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1高分攻略】高考政治二輪復習學案 專題七 民族與宗教 (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1高分攻略】高考政治二輪復習學案 專題七 民族與宗教 (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專題七:民族與宗教
【考情分析】
考試大綱要求
課標全國卷地區
考題
考查點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
2020·新課標全國卷Ⅲ.18
結合中央財政支持民族地區發展,考查民族的相關知識
2019課標全國卷I·17
依托某市開展各項民族團結活動,考查民族問題
2019課標全國卷Ⅲ·16
結合邊疆地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查民族關系和共同富裕
2018課標全國卷II·17
結合醫療援藏工作的發展,考查民族的相關知識
【考向分析】
1.本專題在全國課標卷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考查的知識點看,主要集中在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等上。
2.從命題趨勢上看,以我國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事例為背景,考查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我國保護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具體事例為背景,考查中國共產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
3.命題形式既可能是選擇題,也可能是非選擇題。
備考建議:
結合黨和政府近一年來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措施,以選擇題或者主觀題的形式考查考生對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理解和運用;結合我國宗教發展的現狀與成就,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考生對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理解。
1.
(2020·新課標全國卷Ⅲ.18)7.2019年,中央財政通過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以及中央補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等相關財政轉移支付,支持加強民族語言文字出版能力建設,推動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事業發展。中央財政支持(

①旨在推動民族地區文化事業的發展
②凸顯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③是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保障
④體現了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原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考點一
我國的民族政策
1.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民族關系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建立原因
①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鏟除了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的階級根源②新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經濟基礎,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③我國堅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以及實施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現狀
歷史遺留下來的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等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依然存在,而且難以在短期內消除
鞏固和發展
國家角度
①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②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③堅持和完善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
公民角度
①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②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③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實際行動共同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民族平等
民族團結
各民族共同繁榮
含義
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應盡的義務
我國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互相合作、共同奮斗、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團結局面
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都得到發展
原因
在我國,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各族人民都對祖國的文明作出了貢獻,都是國家的主人
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注意問題
①民族平等并不是要消除民族差別。②民族平等并不意味著各民族間發展程度是一樣的。③民族平等不僅是指政治地位的平等,還包括經濟、文化、社會方面的平等。④民族平等不僅指平等地享有權利,還包括平等地履行義務。⑤對少數民族和地區給予特殊扶持和照顧,不僅沒有違反民族平等,恰恰是實現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
①民族團結不僅指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團結,還包括少數民族之間的團結。②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
①各民族共同繁榮并不意味著各民族同步、同時、同等程度的繁榮。②各民族共同繁榮不僅指各民族在經濟上的共同繁榮,還包括政治、文化上的共同繁榮
正確理解民族平等原則
(1)堅持民族平等的原則,并不意味著各民族之間的發展程度是一樣的。
(2)民族平等,不僅指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還包括平等地履行義務。
(3)民族平等與民族差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以民族差別的存在否認我國的民族平等,也不能以民族平等掩蓋民族差別。
(4)對少數民族和地區給予特殊的扶持和照顧,不僅沒有違反民族平等原則,恰恰是實現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
3.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含義
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地位
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內容
自治地方
①自治地方一方面是國家統一領導下的地方行政區域,另一方面又是國家統一領導下享有自治權的地方。②自治區是省一級的民族自治地方,是省一級的行政單位;自治州是地市一級的民族自治地方,是介于省級和縣級之間的行政單位;自治縣是縣一級的民族自治地方,是縣一級的行政單位
自治機關
①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既是一般的地方國家機關,又是民族自治機關。②自治機關在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
自治權
①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②自治權是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力
必然性
①歷史特點: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②現實情況:“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
優越性
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民族關系、民族原則、民族政策的關系
民族關系
民族原則
民族政策
區別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民族區域自治
聯系
①我國民族關系是實施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原則與民族政策的客觀基礎。民族原則與民族政策又是發展我國新型民族關系的指導思想和重要保證。②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礎和理論依據,而民族政策則體現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對處理民族關系基本原則的具體落實
特別行政區與民族自治區的比較
特別行政區
民族自治區
設立地區
港澳臺地區
少數民族聚居區
自治程度
享有高度自治權
有一定的自治權
社會制度
資本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
解決的問題
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
解決民族問題,實現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區事務
相同點
都享有自治權,都是中央政府管轄之下的地方行政區域
考點二
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
1.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
基本
方針
主要內容
注意點
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內涵: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②原因: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也是多宗教的國家;我國信仰宗教的人數較多;宗教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滅;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③目的: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要大力加強廣大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的團結,把他們的力量凝聚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目標上來
①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勵公民信教,實質是使宗教信仰成為公民個人的自由選擇,成為公民個人的私事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兩個方面,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這是一項全面、完整的政策③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這里的“正?!笔侵冈趹椃?、法律和政策所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的活動④宗教不能干預國家行政、教育、司法等⑤中共黨員、共青團員不能信教
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①含義:政府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②目的:為了保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的滲透
①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并不是要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而是為了保護公民的這項權利②不法分子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和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國家有必要對宗教事務依法進行管理
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①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②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堅決打擊宗教極端勢力
我國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并不是要阻止宗教界開展正常的對外交往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①原因:這既是社會主義社會對我國宗教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各宗教自身的要求②內容:a.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b.要求他們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民族的整體利益c.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d.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
①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對他們進行“兩個要求”“兩個支持”②也不是說宗教已經不存在消極作用,而是通過對宗教進行引導,限制其消極作用,發揮其積極作用
2.弘揚科學精神
(1)必要性
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遵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
(2)要求
①國家角度: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對人民群眾進行科學世界觀和無神論的宣傳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②青年學生:弘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背景材料】
精準脫貧
一個不少
毛南族是全國28個人ロ較少的民族之一,環江是毛南族的發祥地和主要聚居地,是國家貧困縣。精準脫貧攻堅戰打響后,黨中央、國家部委和廣西自治區進一步加大對毛南族的扶持力度。毛南族自治縣黨組織和政府,深入調查研究制約全縣發展的歷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從困擾當地人民群眾生活的飲水、交通、教育、醫療等難題入手,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迅速補齊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并把特色產業發展真正落實到為毛南族貧困群眾持續增收上來。在對口支援下,毛南族人民積極組建起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并通過學習培訓,在種植、養殖等方面靠自己辛勤勞動改變生活狀況。2020年5月,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
【考點對接】
根據材料信息“毛南族是全國28個人ロ較少的民族之一,環江是毛南族的發祥地和主要聚居地”、“精準脫貧攻堅戰打響后,黨中央、國家部委和廣西自治區進一步加大對毛南族的扶持力度”,考生可從堅持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的角度進行具體分析。
根據材料信息“毛南族自治縣黨組織和政府,深入調查研究制約全縣發展的歷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從困擾當地人民群眾生活的飲水、交通、教育、醫療等難題入手,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迅速補齊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并把特色產業發展真正落實到為毛南族貧困群眾持續增收上來”,考生可從政府積極履行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等職能;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等角度進行具體分析即可。
【命題視角】
結合材料并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對其他民族地區打贏脫貧攻堅
①加強黨對脫貧攻堅戰的統一領導,為民族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②政府切實履行職能,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③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科學決策,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④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加大扶持力度,激發民族地區貧困群眾脫貧積極性、創造性。
1.(2020·海南高考真題)自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以來,國家優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資源開發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重大基礎設施投資項目中適當增加國家投資比重和政策性銀行貸款比重,加大對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國家重視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因為(

