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微專題八 文化作用與文化發展一、選擇題1.(2020·安徽安慶高三二模)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由于宣傳工作做到了“科學精準、及時到位、有力有效”,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發生了很大改變,如人們基本做到勤洗手、采取咳嗽禮儀(保持距離;咳嗽和打噴嚏時,用一次性紙巾或衣袖遮蓋口鼻,并洗手);一些比較固執的老年人在年輕人的影響下,出門也記得戴口罩。這反映了( B )①文化是人創造的,又影響著每一個人?、趦炐愕奈幕軌蛟鰪娙藗兊木窳α俊、廴说摹叭^”一經形成就具有明確的方向性?、芪幕瘜θ说挠绊?,一般不是有形的、強制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受疫情影響,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發生了很大改變,人們基本做到勤洗手、采取咳嗽禮儀,甚至一些老年人在年輕人的影響下,出門也記得戴口罩。這反映了文化是人創造的,又影響著每一個人,這種影響一般是無形的、非強制的,①④正確;②選項強調優秀文化作品對人的激勵作用,側重于文化對人的影響的力度,與題意不符,②排除;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一經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但題目中沒有體現該知識點,③排除。2.(2020·山西晉中高三一模)過去十年間,中國的文化消費隨著基礎設施的改變取得長足發展。中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覆蓋率飛速增長,其中帶來的大量流量,成為了文化生產市場和整個投資市場最活躍的驅動因素,由此帶來了很多業內的自主創新。由此可見( C )①文化消費與基礎設施同步發展?、诂F代科技的進步促進文化消費 ③自主創新帶來互聯網覆蓋率飛速增長 ④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的特點日益顯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文化消費隨著基礎設施的改變而取得長足發展,不等于說二者同步發展,①錯誤;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互聯網覆蓋率的增長帶來大量流量,說明現代科技的進步促進文化消費,②符合題意;材料反映科技的進步促進文化消費,沒有涉及互聯網覆蓋率增長的原因,③與材料無關;中國的文化消費隨著基礎設施的改變取得長足發展,文化消費與投資的增長,彰顯了文化與經濟交融日益顯著,④符合題意。3.(2020·黑龍江哈爾濱高三一模)古人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列寧指出,“政治上有教養的人是不會貪污受賄的”。不斷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需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嚴格家風家教,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啟示我們( B )①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影響個人的成長歷程?、谠谖幕涣?、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墼趯嵺`中產生的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④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 要想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需要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啟示我們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能夠影響個人的成長歷程,①④正確;②表述與題意不符,排除;優秀的文化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③排除。4.(2020·河北保定高三二模)京劇作為中國的“國粹”,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幾百年來中華民族凝結而成的文化結晶。很長一段時間里,曲高和寡的京劇乃至戲曲藝術的生存空間正在收縮,與年輕受眾的距離漸行漸遠,年輕人只熱衷于欣賞歌劇等舶來藝術。然而一部聚焦京劇藝術、講述梨園傳奇的劇集《鬢邊不是海棠紅》熱播,成為當下影視作品傳承京劇文化的有益探索。從中獲得的啟示是( A )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支撐文化創新的強大基因 ②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 ③保護文化遺產是文化傳承發展的根本動力 ④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互轉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一部聚焦京劇藝術、講述梨園傳奇的劇集《鬢邊不是海棠紅》熱播,成為當下影視作品傳承京劇文化的有益探索”啟示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支撐文化創新的強大基因,①符合題意;“很長一段時間里,曲高和寡的京劇乃至戲曲藝術的生存空間正在收縮,與年輕受眾的距離漸行漸遠,年輕人只熱衷于欣賞歌劇等舶來藝術?!眴⑹疚覀冏鹬匚幕鄻有允紫纫鹬乇久褡逦幕?,②符合題意;社會實踐是文化傳承發展的根本動力,③錯誤;傳統文化是歷史上形成的,與現代文化不能相互轉化,④錯誤。5.(2020·北京朝陽高三一模)《梁祝》作為一部中國經典音樂作品,影響了幾代人,其創作靈感來自于中國古老的民間故事,卻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具有特殊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吸引著不同國家的音樂家登臺演奏。這部作品的流行( B )①說明藝術可以突破時空、跨越國界 ②表明中華文化逐漸被世界各國所認同?、垠w現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芊从吵龈髅褡逦幕际侵腥A民族的驕傲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梁祝》作為一部中國經典音樂作品,影響了幾代人,其創作靈感來自于中國古老的民間故事,卻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具有特殊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吸引著不同國家的音樂家登臺演奏。這部作品的流行體現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藝術可以突破時空、跨越國界、交流互鑒,①③符合題意;尊重文化的多樣性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這部作品的流行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但不是被世界各國所認同,②錯誤;中華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④說法正確但沒有體現,排除。6.(2020·廣東茂名高三二模)疫情期間,各地通過網絡平臺,讓數以億計的學生能足不出戶地實現“停課不停學”。而在線教育由于網絡接入和設備高智能化普及程度不夠等“痛點”而產生的城鄉、區域差距,又將推動5G、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相關新基建的發展。這說明( A )①信息技術是教育均衡發展的助推器?、诨ヂ摼W能突破時空限制推動文化傳播 ③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艹青l和區域教育差距的關鍵在科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在線教育由于網絡接入和設備高智能化普及程度不夠等“痛點”而產生了城鄉、區域差距,這說明信息技術是教育均衡發展的助推器,①符合題意;各地通過網絡平臺,讓數以億計的學生能足不出戶地實現“停課不停學”,說明互聯網能突破時空限制推動文化傳播,②符合題意;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但不能相互促進,文化有優劣之分,優秀文化促進經濟發展,落后文化阻礙經濟發展,③錯誤;科技是城鄉和區域教育差距的原因,但不是關鍵,關鍵是經濟發展,④不符合題意。6.(2020·四川瀘州高三三模)在2020年的世界讀書日,教育部首次發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所列書目分為人文社科、文學和自然科學等類別,其中文學類既有《詩經選》《古文觀止》《閃閃紅星》《紅巖》等,也遴選了《簡·愛》《老人與海》等世界名著。教育部此舉旨在引導中小學生( D )①尊重文化的多樣性,認同其它民族優秀文化?、趶牟煌拿髦屑橙I養,促進全面發展?、酆霌P傳統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苎永m中華優秀文化基因,提升科學素養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 應該是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錯誤;教育部首次發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其目的是引導中小學生從不同文明中汲取營養,促進全面發展,延續中華優秀文化基因,提升科學素養,②④符合題意;傳統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不能一味弘揚,③錯誤。7.(2020·安徽“皖南八?!备呷摽?今年清明節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期,因此,許多地方出臺了清明祭掃詳細規定,積極倡導更安全、環保、文明的祭掃方式。還有些地方推出了“云祭掃”“代祭掃”等服務,鼓勵群眾通過多元化方式表達哀思。該規定所含的文化依據是( C )①要將中華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相結合②清明節具有相對穩定性,其具體內涵能因時而變③中華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要與現代社會相協調④清明祭掃不在形式而在于心,不在人到而在心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清明節祭掃不屬于中華民族精神內容,①排除;基于新冠肺炎的影響,我國一些地方出臺清明祭掃詳細規定,積極倡導更安全、環保、文明的祭掃方式,鼓勵群眾通過多元化方式表達哀思,其文化生活依據在于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其具體內涵能因時而變,中華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要與現代社會相協調,②③正確;④表述的不是文化依據,排除。8.(2020·遼寧遼陽高三一模)F省各地以富有當地傳統特色的剪紙、燈謎、壽山石及漆藝文化為主線,將傳統手工藝融入當代學生學習生活中,同時不斷豐富傳統民間文化教育內容,使其在校園得到有效傳承。