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生物進化的歷程 (一)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二)能力目標 通過利用觀察、對比,使自己的識圖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對化石資料的搜集,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熱愛科學的態度。 2.通過對比生命起源認識的不同觀點,使學生進行唯物主義生命觀的教育,自覺抵制非科學的觀點。 1.生物進化的證據。 2.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 3.生物進化的總趨勢。 運用對比的方法對生物的進化進行研究。在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對照課本的插圖,對較早的動物植物化石與較晚的植物與動物或化石進行對比,從而形成生物的進化觀點。 化石標本;多媒體課件 教師活動環節和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各種多姿多彩的生物 教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有關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內容,那么,現在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是怎樣由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演變來的? 引入課題 1.科學的推測需要有確鑿的證據,還需要有嚴密的邏輯,豐富的聯想和想象。 2.米勒的實驗說明了生命起源從無機物到有機物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3.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 激發學生的興趣 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 展示狼鰭魚的化石,介紹什么是化石。 展示各個地層中的化石圖片: 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57頁的資料分析1,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 生物化石在地質層中的分布有何規律?越深的地層就是越早形成的地層嗎? 這種分布規律說明了什么? 通過對資料 分析,你能說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的進化順序嗎?你通過什么方法得出這個進化順序? 學生分析、交流并得出結論,同時明確: 1.越簡單、越低等的生物化石總是出現在越古老的地層中。 2.越復雜、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則出現在越晚近的地層中。 學生分析交流得出: 根據始祖鳥和爬行動物及鳥類的相同之處得出:鳥類是由爬行類進化來的。 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于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形成的。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發現,魚類的化石在比較古老的地層中就出現了,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動物則依次在越來越晚近的地層中出現。 培養分析資料的能力,學會應用比較法來研究問題。 2.向學生展示始祖鳥的化石圖片,并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 始祖鳥像鳥類嗎?它有跟鳥類相似的特征嗎?它有跟鳥類不同的特征嗎?這些特征跟哪類動物相似?你從始祖鳥身上可以得出什么結論?你通過什么方法得出這樣的結論? 3.分析資料2提出問題: 什么是細胞色素c?哪種生物與人的親緣關系近,哪種生物與人的親緣關系遠? 歸納總結: 從這兩個資料中,你可以列舉出一些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嗎?而在這兩種方法中都用到了一種在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思維方法——比較法 不同地質年代的地層里的生物化石,真實的記錄了生物進化的歷程。 生物進化的歷程 引導: 科學家們通過對不同年代化石的縱向比較,以及對現在生物種類的橫向比較等方法,推斷出了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那么從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現在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經歷了哪些進化環節呢? 教師:各小組拿出各種生物圖片,請大家根據它們的特點,將它們貼在導學案提綱上的大樹上,要說明理由。 教師:我們大家的共同杰作進化樹完成了,老師充當一名記者采訪我們的小成員,你這樣貼圖的理由。 (教師走下講臺,用課本卷起來充當話筒,開始進行采訪。) 引導學生總結生物進化的規律 小組討論各種動物的主要特征,并貼出圖片,進行展示。 交流貼圖的根據和理由: 小組1:我們組經過商議后認為原生動物門應該位于動物的最下層。因為原生動物門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動物界類群,它的身體微小,結構簡單,整個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屬于單細胞生物。 小組2:…… 小組3:…… 得出生物進化的規律: 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利用輕松活潑的粘貼畫形式,讓學生明白植物和動物進化的大致歷程。 技能訓練 引導 教師:我的采訪工作結束了,大家回答得非常正確。一般來說,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就是這樣的。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種類產生,也有一些生物種類絕滅。下面我們來看一段影片。 (教師播放《侏羅紀公園》片段。) 學生A:有一種假說認為,在距今6500萬年前,一個直徑非常大的行星猛烈地撞擊了地球,碰撞后卷起的塵埃籠罩了整個地球,使得地球黑云遮日,不見陽光,氣溫迅速降低,持續時間長達3~6個月。植物因為沒有陽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量死亡,植食性恐龍和其他動物相繼死去,肉食恐龍也由于失去食物而相繼死亡。 教師:在這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地球霸主——恐龍曾經興盛一時,可現在卻無影無蹤。關于恐龍的滅絕,現在是眾說紛紜,你能說出幾種來嗎? 教師:大家現在注意仔細閱讀60~61頁的一些證據,看看這些證據支持了哪位同學的假說呢? 教師:科學家們在研究一些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往往根據已有的證據提出某種假說,然后進一步搜集證據證明他們的假說。當然,找到的證據,有的支持假說,有的卻不支持假說。 學生C:這里還有一種認為恐龍的滅絕是由于在6500萬年前,地球上的氣候由于某種原因發生了異常的變化,溫度忽然升高。一些科學家認為這種變化使恐龍等散熱能力較弱的變溫動物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造成雄性個體的生殖系統嚴重損壞,使恐龍無法繁殖后代,從而走向了最終的滅絕。 學生D:現在還有科學家認為,6500萬年前,地球受到了一顆大彗星的撞擊,產生了一個溫度高達3000℃的大火球,這個大火球迅速地向外擴展,造成了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森林大火,把生物都燒成了灰燼。 …… (學生閱讀) 學生E:其中的1,2,3支持了B同學的行星撞擊地球說,1的證據是最有力的。 學生F:4,5,6,7支持了C同學的氣候驟變說,5的力度最大。 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也知道了如何研究生物的進化過程。從進化樹上我們可以發現現在地球上的每一種生物實際上都有共同的祖先。因此愛護生物就是愛護我們的家人。 通過層層設問對前面的學習內容進行小結。 板書設計 第二節 生物進化的歷程 一、生物進化的證據:化石 二、生物進化的歷程 三、生物進化的總趨勢:簡單→復雜、低等→高等、水生→陸生 檢測案 1.下列為生物進化提供有力證據的中間過渡類型生物化石是( D ) A.鱷魚化石 B.藻類化石 C.昆蟲化石 D.種子蕨化石 2.古生物學上關于各個地質年代馬的化石的研究證實( D ) A.始祖馬是一種中間過渡類型的動物化石 B.生物由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順序 C.哺乳類由鳥類進化而來 D.物種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 3.在古老的地層中發掘的最簡單化石生物是( A ) A.單細胞的 B.簡單的、多細胞的 C.復雜的、多細胞的 D.最高等的動植物 4.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證明生物的進化,其根本原因是( D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生物遺體或生活遺跡 B.地殼巖石形成有一定順序 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D.各類生物化石在地層中出現有一定的順序 5.已知物種X的化石比物種Y的化石在地層中出現晚得多,由此可知( B ) A.物種X比物種Y數量多 B.物種X比物種Y結構復雜 C.物種X一定是從物種Y進化而來 D.物種Y一定是從物種X進化而來 6.魚、蠑螈、龜、雞、豬、牛、兔7種脊椎動物和人的早期胚胎都有鰓裂和尾,這說明( D ) A.它們的胚胎相似 B.脊椎動物和人的早期胚胎用鰓呼吸 C.它們的早期胚胎都有游水能力 D.脊椎動物和人都是由古代原始的有鰓有尾的共同原始祖先進化來的 7.下列各類植物中,生活在原始海洋中的是( B ) A.原始的苔蘚植物 B.原始的藻類植物 C.原始的裸子植物 D.原始的蕨類植物 8.原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由下列哪種生物進化來的( B ) A.原始綠藻 B.原始的蕨類植物 C.現代的藻類植物 D.原始菌類 反思與補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