①新時期我國民族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
②國家的強盛需要各民族經濟文化的共同繁榮
③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
④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與團結的物質保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0·江蘇高考真題)問冷暖,為基層群眾排憂解難;話生產,與“親戚”一起下農田忙春耕;謀發展,送去脫貧致富“金點子”……在“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新疆各族干部職工奔赴南北疆鄉村,共播發展的種子。這一活動(

①鞏固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②保證了少數民族地區享有民族自治權
③有利于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④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的傳承創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0·山東高考真題)基諾族在1979年被認定為我國第56個民族。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是基諾族的主要聚居地,是全國唯一的基諾族鄉。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和政府引導扶持下,基諾族人民積極發展當地特色產業。2019年4月,基諾族“整族脫貧”;如今,正朝著全面小康目標邁進。上述材料表明(

①基諾族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得到了保障
②基諾山基諾族鄉人民政府在脫貧工作中依法行使自治權
③我國各族人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
④我國推動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9·海南高考真題)近年來,某社區針對多民族雜居的特點,以民族傳統節日為重點,堅持“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定期組織各類民族文藝展示活動;與企業共建免費書屋,積極營造各民族群眾參與閱讀的良好環境。開展這些活動的意義在于(

①提高民族自治能力
②促進民族平等團結
③推進基層民主發展
④增進民族間的相互了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19·江蘇高考真題)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60年來,西藏社會實現了由封建農奴制度向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性飛躍,西藏發展實現了由貧窮落后向文明進步的偉大跨越。這些成就的取得是因為
①始終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
②民族區域自治提供了根本制度保證
③西藏人民充分享有當家作主的權利
④民族間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已經改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19·全國高考真題)2018年,西藏自治區開始實施以“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主題的鄉村振興工程,將邊民脫貧致富和守邊固邊相結合,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加快邊境地區發展。邊疆民族地區實施鄉村振興工程
①是充分發揮民族地區資源優勢的要求
②保障了自治區少數民族人民的自治權
③是保證邊防安全、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舉措
④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激發各族人民的愛國熱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9·全國高考真題)某市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國民教育、社會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全過程,在頒金節、古爾邦節等民族節日期間舉行多民族的聯誼活動,把少數民族風俗、民情等融入舞蹈、聲樂劇目之中,創建活動取得顯著成效。上述做法
①促進了各民族的和睦共處
②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
③開創了經濟文化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④是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教育文化事業的體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8·海南高考真題)1984年,中央政府決定在內地為西藏辦學培養人才。截至2016年,全國有21個省直轄市辦有內地西藏班(校),在校生達2.98萬名,累計為西藏培養輸送中專及以上各類人才3.6萬余名。內地為西藏培養人才:
①是推動西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
②是消除民族間文化發展不平衡的必由之路
③是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的具體體現
④說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不涉及教育事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18·江蘇高考真題)毛南族人口較少,主要分布在廣西西北部的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歷經30年扶貧開發,該縣貧困發生率已由77%減少到目前的15%,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是1987年的27倍和40倍。這表明
A.扶貧開發是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
B.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C.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權
D.民族區域自治保障了少數民族利益
10.(2018·全國高考真題)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2015年啟動,近三年時間有519名內地醫療專家接力進藏救死扶傷、傳道授業,430項區域內醫療技術領域空白得到填補,285種大病不再出自治區治療,533名西藏本地醫療骨干獲得培養……守護高原生命與健康的接力棒正在世界屋脊傳遞。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是
①改善西藏民生,促進平衡發展的有力舉措
②實現西藏經濟社會與內地共同發展的基礎
③推動西藏醫療事業跨越式發展的有效路徑
④維護西藏各民族平等健康權利的根本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18·天津高考真題)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召開前夕,全國政協委員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前往青海、西藏八個地市州調研,通過和農牧民接觸,細致調查,結合數據和實例為參加政協會議準備提案。十一世班禪的做法
A.說明佛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B.表明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權利
C.行使了政協委員對國家大事的決定權
D.表明愛國宗教人士是國家建設的積極力量
12.(2020·四川成都市·高三一模)2020年8月28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加強民族團結為著眼點和著力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做好西藏工作,必須(

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
②堅持把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作為推動西藏發展的根本動力
③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白治制度,賦予西藏少數民族群眾更多的自治權
④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0·四川樂山市·高三一模)2020年2月24日是藏歷新年。藏歷除夕夜,藏民會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享受美味,一邊觀看藏歷新年晚會,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匯聚著喜慶和希望,顯示出無比的幸福感。從政治角度這得益于(

①西藏自治區能自主安排本地方的經濟文化事業
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協調少數民族特殊利益和國家整體利益
③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
④藏文化對藏族人民有著深遠持久的影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0·浙江高三其他模擬)2020年1月21日,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指出,宗教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橋梁和紐帶。黨和政府將一如既往重視同宗教界人士的團結合作,支持宗教團體的工作,維護宗教界合法權益。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①我國積極引導信教群眾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②我國宗教界人士的合法權益受到國家保護
③我國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權利
④我國信教群眾是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0·四川武侯區·成都七中高三一模)我國憲法規定,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吨袊U献诮绦叛鲎杂傻恼吆蛯嵺`》白皮書強調,中國始終堅持從本國國情和宗教實際出發,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權利。這意味著,我國(

