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動物運動的形成一、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描述骨的形態,辨認骨的類型2.辨認骨的結構,掌握骨的功能(二)能力目標1.通過“骨拼圖”小游戲,辨認骨的類型與在人體中分布的位置2.通過解剖(豬)長骨實驗,認識骨的結構與功能(三)情感目標1.感受生物這門學科的科學性及實用性2.使學生認識骨的結構,掌握保健常識,從而讓學生樹立健康的成長觀。二、教材分析本節課位于北師大版初中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十五章第二節,第一課時《動物運動的形成》。縱觀初中生物四冊書,本節課是屬于學習人體八大系統之一:“運動系統”的重點內容,學好了骨的結構與功能,對學生了解運動系統的組成、功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進一步讓學生加強動手實驗、觀察總結的能力。此節課的充分學習,為學生接下來生物學科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在實驗中培養的優秀觀察、動手能力也為高中生物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三、教學重點1.骨的類型2.骨的結構與功能四、教學難點1.如何讓學生認識骨的類型、結構及其功能五、學情分析基于學生已經是初二上學期了,初中的生物知識、以及動手實踐的能力有一定的基礎。加上初中生好奇心重,樂于實踐的心理,本節課以小組合作實驗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以引導啟發為主要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實驗中突破重難點知識,記憶深刻切牢固。六、教學策略1.教學方法:以啟發、小組合作探究為主,用學生覺得頗有興趣且有神秘感的“法醫鑒定”作為引入,讓學生自然融入了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被動獲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知識。2.學習方法:采用小組合作,共同探究實驗操作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動手能力,組織能力。3.教學手段:啟發式教學、實驗操作,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4.評價方法:采用課堂實時表現作為各學生、各個小組的評價;課堂小結以練習題進行評價。七、課前準備1.準備骨的模型。2.準備小組實驗分組材料。八、教學流程圖創設“法醫鑒定任務”的情境引入從骨的形態、類型以及在人體中分布的部位,認知人體骨骼的基本構造通過初步鑒定骨骼,進一步了解骨的結構與功能通過分組實驗,讓學生準確認識骨的結構以及各結構的功能樹立學生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并簡單介紹愛護骨骼的小知識課堂總結并使用移動終端進行檢測九、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時長引入課題利用“法醫鑒定”小短片創設情境創設情境、提出全班同學擔任“小法醫”,幫忙“鑒定”部分“人骨”回答,思考利用學生經常在影視劇中見過卻又神秘的職業——法醫,引起學生的興趣。3分鐘初探主題小組合作、初步分析鑒定“人骨”的類型給每一小組的學生分發“人體骨骼”,并展示完整人體骨骼模型,供學生比對,自主探索觀察,自學,分辨,并完成《骨骼初步鑒定報告》,并利用“一對一移動終端”將其拍照上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性,讓學生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努力去學習、尋找,觀察,分析,很好的鍛煉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時也解決了骨的類型及在人體中分布的區域這一教學重點。7分鐘深入主題進一步對“人骨”進行鑒定,對于骨的主人的大概年齡進行模擬探究提出問題:我們能否進一步鑒定骨,加快破案進程。并講授通過骨骼鑒定骨的主人的年齡范圍的方法,并進行分組實驗——“探究骨的結構以及功能”,總結骨的各結構與之擔任的功能。通過分組實驗,對豬骨實物的觀察與分析,掌握骨的結構與功能通過進一步的“偵查”,讓學生完全融入情境中,并通過鑒定“死者”大概年齡的方法,自然引出人體骨骼的結構與他們的功能,解決了這一難點。25分鐘鞏固練習假設鑒定數據并得出鑒定結果利用“一對一移動終端”讓學生進行答題思考、回答檢驗學生是否通過學習掌握了骨結構與功能,骨的成分和性質等知識點5分鐘升華主題簡明扼要地分析生物知識在各行各業的重要性,并提出保健常識。介紹生物學科的重要性,從宏觀來看是行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從最小來看,每個人的身體健康也離不開生物知識。回答問題,思考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物的良好意識,并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3分鐘課堂小結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并表揚學生的探究精神鼓勵學生,并提醒學生做好一個職業需要知識儲備。總結,加深記憶小結課堂知識,鼓勵學生保持探索精神。2分鐘十、板書設計:第2節動物運動的形成骨探究主題一、骨的類型及分布部位二、骨的結構及功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