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凸透鏡成像透鏡一、透鏡及與透鏡相關的概念1、透鏡:透鏡是利用光的折射來工作的光學元件它是由透明物質(如玻璃、塑料、水晶等)制成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按其厚薄的形狀可分為兩類: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如圖甲所示;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凹透鏡,如圖乙所示。2、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叫主光軸,每個透鏡都有一條主光軸,如圖所示。3、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這個點叫做透鏡的光心,如圖所示,用字母“O”表示,可以認為薄透鏡的光心就在透鏡的中心。4、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一點叫凸透鏡的焦點,如圖甲所示。凹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通過凹透鏡后變得發散,且這些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凹透鏡的虛焦點,如圖乙所示。透鏡兩側各有一個焦點,且對稱,用字母“F”表示。5、焦距:焦點到透鏡光心的距離叫焦距,如圖甲所示,透鏡兩側焦距相等,用字母“f’’表示。二、透鏡對光的作用1、凸透鏡的會聚作用: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會聚于焦點,如圖所示。可見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因此凸透鏡又叫會聚透鏡。由于光路可逆,若把光源放在焦點上,光源射向凸透鏡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將變為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因此利用凸透鏡可產生平行光,如圖所示。2、凹透鏡的發散作用:一束平行于凹透鏡主光軸的光,經凹透鏡折射后發散射出,這些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交于凹透鏡另一側的焦點,如圖所示。可見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所以凹透鏡又叫發散透鏡。由于光路可逆,從凹透鏡一側射向另一側焦點的光經凹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射出,如圖所示。注意:會聚作用是指經透鏡折射后的光線相對于入射光線更“靠攏”主光軸,發散作用是指經透鏡折射后的光線相對于入射光線更“遠離”主光軸,不能將會聚理解成會聚于一點。方法:透鏡中的三條特殊光線可簡記為:平行過焦點,過焦點平行,過光心不變。【提示】凸透鏡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強.【例題】在圖中畫出光線經過凸透鏡后的光路圖(O為光心,F為焦點).【變式1】永州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風景秀麗,園內嚴禁游客隨地丟棄飲料瓶,這不僅是為了保護環境,更重要的是因為透明圓飲料瓶裝水后相當于一個鏡,它對太陽光的作用,可能會導致森林火災.【變式2】畫出圖中光線ab和Oc通過透鏡前后的完整光路. 【變式3】下列透鏡中,屬于凹透鏡的是()1、如圖所示,請將下列光路圖補充完整.2、如圖所示,表示小欣同學用激光分別射向甲、乙兩透鏡后光的傳播路徑,由圖可知甲透鏡應是透鏡,乙透鏡應是透鏡.(填“凹”或“凸”)3、如圖所示,S為蠟燭,S′為蠟燭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請根據凸透鏡成像特點,畫圖確定并標出凸透鏡光心O點的位置及兩側焦點F的位置.4、如圖所示的透鏡中最適合用來觀察細小物體的是( )5、據央視新聞報道,我國臺灣省臺中市一輛小客車,因車主將礦泉水隨手放在儀表盤上的防滑墊上,導致防滑墊起火.這瓶礦泉水所起的作用相當于( )A.平面境 B.三棱鏡C.凸透鏡D.凹透鏡6、如圖,保持礦泉水瓶與白紙的位置不變,當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觀察到“黑白顛倒”的現象,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礦泉水瓶相當于形成了一塊鏡.此時,若要將“黑白顛倒”的現象重新顛倒回來,白紙應(選填“靠近”或“遠離”)礦泉水瓶.7、如果把一個玻璃球分割成五塊,其截面如圖所示,再將這五塊玻璃a、b、c、d、e分別放在太陽光下,那么能使光線發散的是( )A.aB.bC.cD.D8、如圖所示,由于下雨,一透明塑料薄膜的頂棚積滿了水,下面關于它的討論正確的是( )A.這些水構成了一個凹透鏡,它對平行光有發散作用B.透鏡必須是固體,水是不可能形成透鏡的C.水的下表面雖然近似為球面,但上表面是平的,所以不能起凸透鏡的作用D.只要是透明物質,就可構成透鏡,頂棚的積水構成凸透鏡,應注意防止由于它對太陽光的會聚而引燃棚內物品的隱患9、如圖是德國設計師設計的一個球形透鏡太陽能系統,通過透鏡聚光之后再發電,此透鏡是一個( )A.凸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B.凸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C.凹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D.