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名師導學——第2章生物與環境打包下載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名師導學——第2章生物與環境打包下載

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2.1種群和生物群落(2)
點擊要點
1.所有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環境中,受著環境的影響,如:植被的分布主要受 的影響,而動物的分布又往往取決于 。同時,各種生物又相互影響著,因此,影響生物的分布、形態、生理等因素包含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兩方面。
2.各種生物在 中,通過各種環境因素的 而表現為 環境,現存的每一種生物一定有與其生活環境相 的 和生活方式;同時,生物的生命活動也會 環境。
3.生物與生物的關系包括 和 。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有 和 ;不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有 、 、 和 。
4.警戒色的體色與環境色彩 ,多有毒或惡毒, ,容易識別。而保護色的體色與環境色彩 ,具有不易 ,便于 的特點,有利于躲避敵害或捕食。擬態是 與環境中某些生物或非生物 ,使其他動物不易識別而誤認。
典題分析
例1 制作泡菜時,乳酸菌產生的乳酸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長,當乳酸積累到一定濃度時,還會抑制同種其他個體的增殖,這種現象不包括( )
A.競爭 B.共生 C.種內斗爭 D.種間斗爭
鞏固訓練1 水稻與稗草,水稻與蝗蟲,水稻與其莖葉內稻瘟病菌之間的關系依次是( )
A.共生、捕食、寄生 B.競爭、寄生、捕食
C.競爭、捕食、寄生 D.競爭、捕食、捕食
例2 紅樹林枝繁葉茂、根系發達,能扎根于海灘淤泥中,有效地防止波浪對海岸和海堤的侵蝕。紅樹林的根系發達屬于( )
A.生物對環境的依賴 B.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C.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D.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鞏固訓練2 下列生物的習性或特性中,對溫度適應的是( )
A.蛾的趨光性 B.北極熊的體色接近自色
C.仙人掌的刺 D.植物的垂直分布
跟蹤演練
一、選擇題
1.關于群落中生物之間關系的正確說法是( )
A.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直接的關系
B.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C.群落中的生物各自生活沒有競爭
D.以上三項都對
2.南美洲有一種植物,只能依賴一種攝取花蜜的蝙蝠為媒介傳送花粉,然而此種蝙蝠因人類的大量捕捉而減少,請問此植物種群個體數會發生什么變化( )
A.逐漸增加 B.不受影響 C.先增加后減少 D.逐漸減少
3.(2010南京)當前,某些地方的個別官員為了打造所謂的“城市名片”,不惜重金移栽一些南方樹種,但因“水土不服”,成活率較低。請你從生物學角度分析,一些南方樹種在北方成活率低主要是受以下哪種因素的影響( )
A.水分 B.空氣 C.溫度 D.陽光’
4.下列不屬于寄生的例子是( )
A.噬菌體侵染細菌
B.豬肉絳蟲從人腸中吸收養料
C.菟絲子從豆科植物上獲得養料
D.真菌從腐木、敗葉中獲取養料
5.(2010深圳)下列不能體現出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是( )
A.人到高原出現高原反應 B.竹節蟲形似竹節
C.北極狐的體色接近白色 D.草蜥遇到敵害自動斷尾
6.杜鵑的毛色和一些猛禽雀極為相似,背面灰色,腹面有許多細的橫紋。當它飛到森林里,許多小鳥都嚇得飛逃,杜鵑這種體色屬于( )
A.保護色 B.警戒色 C.擬態 D.捕食
7.下列屬于擬態實例的是
A.蜂蘭的唇形花酷似雌黃蜂的外表
B.黃蜂的腹部具有黃黑相間的條紋
C.變色蜥蜴具有隨環境而改變的體色
D.蝮蛇體表的斑紋
8.據測定,某森林覆蓋率高的小溪流域,在干旱季節其水流量較無林小溪流域高4倍,這個事實說明森林能夠( )
A.凈化空氣 B.涵養水源 C.防風固沙 D.過濾塵埃
9.下面關于種群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種群中的個體之間可相互交配繁殖 B.一個種群由許多不同種個體組成
C.種群中的個體數量是經常變動的 D.種群內的個體問常因空間和食物發生競爭
10.在樺木林中,常出現云杉的幼苗,云杉長大后,高度超過樺木。樺木因不如云杉耐蔭,而逐漸死亡,最終為云杉所取代。這種群落更替表明( )
A.種內斗爭有利于物種延續
B.適者生存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的
C從進化上看云杉比樺木低
D.從結構上看云杉比樺木高
11.農作物進行合理密植可以增產,而過度密植卻會導致減產,用生態學的觀點可以解釋為( )
A.過度密植作物之間種內斗爭激烈
B.過度密植會阻礙空氣的流通
C.過度密植會使害蟲大量繁殖
D.過度密植會導致作物的倒伏
12.大腸桿菌生活在人的大腸內,吸收養料,同時合成維生素B供人所需。大腸桿菌與人的關系是( )
A.共生 B.捕食 C.寄生 D.競爭
二、填空題
13.地衣能在巖石表面上生長,它分泌的地衣酸能加速巖石的風化,所以地衣有“先鋒植物”之稱,這說明生物體既能 ,又能 。
14.現存的每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這說明生物的適應性是 的。但有的動物雖能利用保護色躲過大多數“敵人”的襲擊,但仍會被那些靈敏的動物襲擊,這是因為適應又是 的,適應是 的結果。
15.刺猬遇到敵害時身體縮成一團,以背部的硬刺保護自己。但狐貍有時會把刺猬拋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軀體的剎那間,咬住其無刺的腹部而將它吃掉。這個例子說 明 。
16.海洋水域的上層多為綠藻,中層多為褐藻,下層多為紅藻。這一生態現象說明:
(1)影響海洋水域中藻類植物分布的主要生態因素是 。隨著海洋深度的增加, 逐漸減弱,水域中所分布的藻類植物的種類也就隨之出現差異。
(2)各種藻類植物在海洋水域的 方向上有明顯分層的現象,叫做這個生物群落的 結構。
(3)生物群落的結構與環境中的各種 .密切相關。
17.飛蝗大發生時,可長途遷徙,所經之處農作物受到嚴重破壞。研究發現飛蝗種群數量的消長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當雨量充沛、氣候潮濕時,真菌、絲蟲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飛蝗的種群數量;蝗蟲的產卵量受相對濕度的影響(見圖l),飛蝗的發生量與又與降雨量有密切關系(見圖2)。
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真菌與飛蝗的關系是 ,蛙與飛蝗的關系是 (填字母)。
A.共生 B.寄生 C.捕食 D.腐生
(2)當雨量充沛、空氣相對濕度在70%左右時,飛蝗產卵數量比空氣干燥時要 。
(3)在干燥的氣候下,飛蝗發生量變化趨勢是怎樣的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提高班習題精選
1.生物群落是指( )
①在一定區域內的全部生物及生存環境的總稱
②在一定區域內具有一定關系的各種生物的總和
③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境相互作用的整體
④在一定區域內不同種群的集合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生物群體屬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各種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B.一個池塘中的各種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
C.一片草地上的各種雜草等植物和兔子、老鼠、昆蟲等動物,以及各種蘑菇等大型真菌
D.一座山上的各種植物動物菌類和全部生物
3.雀鳥、煤山雀、血雉等在珠穆朗瑪峰的河谷森林里分層次地分布,這體現了( )
A.種群的密度 B.種群的數量
C.不同環境中的群落中生物種類是不同的 D.群落中的食物關系
4.下列關于種群密度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某一物種的種群密度在不同季節中有較大差異
B.不同物種的種群密度差異很大
C.每平方千米農田面積內田鼠的數量不是種群密度
D.性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種群密度的變化趨勢
5.(2010思施)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對生物影響的是( ) ·
A.田鼠大量繁殖使農作物減產
B.大量捕捉青蛙使農作物減產
C.雜草叢生使農作物減產
D.旱災使農作物大量減產
6.a具有出生、性別、年齡、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別比例、年齡組成等特征,那么,a、b的特征分別屬于( )
A.一個物種的個體和種群
B.物種的個體和生態系統
C.一個物種的種群和個體
D.一個物種的種群和生態系統
7.(2010宿州)科學家發現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濃度(單位為ppm)從上世紀50年代的315ppm升至本世紀初的370ppm。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人口過快增長 B.植被遭受破壞
C.全球氣溫升高 D.野生生物滅絕
8.大多數生物群落在空間上有垂直分層現象,稱為群落的垂直結構。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動物垂直分層現象的主要因素分別是( )
A.溫度、食物 B.溫度、光照
C.濕度、溫度 D.光照、食物
9.淡水養殖過程中,將淡水魚進行混合放養的原理是( )
A.魚有大小,大小不同的魚生活在不同的水層
B.魚類所需溫度、光線不同,棲息水層不同
C.魚的食性不同,棲息的水層不同
D.為了適應市場需要,養殖不同的魚類
10.下列屬于種間競爭關系的是( )
A.密植的棉花之間爭奪陽光、礦質元素
B.雄猴之間爭奪“王位”互相打斗
C.虱吃人的血.
