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講 綠色植物的物質和能量轉換(一)1.以下不是蒸騰作用的主要意義的是( D )A.降低植物葉片表面的溫度B.促進水的吸收和無機鹽的運輸C.促進自然界的水循環D.促進碳氧平衡2.下列關于植物的蒸騰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C )A.植物的蒸騰作用主要通過葉片完成B.植物的蒸騰作用能降低植物體表面的溫度C.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植物的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的濕度,增加降雨3.在植物體內,運輸水分和運輸有機物的結構分別是( A )A.導管和篩管B.篩管和導管C.都是導管D.都是篩管4.從掐斷的幼嫩的植物莖上可看見汁液,它們來自于( A )A.導管B.細胞液C.篩管D.水蒸氣5.炎炎夏日,柳樹的葉片沒有被灼傷,這主要是因為植物進行下列哪一生理活動降低了葉片表面的溫度 ( D )A.光合作用B.吸收作用C.呼吸作用D.蒸騰作用6.一棵參天大樹,其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可向上運輸到樹的頂端,其動力主要來自( C )A.吸收作用B.呼吸作用C.蒸騰作用D.光合作用7.下圖為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圖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D )A.若a為光合作用,則①為氧氣B.若b為呼吸作用,則②為二氧化碳C.若c為蒸騰作用,則②為二氧化碳D.若b為光合作用,則①為氧氣8.某生物小組的同學在5個相同花盆中分別種植了大小相同的同種植物(花盆中的土壤取自相同的環境),每天向花盆內澆適量的水和液體肥料。為了研究植物生長與水和肥料間的關系,做如下處理:花盆澆水量施肥量1與以前相同與以前相同2比以前少1/2比以前少1/23比以前少1/2與以前相同4與以前相同比以前多1/25不澆水比以前少1/2如果想要說明過多施肥會引起植物枯萎,可比較哪兩個花盆( B )A.1與2B.1與4C.2與3D.4與59.如果一次給植物施肥過多就會出現“燒苗”現象,其原因是( C )A.根毛細胞內溶液的濃度過大,根大量失水B.根毛細胞內溶液的濃度過小,根大量吸水C.土壤溶液濃度過大,根大量失水D.士壤溶液濃度過小,根大量吸水10.號稱“世界爺”的巨杉高達142米,水分也能從根部運輸到樹梢。植物體內“水往高處流”的動力來自( D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吸收作用D.蒸騰作用11.日常生活中人們采取的下列措施,與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B )A.水淹后的農田要及時排澇——促進根部的呼吸B.幼苗移栽時根部留土坨——降低幼苗的蒸騰作用C.利用冰箱冷藏新鮮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D.園藝工人在移栽樹苗時去掉部分枝葉——降低移栽樹苗的蒸騰作用12.鹽拌黃瓜時,盤中會出現一些液體,主要原因是黃瓜細胞的細胞液濃度( C )A.大于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失水B.大于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吸水C.小于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失水D.小于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吸水13.不能進行蒸騰作用的是( C )A.葉片B.葉柄C.幼嫩的根D.幼嫩的莖14.下列情況下,植物細胞會吸水的是( C )A.糖拌番茄B.鹽拌黃瓜C.給萎蔫的植物澆水D.施肥過多15.下列葉片中,哪項是缺氮造成的( A )A.植株矮小瘦弱,葉片發黃B.植株特別矮小,葉片呈暗綠色,并呈現紫色C.莖稈軟弱,容易倒伏,葉邊緣和尖端呈褐色D.葉片綠色,萎蔫16.綠色植物在黑暗處可以進行的生命活動有( D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騰作用 ④根的吸收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17.下圖表示某種樹葉的外形圖,圖中①、②、③、④分別代表不同的物質,箭頭表示物質進出的方向,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此圖為光合作用示意圖,①是__二氧化碳__,②是__氧氣__,③是__水__,④是__有機物__。(2)若此圖為呼吸作用示意圖,①是__氧氣__,②是__二氧化碳__。(3)若此圖為蒸騰作用示意圖,則圖中數字②所指的物質是__水__。(4)物質①、②進出葉片的通道是__氣孔__。18.溫室大棚能為作物的生長提供各種適宜的環境條件,使作物增產,據圖回答問題:甲(1)某同學為探究大棚內作物A的生理活動,設置了上圖甲所示實驗裝置,并進行了如下實驗:將該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后,發現透明塑料袋內壁上出現了小水珠,這些小水珠主要來自于植物的__蒸騰__作用;繼續將該植物置于光下幾小時,摘下葉片脫色漂洗,滴加碘液,發現②部分葉片為藍色,③部分葉片為棕黃色,則可證明__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__。