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內容:初中生物《吸收作用》課例名稱吸收作用科目生物教學對象七年級學生提供者趙新尉課時安排共2課時水分的吸收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分;探究植物細胞的失水和吸水;植物水分吸收的主要結構——根毛。無機鹽的吸收1、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2、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重要作用;3、無土栽培。一、教材內容分析本節屬初中階段生物教學內容,它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五章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的第三節吸收作用,主要包括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無機鹽的吸收。植物的生理相對動物來說要簡單的多,基于細胞知識的基礎上設計的本節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但是七年級學生相關的知識積累還不夠,對有些概念的理解還不到位,如無機鹽等,要求教師把握好教學的尺度。二、教學目標(一)知識:1、認識到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和無機鹽;2、理解并闡述植物細胞和根毛吸水、失水的原理;3、說出氮、磷、鉀對植物生活的作用;4、了解無土栽培的要領和發展前景。(二)能力:1、通過對實驗過程的觀察與分析,讓同學們嘗試從微觀到宏觀、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培養同學們的邏輯思維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2、通過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的探究,讓學生進一步熟悉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其科學探究的能力;3、通過對無土栽培技術資料的收集和學習,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獲取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探究學習,通過同學們的互助合作、科學的探究交流,通過成果的分析,讓同學們感受成功的喜悅、開發創新精神、形成合作意識、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2、通過對我國無土栽培技術的了解,增強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同學們學習生物的興趣,逐步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三、學習者特征分析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鄉鎮中學,作為農村的學生他們對農作物的生長接觸很多,植物的生長過程中需要澆水、施肥,綠色開花植物對他們來說非常熟悉,然而對植物吸水的過程、每一種無機鹽的作用、無土栽培等卻不甚了解,相信同學們對本節內容會比較趕興趣。然而,農村的學生有一些不足,他們大多數是留守兒童,之前的基礎較差,家長社會對學生學習不夠重視等各方面的原因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強,對學習的興趣不濃厚。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更細微的研究學生的學習狀況,選擇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千方百計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四、教學策略與設計本節內容我主要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法,借助“班班通”的多媒體設備展示和引導學生的學習,適時讓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學習,少部分內容學生課下自主學習。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制作ppt課件●蘿卜條吸水和失水的flash動畫●植物跟尖的模型●無土栽培的視頻資料●老師準備制作好的醬黃瓜六、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第一課時第一課時導入: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分(4分鐘)課件展示茂盛的植物、干涸的地面、農民給小麥灌溉等圖片。認真觀察、分析,得出結論。水是生命之源,讓同學們自己總結水的重要性,說明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水,以便于激起學生對本節內容繼續探究的興趣。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25分鐘)引入話題:植物如何獲取水分;教師引導讓同學們分組討論:結合前面科學探究的方法如何進行探究;每組代表發言,教師指導,及時點評;確定最佳探究方案播放準備好的flash資源,引導同學們分析得出結論。認真思考、分組討論、合作交流,制定探究方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找出植物細胞失水、吸水原理的結論。通過討論,一方面鞏固了前面學習的科學探究的方法,另一方面培養同學們小組合作的學習能力,同時也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準備好課件,相關flash動畫。觀察根毛(5分鐘)承上啟下,引入植物吸水的主要結構——根尖;展示模型;留下問題:①植物根尖有哪些結構?