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教學設計課題:第四章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說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2、嘗試運用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細菌和真菌分布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現并且分析問題的能力。2、通過對不同環境中細菌和真菌數量的探究進一步培養探究能力。(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小組成員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動,學會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2、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樂于探究,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掌握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教學難點:掌握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三、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比較法四、課時安排:1課時五、教學程序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意圖導入新課教師:同學們,今天在正式上課前,我們先來看一組圖片,請仔細觀察。(高倍顯微鏡下的細菌)看完圖片,你們有什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在豐富多彩的自然界中,除了我們人和其他動植物外,還有一類肉眼難以觀察到的生物---細菌和真菌從今天開始,我們就進入微觀的世界來了解這類生物。在自然界中廣泛分布著細菌和真菌,比如真菌中的木耳、香菇、靈芝、變質面包上的霉菌等等,還有細菌中的大腸桿菌、乳酸飲料中的乳酸菌等等。進入老師創設的情境,學習新課回答問題(通過學生的發言了解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有關的細菌和真菌的知識)觀察菌落教師:細菌很小,除了某些大型真菌,如木耳,香菇等,大部分的真菌的個體也比較小。我想用肉眼直接觀察到到它們,你們有什么辦法?平時我們肉眼很難觀察到,只有當它們大量繁殖形成集合體后,肉眼才能看到;其實,平時我們生活中觀察到的桔子上的綠毛,食物中的斑點都是成千上萬個細菌或真菌組成的菌落。菌落就是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設問:你們知道細菌的菌落和真菌的菌落有何異同嗎?(學生通過閱讀課本自學)(圖片展示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不同形態)學生觀察不同菌落的形態并分析討論細菌菌落與真菌菌落的異同。小結:聽老師講解學生:讓細菌和真菌繁殖成菌落,就可以看到了。觀察菌落:通過對比學習,了解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在大小,顏色、狀態等方面的差異,來區分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教師:細菌和真菌與我們人類生活的關系非常密切,所以科學家一直在不斷地研究細菌和真菌的結構和作用。當然,要研究首先就是要知道培養細菌的一般方法。課件演示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置培養基(瓊脂,營養物質)——高溫滅菌(除去雜菌)——接種(冷卻后接種)——培養(恒溫培養)(結合展示培養細菌和真菌一般方法中所用到的實驗材料和實驗器材的圖片)觀察培養基上有幾種形態的菌落?(出示細菌菌落特征和真菌菌落特征)區分哪種是細菌菌落,哪種是霉菌菌落。了解細菌或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培養科學素養。探究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教師:我們掌握了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現在我們就可以培養真菌和細菌的菌落了。我們開始提到空氣中有細菌和真菌,那么桌面上呢?窗簾上呢?鉛筆盒里?花盆里?老師的身上……?教師:同學們能不能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呢?學生認可都有可能存在細菌和真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以最快的速度選定自己的探究方向,并提出問題、做出假設。進行全班的交流和展示,并評出最有創意的問題和假設。通過實驗,培養了大家團結合作的精神和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培養了大家觀察、判斷、實際操作的能力。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一部分真菌和細菌,現在同學們能否告訴我哪些環境中存在細菌或真菌?存在的是什么細菌或真菌?學生:腐爛的水果上有霉菌、自來水中有大腸桿菌......教師:生活中到處都存在著細菌和真菌,土壤中存在著根瘤菌,水中存在大腸桿菌,在極熱條件下生活的嗜熱鏈球菌,在寒冷環境中存在的李斯特菌,空氣中更是存在各種各樣數不清種類的細菌。(展示提到的細菌或真菌的圖片)學生根據提示了解探究活動的基本過程,對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進行探究計劃的制定。細菌和真菌的生存條件教師:剛才我們已經討論了什么環境中存在什么樣的細菌和真菌了,那么是否有一些地方沒有存在細菌或真菌或者說存在很少呢?生:消毒水噴灑過的地方、冰箱中......教師:這些地方之所以存在比較少的細菌或真菌是因為細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比如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等。有些細菌和真菌的生長還需要氧氣,而有些細菌的生存在有氧環境中則會被抑制。教師: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常洗手常洗澡的好習慣不吃腐爛或不干凈的食物,維護我們身體的健康。回答問題總結細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條件總結本節課內容抓住重難點課題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細菌和真菌不僅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更是與我們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細菌的菌落通常比較小,顏色為白色,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比細菌大幾倍到幾十倍,顏色多色,表面呈絨毛狀或蜘蛛網狀。我們還知道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當然,細菌和真菌的生存是需要一定條件,它們需要水分,適宜的溫度,還要有有機物。