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動物的運動》教學設計課題及章節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第一節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說明動物運動的結構基礎和運動的本質2、說出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3、認識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的健康意識,養成細致觀察和科學推理的生物學素養教學重點1、運動系統的組成2、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教學難點1、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2、理解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講授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完整的雞爪、解剖刀、解剖剪、鑷子教學課時一課時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生物知識素養,對動物生理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可塑性大、主動嘗試、追求獨立,也是思維比較活躍的時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很高,所以此時期是學生成長發展的轉折點,也是教育的關鍵期。與此同時,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學習知識較僵化,不能由點及線,形成系統,致使所學知識處于“游離狀態”,對學習時間的分配也缺乏合理性。同時,實驗動手能力有待提高。教材分析《動物的運動》是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學生通過第一章《動物的主要類群》的學習,已經了解了不同的動物具有不同的運動形式,本節在第一章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動物運動的結構基礎和基本原理,知道運動通過運動系統來完成,進而認識運動系統的三部分組成。在此基礎上,展開關于“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的學習,從而使學生對動物運動的本質獲得更為深入的認識。為了使學生對動物的運動形成較全面的認識,教材在介紹完哺乳動物的運動后,也呈現了其他動物的運動方式,這既是對第一章不同動物類群的運動的內容進行梳理總結和呼應,也有利于學生認識到動物運動的多樣性。因此,通過本節知識的學習,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的意識。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創設情境引入新課1、PPT展示各種動物運動的圖片,如:獵豹捕食,魚的回游等,了解動物的行為。提問:動物的行為是通過什么實現的?2、播放視頻:不同種類動物千姿百態的運動。提問:運動主要是通過身體的哪個系統實現的?思考并回答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初步形成“動物行為”的概念。再通過播放動物運動的視頻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運動系統的組成骨1、播放一組伸肘和屈肘的Flash動畫。提問(1):運動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講解:骨與骨骼的區別提問(2):一塊骨、一塊肌肉和關節是器官嗎啊?引導學生回憶動物體結構層次講解:一塊骨,一塊肌肉就是一個器官。因為它們都是由神經組織、上皮組織、結締組織等多種組織結合在一起構成的。回答(1):骨、關節、肌肉回答(2):是器官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開始思考,逐步得出運動系統的結構組成。關節2、結合雞爪實物,講解關節的結構組成。提問:雞爪關節處凸出來的結構叫什么?凹進去的地方叫什么?關節軟骨在哪?PPT出示關節結構示意圖講解:關節各結構的作用觀察雞爪,思考并認識關節的結構。學生上講臺指認關節結構。運用實物模型,將抽象的結構形象化。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認識關節的五部分結構,同時總結出關節既牢固又靈活的特點。3、人體有哪些骨和關節?它們在運動中起什么作用?教師引導學生對照圖片,認識相應的關節,并進行關節活動。提問:我們的四肢有哪些主要的骨?教師講解知識延伸:脫臼播放視頻:運動員肘關節脫臼視頻認識關節各結構名稱,進行相應的額關節活動。回答并上講臺展示人體四肢主要的骨和關節。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身上的關節和教材中的家兔的骨骼圖片,進一步掌握關節各結構名稱及主要骨的名稱。肌肉4、簡單介紹肌肉的種類PPT出示上臂肌肉圖片提問:肌肉由哪兩部分組成?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么?肌肉由肌腹和肌腱組成,中間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是肌肉組織;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是肌腱,主要是結締組織,可以使肌肉繞過關節附著在不同的骨上。播放“肌肉收縮與舒張”的Flash動畫。觀看動畫,得出肌肉的特性—具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點。學生通過觀察、交流,充分認識肌肉的特性。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1、舉起胳膊,進行伸肘、屈肘的動作,感受肌肉的變化。播放一組“伸肘和屈肘的Flash動畫”。講解: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得出結論:骨骼肌收縮,牽拉骨繞關節活動。運動來自于肌肉的收縮,每個動作的產生總是至少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完成。2、拓展延伸:兩臂自然下垂和雙手垂提重物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變化分別是什么?學生認真觀察,認識肌肉的結構特點。通過自己做伸肘、屈肘的動作,談談自己的感受。兩個小組分別派一個學生為代表做自然下垂和垂提重物的動作,說說自己的感受,并向其他學生展示。學生通過Flash動畫以及伸肘、屈肘的動作,切身感受肌肉的變化,充分認識肌肉的特點和功能。通過親身試驗,認識到不同狀態下肌肉的變化也是不同的。運動的產生1、運動除了需要運動系統外,還需要哪些系統協調合?播放運動員跳水的視頻引導學生描述運動員跳躍產生的過程,雖然運動主要是運動系統完成,,但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運動系統和其它系統有什么聯系呢?講解:神經系統起控制和協調作用,消化、呼吸和循環系統為運動提供能量。引導學生結合前面所學知識,2、認識到生物體結構和功能是統一的。學生思考后,總結:神經系統發出信號肌肉收縮骨繞關節運動結合學生課間操,體育課跑步等運動經驗,使學生了解運動的產生。除了依靠運動系統外,還需要其他系統的協調配合。挖掘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將所學知識結構化,系統化。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學習了各種動物運動特點后,引導學生發現動物運動與環境之間的聯系,總結運動對生存的意義。回答:運動能使增強動物的運動能力,利于覓食和避敵,有利于生存,從而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思考運動對于生存的意義,也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板書設計一、運動系統的組成骨關節骨與骨之間的連接肌肉(骨骼肌)二、關節的結構及意義關節頭:略凸關節窩:略凹關節關節軟骨:保護、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關節囊:外有韌帶,內壁分泌滑液關節腔:內有滑液,可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意義:①增加關節的牢固性;②增加關節的靈活性;三、肌肉的組成及特性(1)組成:肌腱和肌腹(2)特性:收縮和舒張四、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及運動的產生教學評價與反思本節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產生運動的結構基礎即運動系統的組成,二是骨、關節和肌肉是如何協調配合產生運動的。在運動系統的組成中,關節的結構是重點,也是學生學習易搞混淆之處。因此我主要采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很好地認識各個結構,再結合自身實際,學生經思考得出結論,關節使動物的運動更加靈活。然而,本節課存在很多不足之處:(1)講解骨的知識點的時候,有點快,沒有給學生留思考的時間和空間;(2)在強調骨不等于骨骼的時候,應該指出什么叫骨折;(3)學生不太懂什么叫收縮和舒張,教師應結合七年級所學的呼吸作用,吸氣和呼氣時膈肌位置的變化,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學用語來幫助學生理解肌肉的收縮和舒張;(4)在講解能量的供應需要消化、呼吸和循環系統這塊內容的時候,學生討論前教師應提示學生從呼吸作用來思考,給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針對以上的不足之處,我在今后教學中,備課時,我不僅要認真備教材,而且要重點備學生。尤其是在學生的學習方式方面,要針對設計的問題,多角度考慮何種方式最恰當。課堂中會出現什么現象,課前都要做出預測并找出解決辦法,以免課堂上出現漏洞。在今后教學中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便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