①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②保護正常開展的宗教活動,支持公民信仰宗教
③改變宗教的本質,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④提高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實現和保障人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20·廣東高三其他模擬)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8月召開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西藏工作西上作驗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著眼點和著力點。這表明(

①對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政策作出適時調整
②國家統一是實現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握和基礎
③堅持依法冶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的原則
④號召各族人民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20·陜西高三一模)某省伊斯蘭教界探路徑、搭平臺、找抓手、強舉措,積極開展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祖國70華誕等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增進愛國情懷;組織國法與教規的專題講座和“國好·法大”教育學習活動,大力營造遵從法治的氛圍。這些做法(

①是我國伊斯蘭教堅持中國化發展方向的表現
②是我國信教群眾愛教與愛國相統一的客觀要求
③說明我國宗教界堅持科學的世界觀和國家觀
④說明我國支持宗教界宣傳宗教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0·新鄉市第一中學高三一模)2020年9月25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新疆工作取得重大成效,經濟發展持續向好,人民生活明顯改善,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中央支持和全國對口援疆力度不斷加大,新疆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呈現出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為邁向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基礎。這說明(

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②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具有優越性
③堅持黨的領導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礎
④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著力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20·湖南永州市·高三一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杜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貧困地區,特別是在深度貧困地區,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薄叭嫘】德飞喜荒芡浢恳粋€民族”體現了(

①中華各族人民和諧相處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確保各民族地區做到與全國同步富裕
③各族人民共創美好未來、共享中華民族新的光榮和夢想
④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20·山西省靜樂縣第一中學校高二開學考試)2020年4月,經專項評估檢查,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等17個貧困縣(區)達到脫貧退出標準。至此,青海全省42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了絕對貧困全面“清零”目標。這一變化(

①完善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②詮釋了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③鏟除了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④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1.(2020·山東滕州市第一中學新校高三月考)山東創新實施教育援疆“百千萬”工程,魯疆兩地“百校牽手”“千生定向”“萬師援教”。3年內,山東高校定向扶貧專項招生1000人,培訓受援地教師7000余人,資助新疆籍在內地就讀貧困大學生4151名,為新疆教育發展注入山東力量。這一舉措(
)
①有利于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優質發展
②保障了少數民族地區享有更多的教育自治權
③開創了各民族間教育事業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④能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維護民族團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2020·莒南第二中學高三月考)宗教不僅是一種信仰體系,還是一種文化現象。要高度重視并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勇于和養于傳承中華優秀文化,講好中國宗教故事;加深與港澳、海外宗教界的親情文脈和僑民宗教團體的聯系,尋求文化共識和情感認同;積極開展對外交流交往,增進不同信仰間的溝通與互鑒,增進會通與融合。由此可見,發揮我國宗教的積極作用需要
①增強政治和文化認同,統一宗教信仰②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
③堅持獨立自主自辦,不排斥交流互鑒④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2020·辛集市第一中學高三月考)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兄弟省區市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創新發展,在經濟結構調整、民主法治建設、文化教育發展、社會民生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這得益于(

①堅持黨的領導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礎
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了自治區的發展
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④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具有優越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4.(2020·遼河油田第二高級中學高三月考)“直過民族”指的是新中國成立后,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民族。云南省把“直過民族”作為全省脫貧攻堅的重點,省內拉祜族等9個“直過民族”先后實現整族脫貧。這表明(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②精準扶貧是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內在動力
③各民族共同繁榮是促進民族平等的物質保障
④民族區域自治是各民族發展的根本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題
25.(2020·江蘇蘇州市·高三一模)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新疆地區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
◆基礎設施大為改善。截至今年8月,新疆高速公路里程超過4800公里,鐵路運營里程6200多公里,建成了21個機場;
◆精準脫貧成果豐碩。截止目前,新疆已累計實現231.47萬人完全脫貧,農村貧困發生率由19.4%降到6.1%;
◆對外開放舞臺寬廣。新疆已成為“一帶一路”核心區,東西聯通“大舞臺”。成為沿線國家與中國展開經貿、文化、能源、物流等多方面深入交流交往的重要樞紐。
(1)結合材料,分析促進新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的政治意義。
(2)結合材料,分析這些成就對促進新疆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積極影響。
成就
積極影響
交通設施大為改善

精準脫貧成果豐碩

成為東西聯通“大舞臺”

26.(2020·安徽省舒城中學高三其他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9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團結是鐵,團結是鋼,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證。在新的征程上,我們要高舉團結的旗幟,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增強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以及各方面的大團結,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成一往無前的力量,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航船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結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識,說明應如何增強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以及各方面的大團結?
27.(2020·山東高三專題練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重要論述的重大觀點,是新時代開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在2019年9月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各民族手挽著手、肩并著肩,共同努力奮斗。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堅持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
運用政治生活知識,結合材料說明應如何全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8.(2020·山東濰坊市·高三二模)
云南省怒江州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州之一。面對紛繁復雜、如大山般沉重的脫貧任務,怒江州選派了駐村扶貧工作隊257支,涵蓋了全州255個行政村,2個農村社區235名村(社區)第一書記全部由科級以上干部擔任。1611名處級科級后備干部、涉農部門專業技術干部、有鄉鎮基層工作經歷的干部、有駐村工作經驗的干部、懂當地少數民族語言的“五類干部”駐村作戰,確保最強力量到一線實戰攻堅、發揮作用,圍繞產業扶貧、人居環境整治、易地扶貧搬,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走進怒江峽谷任何一個村子,都能看到駐村干部忙碌的身影。他們把腳印留在田間地頭、把汗水灑在山前村后,成了群眾脫貧致富的引路人。大批群眾走出大山、進城入鎮,思想觀念得到根本轉變,實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明顯轉變。
通過不懈努力,2019年底,全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26.78萬人降到4.43萬人,貧困率由56.24%降至10.09%,貧村由249個降至80個,獨龍族、普米族已率先實現整脫貧,全州已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分析怒江州駐村工作隊是如何助力該州脫貧攻堅的。
16專題七:民族與宗教
【考情分析】
考試大綱要求
課標全國卷地區
考題
考查點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
2020·新課標全國卷Ⅲ.18
結合中央財政支持民族地區發展,考查民族的相關知識
2019課標全國卷I·17
依托某市開展各項民族團結活動,考查民族問題
2019課標全國卷Ⅲ·16
結合邊疆地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查民族關系和共同富裕
2018課標全國卷II·17
結合醫療援藏工作的發展,考查民族的相關知識
【考向分析】
1.本專題在全國課標卷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考查的知識點看,主要集中在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等上。
2.從命題趨勢上看,以我國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事例為背景,考查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我國保護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具體事例為背景,考查中國共產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
3.命題形式既可能是選擇題,也可能是非選擇題。
備考建議:
結合黨和政府近一年來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措施,以選擇題或者主觀題的形式考查考生對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理解和運用;結合我國宗教發展的現狀與成就,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考生對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理解。
1.
(2020·新課標全國卷Ⅲ.18)7.2019年,中央財政通過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以及中央補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等相關財政轉移支付,支持加強民族語言文字出版能力建設,推動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事業發展。中央財政支持(

