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殖器官的生長》教學設計【設計思想】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個性,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本節課通過設計解剖花、制作花貼圖等探究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以多種方式、多種途徑主動參與學習,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和科學素養的提高。【教材分析】本節內容是北師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六章《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的第三節。本章內容以“種子萌發形成幼苗→營養器官的生長→生殖器官的生長”為線索分為三節,每節又分別從種子結構、根尖和芽結構、花的結構出發,引出各階段生長變化的知識,既突出了生長發育階段性的特征,又理清了生活史的連續過程。教材生殖器官的生長共分三個知識:①介紹花的結構與功能及花的性別類型;②介紹植物的傳粉和受精概念;③介紹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因此,本節內容涉及的概念較多,是本章教學難點之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①描述花的主要結構。②了解:兩性花、單性花、無性花的概念。③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④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2)能力目標①學生通過對花的解剖觀察,培養觀察、動手能力。②學生通過“花貼圖”的制作,訓練實踐創新、細心分析的能力。③學生通過作品展示,培養團結協作能力及表達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①認同花、果實、種子對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②養成愛護花草樹木的好習慣,珍愛身邊的一草一木。【教學重點】①識別花的主要結構。②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③說明受精作用之后種子和果實各部分的來源。【教學難點】理解傳粉、受精作用以及隨后子房和胚珠相應結構的變化。【教學策略】①探究法:學生分組解剖百合花,觀察由表及里的特征,從而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點,對概念有個感性的認識。②啟發法:引導學生制作花貼圖,理解花蕊是花最重要的部分,深入理解概念。③討論法:觀察并討論傳粉和受精的過程,嘗試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前準備】1、精心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收集各類花的圖片、傳粉和受精過程視頻。)2、學生進行分組:每兩人一組。3、實驗材料:小組長課前在校內各撿2朵完整的落花,教師準備百合花,并收集刺桐花的落花。4、實驗器材:一個解剖盤、一把鑷子、一個放大鏡、一把解剖刀、一張白紙、雙面膠帶,課前將這些實驗材料分發到每組的實驗桌上。【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流程圖展示泉州市市花---刺桐花引入課題(利用市花引起概念教學)↓學生動手解剖花,上臺展示花貼圖(觀察歸納,深化概念教學)↓動畫展示,觀看并分析傳粉和受精的過程(自主觀察比較和概括形成正確概念)↓知識的應用及課堂總結,完善概念圖(應用知識及情感教育,強化概念教學)教學過程程序教學過程設計意圖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活動導入新課課件展示:泉州市市花---刺桐花圖片引入課題學生欣賞熱情如火的刺桐花,引發熱愛家鄉的情感。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興趣。新課花的結構引導學生舉例花的社會功用有哪些?提問:那花的自然功用呢?展示問題串:①一朵完整的花具有哪些結構?結構中哪些最重要?②對于植物本身,花具有怎樣的使命?③開花到結果是怎樣的一個過程?思考并回答:如:觀賞價值,制作香料、食材、藥材等。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主動探究學習。引導學生觀察課本圖6-11桃花結構模式圖,認識桃花的基本結構。引導學生觀察并解剖百合花,并進行實驗方法的指導。圖片展示:百合花子房縱切圖、顯微鏡下的百合花花粉粒介紹胚珠中含卵細胞,花粉粒中含精子,為講解受精作鋪墊學生動手實驗,對照課本中桃花的結構,觀察并解剖百合花。解剖百合花的子房,并用放大鏡觀察里面的胚珠。嘗試概述花的基本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理解雄蕊和雌蕊是花的重要結構。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并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提出制作百合花“花貼圖”的要求:1、美觀、新穎。2、將各個結構名稱標示清楚鼓勵學生上臺展示“花貼圖”和交流觀察現象。將分離的百合花各部分結構按一定的順序貼到白紙上-------制作“花貼圖”代表上臺展示“花貼圖”,介紹百合花的結構深入概念教學,同時培養學生表達與交流的能力,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成果的平臺,并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程序教學過程設計意圖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活動新課花的性別類型提出問題:是否所有的花都具有花的全部基本結構呢?引導學生比較桃花、百合花、絲瓜花等一些花的結構觀察、比較、形成概念:兩性花單性花無性花通過學生自主觀察、比較和概括過程,兩性花、單性花、無性花的本質特征就很明確了,形成了正確概念。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過渡:對于植物本身,花具有怎樣的使命?開花到結果又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引入:傳粉和受精傳粉過程動畫展示,引導學生觀察并歸納展示人工輔助授粉的應用受精過程動畫展示,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受精過程認真觀看動畫過程,理解傳粉的概念,并歸納傳粉的方式自花傳粉異花傳粉(蟲媒花、風媒花)嘗試描述受精作用通過視頻動畫增強教學直觀性,促進對傳粉、受精概念的理解,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通過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對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展示雌蕊和果實的結構圖講解:受精完成以后,花瓣、雄蕊和雌蕊的一些變化。分析:果實和種子形成的來源的各部分。回顧果實和種子的結構通過比對子房和果實由外及里的結構,理解果實和種子形成的來源的各部分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課堂總結小結:生殖器官的生長展示:不完整的概念圖愛護花草情感教育理解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蕊的重要性。完成概念圖養成愛護花草樹木的好習慣。通過完善概念圖,對概念有了更深入、更系統的認識【板書設計】第三節生殖器官的生長一、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二、傳粉和受精是種子形成的前提三、受精后胚珠發育為種子,子房發育為果實【教學設計創新之處】本節課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理念指導下,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改變了傳統概念教學中“教師講概念,學生背概念”的方法。讓學生親自動手探究體驗,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為概念教學形成扎實的感性基礎,這才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有利于概念教學。整個教學過程不是直接把知識教給學生,而是著眼于知識獲取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于探究意識的形成。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