傳統文化進校園( A )①發揮了教育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谝庠趥鞒兄腥A優秀文化的基因?、凼莻鹘y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證?、苁谴龠M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不斷豐富傳統民間文化教育內容,使其在校園得到有效傳承,這說明傳統文化進校園發揮了教育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也是意在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基因,①②符合題意;文化創新是傳統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證,③錯誤;大眾傳媒是當今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④錯誤。9.(2020·山西運城高三三模)在新冠肺炎預防、治療和康復過程中,中西醫結合是亮點,中西醫相互配合、相互協作,有效降低了病亡率,“中國經驗”為全球防疫提供了借鑒。這表明( B )①文化交流能夠促進文化的融合發展?、谥腥A文化具有實用性特點和引領力 ③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的目的和歸宿?、芪幕鄻有允俏幕瘎撔碌闹匾A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中西醫相互配合、相互協作,形成新的治療方案,在新冠肺炎預防、治療和康復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說明了文化交流促進文化融合發展,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①④正確;我國古代科技具有實用性特點;同時,題干也不反映我國文化引領力,而是強調不同文化的融合,②排除;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目的和歸宿,③錯誤。10.(2020·湖南衡陽高三三模)為了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讓文物“活”起來,故宮博物院近年來作了很多嘗試。從故宮文化創意產品“朝珠耳機”,到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紫禁城的物候》系列照片,從“紫禁城里過大年”到“紫禁城上元之夜”,故宮一次次用創意給大眾帶來驚喜,讓往日“嚴肅”的傳統文化殿堂搖身變成“網紅”地標,融入大眾生活,真正讓文物“活”了起來。這表明( D )①重視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挖掘文物的經濟價值②中國傳統文化在創新、創意的牽引下實現了華麗變身③文化要面向自身,不斷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文化內涵④文化面向公眾,創新文化傳播的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應該是重視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挖掘文物的文化價值,不是挖掘文物的經濟價值,①錯誤;中國傳統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應該創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其華麗轉身,而摒棄文化糟粕,②錯誤;故宮一次次用創意給大眾帶來驚喜,讓往日“嚴肅”的傳統文化殿堂搖身變成“網紅”地標,融入大眾生活,真正讓文物“活”了起來,這表明文化的發展要面向自身,不斷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文化內涵,同時也要面向公眾,創新文化傳播的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促進文化的傳播,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③④符合題意。11.(2020·重慶巴蜀中學高三月考)舉世聞名的山城,被長江、嘉陵江環抱的重慶,更是孕育出了特有的“碼頭文化”。如果說“碼頭文化”的起因或許是為了抱團發展,更好地在嚴苛的環境下生存下去,推杯換盞割頭換頸的江湖義氣是最初的文化血脈;如今的“碼頭文化”則是搭建一個開放、包容和與時俱進的平臺,推動重慶走向世界?!按a頭文化”寓意的變化表明( B )①時代改變,人們對“碼頭文化”的認知也在發生變化?、凇按a頭文化”決定重慶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③社會實踐是文化變化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④每個時代,重慶人對“碼頭文化”的審美觀念都是一致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從“碼頭文化”的起因到如今的“碼頭文化”的寓意,這說明時代改變,人們對“碼頭文化”的認知也在發生變化,①正確;根據材料中,“碼頭文化”的形成,以及“碼頭文化”寓意的變化,可以看出,社會實踐是文化變化發展的動力和源泉,③正確;文化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但文化并不決定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②錯誤;每個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念有共同之處也有差別,并不會趨于一致,④排除。12.(2020·河南洛陽高三三模)清肺排毒湯是基于中醫經典方劑的創造性組合,包括傳統的麻杏石甘湯、射干麻黃湯、小柴胡湯、五苓散,性味平和,作為一種通用方劑,適用于輕型、普通型、重型新冠肺炎,具有速效、高效、安全的特點,在治療新冠肺炎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說明( C )①全面繼承傳統方劑是進行中藥創新的必然要求②文化創新是在對傳統文化繼承的基礎上的發展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中藥創新提供了豐富的資源④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傳統方劑既有精華也有糟粕,不能全面繼承,①錯誤;清肺排毒湯是基于中醫經典方劑的創造性組合,作為一種通用方劑,在治療新冠肺炎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說明文化創新是在對傳統文化繼承的基礎上的發展,也說明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②④符合題意;材料闡釋的是清肺排毒湯的成分、用途、特點、作用等,未體現“社會實踐的發展,為中藥創新提供了豐富的資源”,③排除。二、非選擇題13.(2020·安徽合肥高三三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圍繞勞動的價值、弘揚勞動精神、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等內容進行深刻闡述,內涵豐富、思想深邃。黨的十九大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持續型勞動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形成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著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把準勞動教育價值取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報效國家,奉獻社會。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知識,說明重視勞動教育的意義。【解析】 本題設問指向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知識,說明重視勞動教育的意義。解答時首先明確考查的知識是文化對人的影響,主要包括: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特點;優秀文化塑造人生。然后調動運用上述知識,結合重視勞動教育分析意義。重視勞動教育有利于形成崇尚勞動的社會氛圍,引導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全面發展。【答案】?、傥幕绊懭说膶嵺`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重視勞動教育有利于促使學生正確認識勞動的本質和意義,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②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特點。重視勞動教育有利于形成崇尚勞動的社會氛圍,引導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③優秀文化塑造人生。重視勞動教育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增強學生的精神力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14.(2020·山東聊城高三一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苗繡是苗族人民以勤勞和智慧創造的一門藝術,涵蓋了苗族藝術、文化、歷史、風情民俗和民間傳說中的精華,風格古繡文雅,以其獨特、濃厚的民族風格和藝術技藝,以構圖的美觀和夸張,以針法的精巧、造型的獨特及色彩的豐富而聞名于世。苗繡素有“無字史書”之美譽,不僅熱烈奔放,而且蘊意著神秘悠遠的篇章,保存著“人神混同”、“人獸混同”、“自然物類混同”等原始思維特征,率真稚氣、波瀾起伏、神奇壯麗、自由不羈,令觀者如醉如癡!施洞式苗繡在貴州民族民間刺繡中原創性和藝術成就最高,文化內涵也最為豐富最有代表性。材料二 施洞苗族姑娘小彭美術學院畢業后,立志回鄉重振苗繡技藝。她走遍施洞鎮清水江兩岸村寨,向村寨里的刺繡能手學習苗繡針法,并對傳統苗繡圖案、針法、配色進行重構,融入諸如“一帶一路”、“中國夢”等富有時代特征的新的內涵,給人以全新的視覺感受,深受市場歡迎。她積極組織當地精美的作品參加藝術展覽,組織民間藝術家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苗繡。如今,施洞苗繡再現藝術魅力、遠銷海內外,廣大村民也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施洞苗繡遠銷海內外的原因。【解析】 本題設問指向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施洞苗繡遠銷海內外的原因。解答時把握材料關鍵信息“施洞式苗繡在貴州民族民間刺繡中原創性和藝術成就最高,文化內涵也最為豐富最有代表性”“向村的刺繡能手學習苗繡針法,并對傳統苗繡圖案、針法、配色進行重構,融入富有時代特征的新的內涵”“積極組織當地精美的作品參加藝術展覽,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宣傳”,調動運用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文化創新的途徑、大眾傳媒和科技的作用等知識,結合材料加以分析,實現理論與材料的有機結合。【答案】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施洞苗繡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獨特的藝術形式、原始率真的藝術風格受到國內外人士歡迎。