D.在一個培養基上青霉菌和細菌的關系
11.下圖表示兩種草履蟲在單獨培養和放在一起培養時的個體數隨時間變化的情況。
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單獨培養的草履蟲存在著種內斗爭,對種的生存有利
B.單獨培養時,在m點以后A群的增長速率越來越小
C.兩種草履蟲生活在一起形成捕食關系
D.兩種草履蟲生活在一起形成競爭關系
12.擬態生物的外表形態與其他生物相似,目的是使捕食者難以發現它們。由此下列各項中屬于擬態的是( )
①南美洲的鱸魚形似干枯的葉片,浮在水面上;
②仙人掌的葉片變成葉刺;
③西藏的野牛外表形態與巖石相似;
④冰天雪地中的雷鳥羽毛呈白色;
⑤體軟無臭的蛺
蝶酷似體硬而味臭的臭蝶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3.森林群落中,常出現分層現象,由上往下分為 、 、 。
在我國珠穆朗瑪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種雀鳥總是成群地在森林上層活動,吃高大喬木的種子;煤山雀、黃腰柳鶯和橙紅鶴等鳥類總是在森林中層營巢;血雉和棕尾雉則是典型的森林底棲鳥類,吃地面的苔蘚和昆蟲。
(1)在這個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種動物和植物之外,還生活著 、
等微生物,微生物主要生活在 里。
(2)下列屬于一個種群的是( )
A.森林中的所有昆蟲 B.森林中所有血雉
C.森林中所有苔蘚 D.森林中所有樹木
(3)雀鳥、煤山雀、血雉等在珠穆朗瑪峰河谷森林里分層分布體現了( )
A.種群密度 B.種群水平結構
C.群落的垂直結構 D.群落的水平結構
14.下圖表示美國阿拉斯加旅鼠種群的周期性消長曲線:旅鼠過多時,大量吃草,草原植被遭到破壞,種群數量因而減少;但數量減少后,植被又逐漸恢復,旅鼠的數量也隨著恢復過來。
(1)圖中從N點到M點時,種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點時出生率與死亡率相差最大。
(2)1949年~l951年,旅鼠種群數量逐漸減少,原因可能是
(寫出兩點)。
15.某小組在測定一個生物種群分布比較均勻的原始森林中山毛櫸的種群密度時,采取如下操作:選擇山毛櫸分布比較均勻,長5km寬1km的長方形地塊,將該地塊分成三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劃分為一個樣方;樣方為邊長5m的正方形,每個樣方內山毛櫸的數量記錄如下表:
樣方 第一樣方 第二樣方 第三樣方
數量 3 5 4
請回答:
(1)根據該同學的調查,該原始森林中山毛櫸的種群密度為 。
(2)該調查結果是否可靠 原因是
答案
【點擊要點】
1.氣候 植物2.生存斗爭 自然選擇適應適應 形態結構 影響3.種內關系 種間關系 種內互助 種內斗爭 互助共生 種間競爭 寄生 捕食4.明顯不同 色彩鮮艷 相似或一致 辨別 隱蔽 體態和體色 相似
【課堂講練】
例l B解析: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首先要棄清是種內關系還是種間關系,然后再看它們是互利還是相互損害,而種間關系的競爭、捕食、寄生要仔細分辨,競爭是指有共同的食物或領地,實力相當,互不相讓;共生是指兩種生物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在本題情境中不存在。故選B。
鞏固訓練l C
例2 C
鞏固訓練2 D
【跟蹤演練】
1.B 2.D 3.C 4.D 5.A 6.B 7.A 8.B 9.B l0.B ll.A l2.A l3.適應環境 影響環境14.普遍的 相對的 自然選擇15.生物的適應性具有相對性l6.(1)陽光 光線(2)垂直 垂直(3)生態因素l7.(1)B C (2)多 (3)變大;氣候干燥,真菌、絲蟲和蛙等天敵的數量少,會使飛蝗的發生量變大
【提高班習題精選】
1.D 2.D 3.D 4.C 5.D 6.A 7.B 8.D 9.C l0.D ll.C l2.B l3.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地衣層(1)細菌真菌土壤(2)B(3)C 14.(1)大于l(2)如食物減少、易被天敵捕捉等15.(1)0.16株/m2 (2)不可靠 所取樣方面積太少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7 頁 (共 7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2.2生態系統(1)
點擊要點
1.在一定區域內的 共同組成生態系統。它的區域可大可小,可以是一片森林,也可以是一塊農田。
2.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可分為 生態系統和 生態系統,前者又可分為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其中屬于人工生態系統的是 ,對該生態系統起主導作用的是 ;具有強大的水分調節能力的是 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有大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 ,它包括了地球上全部 以及它所生活的環境中的 。
3.生態系統的組成是 、 、 、 ;其中綠色植物屬于 ,直接以植物為食的食草動物叫 ,以初級消費者為食的肉食動物為 消費者,捕食次級消費者的稱 消費者,以此類推。細菌等微生物屬于 ;而空氣、水、土壤等屬于 。
4.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由于 而形成的聯系叫食物鏈;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 ;在食物鏈和食物網中流動的是 和 。
課堂講練
例1 腐生細菌和真菌在生態系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最主要是因為它們( )
A.能釋放氧氣
B.能吸收代謝廢物凈化空氣
C.能分解動植物的尸體
D.能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資源
鞏固訓練1 到南極進行考察的科學工作者,為了保護環境,除了必須把塑料以及金屬類廢棄物帶離南極外,還必須把人類尿液、糞便等廢棄物帶離南極,這是因為南極(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設施 B.缺少生產者
C.沒有消費者 D.分解者很少
例2 下列各項中正確的食物鏈是( )
A.草→羊→狼 B.陽光→草→昆蟲→蛙
C.大米→鼠→蛇→人 D.革→兔→狼→細菌
鞏固訓練2 下列符合生物學意義的食物鏈是( )
A.陽光→水稻→害蟲→青蛙
B.水稻→害蟲→青蛙
C.害蟲→青蛙→水稻
D.水稻→青蛙→害蟲
跟蹤演練
一、選擇題
1.(2010十堰)下列可以看做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
A.一片樹林 B.樹林中的動物
C.樹林中的植物 D.樹林中的生物
2.在潮濕的草叢中,有一堆長滿苔蘚的腐木,其中聚集著蚯蚓、蜘蛛、老鼠等動物,這里構成了一個( )
A.生物群落 B.生態系統 C.種群 D.食物網
3.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內生活著許多水生、陸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園內河流交匯、鳥語花香,形成了獨特的濕地景觀。該濕地公園屬于( )
A.種群 B.生態系統 C.群落 D.生物圈
4.嘉興南湖經綜合治理,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以下屬于南湖生態系統中生產者的是( )
A.湖中的細菌與真菌 B.照射到湖中的陽光
C.湖中的南湖菱 D.湖中的鯽魚
5.(2010海南)下列各項中,能正確表示食物鏈的是( )
A.蝗蟲→青蛙→蛇
B.草→蝗蟲→青蛙→蛇
C.草→蝗蟲→青蛙→蛇
D.陽光→草→蝗蟲→青蛙→蛇→細菌
6.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最主要的關系是( )
A.競爭關系 B.共生關系
C.食物關系 D.寄生關系
7.食物鏈反映的是一個生態系統中( )
A.各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
B.各種生物種群之問的空間關系
C.動物和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
D.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之間的進化關系
8.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態系統無論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的
B.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
C.動物和植物是生態系統的生產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的分解者
D.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9.下列關于農田生態系統的特點,敘述錯誤的是( )
A.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簡單
B.人作用突出,朝著有利于人類的方向發展
C.有機物基本上保持在系統內部,基本上實現物質循環的自給自足
D.群落結構簡單,易受旱澇災害和病蟲害的影響
10.生態系統中多種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形成食物網,它是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流動的重要途徑,下列對食物網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一種生物可能被多種動物捕食
②一種動物可能捕食多種生物
③任何一種動物只能捕食一種動物
④食物網由多條相互聯系的食物鏈組成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題
11.生物圈是由生物界的 、 和 以及地球上非生物的 和 共同組成的。
12.草原生態系統以 為主,有少量的灌木和罕見的喬木,善于 的動物(羚羊、狐等)較多,而水生動物和兩棲類動物較少。
13.海洋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因素與陸地相比最大的區別是植物大部分為浮游植物,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和 。
