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社會法治學科1月份獨立作業試題卷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 1.“兩會”期間,某班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與調研,開展了別開生面的“我為兩會提議案”活動,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針對循環使用校服、課外培訓、居民區附近店鋪光電污染的問題填寫了建議書。大家參與活動的熱情高漲,下列想法你贊同的有( ) A.春光:“彰顯主人翁意識,屬親社會行為” B. 夏雨:“為了哥們兒義氣,必須完成任務” C. 晗秋:“分散了學習精力,純粹多此一舉” D. 冬梅:“寓教于樂很有趣,學習只樂不苦” 2.今年雙節期間,有的人通過網絡電視觀看中秋晚會,有的人通過網絡購買出游的機票和動車票,有的人在網上查詢旅游攻略,有的人通過網絡給親人朋友發中秋祝福語……,這說明( ) A.網絡為文化傳播搭建新的平臺 B.網絡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C.網絡的搜索引擎無比強大 D.網絡有利有弊,要合理使用 3.“送餐小哥:我沒那么著急吃飯,送餐路上請安全第一。如果超時可提前按已送達,或與我聯系。辛苦了,謝謝你……”這張外賣訂單引起網友紛紛點贊。網友點贊是因為顧客( ) ①真誠地欣賞和贊美他人的優點和閃光點 ②能換位思考,體諒送餐小哥 ③能理解他人,平等對待他人 ④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人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厭學﹣逃學﹣輟學﹣流浪社會﹣劣跡行為﹣違法犯罪”,這是中學生小蔡走向犯罪的行為軌跡。這給我們的警示是( ) ①有了一般違法行為必然走向犯罪 ②要自覺糾正不良行為,抵制不良誘惑 ③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防微杜漸 ④要樹立法制觀念,依法自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小軍的鄰居李老板被生意伙伴借走 2 萬元,借時約定半年內歸還,并寫了借條。半年過去了,李老板的生意伙伴卻一直不肯還錢,還不接聽李老板的電話。小軍給李老板提出了最正規、最權威的解決辦法,你認為是( ) A.撥打電話向公證處求助 B.請人去生意伙伴家鬧事 C.前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D.向人民檢察院提出舉報 6.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于2020年9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勛章獎章并發表重要講話。學習先進人物,中學生應做到( ) A.堅守初心、對黨忠誠,清廉自守、克已奉公 B.淡泊名利,在平凡的崗位上苦干,創造實績 C.遵紀守法,把革命理想信念化為行動的力量 D.自覺踐行共產黨人的價值觀,保持政治本色 7.2020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花國社區考察。志愿者代表、70歲的回族老黨員王蘭花帶領的“王蘭花熱心小組”志愿者服務隊從2005年成立至今,從最初的7名成員發展到現在6萬多名。志愿者的行為( ) A.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 B.是熱心公益服務社會的表現 C.是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的表現 D.是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的表現 8.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我們都是追夢人。只有國家好,大家才會好。這表明( ) A.人們生活穩定是國家的核心利益 B.人民利益是國家利益的集中體現 C.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是高度統一的 D.人民利益得不到保障,國家利益就會受到損害 9.2020年被我國授予“時代楷模”稱號張桂梅,現任云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她扎根邊疆教育一線40余年,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為了改變貧困地區女孩失學輟學現狀,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創建了一所免費招收貧困女生的高中。這啟示我們( ) ①時刻關心國家發展,積極承擔責任 ②熱心公益,奉獻社會,幫助他人 ③只要愛崗敬業,就能獲得國家榮譽 ④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增強履行責任的能力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仼務取得圓滿成功;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國經濟運行穩步復蘇,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 ) ①表明我國科技水平遙遙領先世界其他國家,已成為科技創新強國 ②是中國人民用實干精神創造的輝煌,是勞動創造的財富 ③極大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④說明我國經濟增長成就顯著,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1.恩格斯曾指出:它“最初是奴隸和被釋放的奴隸、窮人和無權者、被羅馬征服或驅散的人們的宗教。”由此判斷該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蘭教 12.對于日本的大化改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使日本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 B.仿效中國隋唐的制度進行改革 C.免除農民的賦稅 D.國家將土地分給農民并實行土地私有 13.戰爭是中國古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 A.