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昆蟲的生殖與發育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1.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的過程 2.識別變態發育的兩種類型。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昆蟲生活史圖片和視頻,分析一些常見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的過程。 【情感目標】通過了解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的應用,關注生物技術在社會發展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昆蟲的發育過程及類型。 2.應用昆蟲的發育特點解決生活生產問題。 【教學難點】1.變態發育中幼蟲與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分娩的差異。 教學過程 時間 教師行為 預設學生行為 課程導入 設置情景:抓住學生的心理,通過分析毛毛蟲過河的方法,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2.設置問題:毛毛蟲要過一條河,但是沒有橋也沒有船,怎么辦呢? 表達自己的意見 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完全變態的特點以及類型 借用《毛毛蟲的一生》視頻,讓學生觀看并結合實際生活,思考并小組討論毛毛蟲的發育階段以及毛毛蟲與蝴蝶在形態、習性、生理的差異。 表格對比毛毛蟲和蝴蝶在形態、習性和生理上的區別。 3.綜合討論情況,歸納出變態發育的概念以及完全變態的概念并板書。 4.展示韭菜炒蠶蛹圖片,介紹蠶蛹的藥用價值—降血壓、降血脂;引導學生發現家蠶具有蛹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類型。 5.呈現家蠶發育各個階段的圖片,組織學生嘗試對各個階段進行排序。 6.提問:你們還知道哪些昆蟲有蛹,屬于完全變態發育嗎? 7.總結并呈現常見完全變態發育昆蟲記憶口訣——馬文穿金戴銀去招蜂引蝶。 1.觀看視頻,小組討論,找出毛毛蟲的發育階段以及嘗試找出毛毛蟲與蝴蝶的區別。 2.構建變態發育和完全變態發育的概念。 3.觀察圖片,明確其發育類型。 4.嘗試對圖片進行排序。 5.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回答。 6.記憶口訣。 不完全變態的特點以及類型 組織學生觀察P79蝗蟲的生活史,小組討論完成思考題: ①蝗蟲的生長發育經過了哪幾個時期? ②比較蝗蟲成蟲和幼蟲的差異。 2.總結蝗蟲發育經歷了卵、跳蝻即若蟲、成蟲三個階段,對比蝗蟲與跳蝻的區別。 3.引導學生對比毛毛蟲的發育,構建不完全變態的概念,呈現常見不完全變態的昆蟲種類。 觀察蝗蟲的生活史,小組討論完成思考題:①卵、跳蝻、蝗蟲 ②成蟲有翅膀,體型大,有生殖能力。 明確蝗蟲的發育特點以及成蟲和幼蟲的區別。 構建不完全變態概念。 昆蟲發育特點 表格對比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在發育經歷的時期和幼蟲或若蟲與成蟲的比較的差異。 展示蟬蛻圖片,提問:這是昆蟲的什么現象?蛻皮有什么意義? 總結此為蟬蛻,屬于蛻皮現象,蛻去的是外骨骼,并且從昆蟲角度分析:蟲齡增加一歲,第一次蛻皮變為二齡蟲,而蟬蛻可入藥,治療風熱感冒,咽痛。 填空形式總結昆蟲的發育特點。 完成表格,嘗試區分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 觀察蟬蛻圖片,思考蟬蛻的意義。 了解蛻皮對于昆蟲以及人們的意義。 完成填空內容,鞏固昆蟲的發育特點。 昆蟲發育的應用 嘗試做一名詩人:展示李商隱的詩—春蠶到死絲方盡,提問:蠶吐完了絲就真的死了嗎?并且讓學生修改詩句使其更具有科學性。 呈現教師修改詩句:春蠶化蛹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提問:蠶絲有什么用處? 總結:家蠶能產絲,也能用于醫學。 提問:除了家蠶還有哪些昆蟲和我們生活關系密切呢? 總結:蜜蜂可以傳粉生產蜂蜜,蚊子和蒼蠅會傳播疾病,蝗蟲等害蟲會啃食莊稼,毛毛蟲會讓你渾身瘙癢。 學習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的過程,有助于我們采取措施來保護和繁育益蟲或控制害蟲。提問:對于玉米螟、稻螟這種完全變態的害蟲,在什么時期對農作物危害最大? 總結:幼蟲期,在這個時期喜歡啃食樹葉。 呈現農民伯伯的煩惱:剛把麻雀殲滅,破壞了生態平衡,現在蝗蟲又來了,它們飛行能力強,不知道該用什么方法在什么時期消滅它們可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你能幫幫他嗎? 總結:在飛行能力弱的若蟲期消滅,并且呈現生物殺蟲劑、性外激素、天敵等生物防治方法。 閱讀詩句,思考問題:蠶吐絲結束進入蛹期,嘗試修改詩句。 閱讀教師修改詩句。 思考并回答:蠶絲能用于制造衣服。 了解蠶絲的應用。 思考并嘗試回答昆蟲與人的關系:蚊子傳播疾病、蜜蜂傳粉、蝗災。 了解昆蟲對人類有利也有害。 思考并回答:幼蟲期危害大 結合蝗蟲發育特點,思考消滅蝗蟲的方法。 明確要在蝗蟲的若蟲期消滅,掌握生物防治方法。 課堂小結 結合毛毛蟲和蝗蟲的發育階段,回顧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的特點。 布置課外作業:根據P80的活動指導,嘗試飼養家蠶并撰寫觀察報告。 回顧本節重難點 板書設計 昆蟲的生殖與發育 體內受精 變態發育 (1)完全變態: 卵→幼蟲→蛹→成蟲 (2)不完全變態:卵→若蟲→成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