14.(2010金華)據報道,北京孔廟內有l01棵古柏和3棵古槐,有的已有700多年樹齡,最
短的也在100年以上。飽經風霜的樹干隨處可見被害蟲侵
蝕的痕跡。據調查,古樹上有紅蜘蛛、蚜蟲、草蛉、七星
瓢蟲、麻雀、花喜鵲等6種動物,它們之間的關系可用食
物網簡圖表示。
請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該食物網中的紅蜘蛛、蚜蟲是危害古樹的害蟲,它們是生態系統成分中的 ;
(2)該食物網中最長的食物鏈有 條;
(3)請你寫出一條最短的食物鏈 。
15.在一片草原上,生活著各種牧草、昆蟲、食草鳥、食蟲鳥、鷹等動植物。請用你學過的生態系統方面的知識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請根據這些動植物的食物關系,用文字和箭頭畫出食物網。
(2)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了這些動植物之外,還應有哪些成分
(3)為了防止鳥吃草籽,有人把該草原中的人工種草實驗區用網罩起來。結果事與愿違,實驗區的草幾乎被蟲子吃光,請分析其中的原因。
(4)若由于某種原因牧草大量死亡,導致該生態系統崩潰。請在下圖中畫出牧草死亡后,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短期內的數量變化曲線。
16.下圖是一個農業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式圖。
其中農作物為家禽、家畜提供飼料,家禽、家畜和農作物可以為人類提供食物,糞肥供給農作物生長的需要。請讀圖后回答:
(1)這個農業生態系統成分中的生產者是 。
(2)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圖中還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以及 。
答案
【點擊要點】
1.生物群落和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2.陸地 水城 農田 人 森林 生物圈 生物 非生物因素3.生產者 消費者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生產者 一級消費者 二級 三級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4.食物關系 食物網 物質 能量
【課堂講練】
例l C解析:腐生細茵和真菌在生態系統中扭任分解者的角色,能分解動植物的尸體、糞便中的有機物,轉化為植物生長所需的無機物,為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起著重大作用。
鞏固訓練l D
例2 A解析:生物學上的食物鏈是指以生產者為起點的,包括生產者、消費者等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不包括非生物因素。生產者是指能夠固定太陽能的植物,而大米不能再進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故選A
鞏固訓練2 B
【跟蹤演練】
1.A 2.B 3.B 4.C 5.B 6.C 7.A 8.C 9.C l0.A ll.植物動物微生物物質能量12.草本植物奔跑l3.陽光溫度鹽度l4.(1)初級消費者 (2)4(3)古樹→紅蜘蛛→七星瓢蟲(合理即可)15.(1) (2)非生物部分(陽光 空氣 水等)、分解者(腐生的細菌、真菌等)(3)牧草用網罩起來,破壞了原有食物鏈,昆蟲失去天敵,大量繁殖
16.(1)農作物(2)分解者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5 頁 (共 5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2章水平測試
(滿分l50分,時間l20分鐘)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66分)
1.(2010溫州)江心嶼是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島上有榕樹、樟樹、蕨類植物、水生植物及其他多種生物。江心嶼上的所有生物構成( )
A.種群 B.群落 C.生態系統 D.植被
2.下列關于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B.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C.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D.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
3.雅魯藏布大峽谷中下游兩側的雪山,從山腳到山頂植被的分布情況一般為: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針葉林、高山草甸……對此起決定作用的生態因素是( )
A.溫度 B.光照 C.水分 D.風力和土壤
4.“山上多植物,勝似修水庫。有雨它能吞,無雨它能吐。”這句諺語形象地說明了( )
A.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B.山上植物多要修水庫
C.治山要治水 D.根的特性
5.菟絲子的葉片退化,莖黃色或黃褐色,常生長于大豆、柑橘等植物體上。下列有關菟絲子和植物體之間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影響植物體的光合作用 ②吸收植物體內的水分和營養物質
③和植物體競爭土壤內的水分和營養 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森林生態系統的特點是( )
①動植物種類繁多,群落的結構復雜
②動植物種類少,群落結構簡單
③種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結構較長時期處于穩定狀態
④種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結構常常發生劇烈變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2010十堰)下列各項中,屬于生物共同特征的一項是( )
A.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B.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射
C.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D.生物的生活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8.以下可以稱作生態系統的是( )
A.一個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的微生物
B.一個燒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個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微生物
D.一條金魚和水草
9.從生態系統的組成看,細菌和蚯蚓居于( )
A.生產者和消費者 B.分解者和分解者
C.分解者和消費者 D.消費者和分解者
10.關于生態系統中生產者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生產者能利用無機物制造有機物
B.生產者都是可以自己制造養料的生物
C.生產者都是綠色植物
D.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
11.在某一動植物種類繁多的森林中,消費者、分解者的種類和數量基本保持穩定,那么,下列與之不符的是( )
A.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保持動態平衡
B.食物鏈和食物網保持相對穩定
C.各類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基本不變
D.各種群的年齡組成維持增長型
12.湖北神農架地區生長著一種“神農野菊”,它的花能散發出陣陣芳香。但如果將其移植到其他地方,則會失去香味。這一現象說明( )
A.生物能影響環境 B.環境能影響生物
C.生物能適應環境 D.環境能適應生物
13.(20L0宿州)水俁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蝦→魚→魚鷹”食物鏈中體內汞含量最高的是( )
A.水草 B.蝦 C.魚 D.魚鷹
14.下列各項中,能夠完整地表示一條食物鏈的是( )
A.狐吃兔子,兔子吃草 B.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C.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D.貓頭鷹捕食田鼠,狐也捕食田鼠
15.右圖表示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圖中的甲、乙、丙分別是( )
A.甲是生產者,乙是消費者,丙是分解者
B.乙是生產者,甲是消費者,丙是分解者
C.丙是生產者,乙是消費者,甲是分解者
D.甲是生產者,丙是消費者,乙是分解者
16.在下列食物鏈中,假設初級消費者從生產者獲得的能量數值相同, 食物鏈中提供紿貓頭鷹的能量最多的是( )
A.綠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貓頭鷹
B綠色植物→蚱蜢→青蛙→蛇→貓頭鷹
C綠色植物→鼠→蛇→貓頭鷹
D.綠色植物→鼠→貓頭鷹
17.楊樹等喬木在冬天落葉,松柏等喬木四季常青,一年生植物在冬天用種子越冬,這些現象說明( )
A.只有松柏適應環境 B.它們都適應環境
C.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相對性 D.楊樹和一年生植物是生存斗爭的失敗者
18.下列不暈對生態系統內能量流動特征的描述是( )
A.食物鏈和食物網是能量流動渠道
B.食物鏈中初級消費者越多,次級消費者獲得的能量越少
C.單向流動和逐級遞減
D.食物鏈越短,可供消費者的能量越多
19.處于生態平衡狀態的生態系統的特征是( )
A.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種類和數量相等
B.物鏈和食物網數量多、變化大
C.輸入和輸出的物質、能量保持絕對平衡