(2)若要探究植物A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除將塑料袋內的氫氧化鈉去除外,還應將實驗裝置置于__黑暗__環境中,一段時間后,將袋內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現的現象是__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__,請寫出此過程的表達式__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__。(3)該同學進一步探究了光照強度對大棚內A、B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表示)的影響,并將探究的結果繪制成了圖乙曲線。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長,大棚內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__d__點;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比較,植物A__多于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乙(4)根據該同學的實驗請你為提高大棚產量提供合理化建議__提高二氧化碳濃度;適當增加光照強度__。19.某校自然科學科技活動小組利用學校空地建立了一個小型農業生態園。在園內,同學們開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學探究活動。(1)為了提高移栽植株的成活率,同學們采取了兩種措施:一是選擇在陰天的傍晚進行移栽;二是移栽完成后,將一種無色液體物質噴到菊花植株的葉面上,過一段時間后,葉面上能結成一層二氧化碳可以通過而水分不能通過的薄膜。采取上述這兩種措施的共同目的是__減弱蒸騰作用__。(2)為了探究提高生態園內蔬菜產量的科學方法,同學們選擇蘿卜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實驗,他們在三個溫室中分別種植了相同的蘿卜幼苗,溫室的溫度和二氧化碳條件的控制情況如下表所示(每個溫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條件均相同):溫室①②③二氧化碳濃度0.2%5.0%5.0%溫度15℃15℃20℃如果要研究溫度對蘿卜幼苗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應選擇__②、③__(填序號)兩組進行對照實驗。(3)同學們將蘿卜收獲后,由于存放時間較長,結果蘿卜變成空心,吃起來口感不好,即營養物質減少了,這是因為__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__。(4)在農業生態園中,如果想提高溫室里植物的產量,晚上可采取哪些措施?__降低溫度、通風、增加光照等__。1.海水稻是耐鹽堿水稻的形象化稱呼,是海邊灘涂(海水經過之地而非海水里)等鹽堿地生長的特殊水稻。不懼海水的短期浸泡。不宜在非鹽堿地生長,其他特性與普通水稻一樣。有關海水稻及生存環境的分析錯誤的是( C )A.能在海邊灘涂生長的主要原因是海水稻的根毛細胞液濃度高B.海邊灘涂中所含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C.若將海水稻移植到酸性土壤中能很好生長D.海水稻沒有形成層,所以莖不能加粗2.將一生長旺盛的盆栽植物(如圖所示,花盆中泥土濕潤)從陰涼處轉移到陽光下。一段時間內,植物的有關生理作用中,會明顯增強的是( D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騰作用 ④根的吸水作用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某興趣小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鮮枝條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實驗處理如圖所示。甲是去掉葉片的枝條,實驗開始時四個裝置的總質量相等。(1)該興趣小組應選擇__甲和丁__兩組來說明葉片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結構。(2)該興趣小組主要觀察記錄的實驗結果是__量筒內液面變化__,從而分析得出有關蒸騰作用的正確的實驗結論。(3)該興趣小組設計乙、丙兩組實驗的目的是__探究氣孔在葉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__。(4)該興趣小組同學應繼續設計實驗以研究__氣孔__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4.下圖甲是研究植物蒸騰作用實驗的示意圖。 甲乙(1)該實驗的關鍵在于保證裝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與U形管連接處的密封性。實驗中,判斷此裝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據是__U形管左右液面出現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時間__。(2)人們大多選用闊葉的法國梧桐的枝葉而不是松樹的枝葉進行實驗,其原因是__闊葉植物的蒸騰作用比針葉植物強,實驗現象明顯__。