②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施洞苗繡繼承了傳統苗繡的精湛技藝和豐富內涵,為國內外消費者所喜愛。③文化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重要保證,施洞苗繡在繼承傳統基礎上,不斷創新,賦予新的時代內涵。④加強文化交流與傳播。利用多種途徑和現代信息技術創新形式宣傳和傳播苗繡文化。PAGE7第一課時預測演練預測熱點一 文化的作用1.(2020·湖北武漢高三5月月考)在抗擊疫情大決戰中,全國文藝工作者第一時間用詩歌、繪畫、音樂、小品等各種藝術形式積極投身抗疫主題的文藝創作,謳歌“逆行者”的精神境界,極大地緩解了公眾的恐慌與焦慮,鼓舞了人們戰勝疫情的士氣。這表明( B )①文藝創作要著眼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谖幕鳛橐环N精神力量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③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享用文化?、芴囟ǖ奈幕h境和活動決定人的文化素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在抗擊疫情中,全國文藝工作者積極投身抗疫主題的文藝創作,謳歌“逆行者”的精神境界,極大地緩解了公眾的恐慌與焦慮,鼓舞了人們戰勝疫情的士氣。這表明文藝創作要著眼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享用文化,①③正確;優秀文化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②錯誤;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活動會影響人的文化素養,但不決定人的文化素養,④錯誤。2.(2020·黑龍江哈爾濱高三二模)2020年4月14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促進文化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對外發布。出臺多項政策支持臨港新片區范圍內影視、演藝、數字文化、藝術品、創意設計、出版、文化裝備制造等文化產業發展。大力支持發展文化產業有利于( C )①為經濟發展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谔嵘幕败泴嵙Α焙徒洕坝矊嵙Α薄、郾U先嗣袢罕姷幕疚幕瘷嘁?br/>④實現經濟與文化的良性互動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 先進的、健康的文化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①錯誤;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作為目標,是指文化意義本身的創作與銷售。大力支持發展文化產業有利于實現經濟與文化的良性互動,提升文化“軟實力”和經濟“硬實力”,②④符合題意;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③錯誤。3.(2020·浙江精誠聯盟高三月考)優秀文藝作品往往傳遞著充沛的情感,我們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中可以讀到詩人綿綿不盡的哀傷;從《命運交響曲》中可以聽出作曲家“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內心獨白。這體現了( C )①優秀文化能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②優秀文化由人所創造并能為人所享用 ③通過文藝作品能透視人們的精神世界?、軆炐愕奈乃囎髌吩从谧髡叱渑娴那楦?br/>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材料強調通過優秀的文藝作品能透視創作者充沛的情感(不盡的哀傷、內心獨白),人們讀詩和聽曲的過程是享用文化的過程,②③符合題意;題意并沒有直接體現優秀文化讓人“力量倍增”,題意只涉及到作曲家有“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內心獨白,但這并不能等同于聽曲者聽完曲后“力量倍增”,①排除;優秀的文藝作品源于社會實踐,④錯誤。預測熱點二 文化傳承與創新4.(2020·江蘇南京六校聯合體高三5月聯考)2020年4月6日,英國BBC推出最新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BBC第一次以紀錄片的方式,將杜甫介紹給西方世界,在全世界引起了關注。這部紀錄片( B )①推動中西方文化進一步交流傳播?、谟兄谙形鞣轿幕牟町惻c隔閡?、壅f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苷凵涑鲋腥A文化在西方得到廣泛認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BBC第一次以紀錄片的方式,將杜甫介紹給西方世界,在全世界引起了關注。表明這部紀錄片有利于推動中西方文化進一步交流傳播,①符合題意;杜甫及其作品在西方世界乃至全世界受到關注并得以傳播,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符合題意;由于中西方的經濟、政治、地理環境等的不同,中西方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不能消除,②錯誤;各國應該認同本國、本民族文化,而不是認同中華文化,④錯誤。5.(2020·遼寧沈陽高三三模)2020年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數字化展示和網絡化傳播,增強活動的參與性。下列適合作為此次活動新聞標題的是( C )①發展文化產業,挖掘經濟價值?、趥鞑ノ奈飪r值,展現中華風采?、垡劳锌萍歼M步,豐富文化內涵 ④傳承優秀文化,資源全民共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加強數字化展示和網絡化傳播,增強活動的參與性,這要求發展文化事業,挖掘文化價值,而不是“發展文化產業,挖掘經濟價值”,①排除;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數字化展示和網絡化傳播,增強活動的參與性,這是在傳播文物價值,展現中華風采,也是在傳承優秀文化,資源全民共享,②④符合題意;材料的主題是文化的傳播與展示,而不是豐富文化內涵,③排除。6.(2020·廣西北海高三一模)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的熔鑄積淀,經典名篇、金句雋語浩如煙海、燦若繁星,凝結成語言寶庫中的串串隋珠,成為著文抒懷、知人論世時取之不盡的驪淵?!把灾疅o文,行而不遠”,文章引經據典、化用古語佳句( B )①有利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谡故玖宋幕母咀非?,有利于增強文章思想性?、蹐猿至税褍炐銈鹘y文化作為文化創新的根基 ④有利于堅持與時俱進,開創文學發展新局面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的熔鑄積淀,經典名篇、金句雋語浩如煙海,當我們寫文章時能夠引經據典、化用古語佳句有利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該做法堅持了把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文化創新的根基,①③正確;文化的根本追求不是為了引經據典、化用古語佳句,②錯誤;④選項過于夸大了文章引經據典、化用古語佳句的意義,排除。PAGE2第一課時 客觀題輕松滿分ZHISHISHENHUAXIZHONGDIAN 知識深化·析重點 核心考點一 文化的作用一、文化的實質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二、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關系表現相互影響經濟、政治決定文化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 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②不同的文化對政治、經濟的影響不同,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也不同。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③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相互交融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①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②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對推動經濟建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③文化消費更加豐富,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與國內政治相互交融②文化與國際政治相互交融三、文化與綜合國力內容地位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形勢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和文化發展上都面臨嚴峻挑戰措施①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②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用①有利于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②有利于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思維拓展:關于文化作用的三個細節(1)非決定性:文化是依存于社會又反作用于社會的精神力量,但它并不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社會發展中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是生產力。(2)不等同性:文化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始終是第二位的,它不可能與經濟、政治對文化的決定作用等量齊觀。(3)不同步性:經濟決定文化,但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不總是完全同步的,因為文化具有自身的傳承性、相對獨立性,所以文化可能超前于經濟發展,也可能落后于經濟發展。