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如圖所示是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中傳播的情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入射角等于30°?B.?折射角等于50°?C.?NN'是界面D.?MM’的右邊是玻璃2.“水星凌日”的天象于本世紀第三次出現。如圖所示,水星如一顆小黑痣從太陽“臉上”緩慢爬過。它的形成與下列光現象原理相同的是(???)A.?小孔成像?B.?河水看起來變淺?C.?海市蜃樓?D.?水中荷花的倒影3.下列所示的四種光現象,應用到相同的光學原理的是(???)?A.?甲乙B.?甲丁?C.?丙丁?D.?乙丙4.如圖是“印象西湖”中的一個節目,燈光與湖面的夢幻組合。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倒影是光的折射現象形成的?B.?倒影中人的高度與湖水的深度有關C.?倒影沒有實物明亮,主要是因為部分光折射進入水中?D.?湖水中人的倒影是倒立的實像5.下圖是四位同學作的平面鏡成像圖,圖中MN為物體,M′N′為對應的像,其中正確的是(???)6.關于光的反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當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20°時,反射角也是20°B.?入射光線向法線靠近,則反射光線也向法線靠近?C.?當入射角增大5°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也增大5°?D.?鏡面反射遵從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從光的反射定律7.叉魚時,只有瞄準魚的下方才能叉到魚,S表示魚,S′表示魚的像,如圖所示,光路正確規范的是(???)8.在無其他光照情況下,舞臺追舞燈發出的紅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藍色裙子的演員身上,觀眾看她(???)?A.?全身呈藍色B.?全身呈紅色?C.?上衣呈紅色,裙子呈藍色D.?上衣呈紅色,裙子呈黑色9.如圖所示MN是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一束光線射到MN面O處時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則入射角為__________(填度數)、折射角為__________(填度數)、MN的右方是__________(選填“空氣”或“玻璃”)物質。10.小明站在豎直放置的大平面鏡前1.5m,他在鏡中的像高1.6m,當小明沿垂直鏡面的方向后退1m后,他在鏡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鏡中的像與小明之間的距離是__________m,小明在鏡中看到身后的石英鐘如圖所示,此時的時間是__________。11.(1)在“制作小孔成像觀察儀”活動中,需把制作好的圓筒插人易拉罐中,如圖所示,圓筒的___________(選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紙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觀察儀觀察靜物時,移動圓筒位置,增大光屏與小孔之間距離,則光屏上像將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請在乙圖中畫出發光體AB經小孔所成的像A′B′。12.如圖所示為水位測量儀的示意圖。A點與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從A點發出的一束與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變的激光,經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點處形成一個光斑,光斑位置隨水位變化而發生變化。?(1)A點與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選填“虛”或“實”)__________像。???(2)若光斑B向左移動,說明水位__________(選填“上升”或“下降”)了。13.根據要求完成作圖。(1)如圖所示,入射光線AO照射到鏡面上發生反射,OB為反射光線,請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確定并畫出平面鏡的位置。(2)請你在圖中畫出點光源S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S′和S發出的經鏡面反射且過P點的光線(保留作圖痕跡)。14.如圖所示,物體AB距平面鏡3m,在平面鏡中成的像是A1B1,若在A1B1在平面鏡之間放置一塊足夠大的木板CD,則人眼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過平面鏡觀察到像A1B1;若物體AB以0.5m/s的速度面鏡,那么2s后,物體AB與鏡中的像A1B1的距離變為__________m,則像A1B1的大小__________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5.有關資料表明,長期用手機看文字或圖片,會使眼球晶狀體的曲度發生變化,光線通過眼的折光系統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__________(選填“前方”或“后方”),從而形成近視。有一種治療近視眼的手術,采用激光對角膜進行處理,使晶狀體和角膜構成的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得__________些(選填“強”或“弱”)。16.金老師讓大家一起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給同學們準備了凸透鏡、凹透鏡、光具座、蠟燭、光屏各一個,一盒火柴。(1)在挑選透鏡時,把兩個透鏡甲、乙分別正對太陽光,在光屏上出現了如圖1所示的光斑,你認為他應該選擇_________(選填“甲”、“乙”)透鏡來進行實驗。(2)為了使燭焰的像出現在光屏的中央,應調整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使燭焰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上。(3)如圖2所示燭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則凸透鏡的焦距f為___________cm。17.如圖(甲)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A和C,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_________關系。(2)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目的是_________。(3)實驗時,小明應在_________(選填“A”或“B”)側觀察臘燭A經玻璃板所成的像。(4)細心的小芳透過玻璃觀察蠟燭A的像時,看到在像B處的后面還有一個較模糊、與像B有部分重疊的像,出現兩個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小芳同學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她首先按圖所示完成儀器裝配,圖中F點是1倍焦距處,H點是2倍焦距處。(1)經過調節,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應把蠟燭向______(選填“上”或“下”)調;(2)調節好蠟燭的高度后,她把蠟燭移到A點處,此時光屏上的像很模糊,為了得到清晰的像,應把光屏向_____移動(填“左”或“右”),這次成的是倒立、______的實像;若此時她將蠟燭和光屏交換位置,將得到一個________(填像的性質),這說明光路是______的。(3)再把蠟燭移到B點處,無論怎樣調節光屏,光屏上始終接收不到像,此成像規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是_______(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參考答案1.D2.A3.B4.C5.B6.B7.B8.D9.60°?45°?空氣10.不變;5;3:4011.(1)A;變大(2)如圖:12.(1)虛(2)上升13.14.能;4;不能15.前方;弱16.(1)乙(2)同一高度(3)1017.(1)大小??(2)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于尋找并確定像的位置(3)A(4)選取的玻璃板太厚18.(1)上???(2)右,放大,倒立縮小的實像,可逆(3)放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