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竹溪縣思源實驗學校電子教案教學內容第四單元第五章人體內廢物的排出授課安排第周1課時主備人潘振偉使用人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1.了解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2.描述人體內廢物的排出途徑。3.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以及排尿的意義。過程與方法1、通過演示圖片、視頻,培養學生觀察能力。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情感態度價值觀1、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產生不斷學習的內心需要。2、使學生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關注泌尿系統的衛生保健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學重點1、腎單位的結構及其功能;2、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學難點1.學生對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重吸收作用的理解。2.尿液形成過程中的物質變化。教學準備PPT課件教學過程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通過觀看新聞,思考尿毒癥與人體哪個器官密切相關。導出本課學習內容——《人體內廢物的排出》。一、目標呈現:1、出示學習目標,學生齊聲誦讀一遍。(1)人體產生的廢物有哪些排除體外的途徑?(2)泌尿系統由哪些結構組成?(3)尿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2、教師解讀目標,強調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二、自主合作:學生閱讀教材72-76頁,完成下列任務(學生獨學階段)《練習冊》P31頁“基礎梳理”。學生小組交流完成下列任務(學生對學、群學階段)探究一:P73頁“腎臟結構和功能單位------腎單位”1.腎單位由哪幾部分組成?各有什么特點?2.腎小囊和腎小管組成的結構像什么?3.腎單位里有幾處毛細血管網?探究二:P74頁“資料分析”1、尿液和血漿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認為排尿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質?2、血漿和腎小囊中液體成分的變化,說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作用有什么特點?3、在腎小囊中出現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沒有,這說明腎小管有什么作用?學生通過對比資料,小組合作討論,就可以歸納出尿液的形成過程是:當血液從入球小動脈流到腎小球的時候,被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到腎小管的時候又被腎小管重吸收掉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余下的水、無機鹽和尿素就形成了尿液。三、展示質疑1.學生展示(學生口答、演板或上臺講解),其他同學根據展示情況,或更正,或補充,甚至展開討論。2.教師精講點撥,針對學生展示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精講,重點強調。四、鞏固建構1、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知識梳理、板書設計)人體內廢物的排出1、排泄的途徑2、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功能3、尿液的形成(1)腎單位的結構(2)尿的形成過程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形成原尿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4、尿液的排出2、當堂訓練:五、作業布置:《練習冊》P31-32.個性化調整安全提示若以追跑為開心,將以后悔而傷心。教學反思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