(3)實驗結束后,在此莖的基部上方橫切,觀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紅色,如圖乙。那么圖中的A是植物莖中哪一部分結構?__髓__。(4)隨著蒸騰作用的進行,植物體內的水不斷發生__汽化__(填寫物態變化名稱),會吸收周圍大氣的熱量。5.分析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中填字母,________上填文字): 甲乙(1)圖甲中,A、C進出葉片的“窗口”是由兩個__保衛細胞__構成的。(2)運輸有機物的結構是圖乙中的[ F]__篩管__,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能量轉換器”是__葉綠體__。(3)炎熱的夏天,我們走進森林感到涼爽舒適,是因為__ABD__。A.植物蒸騰作用增加了空氣的濕度B.植物光合作用增加了氧氣的濃度C.植物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D.植物蒸騰作用降低了空氣的溫度6.小葉同學在研究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密度(單位面積氣孔數目)時,采用了以下三種方案進行實驗。方案一:用顯微鏡觀察同一張蠶豆葉片的上、下表皮裝片。方案二:把新鮮的蠶豆葉片浸沒在60℃左右的熱水中(如下圖所示),觀察葉片兩面的氣泡數目。方案三:在一株生長旺盛的蠶豆植株上選取一片蠶豆葉,用濾紙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將兩張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濾紙(遇水會變紅)相對應地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針固定。觀察貼在葉片上、下表皮上的濾紙,哪一張先變色,哪一張的顏色更深一些。(1)采用方案__一__可以觀察到葉片的保衛細胞。(2)方案二中觀察到__下表皮氣泡的數目比上表皮多__現象,說明葉片下表皮氣孔密度比上表皮大。(3)小葉采用方案三進行實驗,貼上濾紙后經過較長時間,發現兩張藍色濾紙顏色都變為一樣紅。小葉同學認為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同樣多,與方案二實驗結論不一致,于是去問老師。老師詢問了小葉的實驗過程后,指出了小葉用方案三所做實驗的結論不可靠。你認為老師這樣判斷的理由是__實驗時間過長導致兩張濾紙都吸收了足夠的水分__。(4)當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__張開__,不僅利于植物的蒸騰作用,還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這說明植物的任何一項生命活動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協調,這充分體現了__植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__的生物學觀點。7.為了研究不同環境條件下植物的蒸騰作用,取葉片數量和形狀大小相同的三株幼小的菊花,分別插入三個相同的量筒中。量筒中加入同樣多的清水,在水面上滴加幾滴植物油,使油膜覆蓋水面,量筒口用棉花團封閉。將三套裝置分別放在三種不同環境(①光照、潮濕;②光照、干燥;③黑暗、干燥)條件下,測出相同時間內量筒中的失水量。請回答下列問題:實驗枝條處理示意圖實驗結果的坐標圖(1)通過對實驗設計方案的分析,可以根據__相同時間內量筒中的失水量__來比較植物的蒸騰量。(2)如要研究光照因素對植物蒸騰量的影響,應采用__②、③__(選填數字①、②、③)環境條件下的兩套裝置進行實驗。其中對照組是__③__,此實驗屬于__定量實驗__(選填“定性實驗”或“定量實驗”)。(3)在水面上滴加幾滴植物油是為了__防止量筒內水分的蒸發__。第4講 綠色植物的物質和能量轉換(一)1.以下不是蒸騰作用的主要意義的是( )A.降低植物葉片表面的溫度B.促進水的吸收和無機鹽的運輸C.促進自然界的水循環D.促進碳氧平衡2.下列關于植物的蒸騰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植物的蒸騰作用主要通過葉片完成B.植物的蒸騰作用能降低植物體表面的溫度C.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植物的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的濕度,增加降雨3.在植物體內,運輸水分和運輸有機物的結構分別是( )A.導管和篩管B.篩管和導管C.都是導管D.都是篩管4.從掐斷的幼嫩的植物莖上可看見汁液,它們來自于( )A.導管B.細胞液C.篩管D.水蒸氣5.炎炎夏日,柳樹的葉片沒有被灼傷,這主要是因為植物進行下列哪一生理活動降低了葉片表面的溫度 ( )A.光合作用B.吸收作用C.呼吸作用D.蒸騰作用6.一棵參天大樹,其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可向上運輸到樹的頂端,其動力主要來自( )A.吸收作用B.呼吸作用C.蒸騰作用D.光合作用7.下圖為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圖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若a為光合作用,則①為氧氣B.若b為呼吸作用,則②為二氧化碳C.