板書設計第四章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菌落: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二、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置培養基——高溫滅菌——接種——恒溫培養三、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四、細菌和真菌的生存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第四章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菌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小形態顏色細菌菌落真菌菌落二、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1.配置___________(提供_________和_______)2._______________(殺死其他雜菌,排除干擾因素)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培養(提供適宜的______)三、探究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提出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出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計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需要有實驗組和對照組)四、細菌和真菌的生存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學設計授課內容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1、說出細菌和真菌分布特點;2、嘗試采用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進行“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動。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說出細菌和真菌分布的特點;2、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教學難點: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實驗探究法教具準備蘑菇、發霉的饅頭、腐爛變質的水果、培養菌落實物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情境導入】教師展示蘑菇、發霉的饅頭、腐爛變質的水果、菌落實物,提出問題,引入新課。【推進新課】教師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實物。學生仔細觀察,從實物中獲得有感性認識,并認識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觀察菌落:教師將課前培養的菌落實物分發給各小組,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并及時點評并給予鼓勵。學生認真觀察菌落實物、區分其分布的特點。并閱讀教材,弄清菌落的概念: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二、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請兩個同學講解和演示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提問并解答。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問題。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配置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高溫滅菌(冷卻)接種4.恒溫培養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教師展示實物、圖片,引導學生說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學生通過對實物、圖片的觀察總結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在土壤中、水里、空氣中、身體上、寒冷的極地、很熱的熱泉中都有它們的蹤跡,可以說,細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廣泛分布的生物。探究: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教師布置設計探究方案,提醒學生注意設計對照組。巡視和指導、參與設計,及時激勵。每組發給兩套有培養基的培養皿。學生制定實施方案、交流活動的計劃及展示觀察記錄的表格,下課后半小時內將在各自環境中已接種的培養皿密封好,送回實驗室。教學批注板書設計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觀察菌落:概念: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比較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大小形態顏色細菌菌落小光滑粘稠、粗糙干燥白(黃)真菌菌落大絨毛狀、絮狀、蜘蛛網狀紅、褐、綠、黑、黃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1配置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2.高溫滅菌(冷卻)3.接種4.恒溫培養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可以說,細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廣泛分布的生物。四、探究: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教學反思課題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時時間教學目的知識目標說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理解菌落的概念能力目標學會區分細菌和真菌菌落的區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嘗試采用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進行“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的興趣。教學重點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說出細菌和真菌分布的特點。教學難點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教學用具教材多媒體教學設計思路備注一.