①旨在推動民族地區文化事業的發展
②凸顯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③是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保障
④體現了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原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由題意知,中央財政加大相關財政轉移支付,支持加強民族語言文字出版能力建設,推動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事業發展,這有利于推動民族地區文化事業的發展,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繁榮,堅持了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原則。①④符合題意。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材料強調的是中央對少數民族的財政扶持,并未涉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②不符合題意。③: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和保證,③不符合題意。
考點一
我國的民族政策
1.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民族關系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建立原因
①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鏟除了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的階級根源②新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經濟基礎,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③我國堅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以及實施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現狀
歷史遺留下來的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等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依然存在,而且難以在短期內消除
鞏固和發展
國家角度
①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②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③堅持和完善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
公民角度
①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②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③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實際行動共同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民族平等
民族團結
各民族共同繁榮
含義
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應盡的義務
我國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互相合作、共同奮斗、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團結局面
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都得到發展
原因
在我國,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各族人民都對祖國的文明作出了貢獻,都是國家的主人
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注意問題
①民族平等并不是要消除民族差別。②民族平等并不意味著各民族間發展程度是一樣的。③民族平等不僅是指政治地位的平等,還包括經濟、文化、社會方面的平等。④民族平等不僅指平等地享有權利,還包括平等地履行義務。⑤對少數民族和地區給予特殊扶持和照顧,不僅沒有違反民族平等,恰恰是實現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
①民族團結不僅指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團結,還包括少數民族之間的團結。②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
①各民族共同繁榮并不意味著各民族同步、同時、同等程度的繁榮。②各民族共同繁榮不僅指各民族在經濟上的共同繁榮,還包括政治、文化上的共同繁榮
正確理解民族平等原則
(1)堅持民族平等的原則,并不意味著各民族之間的發展程度是一樣的。
(2)民族平等,不僅指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還包括平等地履行義務。
(3)民族平等與民族差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以民族差別的存在否認我國的民族平等,也不能以民族平等掩蓋民族差別。
(4)對少數民族和地區給予特殊的扶持和照顧,不僅沒有違反民族平等原則,恰恰是實現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
3.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含義
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地位
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內容
自治地方
①自治地方一方面是國家統一領導下的地方行政區域,另一方面又是國家統一領導下享有自治權的地方。②自治區是省一級的民族自治地方,是省一級的行政單位;自治州是地市一級的民族自治地方,是介于省級和縣級之間的行政單位;自治縣是縣一級的民族自治地方,是縣一級的行政單位
自治機關
①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既是一般的地方國家機關,又是民族自治機關。②自治機關在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
自治權
①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②自治權是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力
必然性
①歷史特點: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②現實情況:“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
優越性
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民族關系、民族原則、民族政策的關系
民族關系
民族原則
民族政策
區別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民族區域自治
聯系
①我國民族關系是實施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原則與民族政策的客觀基礎。民族原則與民族政策又是發展我國新型民族關系的指導思想和重要保證。②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礎和理論依據,而民族政策則體現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對處理民族關系基本原則的具體落實
特別行政區與民族自治區的比較
特別行政區
民族自治區
設立地區
港澳臺地區
少數民族聚居區
自治程度
享有高度自治權
有一定的自治權
社會制度
資本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
解決的問題
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
解決民族問題,實現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區事務
相同點
都享有自治權,都是中央政府管轄之下的地方行政區域
考點二
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
1.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
基本
方針
主要內容
注意點
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內涵: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②原因: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也是多宗教的國家;我國信仰宗教的人數較多;宗教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滅;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③目的: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要大力加強廣大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的團結,把他們的力量凝聚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目標上來
①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勵公民信教,實質是使宗教信仰成為公民個人的自由選擇,成為公民個人的私事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兩個方面,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這是一項全面、完整的政策③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這里的“正?!笔侵冈趹椃?、法律和政策所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的活動④宗教不能干預國家行政、教育、司法等⑤中共黨員、共青團員不能信教
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①含義:政府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②目的:為了保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的滲透
①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并不是要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而是為了保護公民的這項權利②不法分子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和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國家有必要對宗教事務依法進行管理
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①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②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堅決打擊宗教極端勢力
我國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并不是要阻止宗教界開展正常的對外交往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①原因:這既是社會主義社會對我國宗教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各宗教自身的要求②內容:a.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b.要求他們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民族的整體利益c.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d.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
①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對他們進行“兩個要求”“兩個支持”②也不是說宗教已經不存在消極作用,而是通過對宗教進行引導,限制其消極作用,發揮其積極作用
2.弘揚科學精神
(1)必要性
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遵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
(2)要求
①國家角度: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對人民群眾進行科學世界觀和無神論的宣傳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②青年學生:弘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背景材料】
精準脫貧
一個不少
毛南族是全國28個人ロ較少的民族之一,環江是毛南族的發祥地和主要聚居地,是國家貧困縣。精準脫貧攻堅戰打響后,黨中央、國家部委和廣西自治區進一步加大對毛南族的扶持力度。毛南族自治縣黨組織和政府,深入調查研究制約全縣發展的歷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從困擾當地人民群眾生活的飲水、交通、教育、醫療等難題入手,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迅速補齊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并把特色產業發展真正落實到為毛南族貧困群眾持續增收上來。在對口支援下,毛南族人民積極組建起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并通過學習培訓,在種植、養殖等方面靠自己辛勤勞動改變生活狀況。2020年5月,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
【考點對接】
根據材料信息“毛南族是全國28個人ロ較少的民族之一,環江是毛南族的發祥地和主要聚居地”、“精準脫貧攻堅戰打響后,黨中央、國家部委和廣西自治區進一步加大對毛南族的扶持力度”,考生可從堅持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的角度進行具體分析。
根據材料信息“毛南族自治縣黨組織和政府,深入調查研究制約全縣發展的歷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從困擾當地人民群眾生活的飲水、交通、教育、醫療等難題入手,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迅速補齊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并把特色產業發展真正落實到為毛南族貧困群眾持續增收上來”,考生可從政府積極履行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等職能;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等角度進行具體分析即可。
【命題視角】
結合材料并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對其他民族地區打贏脫貧攻堅
①加強黨對脫貧攻堅戰的統一領導,為民族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②政府切實履行職能,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③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科學決策,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④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加大扶持力度,激發民族地區貧困群眾脫貧積極性、創造性。
1.(2020·海南高考真題)自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以來,國家優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資源開發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重大基礎設施投資項目中適當增加國家投資比重和政策性銀行貸款比重,加大對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國家重視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因為(