D.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種類和數量相對穩定
20.人工純種林生態系統發展到成熟階段的生態平衡是( )
A.相對平衡 B.絕對平衡 C.暫時平衡 D.永久平衡
21.在下列四種措施中能提高區域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的是( )
A.減少該生態系統內捕食者的數量
B.增加該生態系統內生物的種類,且對原來生物的生活不產生負面影響
C.使該生態系統內生產者和消費者在數量上保持相當
D.減少該生態系統內生物的種類
22.下圖表示某生態環境中的食物網。下列有關此食物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蝗蟲、浣熊和蟾蜍合稱種群
B.鹿所含的總能量全部轉移到狼
C.浣熊和蟾蜍之間有競爭關系,也有捕食關系
D.若老鼠全數死亡消失,對狼的影響比對蛇顯著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50分)
23.讀圖回答:
(1)圖中A指 ,B指 ,C指 。
(2)蝗蟲和兔子都屬——級消費者,而青蛙屬級,蛇屬 級消費者。
(3)一個消費者在不同的食物鏈中,可處于不同的地位,如圖中的鷹,即處于 級消費者和 級消費者兩個地位。
(4)由圖可見,保護系統中的 和 對糧食生產有利。
24.實施西部大開發,要切實搞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
大力開展植樹種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止沙漠化等。
(1)從生態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必須首先解決的非生物因素是 。
(2)“退耕還林還草”的生態學原理是為了提高生態系統的 ,保護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的關鍵是保護 。
(3)近年來,北京等地頻繁出現“沙塵暴”,主要是因為黃土高原和內蒙古地區的
遭破壞,以及 減少等原因。
(4)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樣性的進一步喪失,這是因為 能力減弱。
(5)西部耕地同樣要做好除草、治蟲等工作,從能量流動的角度看,除草、治蟲的目的是 。治蟲措施中不宜大量噴施化學殺蟲劑,控制使用化學殺蟲劑的方法之一是用 替代化學殺蟲劑;二是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將 轉入農作物,形成新的抗蟲作物品種。
25.炎炎夏日,吃西瓜消暑是一件很愜意的事。請回答下列問題。
(1)西瓜中帶有甜味的汁液儲存在細胞細胞結構的 中,營養豐富的果肉屬于
組織。
(2)西瓜的果實是由雌蕊的——發育來的。利用果實里的——繁殖后代,這屬于有性生殖。
(3)西瓜的性狀形形色色。下列不屬于相對性狀的是( )
A.西瓜的紅色果肉和黃色果肉
B.大個西瓜和小個西瓜
C.西瓜皮的有條紋和無條紋
D.甜西瓜和薄皮西瓜
(4)有人將幼小西瓜套上方形筐,培育出了方型西瓜,這屬于不可遺傳的變異,原因是:
三、簡答題(共40分)
26.(8分)下圖為一個水域生態系統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該生態系統中生物所需能量的根本來源是 ,有機物的制造者是 。
(2)大魚與小魚之間的關系是 ,小魚與小魚之間的關系是 。
(3)請寫出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
(4)除了我們從圖中能看到的生物外,該生態系統中的 也對物質循環起著重要作用。
27.(6分)(2010宿州)如圖為某生
態系統碳循環示意圖,圖中AB—CD分別代表生態系統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傳遞過程,請據圖回答:
(1)圖中B是指 ,D是 。
(2)碳元素在無機環境與生物之間以 的形式進行循環;碳元素通過 作用由生物進入無機環境。
(3)從物質循環的觀點看,人體的碳元素究其根源來自
于 。
28.(10分)(2010目照)一片稻田就是一個小小的生態系統,這里有少許雜草與水稻爭奪著陽光、養料、水分和空間,蝗蟲、三化螟在稻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實的田園衛士,一旦發現害蟲,會迅速地將其捕獲……
(1)陽光、養料、水分等都能影響水稻的生長,它們屬于 因素。雜草與水稻爭奪陽光、養料、水分等,說明二者之間存在著 關系。
(2)從獲得途徑看,青蛙捕食蝗蟲、三化螟等害蟲的行為屬于 行為。如果人們大量捕食青蛙,對該生態系統的影響是
(3)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主要是 。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上述資料中沒有提到的成分是 。
(4)水稻生長需要較多的含氮無機鹽,如果缺少含氮無機。請完成下面有關驗證水稻生長需要含氮無機鹽的實驗。鹽,水稻植株生長緩慢、植株弱小、葉片發黃
①取生長健壯、狀態相同的水稻幼苗若干,平均分為兩組。
②將兩組幼苗分別用塑料泡沫固定在A、B兩個塑料容器中。
③A容器加含各種無機鹽的完全培養液。B容器加等量不含 的無機鹽培養液。
④將兩組裝置放在 等條件適宜的環境中培養,觀察水稻幼苗的生長狀況。
29.(8分)下圖是我國新研制的智能塑料大棚示意圖,圖中的可降解塑料是利用發酵罐提取物及其他物質合成的。在這種溫室大棚電,可利用人工配置的培養液栽培蔬菜等。棚內的溫度、濕度、CO2等條件都可通過計算機進行自動控制和調節。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發酵所利用的植物秸稈中含有較多的糖類,要靠 分泌特定的酶將其分解成為乳酸等。
(2)這種大棚因為利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了普通塑料,所以它的優點是可降解塑料能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從而減少了 。
(3)若培養液濃度過高,可能會導致所培養的植物因為細胞大量 而死亡。
(4)這樣的大棚可視為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要使棚內培養的蔬菜細胞內積累較多的有機物,從而提高產量,從非生物因素考慮,你認為可采取哪些措施
30.(8分)當前大量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生物多樣性正在不斷減少。為此,2010年6月5 It“世界環境日”提出的主題就是“多個物種,一個星球,一個未來”。有科學家專門調查了影響脊椎動物滅絕的常見原因,結果如下表所示:
類群 每一種原因所占比例(%)
生境消失 過度開發 物種引進 捕食控制 其他 還不清楚
哺乳類 19 23 20 1 1 36
鳥類 20 11 22 0 2 37
爬行類 3 32 42 0 0 21
魚類 35 4 30 0 4 48
注:生境消失指各種因素引起的森林和草地等大面積減少。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
(1)表中的“生境消失”是指在 (填“種群”、“群落”或“生態系統”)層次上對生物生存的影響。
(2)從上表結果分析,全球生物多樣性的減少首先通過食物鏈的縮短或減少,而降低生態系統的 能力,從而破壞生態平衡。
(3)如果要比較上表中的“生境消失”、“過度開發”和“物種引進”等三大原因分別對脊椎動物物種滅絕的影響程度,應對上述數據先進行的處理是
,再對處理結果進行比較。根據你的分析,上述三大原因中的
是影響最大的因素。
答案
1.B 2.D 3.A 4.A 5.A 6.A 7.C 8.B 9.B l0.C ll.D l2.B l3.D l4.A l5.B16.D l7.B l8.B l9.D 20.A 21.B 22.C 23.(1)陽光 生產者 分解者(2)初 次 三(3)三 四 (4)青蛙 鷹24.(1)水(2)自動調節 能力植被(3)森林、草原 降水量 (4)生態系統自動調節(5)使能量向有益于人類發展的方向流動 害蟲的天敵抗蟲基因25.(1)液泡 營養(2)子房 種子(3)D (4)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或由環境因素引起的變異等26.(1)太陽能 藻類(2)捕食 競爭 (3)薄類→小魚→大魚 (4)分解者(微生物) 27.(1)生產者分解者(2)CO2 呼吸作用 (3)大氣中的二氧化碳28。(1)非生物 競爭 (2)捕食 蝗蟲,三化螟等害蟲猖獗,造成水稻減產 (3)水稻雜草分解者 (4)氮溫暖29.(1)微生物 (2)土壤污染 (3)脫水 (4)增加光照、晚上降溫、施肥、通入二氧化碳等30.(1)生態系統 (2)自動調節 (3)對各列中的數據計算總和(或取平均值) 物種引進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6 頁 (共 7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2.3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點擊要點
1.生態系統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內部所具有的 的能力。
2.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階段(較為成熟時),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 保持相對穩定,具有比較穩定的 ,生態系統的各個成分之間物質和能量的 保持相對的平衡,保持了生態系統的相對穩定。
3.一個生態系統的成分越 ,結構越 ,能量流動和 的途徑越復雜,這個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
4.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都有 ,如果人為或自然因素的干預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的 就會被破壞。其中人為因素是指人類對自然資源的 和人類活動造成的 等。
課堂講練
例1 下圖表示在某個生態系統中,A、B、C三個種
群數量的相互變化關系,A、B、C三種生物之間可以構成一條食物鏈。;據圖推測屬于生產者的生物最可能是( )
A.A B.B C.C D.A和B
鞏固訓練1 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草原生態系統中,狼這種動物的數量變化曲線最可能是( )
例2 養魚的池塘經常接納含有農藥的農田水,但是在一般情況下,池塘的生態平衡不會遭到破壞,其主要原因是( )