四、全面把握文化對人的影響內容啟示來源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要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積極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表現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重視文化的影響,把握不同國家和地區文化的不同特點特點潛移默化、深遠持久主動感悟、自覺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作用文化塑造人生,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接受優秀文化,自覺抵制落后、腐朽文化,全面提升個人素質縱橫相連:文化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具體表現表現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中國傳統思想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社會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中華文化中華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中華民族精神 是中華民族之魂,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增強國際競爭力、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思想道德建設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鏈接新教材:1.文化與文明(1)區別①文明與野蠻相對立,是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志。只要是文明就是積極向上的。②文化則有先進與落后的區分。(2)聯系①文化與文明都是實踐的產物,其創造主體都是人。②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項重要內容。2.文化及其載體(1)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2)所謂文化載體,是指文化的記錄、記載、標識、傳承和表現的物化形式。(3)文化載體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4)文化載體是多種多樣的,器物、行為、制度等是文化的載體。3.文化的功能(1)文化的作用: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2)文化對人的作用①文化引導人們認識真善美,為人們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養。②文化教化育人,幫助人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③文化服務社會,滿足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3)文化對社會的作用①文化推動發展,是國家繁榮振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對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當代中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以認同、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為前提。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核心考點二 文化傳承與創新一、文化多樣性與文化傳播1.尊重文化多樣性為什么必要性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②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重要性①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怎么辦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原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具體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2.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文化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的含義不同民族文化之間存在共性和普遍規律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原因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聯系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②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是個性與共性、個別與一般、特殊與普遍的關系錯誤傾向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而看不到共性和普遍規律,就否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間交流、借鑒與融合的基礎;只看到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共性,而看不到存在的差異,就否定了各民族文化的獨特價值,也否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間交流、借鑒與融合的必要性方法技巧:圖示法把握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3.對比把握文化傳播的途徑和手段途徑手段區別內涵指的是與人們文化傳播相關聯的社會交往活動指文化傳播所借助的物質技術手段側重點 主要強調的是文化怎樣傳播的問題主要強調的是文化靠什么傳播的問題具體形式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此外還有留學、訪問、聚會、旅游等大體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發展形態聯系當前文化主要以大眾傳媒為載體,通過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等途徑傳播,實現交流與發展。如圖:4.文化交流的意義與要求意義對中國 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提高我國的文化競爭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有利于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推動中華文化的創新,促進本民族文化的發展對世界 有利于世界各國文化相互借鑒吸收,取長補短;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有利于增進國家間的友誼和加強相互了解,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建設和諧世界要求引進來 我們要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的優秀文化成果走出去我們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二、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1.正確認識和對待傳統文化形式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傳統思想正確認識特點①繼承性。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②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③鮮明的民族性。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過程中創造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影響①積極影響: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②消極影響: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作用①對國家: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根基,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傳承傳統文化有利于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民族凝聚力;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社會才能發展進步②對個人:每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夠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正確態度從繼承角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從發展角度:要正確處理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知識點撥:圖示法理解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關系2.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因素影響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每當社會制度發生新舊更替時,代表新的政治、經濟力量的新文化,通過反對代表舊的政治、經濟力量的舊文化的斗爭,有力地促進文化的進步科學技術的進步 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茖W技術中每一項重大發現和發明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與發展思想運動思想運動往往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發展?!靶挛幕\動”“啟蒙運動”等都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大大促進了文化自身的發展教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育傳遞文化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教育對文化創造的影響 教育能夠以濃縮的形式重演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走過的認識世界的過程,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從事文化創造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三、全面理解和把握文化創新源泉、動力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重要意義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根本途徑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基本途徑①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著眼于文化的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努力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②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做到博采眾長,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但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創新主體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文化創造要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克服傾向既要克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又要克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知識點撥:深入理解文化創新的途徑鏈接新教材:1.