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的性別遺傳》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 《人的性別遺傳》一課,主要講述了人的性別差異由性染色體決定的,并要求學生知道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這部分教學內容,實質上是性別決定和性別遺傳知識的入門知識。 ●教學對象分析: 性別是一種特殊的性狀,生男生女的奧秘又是一個十分敏感而重要的生物學問題,八年級的學生對此有濃厚的興趣。學生以前學過人的生殖和發育以及生物的遺傳知識,對本課內容的理解會有幫助,但學生沒有學減數分裂等知識,所以有些內容不宜講得過深。另外,社會上某些地區的一些人仍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部分學生有可能受到來自社會或家庭的影響,也有這樣的想法,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讓學生科學地理解和正確對待生男生女的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 2.解釋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能力目標 學生通過活動來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學會科學的理解和正確的對待性別遺傳的問題。 情感目標 能用科學的態度看待生男生女的問題。 ●教學重點 1.性染色體決定男女性別。 2.生男生女機會均等。 ●教學難點 生男生女機會均等。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游戲環節的道具(紙杯、紅綠小紙片)、 學生表演的道具(菜簽、10元道具)。 2.學生準備:自編小短劇《重男輕女》、預習本節內容。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模式 “ 211三案 ”引學模式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境創設 導入新課 1.從班級的男女生人數入手引導學生思考:究竟是什么決定了男女的性別? 2.播放小品《超生游擊隊》片段,引導學生對女主人公正懷的第四胎的胎兒的性別進行猜想,再次設疑:生男生女的幾率各占多少? 觀賞小品并對第四胎胎兒的性別進行猜想,思考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 通過設疑使學生明確本節知識框架,讓學生帶著疑問與好奇心進入新課,產生求知的動力。 探究人類染色體的組成 1. 1.引導學生結合書上37頁的圖片 閱讀上面的文字,并完成對應 應習題。 2. 2. 2.引導學生對比男女體細胞中第 23對染色體的差別。 3.引導學生觀察男女體細胞中的染色體。 4.呈現電鏡下的性染色體真實圖片并設疑 1.研讀教材,明確不同時期的科學家研究成果。 2.得出結論: 性染色體決定男女的性別。 3.明確男女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 :男—22對+XY;女—22對+XX 4.仔細觀察,找出X染色體和Y染色體的主要區別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閱讀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捕獲信息的能力。 探究染色體的傳遞規律 展示生殖過程中一對染色體的傳遞示意圖,再換成23對,引導學生總結人的染色體的傳遞規律。 通過觀察,了解成對的染色體要發生分離,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量是體細胞的一半。 回顧舊知,從而更好的引出新知。 探究精子和卵細胞種類及其染色體組成 結合人染色體的傳遞規律和男女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設疑:男性可以形成幾種精子?女性可以形成幾種卵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的染色體組成是什么? 根據所學知識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設游戲、模擬受精過程,驗證生男生女比例 生男生女機會均等 1.設疑:兩種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的機會如何?生男生女的比例各占多少? 2.公布游戲規則。 3.巡視參與學生游戲。 4.歸納總結:兩種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是隨機的,生男生女比例均等,生男生女比例接近1:1。 5.對小組男女比例不是1:1統計結果進行解釋。 6.指導學生用生男生女圖解進行解釋。 各小組依據規則分組進行游戲; 各小組向老師主動匯報男女比例統計結果; 各小組對結果進行分析總結; 主動完成生男生女圖解。 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合作,勤于動手,樂于探究,親身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 知識樹梳理 采用問答形式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 鞏固記憶。 使學生明確本節考點。 隨堂訓練 環節一:創設“幫助蠟筆小新答題闖關”的故事情境引導學生完成我市生物結業考題的訓練; 環節二:創設“摘紅紙條答題有獎”的情境引導學生完成中考名題的訓練; 環節三:通過學生表演的《重男輕女》小短劇引導學生完成能力提升、情感體驗環節。 認真思考,積極作答 表演小品《重男輕女》 創設各種情境旨在激發學生的答題興趣,培養他們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布置作業 同步練習冊部分選題 ●板書設計: 第四節 人的性別遺傳 一.男女性染色體的不同 男---XY 女---XX 二.生男生女機會均等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