A.農藥不會破壞生態平衡
B.池塘中的生物抗農藥的能力強
C.池塘生態系統有自動調節平衡能力
D.以上三項都是
鞏固訓練2 如果在草原上過度放牧,就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場就很難恢復原樣,這說明( )
A.草原上放牧越少越好
B.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
C.生態系統中生物數量不能變,否則就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
D.生態系統的穩定不受人為因素影響
一、選擇題
1.人工營造的馬尾松林,往往因松毛蟲爆發而成片死亡,用生態平衡的觀點分析其原因是( )
A.人工林木抗蟲能力差
B.人工林植株幼嫩
C.沒有及時噴藥治蟲
D.人工林生物種類少,自調能力差
2.下列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中,屬于人為因素的是( )
A.地震 B.火山噴發 C.環境污染 D.旱澇和海嘯
3.2007年6月呼倫貞爾市政府舉辦了一次“汽車拉力賽”,近2000公里的賽程大多在草原腹地進行,汽車賽后草場“傷痕累累”。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分析,你對這項賽事的評價是( )
A.促進了當地的對外開放
B.提高了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知名度
C.增加了呼倫貝爾市的經濟效益
D.破壞了草原的生態環境
4.原產北美的加拿大一棱黃花,曾作為觀賞性植物被引入我市后,在我市部分地區開始迅速蔓延,它在生長過程中,會爭奪其他植物的水分、養料和陽光。研究表明,在同一片生態林中,沒有被加拿大一枝黃花人侵的區域,植物種類非常豐富;而在加拿大一枝黃花生長密集的區域,其他植物都消失。根據以上事實,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外來物種的入侵可能引起生態結構的改變
B.對外來生物的引種,需結合本地的生態系統進行綜合考慮,并嚴格加以監控
C.應建立一套完整的外來人侵物種控制體系,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
D.完全可以根據人為需要隨意引進外來物種,以豐富生物的多樣性
5.如果一個處于穩定狀態的生態系統中的四種生物構成了食物鏈的關系,在某一時間內它們的相對數量關系如圖所示,在一段時間內,若乙的數量增加,則會引起( )
A.丙、丁的數量增加,甲的數量下降
B.甲、丁的數量增加,丙的數量下降
C.甲、丙的數量增加,丁的數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數量都增加
6.生態城市建設讓人與自然更趨和諧。目前蘇州正在創建國家
生態城市,為了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
A.要做到生態良性循環
B.要做到經濟、環境與社會的和諧進步
C.要進一步做好城市綠化工作
D.可先加快工業化進程以促進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再保護環境
7.杭州濕地資源豐富,具有面積龐大的濕地生態系統。下列有關濕地生態系統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能有效蓄水、吸污、凈化水質
B.能調節區域小氣候
C.是所有類型的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
D.是兩棲動物、鳥類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棲息地
8.池塘養魚時,為保護池塘生態系統和長期保持較高的產魚量,應采取的最佳方案是( )
A.大量增加餌料的投入量
B.大量增加魚苗的投入量
C.及時適量地捕撈成魚
D.限制捕魚
二、填空題
9.一個池塘生態系統受到輕度污染后,通過稀釋、沉淀、氧化還原和 等作用,可恢復到污染前的狀態,這說明 ,但如果受到的污染超過它的限度,則 就會遭到破壞。
10.右圖表示溫帶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構成的食物網,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中每條食物鏈的起點生物都是 。
(2)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圖中沒
有畫出的生物成分是 。
(3)如果人類大量捕殺鷹,草原生態系統將受到嚴重破壞,這說明( )
A.生態系統無調節能力
B.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無限的
C.只有絕對禁捕野生動物,生態系統才有調節能力
D.生態系統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11.專家認為西部大開發中的生態重建,必須立足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由于單一林很難保持水土,所以生態林不應是單一林,樹種應多樣化,喬木樹下應有灌木,灌木下應有草,實行喬、灌、草相結合,其目的是 ;樹種多樣性可以引鳥回林,同時也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請你寫出植物、昆蟲、鳥之間的物質和能量流動的渠道 。
12.澳大利亞一直有一生態難題,草場上的牧草往往被大量的牛糞遮住而枯死,破壞了草場。從生態平衡的角度看,牛是 ,其數量過多,排出的糞便破壞了牧場這個 ,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后來從中國引入屎殼郎,清除了牛糞,恢復了平衡。這里的屎殼郎起了 的作用。
13.(2010金華)根據下圖,回答下列有關的問題:
(1)圖中的各種生物構成一個 。
(2)該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渠道有 幾條。
(3)作為完整的生態系統,還必須有的一種成分是 。
14.右圖表示處于平衡狀態的某溫帶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請據圖回答:
(1)該食物網中有 條食物鏈。
(2)如果該食物網要長期維持下去,除了圖中生物外,還應有細菌、真菌等分解者和 。
(3)在該草原上適度放牧,該生態系統會由于牧草的不斷生長而基本維持原狀;但如果在該草原上放養的牲畜太多,就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場就很難恢復原樣了。這一事實說明生態系統
提高班習題精選
1.治理太湖污染是我國目前重要的環保工程,措施之一是在太湖流域推廣無磷洗衣粉,這是繼無氟冰箱、無鉛汽油推廣以來又一重要“綠色化工產品”,下列關于磷污染說法正確的是( )
A.磷是營養元素,促進魚類大量繁殖
B.磷是有毒物質,殺死水中的動植物
C.磷導致藻類瘋長,魚類因缺氧而無法生存
D.磷促進水中動植物尸體的分解
2.‘杭州西湖是一個湖泊生態系統,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生活在西湖中的所有藻類構成了一個生物種群
B.浮游植物、水草、荷花等是西湖中的主要生產者
C.西湖中的細菌和真菌屬于分解者
D.如果極少量含N、P的生活污水排入西湖不一定導致其生態平衡的破壞
3.某生態系統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生物,它們構成一條食物鏈。在某一時間分別測得這四種生物所含有機物的總量,如圖,在一段時間內,如果乙的種群數量增加,則
會引起( )
A.甲、乙的種群數量增加,丙的種群數量下降
B.甲、丙、丁的種群數量均增加
C.甲的種群數量下降,丙、丁的種群數量增加
D.甲、丁的種群數量下降,丙的種群數量增加
4.我國西北一些地區,如內蒙古,過去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現在則是“天蒼蒼,野茫茫,老鼠跑過露脊梁”,其主要原因是( )
A.水資源利用不合理 B.全球氣溫升高
C.過度放牧、盲目開墾 D.酸雨的影響
5.某地區利用稻田蜘蛛治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種“以蟲治蟲”的方式最大的好處是( )
A.減輕勞動強度 B.減少經濟開支
C.徹底消滅害蟲 D.減少農藥對環境污染
6.下圖是生物圈中碳循環的示意圖,下列分析不符合圖中表示的信息的是( )
A.圖中③表示的生理過程是呼吸作用
B.圖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細菌和真菌等
C.圖中乙、丙、丁三者組成的食物鏈是:乙→丙→丁
D.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在丁體內積累最多
7.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相對穩定的,這是因為( )
A.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制約
B.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C.生產者總是數量最多的
D.人工控制的結果
8.如圖是某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循環簡圖,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D表示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A、B、C分別表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B.此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從A進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開始的
C.①過程中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②⑤過程中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
D.若D為二氧化碳,則碳元素在②③④⑤過程中均以二氧化碳形式傳遞
9.科學家在一池塘里將兩種魚分別單獨和混合飼養,一段時間后,檢測出四類食物在它們胃內所占的比例如下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飼養方式 植叢中的動物 底棲動物 浮游動物 其他