①新時期我國民族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
②國家的強盛需要各民族經濟文化的共同繁榮
③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
④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與團結的物質保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④:本題強調了重視民族繁榮的原因,國家重視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因為國家的強盛需要各民族經濟文化的共同繁榮,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與團結的物質保證,②④正確。①:本項與材料主旨不符,①排除。③:本項的說法強調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未有提及國家重視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③排除。
2.(2020·江蘇高考真題)問冷暖,為基層群眾排憂解難;話生產,與“親戚”一起下農田忙春耕;謀發展,送去脫貧致富“金點子”……在“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新疆各族干部職工奔赴南北疆鄉村,共播發展的種子。這一活動(

①鞏固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②保證了少數民族地區享有民族自治權
③有利于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④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的傳承創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在“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新疆各族干部職工奔赴南北疆鄉村,共播發展的種子。這一活動有利于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①③符合題意。②:“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不能保證少數民族地區享有民族自治權,②錯誤。④:本題強調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沒有涉及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的傳承創新,排除④。
3.(2020·山東高考真題)基諾族在1979年被認定為我國第56個民族。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是基諾族的主要聚居地,是全國唯一的基諾族鄉。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和政府引導扶持下,基諾族人民積極發展當地特色產業。2019年4月,基諾族“整族脫貧”;如今,正朝著全面小康目標邁進。上述材料表明(

①基諾族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得到了保障
②基諾山基諾族鄉人民政府在脫貧工作中依法行使自治權
③我國各族人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
④我國推動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基諾族人民在黨和政府引導扶持下,自主發展,實現“整族脫貧”,正朝著全面小康目標邁進,這表明基諾族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得到了保障,也意味著我國推動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①④符合題意。②:自治權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行使,基諾山基諾族鄉不是民族自治地方,其人民政府也就不是自治機關,不能行使自治權,②錯誤。③:材料闡釋的是民族地區的自主發展,各民族共同繁榮,“我國各族人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闡釋的是各民族一律平等,不符合題意。③排除。
4.(2019·海南高考真題)近年來,某社區針對多民族雜居的特點,以民族傳統節日為重點,堅持“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定期組織各類民族文藝展示活動;與企業共建免費書屋,積極營造各民族群眾參與閱讀的良好環境。開展這些活動的意義在于(

