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動物的運動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動物運動的結構基礎。 2.概述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 3.概述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能力目標: 探究實驗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養成細致觀察和科學推理的科學素養。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對動物生理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個時期的學生正是身體發育的旺盛階段,也是思維較活躍的時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很高,學習和運用知識的欲望也很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生理特點,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從而形成正確的生物科學素養。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肌肉、關節與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2、理解運動對動物生存的重要意義 3、根據素材分析推理,進行探究性學習 教學難點 1、運動是動物結構和功能的統一 2、運動是動物行為的具體表現 四、教學過程 導入 (展示圖片,使學生觀看到不同種類動物的各種活動)各種動物具備不同的運動方式,但你知道動物是怎樣完成這些動作的嗎?要完成各種運動在動物的軀體中相應的應具備一些結構。今天我們把自己的身體當作研究的對象,研究一下我們自己完成運動的結構是什么? 推進新課 (一)運動系統的組成 1、(分析三個不能運動的資料、觀察動畫)得出哺乳動物運動系統是由骨、關節和肌肉組成。 2、觀察骨的形態,得出骨與骨骼的區別。比較家兔骨骼和人體骨骼結構圖,了解家兔的前肢骨和后肢骨的組成,結合人的上肢骨和下肢骨,總結出人體上肢骨和下肢骨的區別。 3、觀察并認識關節的結構,總結關節的特點既牢固又靈活。認識人體主要的關節部位 4、觀察骨骼肌圖片及動畫得出以下結論 (1)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2)一塊骨骼肌兩端的肌腱著生在至少兩塊骨上 (3)骨骼肌只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 (4)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運動的 (二)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 屈肘: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伸肘: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 手提重物上樓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收縮 手臂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舒張 (三)動物運動的產生及意義 運動的產生:骨在肌肉的牽引下,圍繞關節進行活動。 運動不僅依靠運動系統來完成,還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運動的意義:對于動物來講,它們的肌肉越發達,運動能力越強,得到的食物或避開敵人的機會就越多,生存能力就越強,這樣動物就好更適應于復雜多變的環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