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10、一束平行光照射到某個透鏡上,在光屏上得到的光斑比透鏡大,則這個透鏡是( )A.一定是凸透鏡B.一定是凹透鏡C.凸透鏡、凹透鏡都有可能D.凸透鏡、凹透鏡都不可能11、截面為正方形、中空部分為橢圓形的玻璃體如圖所示。則這個玻璃體(多選)( )A.可以看做兩塊凹透鏡B.可以看做一塊凸透鏡C.對圖示光束具有發散作用D.對圖示光束具有會聚作用12、如圖所示,東東在探究光的色散現象時,看到白光經三棱鏡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現了紅、橙、黃、綠、藍、靛、紫的色帶。東東對產生的原因進行了思考。受此啟發,在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時,東東想:如果分別用紅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個凸透鏡的主光軸射入,紅光、紫光對凸透鏡的焦距是否相同呢?請寫出你的推斷:色光對凸透鏡的焦距大,你推斷的理由是。 13、如圖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試管內留有一稍大的空氣泡,使太陽光從試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觀察試管下方的白紙,可以發現白紙上與空氣泡相對應的位置上有一橢圓黑影,而其他部分是一條與試管平行的亮線。這是因為試管充滿水的地方相當于透鏡,而氣泡與周圍的水組成透鏡,如果把白紙從靠近試管處向下移動到較遠處,亮線的粗細變化情況是。參考答案考點突破典例:變式1、凸透會聚2、3、D夯實基礎2、凹凸4、D5、C6、凸透靠近B8、D9、A能力提升C11、AC12、紅凸透鏡對紅光偏折程度小13、凸凹先變細后變粗第3課時生活中的透鏡一、生活中的透鏡比較照相機投影儀或幻燈機放大鏡原理成像性質倒立、縮小的實像倒立、放大的實像(實際像的正、倒與透明膠片的方位有關)正立、放大的虛像調節物近像遠像變大(要想膠片上成的像大一些,則鏡頭要離人近一些,即鏡頭往前伸)物近像遠像變大(要想屏幕上成的像大一些,則鏡頭要離透明膠片近一些,即鏡頭往下調節)物遠像遠像變大(要想看到的像大一些,則放大鏡要離物體遠一些)二、顯微鏡和望遠鏡比較顯微鏡望遠鏡主要構造兩個凸透鏡組合開普勒望遠鏡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目鏡靠近眼睛的一組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其作用相當于一個普通的放大鏡靠近眼睛的叫目鏡,它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把物鏡所成的像放大物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一組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其作用相當于一個投影儀鏡頭靠近被觀測物體的叫物鏡,它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相當于一架照相機兩個凸透鏡間的距離顯微鏡的物鏡要成放大的實像,物體處于物鏡的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則像距將大于2倍焦距。像在目鏡中需要成放大的虛像,則實像應處在目鏡的焦距之內。由此可知,兩個透鏡間的距離大約為用開普勒望遠鏡觀察較遠的物體.物鏡使遠處的物體所成的像在物鏡的焦點附近。這一實像又要在目鏡中成放大的虛像,實像就必須落在目鏡的焦點以內。因此,望遠鏡的物鏡與目鏡的距離應不大于兩凸透鏡的焦距之和。實際望遠鏡物鏡的焦點和目鏡的焦點重合在一起調節物鏡成倒立的實像,目鏡成正立的虛像。因此,眼睛看到的像相對于原物是倒立的。當從顯微鏡中觀察到物體偏上時,應向上移動載玻片,才能使被觀察的物體處于視野的中央物鏡成倒立的實像,目鏡成正立的虛像。所以,眼睛看到的像相對于原物是倒立的。當從望遠鏡中看到物體偏下時,應將物鏡鏡頭上移,才能使被觀察的物體處于視野的中心1、如圖,右面為幻燈機,左圖為其原理圖.當放映幻燈片時,物距(填“大于2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或“小于一倍焦距”),像距(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填“實”或“虛”)像.2、3D電影具有三維立體視覺效果,拍攝時,將兩個攝像頭按照人兩眼間的距離放置,同時拍攝,制成膠片;放映時,兩個放映機在銀幕上呈現兩個略有差異的畫面,觀看者帶上特殊眼鏡后,就和直接用雙眼看到的物體的效果一樣.觀看時,光在銀幕上發生的是反射;畫面在人眼視網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此時,膠片到放映機鏡頭的距離應滿足填“小于一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或“大于二倍焦距”).3、2014年最為特別的天象之一——“超級月亮”出現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時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愛好者為了研究這一現象,于是架設一臺天文望遠鏡做進一步觀察,關于該望遠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它的物鏡和顯微鏡的物鏡作用相同B.它的物鏡相當于放大鏡,用來把像放大C.它的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虛像D.它由兩組透鏡組成.靠近眼睛的為目鏡,靠近被觀測物體的為物鏡4、如圖所示,有一種望遠鏡由兩組凸透鏡組成。