若c為蒸騰作用,則②為二氧化碳D.若b為光合作用,則①為氧氣8.某生物小組的同學在5個相同花盆中分別種植了大小相同的同種植物(花盆中的土壤取自相同的環境),每天向花盆內澆適量的水和液體肥料。為了研究植物生長與水和肥料間的關系,做如下處理:花盆澆水量施肥量1與以前相同與以前相同2比以前少1/2比以前少1/23比以前少1/2與以前相同4與以前相同比以前多1/25不澆水比以前少1/2如果想要說明過多施肥會引起植物枯萎,可比較哪兩個花盆( )A.1與2B.1與4C.2與3D.4與59.如果一次給植物施肥過多就會出現“燒苗”現象,其原因是( )A.根毛細胞內溶液的濃度過大,根大量失水B.根毛細胞內溶液的濃度過小,根大量吸水C.土壤溶液濃度過大,根大量失水D.士壤溶液濃度過小,根大量吸水10.號稱“世界爺”的巨杉高達142米,水分也能從根部運輸到樹梢。植物體內“水往高處流”的動力來自(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吸收作用D.蒸騰作用11.日常生活中人們采取的下列措施,與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A.水淹后的農田要及時排澇——促進根部的呼吸B.幼苗移栽時根部留土坨——降低幼苗的蒸騰作用C.利用冰箱冷藏新鮮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D.園藝工人在移栽樹苗時去掉部分枝葉——降低移栽樹苗的蒸騰作用12.鹽拌黃瓜時,盤中會出現一些液體,主要原因是黃瓜細胞的細胞液濃度( )A.大于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失水B.大于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吸水C.小于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失水D.小于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吸水13.不能進行蒸騰作用的是( )A.葉片B.葉柄C.幼嫩的根D.幼嫩的莖14.下列情況下,植物細胞會吸水的是( )A.糖拌番茄B.鹽拌黃瓜C.給萎蔫的植物澆水D.施肥過多15.下列葉片中,哪項是缺氮造成的( )A.植株矮小瘦弱,葉片發黃B.植株特別矮小,葉片呈暗綠色,并呈現紫色C.莖稈軟弱,容易倒伏,葉邊緣和尖端呈褐色D.葉片綠色,萎蔫16.綠色植物在黑暗處可以進行的生命活動有(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騰作用 ④根的吸收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17.下圖表示某種樹葉的外形圖,圖中①、②、③、④分別代表不同的物質,箭頭表示物質進出的方向,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此圖為光合作用示意圖,①是____,②是____,③是____,④是____。(2)若此圖為呼吸作用示意圖,①是____,②是____。(3)若此圖為蒸騰作用示意圖,則圖中數字②所指的物質是____。(4)物質①、②進出葉片的通道是____。18.溫室大棚能為作物的生長提供各種適宜的環境條件,使作物增產,據圖回答問題:甲(1)某同學為探究大棚內作物A的生理活動,設置了上圖甲所示實驗裝置,并進行了如下實驗:將該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后,發現透明塑料袋內壁上出現了小水珠,這些小水珠主要來自于植物的____作用;繼續將該植物置于光下幾小時,摘下葉片脫色漂洗,滴加碘液,發現②部分葉片為藍色,③部分葉片為棕黃色,則可證明____。(2)若要探究植物A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除將塑料袋內的氫氧化鈉去除外,還應將實驗裝置置于____環境中,一段時間后,將袋內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現的現象是____,請寫出此過程的表達式____。(3)該同學進一步探究了光照強度對大棚內A、B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表示)的影響,并將探究的結果繪制成了圖乙曲線。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長,大棚內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____點;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比較,植物A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乙(4)根據該同學的實驗請你為提高大棚產量提供合理化建議____。19.某校自然科學科技活動小組利用學校空地建立了一個小型農業生態園。在園內,同學們開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學探究活動。(1)為了提高移栽植株的成活率,同學們采取了兩種措施:一是選擇在陰天的傍晚進行移栽;二是移栽完成后,將一種無色液體物質噴到菊花植株的葉面上,過一段時間后,葉面上能結成一層二氧化碳可以通過而水分不能通過的薄膜。采取上述這兩種措施的共同目的是____。