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節 水的浮力2學習目標1.鞏固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2.能用力和運動的關系推導出物體在液體中浮沉的條件。3.會應用浮沉條件分析一些實例。課堂學習設計[課前練習]1.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它在液體中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A.越大 B.越小 C.不變 D.都有可能2.兩只完全相同的燒杯,一只裝滿水,另一只也裝滿水,但水面上漂浮著一塊木塊,如果將它們同時放在一臺已調平的天平左右兩盤上,則A.天平平衡B.天平不平衡,有木塊的一邊輕C.天平不平衡,有木塊的一邊重D.因不知木塊重,所以無法判斷天平是否能平衡3.有一金屬球,在空氣中稱時彈簧秤示數為14.7牛,浸沒在水中稱時彈簧秤示數為4.9牛,已知金屬的密度是3×103千克/米3,通過計算判斷該金屬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科學探究]一、實驗將裝有不同質量的沙的乒乓球放入水中,觀察現象,可以觀察到 三只球在水中所處狀態(深度)不同 。二、物體浮沉條件1.設想一物體浸沒于液體中,如圖1—25所示,對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可能出現三種不同情況:(1)當F浮>G時,根據力和運動的關系,可知物體將 上浮 ,當部分體積露出液面時,排開體積減小,受到浮力減小,最后F?。紾,物體處于 漂浮 狀態。(2)當F?。紾時,由于物體受平衡力作用,物體處于 懸浮 狀態,此時物體可以停留在液體內部任一位置。(3)當F浮2.對于實心物體來說,當物體全部浸沒在液體內部時,有V排=V物,由于F?。溅岩篻V排,G物=ρ物gV物。則:(1)ρ液>ρ物時,上浮,最后漂浮;(2)ρ液=ρ物時,懸??;(3)ρ液<ρ物時,下沉。3.物體的浮沉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現象,生活中有大量事件都可以用物體浮沉的條件作出合理的解釋。閱讀p.24有關內容,然后要求同學討論p.24的三幅圖如何用物體浮沉條件來解釋。4.物體漂浮在液面上的條件:F浮=G物,V排如果是實心物體,則ρ液>ρ物,V排練習題1.一只實心球浸沒在水中,則實心球 ( )A.一定下沉 B.一定上浮 C.一定懸浮 D.都有可能2.一只實心球恰好能懸浮于酒精中(ρ酒精=0.8×103千克/米3),把此球浸沒于水中,則 ( )A. 一定下沉 D.一定上浮 C.懸浮 D.都有可能3.一塊馬鈴薯恰好能懸浮在某一濃度的鹽水中,如果將這塊馬鈴薯切成大小不等的兩塊,仍放到這一鹽水中,則 ( )A. 大的一塊下沉,小的一塊漂浮 B.兩塊都下沉C.兩塊都上浮 D.兩塊都懸浮4.某物體的質量為100克,當把它放進盛滿水的容器中時,溢出50毫升的水,則此物體 ( )A.浮在水面上 B.沉到容器底部 C.懸浮在水中 D.無法判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