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1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第1課時)》 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指導主要營養物質的作用和營養物質的食物來源; 了解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來源和缺乏癥狀。 過程與方法 在查閱活動中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關注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認同人類的營養物質主要是來自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教學重點 營養物質的類別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 探究活動的組織,如何減少實驗的誤差。 教學方法 講授、實驗 教具與學具 碘酒、酒精燈等。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糖類、脂肪、蛋白質 探究活動 ——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 提問:請同學們思考我們吃了哪些食物?它們都來自哪些生物?為什么我們每天都要吃三餐食物? 引入: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物質呢?這些營養物質對人體各有什么作用呢? 每個同學寫出兩種常吃的食物,并通過查閱教科書P41-42“常見的食物成分表”,把食物的營養成分填入教材“資料分析”的表格里。 指導學生查閱表格 討論:這兩種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物質?它們所占比例相同嗎? 提問:糖類、蛋白質、脂肪對人體有什么作用呢? 小結。 看圖:你們想知道到什么? 請同學們展示在課前制定的探究方案,組織學生交流。 回答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 學生查閱資料 討論 回答 小組交流 設計理念 在對食物中營養物質的教學中,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請同學來描述如何使用“食物成分表”,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板書設計 第一節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糖類——人體最重要的功能物質 脂肪——人體的備用能源物質 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重要物質 三、探究實驗:測定食物中的能量。 課后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