魚種l 單養 0.42 0.12 0.01 0.45
混養 0.05 0.35 0.05 0.55
魚種2 單養 0.43 0.23 0.01 0.33
混養 0.40 0.12 0.04 0.44
①單養時兩種魚多出沒在植叢中②單養時魚種2多出沒在池底③混養時兩種魚多出沒在池底④混養時魚種1多出沒在池底,魚種2多出沒在植叢中⑤混合放養有利于對資源和空間的利用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10.阿拉斯加苔原地帶的植被主要是地衣。地衣是馴鹿的主要食物,草原狼靠捕食馴鹿為生,因紐特人的主要食物是馴鹿,也捕食狼。
(1)將上述各種生物之間的關系,以食物網的形式表示。
(2)在此生態系統成分中,除了上述生物外一,還必須具有 和 。
(3)由于該生態系統的成分單純,結構簡單,所以 較差,若 (填生物名稱)受到根本性破壞,則該生態系統將崩潰。
11.一個池塘生態系統內有水草、浮萍、水綿、魚、蝦等生物,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該生態系統能量和有機物的來源分別是和 。
(2)在此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是 ;在該生態系統的成分中,沒有寫出的生物還有 。
(3)如向該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魚(肉食性),則池塘中的小魚將會 ,寫出這條食物鏈
(4)一段時間后,該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又會處于 狀態,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 能力。
12.右圖表示一個草原生態系統中的草、野兔和老鷹三個不同種群的生物生長繁殖的情況。請分析:
(1)A曲線代表的種群是 ,B曲線代表的種群
是 ,C曲線代表的種群是 ;
(2)在此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是 ,消費者
是 (填生物名稱);
(3)這個生態系統若要長期穩定運轉,還需要有的生
物成分是 。
13.觀察右邊的食物網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生產者是 ;
(2)右圖中共有 條物質與能量流動的渠道;
(3)若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物群落,圖中還需要添加的成分是 ;
(4)該區域內,全部的D生物可以構成一個 ;
(5)圖中各種生物中,體內總能量最多的是 ,D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歸根到底來自于 。
14.在燒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燒杯中的枯草桿菌以其中的有機物為食,過幾天后放人大草履蟲,再過一段時間后,放入雙小核草履蟲,它們均以枯草桿菌為食。三種生物在浸出液中數量的增減情況用下圖中A、B、C曲線表示,據圖分析回答:
(1)枯草桿菌和草履蟲之間構成 關系,兩種草履蟲之間又構成 關系。
(2)A、B兩條曲線分別表示 的數量變化情況。
(3)曲線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
(4)曲線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
答案
【點擊要點】
1.一定的保持和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2.種類和數量 食物鏈和食物網 輸入和輸出 3.繁多 復雜 物質循環4.一定的限度 穩定性 不合理開發 環境污染
【課堂講練】
例1 C解析:生態系統都具有自動調節能力,捕食者會隨著食物的增多而增多,而被捕食的生物會隨著捕食者的增多而減少,這樣就會到達相對平衡。本題就是根、據這一原理思考的。
鞏固訓練l D
例2 C解析: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能力,作為池塘生態系統,少量的污染物可以通過池塘中的植物、微生物的作用,而使水得到凈化,從而能保持池塘的生態平衡。
鞏固訓練2 B
【跟蹤演練】
1.D 2.C 3.D 4.D 5.A.6.D 7.C 8.C 9.微生物 生態系統有自動調節能力 生態平衡10.(1)草(2)分解者(3)D 11.提高自動訶節能力植物→昆蟲→鳥l2.消費者 生態系統 分解者13.(1)(生物)群落(2)3 (3)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14.(1)5 (2)非生物部分 (3)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提高班習題精選】
1.C 2.A 3.C 4.C 5.D 6.D 7.B 8.D 9.A l0.(1)地衣→馴鹿→草原狼→人(2)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3)自動調節能力 地衣 ll.(1)太陽 植物(2)、水草等 分解者(3)減少 浮萍→蝦→小魚→大黑魚 (4)相對穩定 自動調節 l2.(1)草 老鷹 野兔(2)草 老鷹和野兔(3)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l3.(1)A (2)4 (3)分解者(4)種群 (5)A 太陽能14.(1) 捕食 競爭(2) 枯草桿菌和雙小核草履蟲 (3)雙小核草履蟲與大草履蟲爭奪食物(枯草桿菌),前者占優勢,適者生存,后者被淘汰 (4)大草履蟲加入后,大量繁殖,導致枯草桿菌減少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6 頁 (共 8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2.2生態系統(2)
點擊要點
1.能量流動是綠色植物把太陽能固定在體內以后才開始的,所以能量流動的途徑是 ,能量流動過程中能量的變化是“光能一生物體內的化學能一熱能”,能量流動的終點是 。
2.在食物鏈中,總初級生產量只有 轉化為總次級生產量,總次級生產量又只有 能量為總第三級生產量,所以在食物鏈中能量的流動是 的,因此食物鏈中一般不會超過 個營養級。食物鏈的營養級越多,能量損耗 ;生物之間的營養級越少,能量傳遞的效率就 。
3.在生態系統中,生命活動所需的元素(氫、碳、氧、氮、磷等)在生物和無機環境中沿一定途徑周而復始地移動變化的過程叫 。
4.無機環境中的碳主要是 ,通過綠色植物的 作用流入植物,通過流入生物的各個 ,通過生物的 作用又變成 返回到 中。
5.土壤中的含氮無機鹽被植物的 吸收,轉變為蛋白質等,沿 移動,被 排泄,或隨生物的尸體被微生物所 后,又變成含氧的無機鹽流入到 。
6.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通過 來實現的。能量流動方向是 ,并隨營養級逐,級 ;而流人生態系統的毒素隨營養級逐級
課堂演練
例1 下表是甲、乙、丙、丁四個種群,在一個達到生態相對穩定的環境中所含有的總能量和殘留農藥DDT的平均濃度。
田 乙 丙 丁
能量(kJ) 2.8×109 1.3×108 9.1×107 2.9×107
DDT濃度(ppm) 0.04 0.35 0.39 3.4
請分析說明:
(1)甲在該生態系統的成分中屬于 。
(2)寫出四個種群的最簡單的能量流動渠道。
(3)在能量流動的渠道中, 越高,生物體的DDT濃度越高。
鞏固訓練1 環境中,二惡英可通過食物鏈累積。右圖是某湖泊食
物網:
(1)流入鰓魚體內的能量是從這個食物網的 開始的。
(2)食物網中的生物和細菌等全部生物可以構成 。
(3)假如該湖泊受到二惡英污染,體內殘留二惡英濃度最高的
生物是 。
跟蹤演練
一、選擇題
1.在一個池塘生態系統中,有魚類、浮游動物、綠色水生植物、真
菌類等生物,試問流經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是從哪類生物開始的( )
A.綠色水生植物 B.浮游動物 C.魚類 D.真菌,
2.室溫20℃左右的春季,在實驗室的玻璃缸中放入含有單細胞綠藻的水、金魚藻、小的扁卷螺、泥沙等,然后用一塊玻璃蓋上,設法使玻璃完全密閉,將它放在窗臺上,如圖所示(扁卷螺以單細胞綠藻為食,必須吸收水中的氧氣),在密閉后的一段時間內,整個裝置( )
A.是一個生態系統,質量保持不變
B.是一個生態系統,質量逐漸增加
C.不是一個生態系統,質量保持不變
D.不是一個生態系統,質量逐漸增加
3.下圖為一個生態系統中某些生物的相對數量關系,這些生物構成了一條食物鏈。在這條食物鏈中物質和能量流動的方向是( )
A.甲→乙→丙→丁 B.丙→丁→甲→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4.從生態上考慮,農民在農田里除草是為了調整( )
A.作物和雜草間的生態平衡
B.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C.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
D.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方向
5.如圖是某農田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簡圖,關于該食物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此食物網中,初級消費者有鼠和蛙
B.若該農田受到農藥污染,則生物體內有毒物質
含量最高的為貓頭鷹
C.此食物網中,由植物到鼠,能量傳遞效率為
10%—20%
D.此食物網中包含3條食物鏈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碳是構成生物的基本物質,氮不是構成生物的基本物質
B.碳不是構成生物的基本物質,氮是構成生物的基本物質
C.碳和氮等都是構成生物的基本物質
D.碳和氮等都不是構成生物的基本物質
7.(2010南京)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伴隨著物質循環,如圖
是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的示意圖。
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①表示動物體內能量流向植物
B.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C.④表示動物的呼吸作用
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8.根據生態學的原理,要使能量流經食物鏈的總消耗降到最低,人們應采取以下哪一種食物結構( )