板書課題教師通過“想一想,議一議”讓薛恒討論養雞場飼養員為什么像醫生一樣穿著白大褂,通過討論明確第一節討論的問題是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板書課題: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二.揭示目標知識目標1.說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2.理解菌落的概念能力目標學會區分細菌和真菌菌落的區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嘗試采用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進行“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的興趣。三.自學指導自學內容:教材66頁“通過本節學習,你將知道”中的問題。問題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是怎樣的?問題二:怎樣檢測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自學方法:獨立看書,不許討論,瀏覽教材66-69頁內容,解決自學內容中的問題。教學設計思路備注自學時間:10分鐘自學要求:邊看書邊思考,在書中圈畫重點內容。四.先學按照自學指導學習。五.后教1.更正環節:根據自學問題師生共同總結,教師進行指導改正。2.討論環節:師生共同對教材問號中的問題以及科學方法中的問題進行討論。(1)什么叫做菌落?教師總結: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成為菌落。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是什么?教師總結:1、配制培養基;2、高溫滅菌;3、冷卻接種;4、恒溫培養(3)細菌和真菌分布范圍還怎樣的?教師總結:細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廣泛分布的生物。六、當堂訓練:(1)書后習題。(2)練習冊七、布置作業:同步輕松訓練31頁,課前自主導學第1、4題。板書設計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菌落的概念二、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回顧與反思《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學設計與媒體應用分析學校課名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師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說出細菌和真菌分布的特點。知道細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條件。嘗試采用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過程與方法小組成員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動,體驗與人合作與交流。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實驗結果,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開拓創新和合作的精神。樹立細菌和真菌無處不在的思想意識,從而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倡導嚴謹求實、持之以恒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措施教學重點細菌和真菌培養的實驗操作過程。探究方案的設計實施和表達與交流的過程。通過培養觀察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狀況總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條件。教學難點1.探究活動的組織教學。2.利用事實說明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狀況,總結適宜細菌真菌生長的條件。措施通過在課前指導、培訓學生,以視頻講解展現細菌、真菌培養的操作過程,并讓學生觀察展示實驗成果,分析實驗結果,讓學生從實踐探究中歸納總結理論知識,符合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學習者分析學生對細菌和真菌雖有一定了解,但對于其培養方法、落落的區分等知之甚少。因此,教師課前做好指導,組織好探究活動,通過探究、觀察、分析和表達與交流掌握重難點。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活動設計活動目標媒體使用及分析(交互式電子白板使用功能)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問導入新課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設問:用肉眼能觀察到細菌和真菌嗎?不能,他們太小了。設疑導入,再觀察肉眼可見的生物圖片激發學習興趣。圖片、文本展示過渡觀察細菌真菌的方法誰能替老師想想辦法怎樣能觀察到肉眼看不見的細菌和真菌?顯微鏡培養菌落從學生已觀察了自己培養的菌落經驗,引出菌落概念。圖片遮擋、默認資源使用講授新課一、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1配制培養基2高溫滅菌3接種4恒溫培養1引導學生回顧培養方法。2請參與準備的兩位同學在講臺上講解配制培養基、高溫滅菌過程。3.設問:為什么要進行高溫滅菌?4.用錄制的學生接種、恒溫培養的部分視屏展示強調這兩個過程。1學生回顧總結培養四步。2兩位學生分別用自己操作時的視屏給學生講解具體過程。3.學生思考回答。4.學生看視屏,再次回顧接種和恒溫培養。通過展示學生操作的視頻生動的總結培養方法,起到強化重點的作用。并體現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團結協作的精神。外部鏈接視頻播放、背景圖片展示、文本定位探究活動的表達與交流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學生接種的部分照片)兩周前,同學們積極地以小組為單位就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設計了探究方案并實施,下面就請各小組進行簡短的匯報和實驗成果的展示。各組在表達過程中白板上展示他們接種的圖片,對每個組的展示給予科學的評價,肯定優點并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實驗結果,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指出不足。對第五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并講述細菌學家弗萊明的故事,激勵學生不要怕失敗,要善于分析總結。對探究活動和表達交流進行小結并設問:通過本次探究活動,大家應該養成怎樣的衛生習慣?小組代表展示自己的探究方案,各小組之間比較分析、討論和交流:第一組:硬幣接種。先簡短匯報探究過程,用實物展示臺展示實驗成果得出結論第二組:硬幣接種。與第一組對比說出異同,并分析實驗結果不同的可能原因……第三組:選擇教室和草地……第四組:與第三組對比說出異同……第五組:比較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細菌和真菌。實驗結果和假設不一致,他們分析了幾種可能的原因又重新做了實驗第六組:和第五組對比說出異同…勤洗手,打掃教室衛生等。