(2)為了探究提高生態園內蔬菜產量的科學方法,同學們選擇蘿卜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實驗,他們在三個溫室中分別種植了相同的蘿卜幼苗,溫室的溫度和二氧化碳條件的控制情況如下表所示(每個溫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條件均相同):溫室①②③二氧化碳濃度0.2%5.0%5.0%溫度15℃15℃20℃如果要研究溫度對蘿卜幼苗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應選擇____(填序號)兩組進行對照實驗。(3)同學們將蘿卜收獲后,由于存放時間較長,結果蘿卜變成空心,吃起來口感不好,即營養物質減少了,這是因為____。(4)在農業生態園中,如果想提高溫室里植物的產量,晚上可采取哪些措施?____。1.海水稻是耐鹽堿水稻的形象化稱呼,是海邊灘涂(海水經過之地而非海水里)等鹽堿地生長的特殊水稻。不懼海水的短期浸泡。不宜在非鹽堿地生長,其他特性與普通水稻一樣。有關海水稻及生存環境的分析錯誤的是( )A.能在海邊灘涂生長的主要原因是海水稻的根毛細胞液濃度高B.海邊灘涂中所含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C.若將海水稻移植到酸性土壤中能很好生長D.海水稻沒有形成層,所以莖不能加粗2.將一生長旺盛的盆栽植物(如圖所示,花盆中泥土濕潤)從陰涼處轉移到陽光下。一段時間內,植物的有關生理作用中,會明顯增強的是(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騰作用 ④根的吸水作用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某興趣小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鮮枝條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實驗處理如圖所示。甲是去掉葉片的枝條,實驗開始時四個裝置的總質量相等。(1)該興趣小組應選擇____兩組來說明葉片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結構。(2)該興趣小組主要觀察記錄的實驗結果是____,從而分析得出有關蒸騰作用的正確的實驗結論。(3)該興趣小組設計乙、丙兩組實驗的目的是____。(4)該興趣小組同學應繼續設計實驗以研究____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4.下圖甲是研究植物蒸騰作用實驗的示意圖。 甲乙(1)該實驗的關鍵在于保證裝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與U形管連接處的密封性。實驗中,判斷此裝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據是____。(2)人們大多選用闊葉的法國梧桐的枝葉而不是松樹的枝葉進行實驗,其原因是____。(3)實驗結束后,在此莖的基部上方橫切,觀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紅色,如圖乙。那么圖中的A是植物莖中哪一部分結構?____。(4)隨著蒸騰作用的進行,植物體內的水不斷發生____(填寫物態變化名稱),會吸收周圍大氣的熱量。5.分析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中填字母,________上填文字): 甲乙(1)圖甲中,A、C進出葉片的“窗口”是由兩個____構成的。(2)運輸有機物的結構是圖乙中的[ ]____,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能量轉換器”是____。(3)炎熱的夏天,我們走進森林感到涼爽舒適,是因為____。A.植物蒸騰作用增加了空氣的濕度B.植物光合作用增加了氧氣的濃度C.植物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D.植物蒸騰作用降低了空氣的溫度6.小葉同學在研究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密度(單位面積氣孔數目)時,采用了以下三種方案進行實驗。方案一:用顯微鏡觀察同一張蠶豆葉片的上、下表皮裝片。方案二:把新鮮的蠶豆葉片浸沒在60℃左右的熱水中(如下圖所示),觀察葉片兩面的氣泡數目。方案三:在一株生長旺盛的蠶豆植株上選取一片蠶豆葉,用濾紙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將兩張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濾紙(遇水會變紅)相對應地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針固定。觀察貼在葉片上、下表皮上的濾紙,哪一張先變色,哪一張的顏色更深一些。(1)采用方案____可以觀察到葉片的保衛細胞。(2)方案二中觀察到____現象,說明葉片下表皮氣孔密度比上表皮大。(3)小葉采用方案三進行實驗,貼上濾紙后經過較長時間,發現兩張藍色濾紙顏色都變為一樣紅。小葉同學認為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同樣多,與方案二實驗結論不一致,于是去問老師。老師詢問了小葉的實驗過程后,指出了小葉用方案三所做實驗的結論不可靠。你認為老師這樣判斷的理由是____。(4)當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____,不僅利于植物的蒸騰作用,還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這說明植物的任何一項生命活動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協調,這充分體現了____的生物學觀點。