A.以淡水養殖的魚類為主 B.以家畜的肉類為主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為主 D.以禽類的肉和蛋為主
9.生態系統中C、N等元素流動的特點是( )
①單向的;②循環的;③逐級遞減的;④反復出現,由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2010義烏)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生態系統中的物質流動是單向的
B.生態系統是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組成的
C.生態系統內的能量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來傳遞的
D.研究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能量盡可能多地保留在生產者體內
二、填空題
11.“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這反映了群落中各種生物之間最主要的關系是 關系,通過這種關系把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聯系起來形成的 ,是生態系統中 和 流通的渠道。
12.右圖是某生態系統中食物網簡圖,圖中甲一庚代表各種不同的生物。請根據圖分析回答:
(1)此生態系統中作為生產者的生物是 ;
(2)若此生態系統受到重金屬鹽污染,那么在體內積存
重金屬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
(3)該生態系統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圖中未表示的成分
有 和 ;
(4)一般說來,愈是向食物鏈的后端,生物的數量就愈 ,這樣便形成一種 形的營養級關系。
13.右圖為某森林生態系統碳循環示意圖,圖中A、B、C、D分別代表生態系統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傳遞過程。請據圖回答:
(1)圖中C是指 ,⑤是指 。
(2)碳元素在無機環境與生物之伺以 的形式進行循環;
碳元素通過[②] 作用由生物體進入無機環境。
(3)伴隨著物質循環,能量沿食物鏈傳遞的特點是:
14.學習了生態系統的知識后,小華同學成了“生態迷”.他對校園內
的兩個池塘進行了長期觀察,發現池塘內有下列生物:草履蟲、
水螅、河蝦、鯽魚、鯉魚、青蛙、黑藻、 睡蓮和其他一些不知名的水草。
(1)他發現兩個池塘內河蝦的數量不同,由此對影響河蝦生長的因素作出假設:鯽魚數量越多,河蝦數量越少。請你也提出一種假設:
(2)他采集了較多的黑藻、水螅、河蝦和鯽魚,養在家里大魚缸里,魚缸底部放有從池塘中取來的底泥,組成一個微型生態系統,來進行實驗探究。
①濤你寫出其中的一條食物鏈 ;
②為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小華在魚缸中設計并安裝了一盞日光燈和一臺氧氣泵。你認為日光燈的作用是 。
15.實驗中學生物興趣小組對某小河中幾種不同生物消化道內的食物進行分析,并請環保專家對這5種生物體內的主要污染物含量進行了測定。其結果見下表:
生物種類 消化道內食物 千克體重汞相對含量
A 鲇魚 小魚 78
B 河蚌 水蚤、小球菌 25
C 小球藻 / 3
D 小魚 水蚤 10
E 水蚤 小球藻 5
(1)根據表中信息推斷5種生物之間的關系(以食物鏈或食物網的形式表示)。
(2)如果大量含有氮、磷的污水流人河中,引起小球藻等浮游植物快速繁殖,在短期內對該生態系統中其他生物的影響可能是 。而當小球藻爆發性繁殖時,不僅會導致其他生物的死亡,也會有大量的小球藻死亡。這些死亡的生物在的分解作用下,導致更多生物缺氧或中毒死蘸i
(3)研究表明,甲基汞對人類的危害比預想的要嚴重得多,而且環境中任何形態的汞均可在一定條件下轉化成劇毒的甲基汞。環境中的甲基汞主要是由汞及其化合物在水體、土壤中經微生物作用產生的,它能沿著食物鏈傳遞,進行 ,最終給人類帶來嚴重的危害。
提高班習題精選
一、選擇題
1.據報道,我省的一些農民在稻田中套養田魚,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則一塊稻田里的全部田魚、其他生物以及它們所生活的環境共同組成的是( )
A.生態系統 B.種群 C.群落 D.植被
2.生長糟各種動植物的一片草地,從生態系統的角度來看,一片簟地、攀地里的各種生物、草地中的蝗蟲可依次稱為( )
A.生態系統、群落、種群 B.種群、群落、生態系統
C.群落、生態系統、種群 D.種群、生態系統、群落
3.在生態系統中能把有機物變成無機物的生物成分是( )
A.只有生產者 B.只有消費者
C.只有分解者 D.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4.(2010龍巖)右圖為一個生態系統中某些生物的相對數量關系,這些生物構成了一條食物鏈。在這條食物鏈中,能量流動的方向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甲→丙→乙 D.乙→丙→甲
5.在一個草原上,在鹿和狼組成的一個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中把狼殺絕,鹿的數量將會( )
A.迅速上升 B.緩慢上升 C.相對穩定 D.先上升后下降
6.生態學名詞的排列順序是從簡單到復雜的是( )
A.生物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B.生物體→群體→生物圈→生態系統→群落
C.種群→生物體→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D.種群→類群→群落→生物圈→生態系統
7.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氧氣的含量在水中的分布是不同的。根據測量的結果發現,正常情況下,在100~150m的水層含氧量相對較低。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 )
A.溫度太高,水中溶解的氧氣較少
B.溫度太低,水中溶解的氧氣較少
C.光照較弱,植物光合放氧較少,大量深水魚類等生物消耗氧氣
D.沒有光照,所以沒有綠色植物生存,不能生成氧氣
8.(2010長沙)近來,我省某河中出現了大量死魚現象,當地村民懷疑與上游工廠長期排放的有毒物質進入水體有關。據此推測,該河“藻類→水蚤→小魚→大魚”這一食物鏈中,有毒物質積累最多的是( )
A.藻類 B.水蚤 C.小魚 D.大魚
9.假設在本地的農田生態系統中,有如圖所示的兩條食物鏈。如果大量捕捉青蛙,短期內對該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是( )
A.有利于生態系統的平雀
B.水稻蟲害加重
C.蛇的數量大量增加
D.鼠的數量大量增加
10.下表是幾種生物體內農藥含量的測果,這些生物之間存在著吃與被吃的關系。請分析下列哪一條食物鏈可能是正確的( )
生物種類 A B C D E
單位體積農藥含量(毫克) 0.045 0.024 0.002 0.149 0.009
A.A→B→C→D→E B.E→D→C→B→A
C.D→A→B→E→C D.C→E→B→A→D
11.在某一養分充足的湖泊中,有許多綠藻使得這一水域不適合人們蕩舟游覽。下列哪一種方法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大量地減少這些藻類( )
A.大量地引入肉食性魚類 B.盡量捕撈植食性魚類
C.大量引入吃浮游生物的魚 D.完全除去吃浮游動物的魚
二、填空題
12.生態系統中作為生產者的 ,通過 制造的 及其中所儲存的 ,通過 流向作為消費者的 ,而動植物體內的物質和能量最終被作為分解者的 和 分解利用。
13.在一個密封透明的金魚缸內,底部有泥沙,水中生活著水草和兩三條小魚。請根據這個金魚缸的情況,分析回答以下問題:
(1)這個金魚缸應放在 的地方,這樣可以使水草 。
(2)在這個金魚缸中,水草為小魚提供 ,小魚則為水草提供 ,所以兩者都能生存。
(3)要使水草和小魚能長期生存,金魚缸中還必須有 ,它的作用是 。
14.下圖4是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的圖解。請根據圖示填空:
(1)A、B、C分別代表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其中A是 ,B是 ,C是 。
(2)a、b、c、d代表的生理作用是:a是 ,b是 ,C是 ,d是 。
15.(2010南通)下圖是某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之問關系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圖中的草屬于 ,蛇、鼠、貓頭鷹等動物屬于 。
(2)圖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是:草→食草昆蟲→蜘蛛→ →蛇→ 。
(3)圖中各條 相互交錯構成食物網。
(4)如果貓頭鷹的數量大量減少,鼠的數量大量增加,則短時間內草會 (填“減少”或“增加”)。
答案
【點擊要點】
1.食物鏈 熱能2.一部分 一部分 逐級遞減 五 越大 越高3.物質循環4.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光合 食物鏈 成分 呼吸 二氧化碳 大氣5.根食物鏈 動物 分解 土壤中6.物質循環 單向的遞減 遞增
【課堂講練】
例1 (1)生產者(2)如圖(3)營養級解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通過物質循環來實現的.能量流動方向是單向的,并隨營養級逐級遞減,流入下一級的能量僅為l0一20%;而流入生態系統的毒素隨營養級逐級遞增。本題中甲的能量最多,所以是生產者,而乙和丙的能量相差不多,所以它們處于同一營養級,而丁的能量最少。本題的思路也可以從流入生態系統的毒素隨營養級逐級遞增來考慮。
鞏固訓練l (1)藻類 (2)群落 (3)鰱魚
【跟蹤演練】
1.A 2.A 3.C 4.D 5.B 6.C 7.A 8.C 9.D l0.C ll.食物 食物鏈 物質 能量12.(1)戊 (2)丙 (3)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分解者(4)少 金字塔l3.(1)消費者 分解作用(2)二氧化碳 呼吸(3)(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14.(1) 浮游生物越多,河蝦數量越多。 (2)①黑藻→水螅→河蝦→鯽魚;②促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15.(1)如右圖(2)水蚤、河蚌的食物豐富,數量增加細菌等微生物(分解者) (3)生物富集