文化交流與文化發展(1)文化交流的作用①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②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和交流不僅不會成為文化發展和創新的障礙,反而會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創新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③正是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積極推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④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偉畫卷。(2)促進文化交流①狀況: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②要求: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化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這樣世界文明之園才能萬紫千紅、生機盎然。2.文化交融與文化發展(1)文化交融的作用①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②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③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④縱觀幾千年文化發展歷程,人類正是通過文化交融,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才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豐富發展汲取豐富營養,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為世界文化發展繁榮作出了貢獻。(2)推進文化交融:推進人類文化交融,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3.正確對待外來文化(1)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①錯誤觀點:近代以來,對待外來文化,中國文化界曾有過兩種激進的觀點:徹底拒斥外來文化的文化復古主義、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盤西化論。歷史和實踐證明,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②正確做法: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我們要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4.立足國情交流互鑒(1)原因:古代的學問不能直接解決今天的問題,外來文化也不能直接解決中國的問題。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2)要求:立足中國國情,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應當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YICUOQINGLINGMIANSHIWU 易錯清零·免失誤 易錯點一:從“文化的作用”的角度設置錯誤選項,請回答致錯原因。1.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發形成的。提示:文化素養也不是后天自發形成的,而是后天努力培養的。2.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是文化程度。提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3.文化是一種社會物質力量。提示:從本質上講,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夠在人們認識、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4.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是同步的。提示:經濟決定文化,但是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不能簡單地認為文化是經濟的附屬品和派生物。5.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因此,只要處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較高的文化修養。提示:處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修養,但只有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自覺學習、主動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較高的文化修養。6.優秀文化決定人的全面發展。提示:優秀文化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這種作用不是“決定”作用。易錯點二:從“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角度設置錯誤選項,請回答致錯原因。1.世界文化全球化趨勢的出現,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提示:沒有民族的文化就無所謂世界文化。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使世界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2.認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提示:對待文化的多樣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3.傳統文化具有多樣性和鮮明的民族性。提示: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4.發展是繼承的必要前提,繼承是發展的必然要求。提示: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5.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提示: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大眾傳媒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易錯點三:從“文化創新”角度設置錯誤選項,請回答致錯原因。1.文化創新的積極作用就是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提示:還有另一積極作用,即文化創新能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2.發展先進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提示: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3.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立足于人民群眾,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與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提示: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立足于社會實踐。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與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是其基本途徑。4.文化創新既要繼承傳統,又要體現時代精神,二者之間是矛盾的。提示: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創新,否則文化創新就失去根基。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社會實踐要求文化創新,體現時代精神。5.文化創新來自作者的靈感、想象力、創造力,主要靠文化創作者的聰明才智,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創造的主體。提示: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基礎是社會實踐,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文化創作者必須堅定走與人民群眾實踐相結合的道路。ZHENTIHUIFANGWUGAOKAO 真題回放·悟高考 核心考點一 文化的作用1.(2019·全國卷Ⅱ)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規劃指出,要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建設鄰里守望、誠信重禮、勤儉節約的文明鄉村。建設鄉風文明的意義在于( D )①維護傳統農耕文化的穩定性?、诖龠M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相互轉化 ③培育崇信尚儉、向上向善的鄉村文化④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建設鄰里守望、誠信重禮、勤儉節約的文明鄉村。這表明建設鄉風文明有利于培育崇信尚儉、向上向善的鄉村文化,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③④正確;建設鄉風文明,既要繼承優秀傳統農耕文化,又要因時而變,①排除;要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現代文化,而不是二者相互轉化,②說法錯誤。2.(2018·全國卷Ⅰ)近年來,某市發掘傳統中醫藥文化資源,堅持“以藥立市”,大力推動現代中醫藥產業發展,現已建有全國規模最大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形成了涵蓋中藥材種植,中藥研發、生產、流通,中醫藥文化傳播的現代中醫藥產業體系。該市大力發展現代中醫藥產業的文化意義在于( D )①創新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基本理念?、陂_創了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新局面?