①提高民族自治能力
②促進民族平等團結
③推進基層民主發展
④增進民族間的相互了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②④:由題干可知,近年來,某社區針對多民族雜居的特點,以民族傳統節日為重點,堅持“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定期組織各類民族文藝展示活動;與企業共建免費書屋,積極營造各民族群眾參與閱讀的良好環境。開展這些活動有利于促進民族間的交流,增進民族間的相互了解,促進民族平等團結,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故②④符合題意。①:材料中的活動目的在于促進民族間的交流,與“提高民族自治能力”無關,①不符合題意。③:材料中的活動有利于民族間的交流,但未涉及基層民主的發展,③不符合題意。
5.(2019·江蘇高考真題)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60年來,西藏社會實現了由封建農奴制度向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性飛躍,西藏發展實現了由貧窮落后向文明進步的偉大跨越。這些成就的取得是因為
①始終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
②民族區域自治提供了根本制度保證
③西藏人民充分享有當家作主的權利
④民族間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已經改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60年來西藏所取得的這些成就,是因為始終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①入選;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依靠人民創造豐功偉績,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西藏人民充分享有當家作主的權利,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③符合題意;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基本的政治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為西藏取得這些成就提供了基本政治制度保證,而不是提供了根本制度保證,②錯誤;60年來西藏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民族間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依然存在,需要今后進一步縮小,④說法不符合事實。故選A。
6.(2019·全國高考真題)2018年,西藏自治區開始實施以“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主題的鄉村振興工程,將邊民脫貧致富和守邊固邊相結合,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加快邊境地區發展。邊疆民族地區實施鄉村振興工程
①是充分發揮民族地區資源優勢的要求
②保障了自治區少數民族人民的自治權
③是保證邊防安全、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舉措
④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激發各族人民的愛國熱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選項觀點正確且符合題干,題干中西藏自治區實施鄉村振興將邊民脫貧致富和守邊固邊相結合,有利于保證邊防安全、維護國家統一,入選。④選項觀點正確且符合題干,題干中西藏自治區實施鄉村振興能夠加快邊境地區發展,從而實現共同富裕,入選。①選項觀點與題干不符,題中邊疆民族地區實施鄉村振興工程并沒有涉及民族地區資源優勢,排除。②選項觀點表述錯誤,邊疆民族地區實施鄉村振興工程,保障了自治區各族人民的自治權,并不僅僅是少數民族的自治權,排除。
7.(2019·全國高考真題)某市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國民教育、社會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全過程,在頒金節、古爾邦節等民族節日期間舉行多民族的聯誼活動,把少數民族風俗、民情等融入舞蹈、聲樂劇目之中,創建活動取得顯著成效。上述做法
①促進了各民族的和睦共處
②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
③開創了經濟文化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④是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教育文化事業的體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某市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國民教育、社會教育和職業教育,在民族節日期間舉行多民族的聯誼活動,把民俗、民情融入節目之中,效果顯著,說明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促進了各民族的和睦共處,增進了民族情感和文化認同,①②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反映經濟與文化的相互融合,③與題意無關;材料中沒有反映該市是民族區域自治地方,④不符合題意。
8.(2018·海南高考真題)1984年,中央政府決定在內地為西藏辦學培養人才。截至2016年,全國有21個省直轄市辦有內地西藏班(校),在校生達2.98萬名,累計為西藏培養輸送中專及以上各類人才3.6萬余名。內地為西藏培養人才:
①是推動西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
②是消除民族間文化發展不平衡的必由之路
③是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的具體體現
④說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不涉及教育事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內地為西藏培養人才有利于推動西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①③符合題意。②表述錯誤,民族間文化發展不平衡是客觀存在的,不能完全消除。④選項表述本身錯誤。排除。
9.(2018·江蘇高考真題)毛南族人口較少,主要分布在廣西西北部的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歷經30年扶貧開發,該縣貧困發生率已由77%減少到目前的15%,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是1987年的27倍和40倍。這表明
A.扶貧開發是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
B.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C.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權
D.民族區域自治保障了少數民族利益
【答案】B
【解析】歷經30年扶貧開發,該縣貧困發生率已由77%減少到目前的15%,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是1987年的27倍和40倍,表明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B符合題意。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是少數民族自力更生,實現本民族經濟和社會的發展,A錯誤。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享有自治權,C錯誤。材料側重于通過扶貧開發,減少了該縣貧困發生率,實現了該地區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D不符合題意。
10.(2018·全國高考真題)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2015年啟動,近三年時間有519名內地醫療專家接力進藏救死扶傷、傳道授業,430項區域內醫療技術領域空白得到填補,285種大病不再出自治區治療,533名西藏本地醫療骨干獲得培養……守護高原生命與健康的接力棒正在世界屋脊傳遞。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是
①改善西藏民生,促進平衡發展的有力舉措
②實現西藏經濟社會與內地共同發展的基礎
③推動西藏醫療事業跨越式發展的有效路徑
④維護西藏各民族平等健康權利的根本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救死扶傷、傳道授業,實現430項區域內醫療技術領域空白得到填補,285種大病不再出自治區治療,533名西藏本地醫療骨干獲得培養,這既有利于保障西藏人民的生命健康,又有利于促進了西藏醫療衛生事業的跨越式發展,①③符合題意;民族平等是實現西藏經濟社會與內地共同發展的基礎,②說法錯誤;④中“根本保障”說法錯誤。
11.(2018·天津高考真題)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召開前夕,全國政協委員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前往青海、西藏八個地市州調研,通過和農牧民接觸,細致調查,結合數據和實例為參加政協會議準備提案。十一世班禪的做法
A.說明佛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B.表明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權利
C.行使了政協委員對國家大事的決定權
D.表明愛國宗教人士是國家建設的積極力量
【答案】D
【解析】十一世班禪的做法表明愛國宗教人士是國家建設的積極力量,要積極支持他們為社會多做貢獻,D項符合題意;十一世班禪的做法說明佛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而不是與社會主義相適應,A項說法錯誤;生存權和發展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B項說法錯誤;政協委員可以參政議政,但沒有決定權,C項說法錯誤;正確選項為D。
12.(2020·四川成都市·高三一模)2020年8月28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加強民族團結為著眼點和著力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做好西藏工作,必須(

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
②堅持把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作為推動西藏發展的根本動力
③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白治制度,賦予西藏少數民族群眾更多的自治權
④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著眼點和著力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說明做好西藏工作,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必須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①④符合題意。②: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是推動西藏發展的外部力量,不是推動西藏發展的根本動力,②錯誤。③: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而且自治權由法律規定,不能隨意增多或減少,③錯誤。
13.(2020·四川樂山市·高三一模)2020年2月24日是藏歷新年。藏歷除夕夜,藏民會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享受美味,一邊觀看藏歷新年晚會,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匯聚著喜慶和希望,顯示出無比的幸福感。從政治角度這得益于(

①西藏自治區能自主安排本地方的經濟文化事業
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協調少數民族特殊利益和國家整體利益
③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
④藏文化對藏族人民有著深遠持久的影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西藏自治區要在國家統一領導下自主安排本地方的經濟文化事業,①說法不準確,排除。②③:藏歷除夕夜,藏民會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享受美味,一邊觀看藏歷新年晚會,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匯聚著喜慶和希望,顯示出無比的幸福感,這得益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協調少數民族特殊利益和國家整體利益,得益于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②③正確且符合題意。④:材料不涉及藏文化對藏族人民有著深遠持久的影響,④排除。
14.(2020·浙江高三其他模擬)2020年1月21日,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指出,宗教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橋梁和紐帶。黨和政府將一如既往重視同宗教界人士的團結合作,支持宗教團體的工作,維護宗教界合法權益。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①我國積極引導信教群眾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②我國宗教界人士的合法權益受到國家保護
③我國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權利
④我國信教群眾是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④:題意強調黨和國家重視與宗教界認識的團結合作,維護宗教界人士的合法權益,這一定程度說明信教群眾比較重要(是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也體現了我國宗教界人士的合法權益受到國家保護,故②④符合題意。①:我們應積極引導信教群眾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而不是“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因為社會主義信仰無神論,而信教群眾信仰有神論,故①不選。③:題意與“不信仰宗教”無直接關系,③不選。
15.(2020·四川武侯區·成都七中高三一模)我國憲法規定,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吨袊U献诮绦叛鲎杂傻恼吆蛯嵺`》白皮書強調,中國始終堅持從本國國情和宗教實際出發,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權利。這意味著,我國(

