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法律保障生活課|時|目|標|導|航課標要求:成長中的我→心中有法→知道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理解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親愛的同學,做題前請翻閱《拓展與背誦》P27“妙拓展·讀一讀”內容,會對做題有幫助哦!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選項中,能體現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是( )A.法網恢恢,疏而不漏B.嚴于律己,寬以待人C.王子犯法,庶民同罪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2020年2月,山東濟南打掉一個銷售偽劣疫情防控物資的犯罪團伙,抓獲16名犯罪嫌疑人,繳獲假冒偽劣口罩32萬只,追繳贓款15萬余元。這體現了我國法律的最主要特征是( )A.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B.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C.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D.法律的調整約束范圍比道德大3.觀察漫畫,法律與道德等其他行為規范的共同點是( )①法律和道德等行為規范都是由國家制定的②法律和道德等都是人們生活中的行為規范③它們共同約束人們的行為、調整社會關系④只有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2020年3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再次明確,只要在出入我國國境的過程中實施妨害國境衛生檢疫的犯罪行為,都應當適用我國法律,適用統一的司法標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說明( )①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②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③法律規范社會與生活秩序,是國家生活的保障④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河南省政法機關對涉疫情違法犯罪堅持“零容忍”,截至2020年3月12日,全省公安機關共立案查處涉疫違法犯罪案件6757起,刑事拘留521人,行政拘留2942人,其他行政處罰4390人。檢察系統累計批捕起訴涉疫犯罪嫌疑人368人,法院系統累計審結涉疫案件295件。由此可見( )①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②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③干擾疫情防控的行為都要受到刑罰處罰④法律維護社會秩序,是國家生活的保障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開展募捐活動,騙取財產?!边@一規定直接體現了法律( )A.對人們的行為起規范作用B.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C.對人們的行為起保護作用D.一定能夠杜絕騙捐等行為7.某網友在微信群發布涉疫情不當言論。當天,該網友因涉嫌尋釁滋事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7日。這說明我國法律( )A.由國家制定或認可B.靠社會輿論保證實施C.體系已經非常完備D.規范人們行為8.“雙十一”購物節時,王女士在某大型購物網站上購買了一雙高跟鞋,并支付了貨款。收到貨后,王女士覺得這雙鞋子的顏色跟網上的圖片出入很大,要求退貨。網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消費者七天的反悔權,予以退款。這一案例說明( )①法律不維護網店的合法權益②法律是我們生活中的“衛士”③法律只能保護消費者的權益④我們的社會生活離不開法律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9.法律的規范作用突出表現為,它規定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可以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下列能體現這一作用的是( )①小軍堅持幫助身有殘疾的小華,受到同學們的稱贊②某市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因受賄罪被判無期徒刑③李某在遛狗時未用狗繩牽引,受到群眾的強烈譴責④某男子因無故暴打酒店的服務員,受到法律的處罰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二、非選擇題10.請你判斷小紅和小明誰的觀點正確并說明理由。11.材料一 山東省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周春雨受賄、隱瞞境外存款、濫用職權、內幕交易案,對被告人周春雨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二十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億六千一百萬元。材料二 “醉駕入刑”實施以來,全國因酒駕醉駕導致的交通事故總起數、死亡人數均較法律實施前大幅下降,“開車不飲酒,飲酒不開車”也逐漸成為社會共識。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1)材料一體現了法律的哪些特征?(2)材料二中的“大幅下降”“成為社會共識”分別體現了法律的哪些作用?12.十五周歲的中學生陳某原本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自從在網上玩游戲結識了一些“朋友”后,他逐漸變得無心學習,經常曠課。開始時,他還有些自責,覺得對不起父母、老師。后來便放縱自己,還曾因偷學校的東西、打罵同學等受到學校紀律處分。可他非但沒有接受教訓,反而經常在社會上偷竊財物、參與賭博等,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知悔改,為了能到網吧玩游戲,他和另外兩個“朋友”攔路搶劫,在短短幾天內就作案多起,最終因犯搶劫罪被判刑。小梅所在的班級正在開展以“法律保障生活”為主題的討論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如下任務:(1)從陳某失足的軌跡來看,他的行為受到過什么準則制約?這些準則有什么不同?(2)法律的規范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3)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淪為“階下囚”,你從中得到的啟示是什么?教師詳解詳析國家制定 社會輿論 習俗 行政 行為規范 制定 認可 基本形式 國家強制力 普遍約束力任何人 保護 義務 法律責任 規范 保護有序 權利 義務 準繩 制裁1.C 解析:本題考查法律的特征。A形容作惡者一定會受到嚴密法律的懲罰,不符合題意;B意思是對自己要求嚴格,待別人則很寬厚,不符合題意;C意思是王子違背了法律,會和老百姓一樣受到懲罰,沒有特殊對待,指王法對于王子、平民是一樣的,體現了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有普遍約束力,符合題意;D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強加給對方,不符合題意。故選C。2.B 解析:本題考查法律特征。題文材料及漫畫表明濟南依法打擊銷售偽劣疫情防控物資的犯罪團伙,其中的“抓獲”“繳獲”“追繳”均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可見,材料體現了我國法律的最主要特征是: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B正確;A、C排除,材料未體現法律此特征;D錯誤,道德調整約束范圍比法律大。3.B 解析:本題考查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法律與道德相比較,兩者的共同點是在社會生活中,法律和道德都是調整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②③正確;①錯誤,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④說法錯誤。故選B。4.C 解析:本題考查法律的規范作用與特征,材料中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相關規定,體現了法律具有制裁違法犯罪的強制作用,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法律規范社會與生活秩序,②③④表述正確,①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故選C。5.C 解析:本題考查法律的特征。立案查處涉疫違法犯罪案件體現了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①正確;法不可違,涉疫情違法犯罪受到法律制裁,說明了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②正確;干擾疫情防控,觸犯刑法的行為要受到刑罰處罰,③錯誤;對涉疫情違法犯罪堅持“零容忍”,體現了法律維護社會秩序,是國家生活的保障,④正確。故選C。6.A 解析:從題干材料中“禁止……開展……活動”可看出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讓我們懂得在社會生活中不應該做什么。因此,A符合題意;B、C表述正確,但與題意不符;D觀點絕對化,排除。故選A。7.D 解析:本題考查法律的作用。法律具有規范和保護作用。題干中網友的言論觸犯了行政管理法規,受到了行政處罰,說明我國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法不可違,觸犯法律要受到法律的制裁,D正確;A不符合題意;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道德靠社會輿論保證實施,B錯誤;法律體系非常完備的說法過于絕對,C錯誤。8.D 解析:解答本題需要對材料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做出正確選擇。王女士因對網購的鞋不滿意而選擇退貨,網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予以退款,說明法律是我們生活中的“衛士”,我們的社會生活離不開法律。所以②④符合題意;①③說法錯誤,法律不僅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維護網店的合法權益。故選D。9.B10.小紅的觀點是正確的。①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②在法治社會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每個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③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11.(1)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或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大幅下降”說明:在生活中,我們既受到法律的約束,又受到法律的保護;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成為社會共識”說明: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法律規定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也為我們評判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12.(1)從陳某的失足軌跡來看,他的行為受到過道德、紀律、法律的制約。不同點:①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而道德等其他行為規范不是由國家制定的。②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的實施以強大的國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為規范主要依靠社會輿論、信念、習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證實施。這是法律區別于道德等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特征。②法律具有強制的約束力,道德具有一定約束力。(2)①法律規定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②法律讓我們懂得在社會生活中可以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③法律也為我們評判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3)我們應遵守法律、道德等行為規范,否則就會受到相應的制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