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走進法治天地 第九課 法律在我們身邊 第1課時 生活需要法律 課|時|目|標|導|航 課標要求:成長中的我→心中有法→知道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理解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親愛的同學,做題前請翻閱《拓展與背誦》P26“妙拓展·讀一讀”內容,會對做題有幫助哦! 一、單項選擇題 1.2020年7月,一批新的法律法規開始施行。公職人員行為監管更加嚴格、社區矯正工作從此有法可依、新森林法聚焦林業可持續發展……法治,讓社會治理更完善,讓你我生活更安心。這說明( ) A.法律是協調人際關系唯一手段B.成年人與法律的聯系更為緊密 C.法律與公民的生活有密切聯系D.法律管的都是老百姓的家務事 2.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一起在高考中組織作弊案件。3名被告人因犯組織考試作弊罪被判處刑罰。這啟示我們,規范和調整生活中形成的社會關系需要( ) A.道德 B.友情 C.親情 D.法律 3.未滿8歲的孩子偷偷用父母銀行賬戶給網絡主播打賞10萬元,這錢能退嗎?在小區被高空拋物砸傷,如果找不到扔東西的人,該找誰賠償?租的房子還沒到期,房東卻把房子賣了,要求租戶搬走,該怎么辦?這些問題都能從民法典中找到相應的法律依據。由此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A.法律與生活息息相關 B.法律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的 C.良法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 D.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唯一工具 4.面對日益嚴重的機動車與行人爭搶過人行道的現象,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這一“車讓人”的新法規出臺后,“中國式過馬路”現象明顯減少,在馬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的數量也有下降趨勢。由此可見( ) ①法律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完善 ②法律對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 ③生活中的矛盾需靠道德協調 ④法律服務并指導人們的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國家就像一部復雜的機器,其運行必須有章可循,必須有法律的規范和保障。如果沒有法律,國家機器就難以正常運行,國家承擔的職能就難以實施。”以下觀點中與此相對應的是( ) A.國家的經濟生活離不開法律 B.國家的政治生活離不開法律 C.法律是用來統治國家的工具 D.國家產生之后才誕生了法律 6.“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用法治保障改革,改革就會乘風破浪。”下列關于法治作用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法治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B.法治只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C.法治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和民心穩定 D.社會主義法治能夠助推中國夢的實現 7.法律約束著每個公民的思想和行為,上至憲法下至各種條文歷律、規章制度都是如此,也唯有如此才能保證國家安寧、百姓安居。下列說法與此觀點一致的是( ) ①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②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唯一準則 ③需要堅持實行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④我們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小米閱讀了我國的法治進程后,想到了一些所學知識,其中錯誤的是( ) 1982年,我國頒布并實施現行憲法。 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2017年,黨的十九大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確定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 ①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②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是實行法治的前提 ③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法律,法律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維護著我們的合法權益 ④法律就在我們的身邊,在社會生活中產生的矛盾和糾紛都是由法律來協調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證券法、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新修訂的森林法、社區矯正法、關于修改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的決定、關于廢止有關收容教育法律規定和制度的決定。之所以注重法治建設是因為( ) ①“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②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 ③法治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唯一出路 ④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這句話告訴我們,實行法治有助于( ) ①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 ②徹底消除一切違法的行為 ③民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 ④迅速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 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二、非選擇題 11.材料一 觀察漫畫。 材料二 學完第九課內容后,小文與爸爸有以下對話: 小文:爸爸,學習了“法律在我們身邊”后,我懂得了不少法律知識。自人類產生以來,法律就是規范和調整人們行為的重要規則。 爸爸:的確是這樣,沒有法律,我們的生活將會一團糟。法律是協調人際關系最重要的也是僅有的渠道。那你知道法律體現誰的意志嗎? 小文:法律當然體現我們每個公民的意志了。 材料三 法治建設,人人受益。近年來我國推進法治建設的舉措有很多。比如修改食品安全法,加大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依法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加強網絡版權監管,打擊侵權盜版,保護知識產權;多起重大刑事冤假錯案根據疑罪從無原則得到糾正,并依法給予國家賠償,切實維護了司法公正,保障了賠償請求人的合法權益。這些舉措的實行助推了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進程。 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你贊同材料一中哪位同學的觀點?請說明理由。 (2)請將材料二對話中錯誤的內容畫線,并說明理由。 (3)近年來我國推進法治建設的舉措有很多。我國采取推進法治建設舉措的原因有哪些? 12.材料一 封建社會,法律由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的國王或者大臣制定;資本主義社會,法律由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議會制定;社會主義社會,法律由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人民代議機構制定。如:中國的法律是由代表廣大人民利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這是法律的基本屬性,即它體現它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的意志。 材料二 執法者在執法過程中,不僅要熟記法律制度,還要深諳法律的基本精神,如:“法律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在分清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弘揚正氣、匡扶正義。” 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說明了什么? (2)“法律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在分清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弘揚正氣、匡扶正義。”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教 師 詳 解 詳 析 身邊 社會關系 道德 法律 生活 方方面面 如影隨形 權利和義務 統治階級 工具 標尺 國家 法律至上 遵守法律 全面依法治國 人民權利 重要標志 中國夢 必由之路 1.C 解析: 我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每一部法律都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的,我國正是為適應現實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新法規,C符合題意。故選C。 2.D 解析: 本題考查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我們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以及由此產生的矛盾和糾紛,不僅需要依靠道德、親情、友情來協調,而且需要法律來調整。3名被告人因犯組織考試作弊罪被判處刑罰體現了通過法律規范行為,D正確;A、B、C與題意不符。故選D。 3.D 4.B 解析: 本題考查法律的作用。面對日益嚴重的機動車與行人爭搶過人行橫道的現象,國家新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這體現了法律應該與時俱進,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完善;該法調整生活中機動車與行人過馬路問題,體現法律服務并指導人們的生活,①②④說法正確;③說法不夠全面,且材料中未體現道德,排除。故選B。 5.C 解析: 題干表明國家治理離不開法律。理解題干這句話的寓意是答題的關鍵。C符合題意。故選C。 6.B 7.D 解析: 題干材料表明生活離不開法律,要堅持法治,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治理,①③④的觀點符合題意。調整社會關系的規則除了法律外,還有道德、紀律等規范,②的觀點是錯誤的,排除。故選D。 8.D 9.B 10.C 解析: 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①③符合題意,②④說法夸大了法治的作用。故選C。 11.(1)贊同小亮的觀點。理由:①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每一部法律都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的,又對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②法律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法律不僅服務于人們當下的生活,而且指導著人們未來的生活。③法律與我們每個人如影隨形,相伴一生。我們一生都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為我們每個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2)①錯誤的內容:“自人類產生以來,法律就是規范和調整人們行為的重要規則。”理由:法律不是從來就有的,原始社會沒有法律,人類用習慣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這些習慣靠人們自覺遵守。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國家產生之后,統治階級開始有意識地創制法律。②錯誤的內容:“法律是協調人際關系最重要的也是僅有的渠道。”理由:法律是協調人際關系的重要渠道,而非最重要。另外,道德、紀律、規章制度等行為規則也協調人際關系。③錯誤的內容:“法律當然體現我們每個公民的意志了。”理由:法律的本質是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在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里,我國法律體現全體人民的共同意志。 (3)①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②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12.(1)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2)這句話體現了法律是用來統治國家、管理社會的工具,也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