、弁苿觽鹘y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④促進中醫藥文化與經濟的融合發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該市建立現代中醫藥產業體系,并沒有創新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基本理念,①不符合題意;“開創了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新局面”夸大了該市做法的影響,②排除;該市大力發展現代中醫藥產業,對推動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具有重要意義,③正確;該市在發展中醫藥產業的過程中,發掘傳統中醫藥文化資源、傳播中醫藥文化,體現了文化與經濟的融合發展,④正確。3.(2018·全國卷Ⅲ)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超過30%,對全球減貧貢獻率逾70%。中國道路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中國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逐漸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這表明( D )①文化影響力是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的基礎和核心 ②一個國家的文化影響力是與經濟影響力同步增強的?、垡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是經濟、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結果 ④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歸根到底以經濟發展水平和影響力為基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經濟實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基礎和核心,①錯誤;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文化影響力可能“超前”或“滯后”于經濟影響力,②中“同步”表述錯誤。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同時中國道路、中國理念逐漸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說明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是經濟、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結果,③符合題意;經濟是基礎,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歸根到底以經濟發展水平和影響力為基礎,④正確。核心考點二 文化傳承與創新4.(2020·全國卷Ⅰ)在數千年發展歷程中,亞洲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文化成果?!对娊洝贰墩撜Z》《塔木德》《一千零一夜》《聚俱吠陀》《源氏物話》等名篇經典,楔形文字、地圖、玻璃、阿拉伯數字、造紙術、印刷術等發明……既獨樹一幟、各領風騷,又和諧共生、交相輝映,記錄了亞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從中得到的啟示是( B )①文化的多樣性來自于社會生產生活的豐富性?、跉v史積淀的厚度是衡量文化先進程度的尺度 ③豐富多彩的優秀文化是人民群眾創造力的集中體現?、芪幕鳛橐环N精神力量規定了文明發展的進程和趨勢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基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亞洲人民創造了既獨樹一幟、各領風騷,又和諧共生、交相輝映的文化成果,這啟示我們文化的多樣性來自于社會生產生活的豐富性,豐富多彩的優秀文化體現了人民群眾的創造力,①③正確;能夠適應和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文化,就是先進文化,②選項過于夸大了歷史積淀的作用,其不能作為衡量文化先進程度的尺度,②排除;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會影響文明發展的進程和趨勢,“規定”的表述錯誤,④排除。5.(2020·全國卷Ⅱ)《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指出:“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逼渲刑N含的文化道理是( A )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谥腥A優秀傳統文化在發揮積極作用中傳承發展?、壑腥A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苤腥A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通過交流傳播才具有價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這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符合題意;材料表明中醫藥學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無論對中華民族,還是對世界文明都作出并仍將持續作出重大的積極影響,也在發揮積極作用中傳承、創新與發展,②符合題意;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文化創新,而不是在于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③錯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通過文化交流傳播才具有價值”的說法過于絕對化,④錯誤。6.(2019·全國卷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丹頂鶴象征著圣潔、高貴,無數文人雅士以鶴自喻,折射出人們對它的喜愛?,F在,“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成為社會共識,人們從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高度來欣賞鶴、喜愛鶴、保護鶴。鶴的寓意的變化表明( B )①人們的審美觀念深受價值觀念的影響 ②文化決定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凵鐣嵺`是文化變化發展的動力和源泉?、苊總€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念會趨于一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丹頂鶴象征著圣潔、高貴,無數文人雅士喜歡以鶴自喻;現在,“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成為社會共識,人們從另一個高度來欣賞丹頂鶴,這說明不同的文化環境、不同的價值觀念會影響人們的審美觀念,①正確;隨著實踐的發展,鶴的寓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說明社會實踐是文化變化發展的動力和源泉,③正確;文化對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有一定的影響,但不起決定作用,②錯誤;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特別是時間的推移和條件的變化,人們的價值觀念也會發生變化,因此④中“趨于一致”說法錯誤。PAGE-13-第二課時 主觀題提能增分一、高考主觀題對文化交流與傳播的考查 典例1 (2017·全國卷Ⅲ)以高鐵為代表的中國鐵路“走出去”,已成為中國制造的“亮麗名片”。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中國鐵路項目遍及亞洲、歐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亞,中國企業近年來為當地培訓了1.5萬名鐵路員工,滿足了亞吉鐵路建設運營需要。在肯尼亞,7年內將有超過3000名蒙內鐵路的員工在當地和中國接受技術培訓。中國企業負責人說,我們不僅要完成鐵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設,更注重鐵路工程技術和管理經驗等軟件的完整移交,實現“中國標準”真正為肯尼亞人所用。中國鐵路“走出去”越來越成為中外經濟往來的橋梁、民心相通的紐帶,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傳播。運用文化傳播的知識并結合材料,說明中國鐵路“走出去”的文化意義。【解題指導】第一步:“審”即通過審設問,明確各種答題限定及答題方向。本題的知識限定是“文化傳播的知識”;要求回答的問題是說明中國鐵路“走出去”的文化意義。解答此題的關鍵要明確對世界文化和中華文化的意義。第二步:“提”。即從材料中提取與問題指向有關的重要信息。信息①:中國鐵路“走出去”,已成為中國制造的“亮麗名片”。信息②:在埃塞俄比亞,中國企業近年來為當地培訓了1.5萬名鐵路員工,在肯尼亞,7年內將有超過3000名蒙內鐵路的員工在當地和中國接受技術培訓。信息③:我們不僅要完成鐵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設,更注重鐵路工程技術和管理經驗等軟件的完整移交,實現“中國標準”真正為肯尼亞人所用。第三步:“推”。即根據從材料中提取出來的有效信息進行合理正確的推導。①“中國鐵路走出去”→商貿活動和人員交往?!傲聋惷薄?。②“培訓員工”“技術培訓”→中外人員交往。③“軟件的完整移交”“中國標準”→國際影響力。第四步:“答”。即按照主觀題答題規范組織答案。商業貿易和人員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中國鐵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國制造的知名度,成為外國民眾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擴大了中外人員交往,有利于中國民眾了解外國文化;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答題術語】1.文化有何作用公式:文化的社會作用+文化對人的影響+某種具體文化的作用(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2)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3)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4)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5)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特點。(6)文化塑造人生,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7)某種具體文化的作用。(如:民族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2.文化交流傳播的意義和措施(1)意義公式:對中國+對世界①對中國: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提高我國的文化競爭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有利于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推動中華文化的創新,促進本民族文化的發展。