征,這些外貌特征從生物學角度分析,它也是性狀。 小結:民族與民族之間是有性狀區別的。 教師:同學們注意了沒有,同一種性狀在不同的個體身上會有差異? 展示相對性狀的圖片 學生:認真觀察,判斷。 教師:像這樣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被稱為相對性狀。(板書:二、相對性狀) 展示:展示實物,讓學生判斷哪些是相對性狀。?? 學生:判斷。 教師:對于學生容易出錯的問題要進行詳細的分析。 小結:剛才同學們對性狀和相對性狀有了深刻的理解,那是不是所有的性狀都能遺傳呢?例如:同一個麥穗上的小麥粒,分別種在肥沃的土壤中和貧瘠的土壤中,再結出的麥粒前者大于后者,麥粒大小這種性狀能不能穩定的遺傳下去? 學生:不是,由環境引起的性狀不能遺傳。 〔基因控制性狀〕: 資料分析:轉基因鼠的啟示 分組討論: 1.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狀是什么?控制這個性狀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2.轉基因超級鼠的獲得,說明性狀與基因之間是什么關系? 3.由此推論,在生物傳種接代的過程中,傳下去的是性狀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總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板書: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教師:假如你掌握的這項技術,你怎么利用這項技術為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服務呢? 學生:發揮想象空間。 教師: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基因組中,培育出的轉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現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目前,已有轉基因作物、轉基因動物、轉基因食品、轉基因藥品等。(板書:四、轉基因生物) 展示:轉基因物品的圖片。 學生:觀察圖片,提出問題。 教師:想一想,你還知道哪些轉基因生物?你吃過哪些轉基因食品? 教師與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討論分析轉基因技術,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以便對轉基因問題有個深刻的認識。 〔課堂小結〕: 教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收獲了多少? 學生: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是性狀、相對性狀,也深刻認識到基因控制了生物的性狀,轉基因生物。 〔板書設計〕: 第一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1.遺傳:親子間的相似性 2.變異:親子間或子代個體間的差異 3.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實現的。 一、生物的性狀 1.性狀:生物體的形態結構特征、生理特性(如血型)和行為方式等。 2.相對性狀: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三、轉基因生物 〔教學反思〕:本節的教學主線是生物的性狀和相對性狀這兩個概念的建構到生物性狀由什么決定的分析,難點在于對轉基因過程和轉基因超級鼠的性狀變化的分析,我對本節內容是這樣處理的:通過提問人類歷史上的的第一個轉基因動物,想不想了解它的培育過程引起學生的興趣,帶著興趣去看書中的轉基因超級鼠獲得過程的示意圖,先在小組內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過程,小組成員互相補充完善,然后找同學在班級內交流,其他同學糾正補充,最后教師加以完善。通過這樣的處理,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表現的機會。另外,在問題的設計上,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生活實際到理論,再把理論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注重結論獲得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了知識點的銜接,過渡自然,例如在講完性狀受基因控制后通過這樣的一道題“同一個麥穗上的小麥粒(基因相同),分別種在肥沃的土壤和貧瘠的土壤中,再結出的麥粒前者大于后者,這是怎么回事呢?“使學生得出結論:性狀在受基因的控制基礎上還受環境的影響。 在教學中還存在著不足之處,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還缺乏藝術性,不太靈活,這還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