②為什么根尖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結構?認真觀察模型,閱讀課本資料,分析并回答問題。模型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比實物更容易觀察和辨認。學生自己總結結論,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行,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準備好根尖模型,有條件的還可以事先準備好小麥的根(實物)。總結植物吸水、失水的原理(7分鐘)結合植物細胞的吸水失水原理及跟尖的結構,引導學生總結綠色開花植物生長吸水失水的過程;展示習題,引導學生對該部分內容進行鞏固并拓展。討論,總結,思考,回答問題。植物吸水失水的過程比較難理解,通過課堂練習可以增進學生對知識本質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在練習中注意涉及其他的探究方案設計,以拓展同學們的思維。要求要精心準備好習題。小結、布置作業(4分鐘)引導同學們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讓同學們品嘗老師制作的醬黃瓜,布置家庭作業:自己制作一份醬黃瓜。討論、總結,積極發言;認真完成家庭作業。再次提起學生的興趣,讓同學們感受生物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也鍛煉了同學們的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課時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10分鐘)播放flash視頻:用蒸餾水和土壤浸出液培養玉米幼苗;介紹蒸餾水和土壤浸出液的區別,簡要介紹無機鹽(舉例說明);展示資料:土壤浸出液的配置方法。觀察課件視頻,思考分析幼苗差異的原因,認識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學習土壤浸出液的配置方法及幼苗培養的過程。要求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課后自行完成實驗。讓學生真正認識和理解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體會無機鹽的重要性,同時也鍛煉同學們對比分析的能力。準備flash動畫,課件及相關圖片。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作用(12分鐘)課件展示圖片農業專家深入田間指導農業施肥的場景;展示各種無機鹽缺乏的作物癥狀圖片;引導學生總結三種無機鹽的作用;展示三類無機鹽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表);以故事的形式講述澳洲草原牧草枯敗之謎,說明微量元素的重要作用。認真觀察,分析,掌握三類無機鹽的主要作用。了解微量元素的作用學以致用,緊密聯系生活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該內容對農業生產意義重大。無土栽培(15分鐘)播放工廠化無土栽培的相關視頻;提出問題:①無土栽培和傳統作物種植相比有哪些優勢?前景如何?②無土栽培的要領有哪些?觀看視頻,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通過對我國無土栽培技術的了解,增強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同學們學習生物的興趣,逐步形成對生物學習的動力。建議活動(5分鐘)引導學生討論:如何看待農業生產化肥的使用?分組深入討論,積極發言交流。培養學生討論社會問題,培養社會責任感總結、作業(3分鐘)引導學生小結;作業:課后收集并繼續學習無土栽培總結;課后收集并學習無土栽培技術資料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教學流程圖第一課時:第二課時:七、教學評價設計編號評價指標達到等級完全達到(優)大部達到(良)基本達到(中)部分達到(差)A教學設計教學目標B教學內容C教學媒體D教學策略E形成性檢測F教學過程目標實施G內容處理H結構流程I媒體運用J能力培養K課堂調腔L教師素養M教學效果課堂反應N達標程度備注此表針對老師使用,另有學生課堂學習自評表,詳表略。八、板書設計第一課時:吸收作用(一)——水分的吸收植物為什么吸收水分?植物靠什么吸收水分?根尖是吸水主要結構的原因:根毛數量多、面積大、深入土壤溶液。植物如何吸收水分?細胞吸水及失水的原理:細胞內外濃度關系;根毛區深入土壤吸收水分。第二課時:吸收作用(二)——無機鹽的吸收一、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二、三類無機鹽的作用三、無土栽培九、教學反思教學過程中,老師主要采用口頭指出、課件展示兩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幫助和指導,爭取讓學生在每個環節的學習中都能達到要求。課件和視頻雖然便于觀察和分析,但是畢竟不是實際操作,對于同學們動手實驗的能力練習不足,如果實際操作實驗,可能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這些實際問題的解決,還依賴于教學的進一步改進。關于無機鹽的概念,同學們沒有學習到化學中的相關概念,所以比較陌生,我采取的方法是舉例說明,并未深入,根據同學們的反應感覺這樣比較合適。一節課無論內容如何豐富,如果學生沒有真正參與進來,絕不是一節好課,通過教學我深深感受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大量貼近生活的圖片、視頻、討論的話題等都可以提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深入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與討論中來,使學生輕松的學習,予學于樂,才能容易達到教育的目標。十、專家意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