各抒己見這是本節的重難點所在,為突出這一重點環節,讓學生以實驗為依托,通過實驗過程及結果展示,激發他們探究的熱情,為他們學習生物技術打下一定基礎,充分體驗與人合作與交流,樹立嚴謹求實、持之以恒的科學態度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實物展示臺展示實驗成果,切換、配套背景圖片展示二、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區別怎樣區分細菌的菌落和真菌的菌落?列出表格,指導學生完成表格并區分自己培養的菌落。參考課本內容小組討論,展示討論結果。學生在白板上拖動完成表格。從菌落顏色、大小和形態大致區分菌落類型。突破菌落區分的難點,使知識的獲取經歷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智能筆繪制表格、文本框拖動移位、文本框縮放小檢測展示教師培養的菌落照片(左圖所示)指出菌落讓學生辨認。邊觀察邊回答。及時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智能筆畫圈、連線三、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廣泛的分布于生物圈展示圖片,引導學生說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通過探究和圖片的觀察總結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培養學生的觀察、總結及表達能力。圖片遮擋、圖片拖動形變、聚光燈四、細菌和真菌生存的基本條件由細菌和真菌的培養實驗,引導學生總結其生存的基本條件,并將生存條件與對應的圖片連線。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明確細菌和真菌的生存還需要特殊條件。水分、有機物、適宜的溫度、有的還需要特殊的條件。學生從探究實踐中總結出理論知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智能筆連線、圖片展示暢所欲言通過探究活動以及本節課的表達與交流你有哪些收獲、感悟或見解?暢所欲言談收獲。培養他們準確、簡練的表達能力和善于總結學習內容和方法的好習慣。圖片展示課堂小結培養方法菌落區分分布范圍生存條件用十六個字概括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回顧具體內容。回顧總結。將知識歸納總結,構建完整、系統的知識框架。動作控制、文本定位、文本顯隱、學以致用例舉四種生活中的生物學現象。引導學生用理論解釋現象。(左圖)小組討論,思考。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培養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圖片展示、圖片遮擋、拖動能力展示展示一組學生的實驗過程(左圖),設計填空題。小組討論思考,兩名學生在白板上寫答案由探究實驗來總能結理論知識。硬筆書寫教師寄語人類從沒有停止過探究的腳步,科學精神的培養就在身邊的每一件事情中!送給學生一句話,并列舉生活中的事例鼓勵學生將探究深入到生活中。學生和老師一起大聲說。使本節課得到升華,讓學生保持科學探究的精神!文字展示、圖片展示第四章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學目標: 知識:1.聯系日常現象,說出細菌和真菌分布的廣泛性。 2.通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菌落,認識菌落的外觀形態,辨別被細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3.嘗試采用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 能力:1.通過觀察菌落的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過培養細菌和真菌的活動,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對細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活動,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在與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實驗的過程中,及時相互交流經驗,體驗與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動; 2.通過了解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通過探究方案的制定,培養科學研究的嚴謹和科學性素養。教學重點分析: 細菌和真菌的一般培養方法? 學生對制作培養基培養細菌和真菌的方法比較陌生,課堂教學中可先讓學生觀看培養基制作視頻,對培養基制作有初步了解,然后輔以實物觀察,進一步了解培養基的特性,這對掌握該部分知識有很大幫助,同時也可為第二課時的探究活動奠定基礎。教學難點分析: 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探究實驗計劃的實施、討論和得出結論 由于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經體驗過探究過程,知道探究的大致步驟,所以這次探究活動,可由學生自主設計探究實驗,但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把握探究實驗的目的和實驗中實驗變量的設置和對照實驗的安排。教學策略:? 本節課著重體現從生物圈的角度認識細菌和真菌的思路。讓學生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進行觀察。? 通過“探究實驗”由學生親自體驗細菌和真菌的廣泛分布入手,認識細菌和真菌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特點。在學法指導中,改變以往講述細菌的知識內容的做法,側重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和探究,符合從感性到理性的規律。同時,讓學生在探究實驗過程中,學習接種和培養細菌和真菌的操作,為學生學習生物技術打下了一定基礎。 本節課需2課時。課前準備:????1.變質的水果等食物、發霉的食物、感染細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長有細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養基或斜面培養基實物? 3.空白培養基以及配置培養基所需要的藥品;? 4.放大鏡? 5.有條件的可配備實物投影儀教學過程:時間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說明2分鐘導入展示發霉的桔子、長毛的饅頭、發餿的牛奶、腐敗變質的食物?提出問題:你們觀察到什么現象?這些現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要解開這個謎團,就需學習本章講述的知識——分布廣泛的真菌和細菌。板書:第四章分布廣泛的細菌和真菌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仔細觀察、思考,討論交流。?2分鐘?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提出問題:我們已經知道了,在腐敗變質的食物中能找到細菌和真菌的身影,那么還能在哪些地方找到它們呢?