②對世界:有利于世界各國文化相互借鑒吸收,取長補短;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有利于增進國家間的友誼和加強相互了解,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建設和諧世界。(2)措施公式:尊重文化多樣性+吸收優秀文化+反對錯誤傾向+包容性+文化自信①尊重文化多樣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②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堅決抵制外來文化中腐朽糟粕的部分。③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④正確處理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反對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⑤堅持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吸收外來文化的優點,做到求同存異、兼收并蓄。⑥樹立文化自信,對自身文化生命力有堅定的信念。〔提能演練1〕(2020·山東新高考模擬)閱讀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敦,大也;煌,盛也?!睔v史上的敦煌,是中原王朝經略西域的戰略基地,是絲綢之路上的國際商貿中心。敦煌的“橋頭堡”地位,讓這里成為中西文化的薈萃之地,以石窟壁畫、敦煌遺書為代表的敦煌文化也因此成為中華文明開放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敦煌石窟以漢晉中原文化為基礎,大膽吸收了中亞、西亞佛教藝術思想內容并將其傳入了內地。同時,敦煌石窟又不斷將中原佛教藝術在思想內容上的新成果傳播到中亞等地,完成了中外文化互鑒交流的千年延續。敦煌存有始于晉止于宋初的3萬余卷古寫本和一些古刻本,其內容以佛教經典為最多,還有道教經典,經、史、子、集四部書等。敦煌遺書除漢文文獻居多外,還有藏文、回鶻文、于闐文、龜茲文、突厥文、粟特文和梵文等非漢文文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敦煌文化得以保護、傳承和發展離不開幾代莫高人的心血和付出。樊錦詩,自1963年大學畢業后,扎根風沙之中的敦煌,五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守護著這座舉世聞名的文化遺產,被譽為“敦煌女兒”。她說:“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為敦煌努力?!?br/>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保護和傳承敦煌文化的時代價值。【解析】 根據材料,可以從敦煌文化是中華文明開放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敦煌文化吸收外來優秀文明成果,實現了“引進來”;敦煌文化把中原佛教藝術傳播到中亞等地,實現了“走出去”三個方面結合材料回答即可。【答案】 ①敦煌文化是中華文明開放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和傳承敦煌文化能夠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②敦煌石窟不斷將中亞、西亞佛教藝術思想內容傳入內地,有利于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外來優秀文明成果,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敦煌文化屬于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保護和傳承敦煌文化有利于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二、高考主觀題對文化繼承與發展的考查 典例2 (2019·全國卷Ⅰ)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走進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傳統村落,我們能夠欣賞風格獨特的民居建筑、豐富多樣的村鎮空間格局,品味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俚語方言、家風家訓、鄉約鄉規、民情風俗,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文化韻味,傳統村落承載著絢麗多彩的農耕文化,寄托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情感記憶和綿遠鄉愁,是我國鄉村歷史、文化、自然遺產的“活化石”。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傳統村落衰落、消失的現象時有發生。例如:不少傳統村落因缺少產業支撐,醫療、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務不能滿足現代生活需要,導致人口流失嚴重,甚至出現“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時修繕和維護,自然毀損嚴重;傳統工匠越來越少,傳統建筑工藝、傳統藝術日漸失傳;在旅游開發過程中,無視傳統村落的自然、歷史、文化等個性化特征而盲目拆舊建新、拆真建假,對傳統建筑、歷史風貌造成破壞性影響,導致“千村一面”。保護、傳承和利用好傳統村落,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增強中華文化自信的內在要求。2012年以來,我國大部分傳統村落已被列為保護對象。注:傳統村落是指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村落。有人說:“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傳統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边\用文化生活知識對此觀點加以評析。【方法指導】第一步:“審”。即通過審設問,明確各種答題限定及答題方向。本題的知識限定是“文化生活知識”;要求回答的問題是評析“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傳統村落必然走向消亡。”這一觀點;本題屬于評析類主觀試題,解答本題,需要對該觀點進行辯證分析,既要看到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對傳統村落的影響,又要看到“傳統村落必然走向消亡”這一觀點的錯誤之處,并進行有理有據的分析說明。第二步:“提”。即通過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信息①:“傳統村落是指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信息②:“欣賞風格獨特的民居建筑、豐富多樣的村鎮空間格局、品味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俚語方言、家風家訓、鄉約鄉規、民情風俗”及“傳統村落承載著絢麗多彩的農耕文化,寄托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情感記憶和綿遠鄉愁”。信息③:“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傳統村落衰落、消失的現象時有發生”。信息④:“保護、傳承和利用好傳統村落,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增強中華文化自信的內在要求。2012年以來,我國大部分傳統村落已被列為保護對象”。第三步:“推”。即根據從材料中提取出來的有效信息進行合理正確推導。信息①→傳統村落作為文化遺產,屬于文化的范疇。信息②→傳統村落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信息③→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傳統村落確實面臨生存和發展困難。信息④→順應時代要求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行創造性地保護和利用,傳統村落就能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第四步:“答”。按照主觀題答題規范,組織答案。(1)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文化也會變化發展。傳統村落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2)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傳統村落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困難。(3)順應時代要求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行創造性地保護和利用,傳統村落就能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答題術語】如何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公式:繼承角度+發展角度+實踐主體+轉化發展+推動傳播(1)從繼承角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2)從發展角度:要正確處理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推陳出新、革故鼎新”。(3)立足于社會實踐,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反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民族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4)樹立高度文化自信,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增強其影響力。(5)發揮教育、科技、大眾傳媒等的作用,推動傳統文化的交流傳播。〔提能演練2〕(2020·天津一中高三下學期第四次月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要求。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鄉村文明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主體,要保留鄉村風貌,堅持傳承文化。我們要發揮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流傳久遠的優勢,摒棄鋪張浪費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倡導現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知識,分析鄉風文明建設的價值。【解析】 根據材料,鄉風文明建設對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文化創新以及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等均有重要的意義,故可以從傳統文化的特點、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以及文化源于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答案】?