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叫物鏡,靠近眼睛的叫目鏡。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縮小的實像,好像一架( )A.投影儀B.放大鏡C.照相機D.顯微鏡5、用天文望遠鏡觀察夜晚的星空時,發現鏡頭中的左下方有一顆從未有過的美麗天體,要仔細觀察必須調節望遠鏡使這一天體位于鏡頭的中央,應( )A.將望遠鏡鏡頭向左下方移動直到天體位于鏡頭的中央B.將望遠鏡鏡頭向右上方移動直到天體位于鏡頭的中央C.增大望遠鏡的放大倍數直到天體位于鏡頭中央D.不調節隨著地球的移動這個天體會移到鏡頭中央6、下列關于望遠鏡的用途說法錯誤的是( )A.望遠鏡用來觀察遠處的物體B.望遠鏡在軍事上有重要的應用C.望遠鏡在天文學上有很重要的應用D.望遠鏡可用來觀察動物細胞的結構7、折射式望遠鏡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附近成實像,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用來把這個像。天文望遠鏡物鏡口徑做得較大,是為了。8、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靠近被觀察物體的是,物體經成一個放大的像,這個像再經放大。這樣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物體了。9、天文愛好者使用望遠鏡觀察遠處的物體,物體通過物鏡成一縮小的實像,目鏡再對這個像放大,則通過目鏡看到的像比物體(選填“大”或“小”),但它比我們用眼睛直接觀察到的要大,這是因為它離我們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鏡的放大作用,視角就可以變(選填“大”或“小”)。10、如圖表示一種光學儀器的原理,圖中L1是物鏡,L2是目鏡,這種儀器是(選填“望遠鏡”或“顯微鏡”),目鏡的作用相當于(選填“放大鏡”或“投影儀”)。11、下列關于顯微鏡的說法正確的是( )A.電子顯微鏡要比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高B.當室內光線較暗時,要用反光鏡的平面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物鏡和目鏡的放大倍數之和D.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都成放大的虛像12、使用顯微鏡時,被觀察物體離物鏡的距離( )A.小于焦距B.等于2倍焦距C.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D.大于2倍焦距13、關于望遠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望遠鏡的目鏡可以是凸透鏡,也可以是凹透鏡B.望遠鏡的目鏡觀察的是物體第二次成像C.除了凸透鏡外,天文望遠鏡也常用凹面鏡作物鏡D.望遠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物鏡的放大倍數與目鏡的放大倍數之積14、如圖所示,物鏡和目鏡都由凸透鏡組成的望遠鏡,遠處物體通過它成像情況是( )A.經物鏡成正立、放大的實像,再經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B.經物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再經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C.經物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再經目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D.經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再經目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15、取兩個焦距不同的放大鏡,一只手握住一個,通過兩個透鏡看前面的物體,如圖所示,調整兩個放大鏡間的距離,直到看得最清楚為止。物體變大了還是變小了?把兩個放大鏡的位置前后對調,你有什么新的發現?為什么要用兩個焦距不同的放大鏡?參考答案夯實基礎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大于 實漫 縮小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D4、C5、B6、D7、焦點放大鏡放大獲得更多來自物體的光凸透鏡物鏡物鏡目鏡小大望遠鏡放大鏡A12、C13、A14、B15、若焦距大的靠近物體,物體變大了,前后對調,物體就變小了,因此只有物鏡焦距長、目鏡焦距短時我們才能看到遠處物體變大了。若兩透鏡焦距相等,則看到的物體大小幾乎不變,起不到望遠鏡望遠的作用凸透鏡成像規律一、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物距u和焦距f的關系像的性質像距v和焦距f的關系像與物同側或異側正立或倒立縮小或放大實像或虛像倒立縮小實像異側倒立等大實像異側倒立放大實像異側不成像正立放大虛像—同側點撥:實驗前首先調整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燭焰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呈現在光屏中央,便于觀察和比較像和物的關系。(2)凸透鏡所成的實像必倒立,且物與像分居透鏡的兩側,可以是放大的、等大的或縮小的;成虛像必正立,且物與像位于透鏡的同側,一定是放大的。(3)透鏡一部分被遮檔,這部分不透光,其余仍透光,仍能成完整的像,只不過像變暗些。