①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②保護正常開展的宗教活動,支持公民信仰宗教
③改變宗教的本質,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④提高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實現和保障人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宗教屬于唯心主義世界觀,實行宗教信仰自由,但并不是支持公民信仰宗教,故②不選。③:宗教的本質并未改變,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故③不選。①④:中國始終堅持從本國國情和宗教實際出發,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權利。這意味著,我國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高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實現和保障人權,故①④入選。
16.(2020·廣東高三其他模擬)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8月召開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西藏工作西上作驗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著眼點和著力點。這表明(

①對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政策作出適時調整
②國家統一是實現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握和基礎
③堅持依法冶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的原則
④號召各族人民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說法錯誤,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政策沒有變,①不選。②④: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西藏工作西上作驗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說明了國家統一是實現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握和基礎,同時也體現了黨和國家號召各族人民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②④正確。③:題干沒有反映“堅持依法冶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的原則”,③與題意無關,③不選。
17.(2020·陜西高三一模)某省伊斯蘭教界探路徑、搭平臺、找抓手、強舉措,積極開展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祖國70華誕等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增進愛國情懷;組織國法與教規的專題講座和“國好·法大”教育學習活動,大力營造遵從法治的氛圍。這些做法(

①是我國伊斯蘭教堅持中國化發展方向的表現
②是我國信教群眾愛教與愛國相統一的客觀要求
③說明我國宗教界堅持科學的世界觀和國家觀
④說明我國支持宗教界宣傳宗教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某省伊斯蘭教界探路徑、搭平臺、找抓手、強舉措,積極開展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祖國70華誕等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增進愛國情懷;組織國法與教規的專題講座和“國好·法大”教育學習活動,這些做法是我國伊斯蘭教堅持中國化發展方向的表現,是我國信教群眾愛教與愛國相統一的客觀要求。③:宗教是有神論,是唯心主義的世界觀,認為我國宗教界堅持科學的世界觀的觀點是錯誤的,③說法錯誤。④:我國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宗教的本質是唯心主義的世界觀,我國不會支持宗教界在非宗教場所宣傳宗教文化,④說法錯誤。
18.(2020·新鄉市第一中學高三一模)2020年9月25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新疆工作取得重大成效,經濟發展持續向好,人民生活明顯改善,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中央支持和全國對口援疆力度不斷加大,新疆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呈現出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為邁向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基礎。這說明(

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②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具有優越性
③堅持黨的領導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礎
④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著力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新疆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呈現出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為邁向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基礎。這說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著力點,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①④符合題意。②: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而不是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②錯誤。③:國家統一領導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礎,③錯誤。
19.(2020·湖南永州市·高三一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杜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貧困地區,特別是在深度貧困地區,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薄叭嫘】德飞喜荒芡浢恳粋€民族”體現了(

①中華各族人民和諧相處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確保各民族地區做到與全國同步富裕
③各族人民共創美好未來、共享中華民族新的光榮和夢想
④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边@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體現了各族人民共創美好未來、共享中華民族新的光榮和夢想的豪情壯志,③④符合題意。①: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①錯誤。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確保各民族地區做到與全國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②錯誤。
20.(2020·山西省靜樂縣第一中學校高二開學考試)2020年4月,經專項評估檢查,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等17個貧困縣(區)達到脫貧退出標準。至此,青海全省42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了絕對貧困全面“清零”目標。這一變化(

①完善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②詮釋了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③鏟除了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④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②④:材料“青海全省42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了絕對貧困全面‘清零’目標”詮釋了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②④符合題意。①:材料強調“脫貧”,材料中的42個貧困縣并不都是民族區域自治地方,也就不能體現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①不符合題意。③:新中國成立就已經鏟除了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③錯誤。
21.(2020·山東滕州市第一中學新校高三月考)山東創新實施教育援疆“百千萬”工程,魯疆兩地“百校牽手”“千生定向”“萬師援教”。3年內,山東高校定向扶貧專項招生1000人,培訓受援地教師7000余人,資助新疆籍在內地就讀貧困大學生4151名,為新疆教育發展注入山東力量。這一舉措(
)
①有利于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優質發展
②保障了少數民族地區享有更多的教育自治權
③開創了各民族間教育事業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④能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維護民族團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山東創新實施教育援疆“百千萬”工程,面向新疆開展定向扶貧專項招生,并對新疆教師進行培訓,資助新疆籍在內地就讀貧困大學生,這些舉措能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維護民族團結,有利于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①④正確。②:民族自治地區才有自治權,而不是民族地區享有自治權,②錯誤。③:題目中闡述的是山東對口扶持新疆教育發展,沒有闡述民族間教育融合發展的相關知識,排除③。
22.(2020·莒南第二中學高三月考)宗教不僅是一種信仰體系,還是一種文化現象。要高度重視并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勇于和養于傳承中華優秀文化,講好中國宗教故事;加深與港澳、海外宗教界的親情文脈和僑民宗教團體的聯系,尋求文化共識和情感認同;積極開展對外交流交往,增進不同信仰間的溝通與互鑒,增進會通與融合。由此可見,發揮我國宗教的積極作用需要
①增強政治和文化認同,統一宗教信仰②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
③堅持獨立自主自辦,不排斥交流互鑒④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②③:要高度重視并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勇于和養于傳承中華優秀文化,講好中國宗教故事,說明發揮我國宗教的積極作用需要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積極開展對外交流交往,增進不同信仰間的溝通與互鑒,增進會通與融合,說明了要堅持獨立自主自辦,不排斥交流互鑒,②③正確。①:我國實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統一宗教信仰的說法錯誤,①錯誤。④:應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④錯誤。
23.(2020·辛集市第一中學高三月考)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兄弟省區市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創新發展,在經濟結構調整、民主法治建設、文化教育發展、社會民生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這得益于(