總結:可見細菌和真菌就在我們周圍,和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板書: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廣泛。任意舉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如空氣、水、土壤,甚至是寒冷的北極或深海火山口等。???15分鐘菌落的概念及細菌和真菌菌落特點但是,我們在一般情況下用肉眼是看不見它們的,只有當它們大量繁殖形成集合體后,肉眼才能看到;剛才同學們觀察到的桔子上的綠毛,食物中的斑點實際上都是成千上萬個細菌或真菌組成的菌落。展示課前培養好的細菌和真菌的菌落,以小組形式觀察、討論、思考提出問題:?1.細菌的菌落和真菌的菌落大小如何??2.你認為細菌和真菌的菌落表面有何不同?菌落的形態一樣嗎??3.你還能發現細菌和真菌菌落的其它不同點嗎?邊總結邊板書:?二認識菌落?細菌菌落---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真菌菌落----大,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呈現不同顏色。????小組觀察、區分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總結交流。積極回答問題???實物投影細菌和真菌的菌落11分鐘細菌和真菌的培養方法---制作培養基???這些菌落是經過培養后的細菌和真菌的集合體,是如何將它們培養出來的呢??播放視頻:培養基制作?提出問題:?1.什么是培養基??2.你能推測培養基中各成分對細菌和真菌生長的作用嗎??3.培養基的配置需要幾步呢?板書:二.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1培養基制作2.接種繼續思考:細菌和真菌培養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觀看視頻積極主動回答問題???明確培養基制作過程和細菌真菌培養中操作注意事項。?視頻:培養基制作15分鐘???探究活動?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我們已經對菌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備了培養細菌和真菌的本領,我們周圍到底有沒有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哪個地方細菌多,哪個地方細菌少?你能設計一個探究實驗來驗證嗎?首先引導學生產生興趣,繼而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有創意的問題全班交流,確定典型的問題,組織小組探究。??討論設計探究實驗方案(比如探究手上、桌子上是否有細菌、教室空氣中是否有細菌等),全班交流,篩選有意義的探究課題,課后實施探究。?(第二課時):時間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說明1分鐘引入我們周圍環境到底有細菌和真菌分布嗎?上節課后同學們按照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分別進行了實驗,下面就請同學們將實驗的結果展示給大家看看,并進行簡短匯報。??35分鐘報告會???請同學進行匯報并適時進行提問:?1.你探究的題目是如何選擇的??2.你選擇了哪一種處理數據的方法?得出了什么結論??3.探究過程中有哪些因素可能對探究結果有影響?有什么辦法減少其對結果的影響嗎??要及時對學生的成果進行積極評價。總結各組實驗結果,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匯報課外探究“細菌和真菌分布”探究結果?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之后接受同學和老師提問。????4分鐘細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適宜的環境條件展示一個探究活動----校園花壇土壤中細菌和馬路上細菌的分布提出問題:你能預測上述兩種環境條件下哪個細菌數多嗎?為什么?公布實驗結果,引導學生明確細菌和真菌生活需要適宜的環境條件。?板書:三、細菌真菌生活的適宜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還有有機物??分析、討論?5分鐘延伸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提出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減少細菌和真菌對我們生活的不良影響??總結: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做一個愛護環境,講究衛生的好學生。思考、回答?確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重要性?板書設計:?第四章 分布廣泛的細菌和真菌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廣泛二、認識菌落細菌菌落----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真菌菌落----大,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呈現不同顏色。三、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1.制備培養基????2.接種四、細菌真菌生活的適宜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還有有機物課后反思:?????本節課教學難點在于探究細菌真菌的分布,故前面的內容可以利用圖片或標本直觀教學,節省時間安排討論探究計劃。討論前,教師要強調實驗計劃的可行性,以及實驗目的和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免學生討論時偏離主題。????“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在人教版教材中,設計有觀察菌落、制作培養基培養細菌和真菌等內容。這些內容對學生進入高中后學習生物群落、了解培養基制作、接種等生物技術有一定鋪墊作用,可充分利用教材教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5.4.1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1).doc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5.4.1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2).doc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5.4.1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3).doc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5.4.1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4).doc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5.4.1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