前秦軍心渙散——淝水之戰后北方混戰 B.紂王昏庸無道——牧野之戰后夏朝滅亡 C.袁軍不習水性——官渡之戰中袁紹大敗 D.曹軍士兵眾多——赤壁之戰中曹軍大勝 14.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繁榮與開放的朝代,它不僅有開放的對外政策,還有開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歷史事件體現了“開明的民族政策”。 A.遣唐使來華 B.鑒真東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15.下列詩詞反映的歷史事件排序正確的是( ) ①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②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③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④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圖 16.右圖是出土于山西渾源晉墓的戰國牛尊。對于牛尊上顯示的人類通過控制動物促進農業生產的行為,下列哪一位中國古代思想家是最為反對的 A.孟子 B.韓非子 C.莊子 D.墨子 17.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志,也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下列有關城市歷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是當時國際性都市?????????? B.?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創建了宗教--伊斯蘭教 C.?中世紀時巴黎既是商業中心又是貿易中心??????? ???D.?中世紀時期的佛羅倫薩以手工業享譽歐洲 18.那些凝鑄在圖片中的人和物,仿佛向人們訴說著秦漢時期中原和匈奴之間的那些事。以下表述與圖片所反映的史實相印證的是(??? ) ①下圖中的遺址見證了秦朝抵御北方匈奴南下侵擾的歷史 ②下圖中的文物說明了漢朝和匈奴之間永不再戰世代友好 ③下圖中的人物為擊敗匈奴奪回河套地區立下了汗馬功勞 ④下圖中的人物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經濟重心的南移,使我國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游牧民族和漢族的交流合作更深更廣泛,促進了民族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發展。下列能印證這一結論的史實有(??? ) ①黃道婆使松江成為“衣被天下”的棉紡織中心 ②女真皇帝金熙宗已“失女真之本態”,“宛然一漢家少年” ③西夏所鑄兵器鋒利無比,被譽為“天下第一” ④10世紀中期,遼統治地區已呈現出“耕墾千余里”的興旺景象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下列能夠體現中華民族非凡創造力的是 ①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 ②《金剛經》是現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③北宋時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業 ④《本草綱目》是世界醫藥學重要文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題(共5題,60分) 21、(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某縣未滿18周歲的學生阿斌等三人,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時在校不認真學習,常與社會上的閑散青年交往,沉迷網絡游戲。為了獲得上網的費用,他們在某茶莊附近多次持刀搶劫路過行人。該縣人民法院依法分別判處三人有期徒刑2年3個月至6個月不等,緩刑3至1年不等,并處罰金共計2000元。 材料二:張先生在樓棟內將自家裝修成了餐廳,開設“私房菜”“一桌餐”,引來顧客不斷,可油煙重、樓道擠、垃圾多等問題,卻讓鄰居們苦不堪言。鄰居們多次上門反映,可問題遲遲沒有解決。20名業主聯名將“私房菜館”的老板告上法庭。長沙市開福區人民法院判令張先生在判決生效后30日內停止該房內商業經營活動,恢復其住宅性質。 (1)材料一中阿斌等三人的持刀搶劫行為屬于哪種性質的違法行為?請結合材料寫出你的判斷理由。(4分) (2)為避免材料一中類似案件的發生,請你分別向學校和同齡人提一點建議。(4分) 結合材料二分析小區業主是通過什么方式維權的?上述案例給我們什么啟示?(6分) 22、(11分)文明是一座城市最好的標簽和最高的榮耀。“創建不是一些人的事,是 所有人的事”已成了我們紹興城的寫照。閱讀八年級學生小徐的三則日記片段,回答問題。 【文明·點贊】今天同桌被評上了本月的校園之星。和同學約好的事情,他總是說到做到,從不耽擱;犯了什么錯誤,他總是勇于承認過錯,主動承擔責任,從不逃避。為他高興!向他學習!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角度看,小徐同桌的表現主要體現了哪一價值準則?這一價值準則有何重要意義?(3分) 【文明·助力】作為一名共青團團員,我踴躍參加校團委組織的“清除小廣告” “宣傳垃圾分類”等活動,發揮青年先鋒模范作用;作為一名志愿者,爸爸走上街 頭、走進社區撿拾垃圾、文明勸導、風雨無阻;作為一名醫生,媽媽救死扶傷。爸 爸說媽媽對待本職工作全力以赴、精益求精也是在為創文添色彩,鄰居說我們是奉獻的一家。真自豪!很開心! (2)從服務社會的角度談談小徐一家助力文明城市創建的做法給你的啟示。(4分) 【文明·捍衛】班里有同學在校外被敲詐勒索。小涵同學在暗中觀察、了解敲詐團伙的具體情況后,向老師作了反映。派出所接到學校報案,依法對敲詐團伙成員進行了處理。班里同學對小涵的行為紛紛點贊。很勇敢!真機智! (3)當他人的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小涵積極履行了哪一義不容辭的責任?小 涵的做法告訴我們在履行這一責任時要注意什么?