透鏡破裂后去掉一部分,就相當于遮檔了一部分,像大小、位置不變,只是變暗些。二、實像和虛像1.實像:物體上某點發出的光,經過面鏡反射、透鏡折射后的實際光線如果是會聚的,其會聚點就是該點的實像點。鏡前的物體可以看成是由許多點組成的,對應于物體上每一個物點都有一個像點,這些像點就組成物體的實像。實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現出來,如照相機底片上所成的像就是實像。2.虛像:物體上某點發出的光,經面鏡反射或透鏡折射后的實際光線如果是發散的,則它們不可能會聚,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就是虛像點。對應于物體上每一個物點都有一個虛像點,這些虛像點就組成物體的虛像。虛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但可以用眼睛直接觀察到,如平面鏡成的像就是虛像。三、口訣法巧記凸透鏡成像規律口訣:“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成實像,物近像遠像變大;成虛像,物近像近像變小”。我們可以結合下圖加深理解。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兩個性質:(1)焦點分界:是成放大實像與縮小實像的分界點,是成實像與虛像的分界點。(2)動態特性:物體沿主光軸移動時,物距(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減小(增大),像距(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增大(減小),且像變大(小)。【典例】如圖所示,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哪個光學器材的成像原理與其相同()A.投影儀B.照相機C.放大鏡D.近視眼鏡【變式1】數碼相機已在我們的生活中普及,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透鏡.若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為50mm,當被拍照的人到鏡頭的距離大于100mm時,會得到一個的實像.【變式2】用照相機照相時,突然鏡頭上落下一個小昆蟲,洗出的相片將會出現的現象是()A.相片上有一個昆蟲的黑影B.相片上有一個昆蟲縮小的像C.相片上有一個昆蟲放大的像D.沒有昆蟲的黑影和像,只是原來的像變暗了些【變式3】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將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和蠟燭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圖所示.則在光屏上()A.成倒立、放大的實像B.成倒立、縮小的實像C.光屏上不會得到像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1、小明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f=10cm)前18cm處,光屏上得到了燭焰倒立、的清晰的像,然后他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了一個遠視眼鏡片,由于遠視眼鏡片對光線有作用,所以光屏上燭焰的像變模糊了(如圖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他可將光屏凸透鏡.2、(多選)如圖所示,是小明探究甲凸透鏡(f甲=20cm)的成像情況.此時,他又用乙凸透鏡(f乙=10cm)替換甲凸透鏡,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繼續實驗.下列關于乙凸透鏡成像情況,說法正確的是()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向右移動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向左移動C.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個清晰放大的像D.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個清晰縮小的像3、(多選)如圖所示,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圖中未標出),點燃的蠟燭放在光具座上的a點,調節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倒立縮小的像.將蠟燭從a滑到b點后,再移動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變小.則正確的是()A.凸透鏡位于b點右側B.蠟燭從a點移至b點時,像距一定減小C.蠟燭放在b點時,它的像距大于二倍焦距D.蠟燭在a點時的成像特點可應用于生活中的照相機4、(多選)凸透鏡是一種基本的光學元件,它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凸透鏡成像和小孔成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使用照相機照像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C.投影儀成像時,物體離透鏡越近像越小D.凸透鏡可以用于矯正近視眼5、如圖所示是醫學上常用的內窺鏡,它是一種在細管頂端裝有小型攝像機的醫療器械。檢查時,要使觀察更加仔細,就要減小觀察范圍,此時應該使內窺鏡細管頂端________(選填“接近”或“遠離”)患處。