【提高班習題精選】
1.A 2.A 3.C 4.D 5.D 6.A 7.D 8.D 9.B l0.D ll.D l2.植物 光合作用 有機物能量 食物鏈 動物 細菌 真菌13.(1)有光照進行光合作用(2)有機物和氧氣 二氧化碳(3)微生物 分解有機物l4.(1)生產者 消費者 分解者(2)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15.(1)生產者消費者 (2)青蛙貓頭鷹 (3)食物鏈 (4)減少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7 頁 (共 7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2章生物與環境
2.1種群和生物群落(1)
點擊要點
1.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 的總和,稱為種群。它生活的區域可大可小,可以是一片森林,也可以是一塊農田;但其中的生物個體必須是 ,而個體可以有大小之分, 、 。
2.種群具有單獨的生物個體所不具備的特征: 、 、
、 。
3.描述生物種群數量的一種方法是 。即在一定范圍內 的數量,用公式表示為:種群密度= 。
4.在單位時間內,某種生物平均每千個個體的新個體數,就是 ;某種生物平均每千個個體的死亡個體數,就是 。分別用公式表示為:出生率= ;死亡率= 。
5. ,種群中個體的數量增加; ,種群中個體的數量減少。
6.在一定生活環境中的所有生物種群的總和叫做 ,簡稱為 。
7.在群落中,起主導作用的是 ,我們把覆蓋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稱為 ;它具有保持水土、 、 、
等作用。
課堂講練
例1 下列不能看作一個種群的是( )
A.一個蝦塘中養殖的對蝦
B.一塊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植株
C.錢塘江中所有的魚
D.西湖中所有的蓮
鞏固訓練1 一位生物學家正在研究某一種鳥類的季節性遷徙行為,他研究的對象是( )
A.個體 B.種群 C.群落 D.以上都不是
阻 在種群的下列特征中,對種群數量變化趨勢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種群密度 B.年齡組成 C.性別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鞏固訓練2 某種群中年輕的個體少,年老的個體多,則種群密度將會( )
A.越來越大 B.相對穩定 C.越來越小 D.絕對不變
例2 森林群落是指( )
A.森林中所有的鳥類 B.森林中所有的喬木
C.森林中所有的植物 D.森林中所有的生物
鞏固訓練2 一個湖泊而言,群落是指該地域中的( )
A.所有花鰱 B.所有的生物及無機環境
C.所有的動物與植物 D.所有的生物
跟蹤演練
一、選擇題
1.下列環境中的生物屬于種群的是( )
A.一片稻田中的草
B.一個魚塘中的鯽魚
C.一個池塘中的所有魚
D.一片森林中所有的馬尾松和油松
2.下面實例中屬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棵枯樹上的苔蘚、真菌、昆蟲、蝸牛等所有生物
B.一個池塘里的藻類、魚類、蚌、水生昆蟲等所有動植物
C.一片草地的所有蝗蟲
D.一個湖里的全部魚
3.農業上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破壞了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該害蟲種群密度將( )
A.明顯增加 B.明顯減少 C.先減后增 D.相對穩定
4.影響蝗蟲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不包括( )
A.其他昆蟲的數量 B.食蟲鳥的數量
C.土壤中的含水量 D.植物的種類和數量
5.下列關于群落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群落是由不同的種群形成的
B.群落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植物
C.群落中的生物都是同種個體
D.群落是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
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的總和
6.下列能說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分層現象的是( )
A.一片竹林中竹子高矮不一
B.不同地段里的植物有高有矮
C.一片森林中生活著各種生物
D.一片森林中有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7.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
A.細菌和真菌 B.所有植物 C.所有動物 D.落葉和土壤
8.決定種群個體數量變動的因素,主要是( )
①種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 ②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
③出生數量和死亡數量 ④遷出和遷入數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9.預測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數量未來動態的信息主要來自( )
A.現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齡組成的比例
B.現有人口數量和密度
C.現有出生率、死亡率和遷移率
D.現有人口男女性別比
10.下列關于生物群落結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在水平方向上,群落有分層現象
B.在垂直方向上,群落有分層現象
C.在動物群落中,無水平結構
D.動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賴于植物
二、填空題
11.種群是指生活在 的 生物個體的總和。種群具有單個生物個體所不具備的特征,如 、 、 、
,以上特征中最基本的是 。
12.一塊9m2的田地上共生長了216株甘蔗,則該塊甘蔗地甘蔗的種群密度為 。
13.生物種群中減少生物個體的主要方式是 ,在某一年內平均每千個個體中的生物的死亡個體數就是該種群的 。
14.預測某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口數量的未來趨勢的主要依據是 。
15.下列各組中,①太湖中所有的草魚②長江中所有的生物③天目山上的所有植物④浙江大學校園里所有的樟樹⑤杭州西溪濕地所有的生物⑥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的調查對象,屬于種群的是 ,屬于群落的是 ,屬于植被的是 。
16.大多數生物群落在空間上有垂贏分層現象。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動物垂直分層的主要因素為 和 。
17。根據我國某年人口年齡性別結構圖回答:
(1)我們可以把這次人El普查中的調查對象——所有的人看作一個 。
(2)其中1階段表明,該階段人口年發展的主要特點是 。
(3)圖中Ⅱ主要趨勢是 。產生這一結果主要原因是我國實行了
的基本國策。
18.(1)“標記重捕法”是動物種群密度調查中的一種常用的取樣調查法。若在被調查的一個池塘中,捕獲一部分鯽魚(數量為M)進行標記后釋放,經過一段時間后重捕,重捕的鯽魚數為n,其中標記的鯽魚數為m,則可計算出該池塘中鯽魚種群的數量為Mn/m。在計算池塘中鯽魚種群數量時用到的一個假設是
(2)請根據(1)中的計算公式幫小敏估算一塊木頭下面鼠婦的種群數量。她捉了40只鼠婦,將它們標記后放回,并與該種群中的其他個體混合在一起。24h后,她又捉了40只鼠婦,在新捉的鼠婦中,只有16只是有標記的。假定在24h內,鼠婦無死亡,沒有受傷害,無遷入與遷出,請你估算:鼠姆盼種群數量是 只。
答案
【點擊要點】
1.同種生物個體同種生物雌雄之別年齡之差2.種群密度年齡結構性別比出生率和死亡率3·。生物種群密度生物個體生物個體數/種群生存的面積4一該種群的出生率該種群的死亡率新個體數/種群個體總數×l000%。死亡個體數/種群個體總數×1000%。5.出生率>死亡率 死亡率>出生率6.生物群落 群落7.植物植被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凈化空氣
【課堂講練】
例1 C解析:種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其中的生物個體必須是同種生物;而錢塘江中所有的魚有很多種,所以不是一個種群。
鞏固訓練l B
倒2 B解析:在種群的特征中,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了當下種群的數量變化,而年齡組成決定了種群數量未來的變化趨勢,當然性別比例也會影響種群數量未來的變化趨勢,但它不是主要因素。
鞏固訓練2 C
例3 D解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環境中的所有生物種群的總和,必須包含該自然區域內的全部生物,不僅僅是植物、動物,還必須包括所有的微生物。
鞏固訓練3 D
【跟蹤演練】
1.B 2.A 3.B 4.C 5.C 6.D 7.D 8.D 9.A l0.C ll.一定區域、同種種群密度: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種群密度12.24株/m213.死亡 死亡率l4.年齡結構l5.①④⑥ ②⑤③16.光照 食物17.(1)種群(2)人口增長(3)人口從增長到減少 計劃生育l8.(1)重捕鯽魚中標記鯽魚數的比例與池塘鯽魚中標記鯽魚數的比例相等(2)100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4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稷山县| 翁源县| 大港区| 额敏县| 凯里市| 枣强县| 绥中县| 墨江| 锡林郭勒盟| 黑河市| 南汇区| 嫩江县| 新平| 从江县| 灌南县| 仁寿县| 九江县| 蒲城县| 涿州市| 会同县| 托里县| 鄂温| 枞阳县| 长乐市| 庆元县| 长丰县| 临安市| 集贤县| 田东县| 胶南市| 双江| 吴桥县| 泽库县| 高青县| 昌平区| 高青县| 凤翔县| 土默特左旗| 阿拉善左旗| 马关县| 平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