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教學設計 一、課標解讀 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要求是: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舉例說出”是要求學生能夠找到例子并表達出來,側重點在舉出例子,對敘述的具體化要求程度比較低。昆蟲的生殖和發育有兩種方式,一是完全變態發育,二是不完全變態發育,因此,通過本節課學習,我認為學生應該達到兩個目標,第一,能夠舉出例子說明昆蟲的生殖發育特點,第二,能夠正確區分兩種不同的生殖發育方式。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2.學會區分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列表比較、觀察總結、小組合作以及表達交流的 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體會昆蟲發育的艱辛,自然產生愛護昆蟲 之情。 2、敢于質疑和思考,培養學生的質疑和探究 精神。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家蠶的受精卵、幼蟲、蛹和成蟲 微視頻 學案 四、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 啟發思考 合作探究 歸納總結 五、評價設計 1.通過讓學生根據昆蟲繁殖現象得出的昆蟲生殖特點,評價學生的分析能力; 2.通過讓學生觀察并展示對家蠶發育過程的排序,評價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 3.通過讓學生觀看視頻和觀察標本來總結家蠶各時期的特點,評價學生的觀察和總結能力; 4.通過舉例說出其它昆蟲的生殖發育過程,評價學生對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兩個概念的理解能力; 5.通過生活應用環節,評價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6.通過讓學生獨立完成整合表格,評價學生對本節課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 以李商隱的《無題》詩導入,提出“是否名家觀察的一定準確?”的疑問,引發學生思考。 教師不做評價,導入本節課。 齊讀品味整首詩,思考其描述的內容是否一定是正確的,并表達自己的意見。 本節課以大家所熟悉的李商隱的一首《無題》詩作為導入,提出“著名詩人流傳千古的詩句是否一定是正確的描述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時在學生心中埋下一顆“挑戰權威”的種子。 (一)昆蟲的生殖 提出“你在生活中見過、聽過或學過昆蟲有哪些與生殖相關的行為嗎?(請舉例說出)” 引導學生總結和舉例。 回顧生活中的現象,表達自己的意見。 了解學生的前知識,在學生前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引導,從而總結出昆蟲的生殖過程 聯系生活,進一步探究:(1分鐘) 1、你能推測出昆蟲是體內受精還是體外受精嗎?請說明推測的理由。 2、綜上所述昆蟲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和還是無性生殖?判斷的理由? 可根據學生情況,酌情進行小組合作。 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表達自己的意見。 通過進一步探究,引導學生分析,辨析難點,總結出昆蟲的生殖特點。 (二)昆蟲的發育——家蠶的發育 1、觀察、排序。分組觀察家蠶在各階段的形態特點,試著將家蠶的發育過程排序 ,可以將蠶繭剪開觀察。 請一個小組直接在展臺上進行排序。 2、微視頻介紹。此時學生可能會出現幼蟲和蛹期的混淆,到底誰的觀點正確,接下來通過自制微視頻視頻:“家蠶的發育”來證實家蠶發育的過程。 觀看過程中需總結“1、家蠶的發育依次分為哪幾階段? 2、各時期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的特點分別是什么?” 3、交流總結 依次對兩個問題進行交流 問題一:直接交流 問題二:小組合作,投影展示。 1、小組合作,進行觀察,并對家蠶個發育時期進行排序。而后全班交流。 2、認真觀看微視頻,思考總結兩個問題,必要時可做簡單的記錄。 3、小組合作,交流總結并展示。 這組題目分層設計圍繞著目標層層遞進:1、實物排序,讓學生能更真切的體會到家蠶各時期的形態。 2、由于無法將家蠶的一生帶到課堂,因此通過微視頻幫助學生了解家蠶發育。在制作視頻的過程中,針對家蠶的“蛻皮”、“化蛹”、“破繭”幾個生活中不常見的過程著重描述,讓學生在學習發育過程的同時,直觀體會到昆蟲蛻變的不易,從而愛護生命。 3、利用表格總結各階段特點的環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總結能力的同時,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昆蟲的變態發育的事實。 (二)昆蟲的發育——蝗蟲的發育 學生自主學習蝗蟲的發育過程 自主學習任務單(3分鐘): 自學課本11頁第三段和第四段,圈畫關鍵詞,思考以下問題: 1、蝗蟲的一生要經過哪幾個階段?幼蟲與成蟲有何相同和不同? 2、與家蠶的發育相比,二者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根據二者發育過程圖 指圖說出) 評價檢測: 1、提問 2、看圖分析 學生自主學習課本,圈畫關鍵詞,進行提煉和總結。 1、有了家蠶的發育做鋪墊,蝗蟲的發育相對較為簡單,因此有學生自主學習總結。 2、以圖片的形式辨別蝗蟲的若蟲和成蟲,考察學生的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理解蝗蟲也屬于“變態發育”。 3、通過對比家蠶和蝗蟲發育過程的異同,總結出“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生成概念。 (三)其他昆蟲的發育 1、提出“根據生活經驗,你還能舉例說出其他屬于完全或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嗎?” 2、給出蒼蠅和蟬的圖片,讓學生辨別屬于哪種發育方式。 3、以圖片的形式總結其他昆蟲的發育方式。 1、舉例 2、分析辨別 3、通過圖片進一步了解常見昆蟲的發育方式 通過本環節,在學生生成“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之后,通過多種實例,讓學生進一步的進行強化。 (四)拓展應用 提出: 1、蝗災,思考“蝗蟲對植物危害最大的時期是?什么時候捕殺蝗蟲效果較好?” 2、玉米螟、稻螟在哪個時期對農作物危害較大 3、總結: 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農業害蟲(對農作物危害最大的時期分別是_________ 思考表達自己的意見。 最后進行小結。 通過本環節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同時提升學生的遷移和總結的能力。 (五)課堂小結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表格,而后表達和交流 獨立完成表格,而后表達和交流 通過表格梳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六)課堂評價檢測 1、選擇題 2、回顧李商隱的《無題》詩,判別其是否具有科學性。 完成檢測。 改編古詩 在評價檢測的同時 “首尾呼應”解決課前的預留問題。 (七)德育提升 通過我們的學習,我也將蠶卵留給大家,希望大家好好照料他們,能夠更真切的感受到一個個小小的生命的綻放是多么的不易,他們靜靜的積蓄能量等待羽化,也希望咱們同學能想他們一樣努力積累,等待綻放的一天! 課下照料蠶卵,真切體會生命的不易。 在學完本節課后,回顧導入問題,再次判斷李商隱的描述是否準確,首尾呼應的同時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處處留心,持有探究精神,敢于挑戰“權威”。 了解了小小的昆蟲發育的艱辛,從而激發學生自覺愛護每一個幼小的生命,同時與昆蟲學習,在自己的生活中積蓄能量,勇敢蛻變! 給學生留下蠶卵,讓學生進一步照料,引導學生真切感受生命的不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