6、小科利用如圖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先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進行實驗,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縮小的實像。接著他改用焦距為5cm的凸透鏡繼續進行實驗,如果不改變光源和凸透鏡的位置,此時像的性質是倒立、________的實像;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該________(選填“向右移動”“向左移動”或“保持不變”)。7、一個物體放在凸透鏡前20cm處時,在透鏡另一側光屏上找到一個清晰的等大的像,現將物體移動至凸透鏡前15cm處時,移動光屏能找到( )A.倒立縮小的實像B.倒立放大的實像C.倒立放大的虛像D.正立放大的虛像8、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當燭焰離透鏡14cm時成放大的實像,當燭焰離透鏡8cm時成放大的虛像,則這個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4cmB.7cmC.10cmD.16cm9、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先用焦距為10cm的透鏡甲進行實驗,在透鏡右側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縮小的實像.接下來不改變發光體和凸透鏡的位置,改用焦距為20cm的透鏡乙繼續進行實驗.下列情形可能發生的是()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縮小的實像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實像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縮小的實像D.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10、某同學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時,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f,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如圖所示,先后使燭焰位于a,b,c,d四點,并分別調整光屏的位置,關于a,b,c,d四點的成像情況,他歸納出下列說法,其中錯誤的是()A.燭焰位于a點時,屏上出現的實像最小B.燭焰位于c點時,屏上出現的實像最大C.燭焰位于b點時,屏上出現的實像最大D.燭焰位于d點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11、有一物體,放在離凸透鏡20cm的地方,在另一側的光屏上呈現了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現將物體移到離透鏡10cm的地方,移動另一側光屏,在光屏上可能呈現()A.倒立、放大的實像B.倒立、縮小的實像C.倒立、等大的實像D.不成像12、某班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6cmB.當u=12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的像C.當u=20cm時成放大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2cm處移動到24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小13、如圖所示,在“用‘凸透鏡’觀察周圍的景物”活動中,小科將印有綠色環保標志“”的紙固定在墻上,再將一只裝有水的圓柱形玻璃杯移到標志的正前方,然后改變玻璃杯與標志之間的距離。小科站立時透過玻璃杯和水觀察。下列圖像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A. B. C. D.14、小金在實驗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當小金將三個元件移動到圖示位置時,光屏上出現了清晰的像。請你根據此現象回答下列問題:光屏上像的性質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推算出焦距為________cm。(2)保持蠟燭和凸透鏡位置不變,小金換了個凸透鏡繼續實驗,并使透鏡光心、蠟燭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鏡右側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無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夠長),請你幫助小金分析產生此現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如圖,兩端開口的圓筒內嵌一光學元件,在圓筒左側中心軸上放一光源S,圓筒右側中心軸上垂直固定一光屏。現左右移動圓筒,當圓筒左端面距離光源為a時,恰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將圓筒向右水平移動距離b時,光屏上第二次出現清晰像。則此光學元件是________透鏡,第二次所成像的性質是________(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________(選填“正立”或“倒立”)的實像。