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急救常識》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急救常識》是魯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生物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本節主要是識別各種危急情況,學會和運用各種急救方法,幫助學生儲備日常救護知識,培養學生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在教學內容和形式上,本章都比較活潑新穎,實用性強,強調學生的參與。目的是希望通過教學活動,不僅提高學生的醫、藥、衛生常識,而且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時也為培養同學們對醫學的興趣打下基礎。七年級學生朝氣蓬勃,熱愛生活和生命,喜歡樂于助人,喜歡動手操作 ,思維特點是抽象思維已有較大的發展,但仍需要具體的感性知識作支持。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這一認知規律。導入時要從生活入手,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課程標準》的設計有三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和倡導探究性學習。本堂課就設計了各個環節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手來,進行實際操作,并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即使是模擬操作,也要步步到位,因為今天的模擬就可能是明天的實戰。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正確撥打“120”等急救電話。 2.學會人工呼吸、人工胸外心臟擠壓、止血、骨折、煤氣中毒等急救方法。 3.學會對一些危急情況或意外傷害的初步護理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自學探究、綜合分析能力。 2.通過分小組合作提高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3.通過實踐操作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并提高學生自救和救助他人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珍愛生命、樂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2.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掌握各種危急情況或意外傷害的初步護理方法。 2.珍愛生命、樂于助人的教育。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四、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探究急救電話的打法 情景創設: 多媒體展示 近三年來我市因溺水死亡的青少年和被懂得急救常識的人救回生命的具體案例,結合安全教育平臺防溺水專題的設置,讓學生知道學習急救常識的必要性。 ? 教師設置場景一: 1、假設我們去石馬水庫春游,有人不慎溺水,我們作為一名中學生首先應怎樣做呢? ? 2、怎樣撥打120?模擬撥打。 多設計幾個場景讓學生模擬撥打。 在悲涼的音樂背景下,看一個個案例,深入情景,體會親人失去孩子的痛苦。再通過剛發生的兩個被懂的急救常識的人救回生命的案例,深切體會學習急救常識的必要性。 找大人求救,撥打120。不能貿然下水去就,不能手拉手救助,可以用身邊的竹竿或漂浮物來救助。 120嗎,我叫某某某,我現在在石馬水庫,這里有人溺水了,趕緊來救! 利用多媒體資源,直觀而強烈的展示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案例,震撼學生的心理,引起思想的共鳴:我要珍愛生命,學習急救常識,幫助他人的人性本善的美好情感。 讓學生懂得安全第一,作為青少年先要保證自己的安全再去盡可能的幫助別人。 通過多次訓練總結出撥打要點:姓名、地址、癥狀? ? ? ? ? ? ? ? ? ? ? 二、溺水的急救 心肺復蘇術 如果溺水者被救上岸已無生命體征怎么辦? 1、提出探究問題: (1)心肺復蘇包括什么? (2)心肺復蘇的順序是什么? (3)怎樣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手法、位置、頻率、深度) (4)怎樣進行口對口吹氣法? (5)患者出現什么情況證明人工呼吸有效? (6)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的怎樣結合進行? (7)怎樣證明心肺復蘇搶救有效? 2、播放心肺復蘇視頻,關鍵點暫停講評,再重復播放操作流程。 3、對于操作細節和手法再跟學生一起模擬操作。 4、擺放好心肺復蘇訓練模擬人,找學生上臺實際操作。 5、引導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 1、自主學習,共同探究。根據問題先自學,不明確的地方再小組共同討論。 2、帶著問題觀看視頻,注意細節。 3、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提出的問題進行逐步探究 4、利用心肺復蘇訓練模擬人,學生上臺模擬操作。 5. 探討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與不足。表達與交流,達成共識。 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通過視頻操作更直觀的了解操作流程。 培養學生細致認真的學習態度。 通過實踐操作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以及對生命的的尊重情感。 ? 三、車禍的急救 出血和止血、 骨折 展示車禍視頻,創設新的情景: 1、假如我們在路上看到了車禍現場,有人受傷,我們應該怎樣做? 2、這些急救電話我們能隨便撥打嗎? ? 3、車禍現場機械性的損傷一般會造成什么情況? 出血和止血相關知識我們上學期在學習循環系統的時候學過,大家還能回憶起來嗎? 4、利用表格師生共同整理出血和止血相關知識點。 5、下達任務,要求利用自制教具,模擬探究出血和止血。 補充拓展:止血帶的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 6、下達自學任務:骨折的急救。要求利用自制教具,模擬骨折的急救。 對急救中的常見誤區提出質疑。 1、撥打120,119,122 2、不能。 3、出血和骨折。 學生通過回憶和課本知識復述出三種血管出血的特點。 4、利用表格回憶總結相關知識點 5、模擬探究,實際操作。 6、利用課本61頁內容自學骨折急救。利用教具小組合作模擬探究骨折的急救 ? 學生討論這樣做為何不對。 創設情境,導入下一個探討環節,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求救方式。 讓學生知道有限的社會資源不能隨便占用,要把機會留給更有需要的人。 導出下一部分探究內容。 鼓勵學生溫故而知新。 .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學生通過自學、實踐、質疑、思考、討論、小組合作實操等探究的方式,達到對知識與技能的深入了解,增強了動手能力。 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表達與交流,共同提高。? ? 四、其他急救方法 介紹其他急救方式: 觸電, 煤氣中毒, 中暑, 火災 學習其他急救方式。 擴大學生知識面??????????????? 五、盤點收獲,當堂訓練 設計考取“急救資格證”環節 學生回答幾個判斷題并解釋原因。 訓練學生綜合利用知識的能力,檢測學生的自學與技能的掌握情況 培養學生幫助他人的社會責任感。 課外拓展 技不壓身,我還想學會…… 1、食物中毒怎么急救? 2、家中老人突發心臟病怎么急救? 3、小孩子被食物卡住氣管怎么辦? ………… 你知道以上急救常識嗎?還想學習哪些急救方法?請你查詢資料后制作成手抄報或者PPT跟同學們分享好嗎? 學生思考 引導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讓學生領悟救人不但要有一顆善良的心,還要有過硬的全面的本領。樹立遠大理想。進行情感教育升華。 五、教學反思 在新課程理念和我校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指導下,在課堂教學要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引領下,我參考了上海靜安學校“后茶館”式的教學模式,設計并實施了這節課的教學。通過教學我有以下體會: 1、導入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習愿望。 我抓住學生易受感染的心理,運用發生在身邊的溺水事件,體會家庭失去孩子的痛苦,并從兩個獲救案例中再體會學習急救常識的必要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 2、通過自主學習和共同探討構建主干知識。 在學習心肺復蘇時,通過幾個問題的引導,讓學生先自主學習,再小組討論,把心肺復蘇的技術要領先構建知識主干。 3、通過大量的實踐訓練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在學習心肺復蘇時,用模型進行訓練,在學習出血和止血時,因為上學期學過有關血管的知識,通過提問發現學生掌握了出血情況的辨別,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進行止血的訓練上,在學習骨折急救時也是讓學生動手實際的綁一綁,探究如何固定患肢。大量的操作訓練能讓學生真正掌握實用的急救常識,而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4、提出問題,鼓勵學生課外探究 通過幾個生活中常見的危急情況,引起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5、對學生適時的進行了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本節課培養學生珍愛生命、樂于助人的美好情感,和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意識。 但是本節課內容太多、學生活動多,一節課上完覺得比較緊張,因此要控制好每個環節的時間;在學生討論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加強引導。 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