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的呼吸 課題 第三章人體的呼吸 編號 備課 日期 二次備課 日期 課型 復習課 教學 目標 1、能準確的說出呼吸系統的組成以及各結構的功能;能說出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2、總結記憶人體吸氣和呼氣的過程,能說出人體一分鐘呼吸的次數(為人工呼吸做準備) 3、總結出呼出氣體和吸入氣體成分的差異;總結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以及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以及交換的結果;進一步推想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讓學生加深對呼吸的理解; 4、總結記憶呼吸的意義; 5、描述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教學 重點 教學 難點 (1)人體肺部和組織細胞進行氣體交換時的血液成分變化特點以及血液性質的判斷; (2)人體吸氣、呼氣時相關器官的狀態分析。 教材 分析 及 教法 設想 本章的主要內容是:分析人體內的細胞是通過怎樣的結構和過程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探究空氣質量狀況和人體健康的關系。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應當能夠概述人體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以及肺部通過呼吸運動和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過程,了解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的密切關系,并積極參與防治大氣污染的活動。 本章通過實驗和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獲取測量、取樣和測算等基本方法,這些都屬于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學生應當學會的 教學 準備 掛圖、呼吸過程的模型、同步學習 教學 環節 導學過程 學習過程 備注 創設 情境 導入 新課 (一)、概括導入 確認目標生讀復習目標,師明確復習重難點 這節課我們一起解決我們提出的第二大難題《人體的呼吸》,在呼吸過程重,還是要注意做到腦中有圖,并與自己的身體相結合展開復習學習。我們一分鐘呼吸的次數約為16次,一天約呼吸2萬多次,空氣質量對于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呼吸器官的健康也同樣重要 (1)學生任務要求:具體是明確呼吸系統的組成,以及各結構的功能。說出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在學案中印出) (2)學生說一說呼吸系統的組成以及氣體進出肺的過程中的變化(不給學生復習的時間,直接進行提問,檢查學生課下預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強調以下知識點:①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要好?②吞咽時,食物為什么能準確進入食道而通過咽進入氣管 ③痰是在什么地方形成的通過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再讓學生結合掛圖將問題串到其中說明氣體如何進出肺中? (2)在任務1的基礎上教師提出問題:肺從外界吸入氧氣后,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3)出示掛圖,引導學生分析肺泡和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以及結果。學生結合掛圖畫一畫氣體交換以及血液流動的方向。通過這一過程將氣體交換和血液循環的學習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知識前后聯系和綜合能力。 (4)出示小黑板,肺泡與血液之間以及血液與肺泡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圖示,后者是補充的。邊提問邊總結讓學生理解記憶。學生結合提示說出圖中各血管的名稱以及箭頭所表示的氣體名稱。氧氣進入血液之后隨血液循環運輸到組織細胞(教師用筆將運輸過程以及標畫),氧氣用來完成了什么生理過程(學生說出)。氧化分解有機物產生的二氧化碳進入血液中,又隨血液循環進入什么血管?(學生說出)通過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二氧化碳進入肺泡,隨著呼氣過程排出。 啟發性拔高問題:我們呼出的二氧化碳是由什么結構產生的?我們吸入的氧氣最終起到什么作用(這也是呼吸作用的意義)? 。 1、呼吸的全過程包括以下四個環節,其正確的排列順序是(?) ①肺內的氣體交換??②組織里的氣體交換?③肺的通氣?④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③ 2.氧氣進入人體最終要到達 A 肺 B 血液 C 細胞 D心臟 3.做人工呼吸進行口對口吹氣時,每分鐘吹氣的次數應是( ) A 12~14次 B 16~18次 C 60~70次 D 100次以上 4.在學校體檢中,強強同學的肺活量三次測試結果分別為3100毫升、3800毫升、 3600毫升。請問肺活量應是( ) A 3100毫升 B 3500毫升 C 3600毫升 D 3800毫升 5. 人在劇烈運動后,呼出的氣體比吸入的氣體中含量增加最多的是( ) A氧氣 B 二氧化碳 C氮氣 D水蒸氣 6.人在溺水時,受阻礙的生理活動是( );煤氣中毒時,受阻礙的生理活動是( ) A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B 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 C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D 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 7.某夫婦被懷疑害死了一女嬰,法醫在鑒定時將死嬰的肺部剪下一塊,投入水中,結果肺部下沉,法醫判斷嬰兒為產前死亡,這對夫婦無罪。法醫判定的理由是( ) A 肺泡內充滿了痰液 B 肺會吸水呈海綿狀 C 肺泡充滿了血液 D肺未吸入空氣呈實體狀 8.適應于肺泡與外界空氣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是 ( ) A鼻腔內有鼻毛 B 氣管、支氣管都有軟骨支架 C肺泡壁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D 肺泡外保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 9.體育課進行100米賽跑后,同學們出現的現象是( ) A 呼吸深度和呼吸頻率都不變 B 呼吸深度和呼吸頻率都增加 C 呼吸比較深,呼吸頻率不變 D 呼吸比較淺,呼吸頻率增加 明確目標 理解呼吸的重要性 作用:氣體進出??????? 的通道?? 對吸入空氣的處理:????? (鼻毛)、 濕潤(?????? )、??????? (毛細血管)。 ? 知識梳理:?????? 鼻(用鼻呼吸的好處?) ????????????? 咽:既屬于呼吸系統,又屬于??????? 系統 ????????????? 喉 (吞咽時,???? ???遮住喉口,以免食物進入 ?呼吸體統????????? ????????????(由軟骨或骨作支架)? 氣管) ?的組成?? 肺:???????????????? 的場所(肺炎、塵肺疾病與肺有關)????? ?意義:保證氣體順暢通過。 學生結合小黑板圖形體會氧氣、二氧化碳的交換以及運輸過程(圖片是靜止的,讓學生想象、體會氧氣和二氧化碳在自己身體內的變化)。 學生獨立完成關于學習任務3的練習,一名學生公布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學根據自己的答案與學生公布的答案進行對照并加以矯正(教師檢查完成快的同學的答案,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應用情況)練習題目如下:分析學生可能會在5、6、7上出錯,主要看學生對與復習4的理解情況 呼吸與呼吸作用的比較 (1)區別 ①呼吸:是指生物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它包括肺的通氣、肺泡里的氣體交換、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組織里的氣體交換四個連續過程。 ②呼吸作用:是一切生活細胞所具有的生命活動,是生物獲得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重要生理作用。從物質轉變的基本特點來看,呼吸作用是細胞內有機物在多種酶的催化下被氧化分解的過程,它和細胞內其他分解作用一起被稱為異化作用。其反應式為: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2)聯系 呼吸的四個過程為呼吸作用提供氧,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通過呼吸排出體外。 學生自主完成 兩生扮演 組間訂正 學探 導學 導引 誘思 展示 交流 質疑 深化 梳理 知識 歸納 整合 達標 檢測 鞏固 提升 板 書 設 計 教 學 札 記 本節課復習補充了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交換內容,這樣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人體的呼吸以及人體呼吸的意義對于補充的內容,通過學生練習看出學生掌握還是比較好的。本節課利用掛圖、動畫讓學生體會感受人體呼吸系統以及呼吸是如何完成的,讓學生在體會中學習,做到腦中有圖,以圖代學,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增大了學生學習的直觀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