16、如圖所示,小明和實驗小組同學利用透鏡、光屏、蠟燭等實驗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數據記錄如下: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質縮放正倒虛實3514縮小倒立實像2517縮小倒立實像2020等大倒立實像1625放大倒立實像5放大正立虛像根據以上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在實驗過程中,要使透鏡中心、燭焰和光屏中心大致在________;由實驗數據可判斷該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cm;(2)如圖所示,保持蠟燭位置不變,移動凸透鏡至16cm刻度線處,人眼在圖中A處應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看才能觀察到燭焰的像;(3)分析實驗數據可知,凸透鏡成實像時,隨著物距的減小,像逐漸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像距逐漸增大;(4)如果用該實驗中的透鏡來矯正視力,可以制成________(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17、如圖所示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1)實驗前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焦距分別為10cm和30cm兩個凸透鏡,為了順利完成實驗,你應該選擇焦距為________cm的凸透鏡;(2)將點燃的蠟燭和光屏分別放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此時光屏上呈現了燭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質是倒立的________(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________(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工作的;如果此時將蠟燭和光屏對調,光屏上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呈現燭焰清晰的像;(3)若小華在做實驗時,不小心讓凸透鏡和自己的衣服發生了摩擦帶了靜電,將一小片碎紙片吸附到了凸透鏡上面,將凸透鏡的鏡面遮擋住了一部分,此時光屏上________(選填“燭焰的像不完整”、“會有紙片的像”或“燭焰的像變暗了些”);(4)蠟燭隨著燃燒而變短,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下列最合理的調整是( )A.只將凸透鏡向下移動一些B.只將光屏向上移動一些C.同時將凸透鏡和光屏向下移動一些18、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實驗中,讓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1)當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標尺上位置如圖所示時,光屏上出現一個清晰、倒立、縮小的像,這個像是________(選填“實”或“虛”)像;(2)請根據物距與像距大小關系,推斷這個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號);A.8cm B.10cm C.12cm D.15cm(3)把蠟燭向左移動一小段距離,發現光屏上燭焰的像變模糊了:①小明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調整光屏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②小芳不移動光屏,將一個眼鏡片放在凸透鏡和燭焰之間,發現光屏上的像也變清晰了,則該眼鏡片是________(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的鏡片;(4)重新使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位置如圖所示,然后把凸透鏡換成平面鏡,觀察平面鏡也能看到一個正立、________(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蠟燭的像,這個像位于標尺________cm刻度處的正上方;把光屏移到這個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________(選填“有”或“沒有”)這個像.參考答案考點突破例題:B變式1、凸 倒立、縮小 2、D 3、A夯實基礎放大 會聚 靠近2、BD3、BD4、ACD接近6、縮小向左移動7、B8、C能力提升A10、C11、D12、D13、C(1)倒立、等大的實像20.0(2)因為換的凸透鏡焦距大于或等于40cm,所以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得不到實像凸縮小倒立16、(1)同一高度 10 (2)左 (3)變大 (4)遠視17、(1)10 (2)放大 投影儀 能 (3)燭焰的像變暗了些(4)C18、(1)實 (2)C (3)①左 ②近視 (4)等大 80 沒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3.1透鏡 同步講義(方法指導+典例+專訓).docx 2.3.2凸透鏡成像規律 同步講義(方法指導+典例+專訓).docx 2.3.3生活中的透鏡 同步講義(方法指導+典例+專訓).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