①堅持黨的領導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礎
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了自治區的發展
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④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具有優越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②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以實現,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故②③正確。①④:國家統一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礎,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聚居”不是“居住”,故①④錯誤。
24.(2020·遼河油田第二高級中學高三月考)“直過民族”指的是新中國成立后,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民族。云南省把“直過民族”作為全省脫貧攻堅的重點,省內拉祜族等9個“直過民族”先后實現整族脫貧。這表明(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②精準扶貧是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內在動力
③各民族共同繁榮是促進民族平等的物質保障
④民族區域自治是各民族發展的根本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④:精準扶貧是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外在動力,而不是內在動力;民族區域自治是各民族發展的保障,但不是根本保障,故②④錯誤。
①③: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這是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故①③正確。
二、材料分析題
25.(2020·江蘇蘇州市·高三一模)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新疆地區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
◆基礎設施大為改善。截至今年8月,新疆高速公路里程超過4800公里,鐵路運營里程6200多公里,建成了21個機場;
◆精準脫貧成果豐碩。截止目前,新疆已累計實現231.47萬人完全脫貧,農村貧困發生率由19.4%降到6.1%;
◆對外開放舞臺寬廣。新疆已成為“一帶一路”核心區,東西聯通“大舞臺”。成為沿線國家與中國展開經貿、文化、能源、物流等多方面深入交流交往的重要樞紐。
(1)結合材料,分析促進新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的政治意義。
(2)結合材料,分析這些成就對促進新疆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積極影響。
成就
積極影響
交通設施大為改善

精準脫貧成果豐碩

成為東西聯通“大舞臺”

【答案】(1)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新疆地區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得了巨大成就,促進新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有利于保障新疆各族人民的發展權益。
②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精準脫貧成果豐碩這說明促進新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是貫徹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的需要,有利于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維護民族團結,彰顯民族平等。
③“成為沿線國家與中國展開經貿、文化、能源、物流等多方面深入交流交往的重要樞紐?!闭f明促進新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有利于鞏固邊防,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國家統一與安全。
(2)
成就
積極影響
交通設施大為改善
①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促進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易。
精準脫貧成果豐碩
②有利于增進民生福利,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成為東西聯通“大舞臺”
③有利于促進開放發展,推動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解析】
(1)本題的知識范圍是政治生活知識,問題指向是結合材料,分析促進新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的政治意義,屬于原因、意義類試題。
具體解答本題考生可結合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并運用政治生活知識來組織答案:
由材料信息出發進行分析,“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新疆地區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取得了巨大成就”。這是由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決定的。
“新疆精準脫貧成果豐碩”說明促進新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是貫徹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的需要,有利于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維護民族團結,彰顯民族平等?!靶陆e極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成為沿線國家與中國展開經貿、文化、能源、物流等多方面深入交流交往的重要樞紐”
說明促進新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有利于鞏固邊防,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國家統一與安全。
(2)本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分析這些成就對促進新疆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積極影響。本題表面上是表格填空題,實際屬于意義類試題,解答時從圖表中取得的成就的信息入手,從經濟生活角度逐一對應分析其積極影響:
“交通基礎設施狀況大為改善”這有利于促進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易。
“精準脫貧成果豐碩”有利于增進民生福利,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成為東西聯通“大舞臺”,有利于促進開放發展,推動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等。
26.(2020·安徽省舒城中學高三其他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9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團結是鐵,團結是鋼,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證。在新的征程上,我們要高舉團結的旗幟,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增強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以及各方面的大團結,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成一往無前的力量,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航船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結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識,說明應如何增強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以及各方面的大團結?
【答案】①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最廣泛、最充分地淵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口標;②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支持民主黨派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要求更好履行職能,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斗;③全而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鞏固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人會行使國家權力,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動員全體人民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⑤要擴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解析】第一步:分析設問,本題的知識范圍是政治生活,屬于宏觀知識范圍;分析對象是增強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以及各方面的大團結;題型是措施類題。
第二步:根據題型在分析對象的指引下分析材料,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①在新的征程上,我們要高舉團結的旗幟,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增強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以及各方面的大團結,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對這些類信息用政治生活的知識加以概括即可形成答案。
27.(2020·山東高三專題練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重要論述的重大觀點,是新時代開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在2019年9月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各民族手挽著手、肩并著肩,共同努力奮斗。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堅持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
運用政治生活知識,結合材料說明應如何全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答案】立足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全面正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這是促進民族團結的必要條件。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不斷滿足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
【解析】根據材料的表述,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堅持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故主要考慮從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以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
28.(2020·山東濰坊市·高三二模)
云南省怒江州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州之一。面對紛繁復雜、如大山般沉重的脫貧任務,怒江州選派了駐村扶貧工作隊257支,涵蓋了全州255個行政村,2個農村社區235名村(社區)第一書記全部由科級以上干部擔任。1611名處級科級后備干部、涉農部門專業技術干部、有鄉鎮基層工作經歷的干部、有駐村工作經驗的干部、懂當地少數民族語言的“五類干部”駐村作戰,確保最強力量到一線實戰攻堅、發揮作用,圍繞產業扶貧、人居環境整治、易地扶貧搬,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走進怒江峽谷任何一個村子,都能看到駐村干部忙碌的身影。他們把腳印留在田間地頭、把汗水灑在山前村后,成了群眾脫貧致富的引路人。大批群眾走出大山、進城入鎮,思想觀念得到根本轉變,實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明顯轉變。
通過不懈努力,2019年底,全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26.78萬人降到4.43萬人,貧困率由56.24%降至10.09%,貧村由249個降至80個,獨龍族、普米族已率先實現整脫貧,全州已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分析怒江州駐村工作隊是如何助力該州脫貧攻堅的。
【答案】發展經濟,提高村集體和村民收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提高貧困治理能力;轉變村民思想觀念、提高脫貧技能,增強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更好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
【解析】本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分析怒江州駐村工作隊是如何助力該州脫貧攻堅的。知識限定比較寬泛,屬于中觀考查??忌杞Y合試題情境與試題設問圈定答題的思路,先闡釋根本途徑:發展經濟,提高村集體和村民收入;再從材料中的信息分析:黨群關系、思想觀念、基層黨組織的作用、黨員的作用、民族原則。考生整合這些知識要點,形成答案要點。
2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客| 黄陵县| 双江| 宝清县| 西乌| 嘉荫县| 枝江市| 南溪县| 邵阳县| 德州市| 南康市| 太仓市| 台中县| 贵港市| 余姚市| 盐山县| 恩施市| 保德县| 饶平县| 桓仁| 宣城市| 保山市| 铁岭县| 无为县| 偃师市| 南丹县| 弥渡县| 阜康市| 宿松县| 新乡县| 沾化县| 长春市| 洪泽县| 舒兰市| 伽师县| 鹿邑县| 云林县| 杨浦区| 改则县| 天镇县| 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