(4分) 23、(11分)觀制度歷程、悟文明演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1 周初形勢圖 材料二: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陸續滅了六國,采用法家為主、兼蓄并用其他學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的格局。 ——摘編自韋政通《中國思想史》 材料三:“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語類》 (1)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周朝實施了哪一制度加強對地方的管理?(1分) 根據材料二,概括秦朝推行郡縣制的歷史條件。(4分) (3)材料三體現了宋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哪些措施?(4分) (4)根據三則材料,概括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趨勢。(2分) 24、(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蘇湖熟,天下足”是農業集約化經營的結果,而集約化經營又與政府的勸農政策密切相關。偏安于江南的南宋朝廷,為了抗衡北方的金朝,增強國力,致力于農業資源的開發,以及農業技術的提高。 材料二: 根據材料一和圖1,指出南宋時期經濟格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并分析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6分) 閱讀圖2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元朝水運發展的表現。(4分) 綜合以上信息,分析元朝政府發展水運的意義。(4分) 25.(10分)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讓我們來探究歷史上的民族關系,回答相關問題。 (1)依據材料一,指出漢朝是如何鞏固“西域內屬”的?(4分) 根據材料二、三,分析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出現民族交融現象的原因。(4分) (3)依據材料四概括指出元朝時期我國民族關系發展有何特點?(2分) 八年級社會法治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D C C B C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A D D C B C C C 21、(1)屬于犯罪行為。(1分) 因為阿斌等三人多次持刀搶劫的行為符合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多次持刀搶劫路過行人),刑事違法性(違反了刑法),應受刑罰處罰性(分別判處三人有期徒刑2年3個月至6個月不等,緩刑3至1年不等,并處罰金共計2000元)。(3分) (2) 學校:①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紀律教育和法治教育。②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③加強家校聯系,共同教育未成年人。(答出1點即可)(2分) 同齡人:①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②加強道德修養,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學會拒絕不良誘惑。③杜絕不良行為,勇于改過。(答出1點即可)(2分) 方式:訴訟(2分)啟示:①認清違法和犯罪的危害,遠離違法和犯罪;②當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尋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③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決問題時,我們就要使用訴訟手段,通過打官司討回公道。④我們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觀念,做到自覺守法、努力成為一名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答出兩點即可)(4分) 22 、(1)誠信。(1分)①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們融入社會的通行證②能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2分) (2)①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從實際出發,講求實際效果。③努力學習,增強勞動觀念,培養敬業精神,學會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為將來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做好準備(4分) (3)①同違法犯罪作斗爭。(2分)②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2分) 23、(12分)(1)分封制(1分)(2)①國家統一;②百家爭鳴提供了多種治國學說。(4分)(3)①杯酒釋兵權,解除藩鎮割據局面②廢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③派官員到地方管理財政(答出兩點即可)(4分)(4)中央權力越來越大,地方權力越來越小(或中央集權不斷加強)(2分) 24、1)變化:經濟重心的南移。(2分)原因:①北方人口的南遷;②農業資源的開發和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③南宋政府重視農業生產。(4分)(兩點即可) (2)①開鑿了兩段新運河,與原有運河連通;②開辟了規模空前的海運航線。(4分) (3)①便利了南糧北運;②有利于有效統治和管理南方地區;③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答出兩點即可) (4分) 25、(1)①北征匈奴;②設置“西域都護府”管理。(4分) (2)①戰亂使少數民族內遷,遷移使不同民族之間出現頻繁的文化交流; ②孝文帝改革,推進民族之間的交融(4分) (3)特點:出現民族大融合。(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