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細胞的生活一、學習目標:知識目標能說出細胞中含有的物質;認識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描述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能力目標通過對細胞膜的功能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通過對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的認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感目標通過對細胞中物質的認識和能量轉化的理解,認同細胞生命活動具有物質基礎,逐步樹立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單位,這一生物學基本觀點。二、重難點:重點:細胞中含有的物質;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難點:細胞膜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三、學情分析:目前多數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差,但都很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因此,通過演示實驗、及動畫呈現出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教學準備和教學過程:演示實驗器材(燒杯,攪拌器,白糖,紙張,火機,玻璃皿等),教學課件對前面所學的與細胞的生活有關的內容進行回憶和復習,并導入新課。在第一單元生物的特征中我們已經學習了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而上一節課我們也知道了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那么細胞的生活是不是也需要物質和能量呢?請同學們先看課本P50的想一想,議一議。根據提出的問題作出討論:1、怎樣才能讓培養瓶中的這些細胞活下去呢?2、應該向培養瓶中加入哪些物質?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作出結論: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根據這個結論,提出三個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問題:1、細胞中有哪些物質?2、細胞怎樣控制物質的進出?3、細胞怎樣獲取和轉換能量?(一)A、細胞中有哪些物質?根據問題推測細胞內可能含有哪些物質?1、大米、豆制品、橙汁、瘦肉和蔬菜含有什么成分?(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梨、西瓜、花生、雞蛋、牛奶等物質中含有的成分。(水、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等)B、細胞內物質的分類:小分子(一般不含有碳、不可燃燒)如無機鹽、水、等——無機物大分子(一般含有碳、可燃燒)如糖、蛋白質、脂類等——有機物實驗認識有機物和無機物:用浸軟的花生放在火上燒,留下的灰就是不能燃燒的無機物,而燒掉的就是有機物,水在這過程中蒸發掉了。組成物質的基本顆粒:C無論是有機物還是無機物,都是由極其微小的顆?!肿訕嫵傻?。做實驗驗證:蔗糖放到水中,糖溶化了,水也有了甜味。得出結論:1、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2、分子是不斷運動的,蔗糖在水中溶解,其實就是一個個蔗糖分子分散開來,擠進去水分子之間的空隙中(二)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認識到細胞中有這些物質后,那細胞中的物質是否封閉的?細胞里面的物質會到外面去嗎?細胞外面的物質能到里面來嗎?是什么控制細胞中的物質進出的?思考:物質進出細胞的界限為細胞膜根據現象作出判斷:細胞膜并未將細胞完成封閉起來,它可以控制物質的進出。怎樣控制呢?對有用的物質——進入對無用的物質——擋在外面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出(三)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我們人類為什么要吃飯呢?進去體內的營養物質有什么作用呢?能量的形式和轉換:電流中的電能——光能和熱能蠟燭的化學能——光能和熱能汽油的化學能——光能和熱能食物中的能量屬于哪種形式呢?這些食物,有的來自動物、有的來自植物,說到底,是來自這些生物的細胞。那么細胞中的能量又是哪里來的?又將怎樣轉變為生命活運所需要的能量?細胞中的能量轉換離不開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怎樣轉換?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葉綠體相當于加油站,線粒體相當于發動機。嘗試著對能量轉換器進行理解。植物體中,葉綠體把太陽光能轉化成化學能,這些化學能被線粒體轉化成植物生活所需要的能量。因此我們把葉綠體、線粒體稱為能量轉換器。其中:葉綠體中將太陽光能轉換成化學物質中的能量;線粒體中化學物質中的能量轉換成生命活動所利用的能量。(四)、總結:我們今天學習了哪些內容?教學反思:本節課成功之處在于利用難點啟發思維,在學生積極思維的同時,能力得到了鍛煉,并且滲透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不足之處是學生活動方式不十分豐富,若有一些動手的活動,效果會更好一些,但這節課動手活動的設計有一定的難度,望同行共同商榷。五、課后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