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課題 編號 備課 日期 二次備課 日期 課型 新授課 教學 目標 教學 重點 【教學重點】 1.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義。 2.確立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之間的統一性的觀點。 【教學難點】 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將所學知識上升為意識再將意識轉化為行動 教學 難點 教材 分析 及 教法 設想 本課是初中《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前兩節內容的學習都能用于解決本節所涉及的問題,本節教學對于培養學生正確的飲食營養觀及改進不良營養習慣有重要意義。 教學 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 環節 導學過程 學習過程 備注 創設 情境 導入 新課 多媒體展示一系列美食圖片: 引言:面對這些琳瑯滿目的美味佳肴,每個人都難以抗拒,但是我們在享受美食之前,應為自己的健康做下思考。 接著通過多媒體展示小胖墩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小胖墩形成的原因并引入主題: 健康是人類永恒的話題,今天我們就來關注飲食健康。 上節課我們班六個組的同學圍繞飲食健康這個主題,分別選擇了自己最感興趣和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現在有請六位組長把自己本組的研究問題用最精煉的語言呈現在黑板上。 每個小組的同學針對本組問題利用課余時間分工合作精心準備并把一些資料進行了整理和老師一起輸入了電腦。下面同學們展示自我的機會到了。請各組同學圍繞調查主題、調查方案、調查過程和結果等幾個方面進行交流分享。其他同學注意傾聽以便進行評價。 讓我們掌聲感謝一組同學的精彩展示。 組織學生進行評價。 點評:這組同學嘗試了運用抽樣調查的方法獲取資料并在科學調查過程中運用數據來表達信息,讓我們從中體驗了數據的魅力。同時一組同學采取的現身說法深刻提醒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良飲食習慣會給健康帶來負面影響,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過渡:不良的飲食習慣之所以能給我們的健康帶來負面影響,那是因為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引起我們的營養不合理。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合理營養呢?下面請第二組同學為大家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 組織“為長輩設計一份午餐食譜”的現場活動。 組織學生進行評價。 點評:二組同學表現相當棒,他們不但能認真的去解決問題而且還能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新問題并想辦法解決,調查深入全面,值得我們學習。 設計綜合實踐性作業:請利用十月一假期的時間,親自為長輩獻上一桌營養合理的的午餐.并將你的體會和感悟整理后帶回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過渡:一組二組同學提醒大家,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要做到平衡膳食,那么是不是做到了這些,我們的飲食健康就有了全面的保障呢?聽聽我們第三組的同學有什么話說。 點評:謝謝第三組同學給我們大家帶來的購物提醒,表現得非常優秀。那么上述情況,同學們平日都做到了嗎? 組織學生對三組同學的展示進行評價。 過渡: 生活中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吃了新鮮的食品卻發生了一些不良反應,這是怎么回事呢? 組織學生評價: 當同學們聽到這些讓大家體內腎上腺素猛增的消息后有什么樣的感想呢,請大家暢所欲言。 過渡:通過剛才同學們的介紹,真有點談食色變的感覺,那么有沒有一種安全的食品呢? 組織學生進行評價。 寄語: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希望同學們在學習本課后可以使自己家中的餐桌營養更加合理也更加安全。最后,愿同學們和你們的家人永遠健康! 設計作業:制作以“關注健康,綠色生活”為主題的手抄報。 各小組選擇最感興趣和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合作探究。 1.欣賞圖片,垂涎欲滴。 2.觀看圖片,引發思考。 第一組:拒絕不良飲食習慣 通過多媒體展示調查數據和不良飲食習慣的類型,現身證明不良飲食習慣的危害。 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 第二組:如何做到合理營養? 借助多媒體介紹平衡膳食寶塔,講解如何做到合理營養。 現場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并進行評價。 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 第三組:如何購物? 以播放新聞和調查錄像以及實物指導方式教同學們如何購物。 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 第四組: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以新聞小記者身份借助多媒體播報最近發生的幾起食物中毒事件。以生活小專家身份介紹如何避免食物中毒。 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 第五組:警惕摻毒食品 以小品形式揭開自己研究的題目,揭密不法商販的一些欺騙消費者的伎倆。 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 第六組:提倡綠色食品 以現場指導方式借助多媒體展示,介紹并強檔推出綠色食品。 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 暢所欲言,交流自己通過本節課學習的收獲。認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關注合理營養,但也不能忽視食品安全。 意識到學好生物學對自身健康的重要意義。 學探 導學 導引 誘思 展示 交流 質疑 深化 梳理 知識 歸納 整合 達標 檢測 鞏固 提升 板 書 設 計 教 學 札 記 1.從三維目標上看,本節只有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兩個版塊,內容簡單,若老師采取講解法,三言兩語即可帶過,然而,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在于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學生具備實際動腦動手能力、尊老愛幼的品德修養,以及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本堂課讓生活走進課堂,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解決生活中的科學問題,實現了“科學為大眾”的教育教學目標。 2.從設計思路上看,本節的教學主要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老師只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課前學生有的利用網絡,有的查找書籍,有的咨詢醫生和父母……通過不同途徑來獲得相關知識,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素養,也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了生物科學知識無處不在。 3.從教學效果上看,由于課前準備充分,學生興致高昂,教師完全以引導、鼓勵為主,課堂氣氛活躍、輕松,學生無拘無束、輕松愉快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完全成了學習的主人,舞臺的表演者,從而深刻領悟到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達到了預期的教育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