、賯鹘y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鄉風文明建設有利于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在維系中華民族文化基因中的紐帶作用。②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鄉風文明建設在發揮優勢、摒棄陋習的基礎上有利于文化創新。③文化源于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鄉風文明建設有利于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現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三、高考主觀題對文化創新的考查 典例3 (2017·全國卷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節期間,大型文化類競賽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成為陪伴人們歡度新春佳節的一道文化大餐。《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組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緊緊抓住受眾的中國詩詞文化情結,在賽制和表現形式等方面大膽創新。比賽詩詞涵蓋《詩經》、楚辭、唐宋詩詞、毛澤東詩詞等,主要選自中小學教材,聚焦愛國、仁義、友善等主題。參賽選手來自各行各業,有學生、教師,有工人、農民、公務員,有海外華人、外國留學生。嘉賓現場點評,或分析詩詞的深刻內涵,或發掘詩詞的道德價值,或講述詩詞背后的歷史故事。賽會設置競猜、“飛花令”等環節,啟用水舞臺、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設計,應用新媒體互動、多屏傳播等技術手段,打造出一場全民參與的詩詞文化盛宴。節目的播出,引起強烈反響,總收視觀眾超過11億人次,引發新一輪中國詩詞熱。《中國詩詞大會》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成功案例,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其成功的原因。【方法指導】第一步:“審”。即通過審設問,明確各種答題限定及答題方向。本題的知識限定是“文化生活知識”;要求回答的問題是《中國詩詞大會》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成功案例,要求分析說明其成功的原因,解答本題可從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創新的角度分析。第二步:“提”。即從材料中提取與問題指向有關的重要信息。信息①: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比賽詩詞涵蓋《詩經》、楚辭、唐宋詩詞、毛澤東詩詞等。信息②:分析詩詞的深刻內涵,聚焦愛國、仁義、友善等主題。信息③:應用新媒體互動、多屏傳播等技術手段。信息④:緊緊抓住受眾的中國詩詞文化情結,在賽制和表現形式等方面大膽創新,引起強烈反響。第三步:“推”。即根據從材料中提取出來的有效信息進行合理正確的推導。信息①→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集中展示中國詩詞的魅力。信息②→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引導人們向美向善。信息③→大眾傳媒等文化傳播的手段。信息④→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立足實踐,采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創新。第四步:“答”。即按照主觀題答題規范組織答案。選擇藝術價值高、影響大、代表性強的詩詞,集中展示中國詩詞的魅力;重視發掘詩詞的深刻文化內涵,引導人們向美向善;運用現代傳播技術手段,注重互動性和趣味性,增強吸引力、感染力;激發民眾內心的中國詩詞文化情結,引導民眾廣泛參與。【答題術語】如何進行文化創新公式:途徑+發揮主體作用+要求+必由之路(1)根本途徑:立足于社會實踐。(2)基本途徑①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②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做到博采眾長,以我為主、為我所用。(3)發揮主體作用。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要激發人民群眾文化創造的熱情,增強人民群眾文化創造活力。(4)要求①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②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以及“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傾向。(5)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通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能演練3〕(2020·安徽宣城高三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起源于“伏羲制九針”的中醫藥,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蘊涵著深邃的智慧。在中醫看來,人是一個與自然時空動態協調的生命系統,人體生理活動、病理變化與晝夜寒暑運轉、氣象物候變化、地區方域遷徙等因素息息相關。所謂疾病,是人與自然時空不相適應、與生態環境不相和諧,出現功能失調的狀態。所謂治療,即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辨別病情、病因、病理,并采取“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施治方法。脈枕是中醫“賴以吃飯的家伙”,靠“一個枕頭、三根指頭、一個藥罐”,中醫數千年來護佑著炎黃子孫繁衍生息??墒牵谠S多中醫院,古老的脈枕已被先進的儀器設備所取代。但也有專家表示,中醫將部分西醫的檢查診斷作為輔助參考,有助于更準確地判斷病情,關鍵是治療時一定要運用中醫思維辨證施治。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創新”的相關知識說明應如何正確處理中醫與西醫的關系?【解析】 根據題意,可以從立足社會實踐、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兼收并蓄,博采眾長三個方面結合材料回答即可。【答案】?、倮^承傳統,推陳出新。傳承和弘揚中醫思維智慧與辨證施治精華,適應時代發展與科技進步需要,不斷豐富中醫文化的內涵與推動診治手段、方式的創新發展。②兼收并蓄,博采眾長。推動中醫與西醫的交流借鑒融合,善于吸取西醫檢查診斷的長處,同時保持中醫的鮮明民族特色。③立足社會發展實踐需要,推動中醫和西醫協調發展、共同繁榮,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身心健康與美好生活的需要。熱點素養探究熱點議題:傳承中醫瑰寶,堅定文化自信[熱點材料]材料一 4月24日,武漢實現新冠肺炎重癥病例清零。此次抗疫中,中醫藥全程參與、全程發揮作用,形成了中西醫聯手抗疫的格局,再次讓人們見證了中西醫聯手的力量。中醫和西醫,各有優勢、各有擅長,實踐中選擇最優組合治療患者。中醫具有藥治未病、辨證施治、多靶點干預的特點,在經典名方基礎上,總結推出以清肺排毒湯為代表的有效方劑“三藥三方”有效調節病患的體質狀態,為徹底恢復奠定了基礎;救治中一人一策,精準施治,治法多樣。與此同時,西醫通過檢測手段給病人明確的診斷,當病癥加重時,西醫在患者生命支撐、控制并發癥等方面發揮優勢。中西醫協作配合、通力合作,起到了1加1大于2的效果。由此產生了中醫西醫共同并肩戰“疫”的中國診療方案。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戰疫形勢,我國主動同世界衛生組織合作,分享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有關情況,并將我國最新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的中醫藥部分翻譯成英文,與國際社會分享。傳承數千年中國智慧、歷久彌新的中醫藥,正在助力各國護佑生命,給世界帶來中國溫暖,貢獻中國力量。材料二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以青蒿為代表的中草藥,以針灸、拔罐等為代表的施治之術,越來越為世界所接受。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中醫藥參與到了預防、治療和康復的全過程。截至2020年3月23日,在全國確診病例中使用中醫藥的占91.5%,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但中醫藥也存在著傳承不足、創新不夠等問題,甚至在中西醫結合治療過程中出現了“中醫西化”和“以西律中”的現象。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指出,中醫藥工作必須守正創新,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素養鏈接]探究1 結合材料一,運用文化繼承與發展的知識談談應怎樣傳承好中醫藥文化。[我的思考]充分認識中醫藥文化的價值,堅定文化自信。尊重中醫藥發展規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在實踐中推動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進中醫藥的現代化、產業化,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探究2 有人說,實現中醫藥的守正創新,必須抵制西醫藥的影響。結合材料二,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對此加以評析。[我的思考]中醫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守正必傳承精華,讓中醫藥發展源遠流長,保持中醫藥的本色。西醫藥包含著有益成分,盲目抵制西醫藥將阻礙中醫藥的創新發展。中西醫藥各有所長,各有側重。中醫藥守正創新必須堅定文化自信、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把發展中醫藥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落實中西醫并重的方針,用開放包容的心態促進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更好融合。PAGE-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高考政治二輪復習第1部分過關微專題八文化作用與文化發展第一課時客觀題輕松滿分學案新人教版.doc 2021高考政治二輪復習第1部分過關微專題八文化作用與文化發展第一課時預測演練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21高考政治二輪復習第1部分過關微專題八文化作用與文化發展第二課時主觀題提能增分學案新人教版.doc 2021高考政治二輪復習第1部分過關微專題八文化作用與文化發展訓練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