7.為了研究不同環境條件下植物的蒸騰作用,取葉片數量和形狀大小相同的三株幼小的菊花,分別插入三個相同的量筒中。量筒中加入同樣多的清水,在水面上滴加幾滴植物油,使油膜覆蓋水面,量筒口用棉花團封閉。將三套裝置分別放在三種不同環境(①光照、潮濕;②光照、干燥;③黑暗、干燥)條件下,測出相同時間內量筒中的失水量。請回答下列問題:實驗枝條處理示意圖實驗結果的坐標圖(1)通過對實驗設計方案的分析,可以根據____來比較植物的蒸騰量。(2)如要研究光照因素對植物蒸騰量的影響,應采用____(選填數字①、②、③)環境條件下的兩套裝置進行實驗。其中對照組是____,此實驗屬于____(選填“定性實驗”或“定量實驗”)。(3)在水面上滴加幾滴植物油是為了____。第4講 綠色開花植物的物質和能量轉換(一)課標要求考試細則【課程內容】1.指認綠色開花植物的根、莖、葉的結構,說出其功能。學會觀察根、莖、葉的結構。2.知道無機鹽和水對植物生命活動的作用。3.說出植物體對無機鹽的吸收、運輸過程。4.說出植物體對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過程。【活動建議】1.探究莖的運輸作用。2.進行缺乏水分和某些無機物(如氮、磷、鉀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實驗。3.觀察蒸騰作用及其對植物體內水分上升影響的實驗。對圖指認綠色植物根、莖、葉的結構,知道缺失氮、磷、鉀等礦物質元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概述植物體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運輸、利用和散失過程。一、水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作用1.水水是植物體內最多的物質,占植物體鮮重的60%~90%,是植物體自身生長和發育必需的物質條件,植物細胞內的物質運輸、新陳代謝等過程都離不開水。2.無機鹽無機鹽作用缺乏癥狀含氮的無機鹽使枝葉繁茂植株矮小,葉色發黃含磷的無機鹽促進幼苗的生長發育和開花,促使果實和種子成熟植株矮小,葉色暗綠帶紅(影響花和果實的形成和發育)含鉀的無機鹽使莖稈粗壯莖稈軟弱易倒伏,葉片出現褐斑二、植物的根與物質吸收1.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2.根尖的結構【特別提醒】(1)根毛區表皮細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擴大了根的吸收面積,使得根毛適于吸收水和無機鹽,體現了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特點。(2)植物根尖根毛區吸水的同時會吸收水中溶解的無機鹽,其進入根部的途徑與水相同。3.根的吸水和失水當根毛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時,細胞吸水;當根毛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時,細胞失水。農業生產中的“燒苗”現象就是由于一次施肥過多造成根毛細胞失水引起的。三、植物的莖與物質運輸1.莖的結構2.物質的運輸(1)水分的運輸:由莖木質部的導管自下而上地向枝端運輸。其途徑為:水→根毛區→根的導管→莖的導管→葉的葉脈→氣孔。(2)無機鹽的運輸:無機鹽溶解在水中,隨水的運輸而運輸,其運輸途徑與水分運輸途徑大致相同,其最終留在植物體內不會從氣孔排出。(3)有機物的運輸:葉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自上而下運輸。四、植物的葉和蒸騰作用1.葉的結構(1)葉片是由表皮、葉肉和葉脈等結構組成的。表皮上有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兩個保衛細胞之間的小孔是氣孔。(2)氣孔與保衛細胞①氣孔不僅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而且是散失體內水分的“門戶”。②氣孔的調節:當水分充足時,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反之,氣孔關閉。【特別提醒】保衛細胞的細胞壁面向空隙的一側比較厚,外側較薄,可以隨著細胞內壓的變化進行開閉活動。(3)一般陸生植物葉的下表皮氣孔數多于上表皮,這樣可減弱植物的蒸騰作用,避免植物體內水分過多散失;水生植物葉的下表皮浸沒在水中,為滿足空氣需求,下表皮氣孔數少于上表皮氣孔數。2.蒸騰作用(1)概念: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片)以氣體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2)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大氣的溫度、濕度和氣流的速度等。(3)蒸騰作用的意義:降低葉片溫度;根部吸水的動力;利于植物對水的吸收和運輸;利于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4)蒸騰作用的應用:移栽植物時,剪去大部分葉片、選擇在傍晚移栽、對植物進行遮陰處理等都是為了減弱蒸騰作用。(5)實驗:研究植物的蒸騰作用①實驗裝置②實驗設計裝置如圖裝置,在液體壓強計的U形玻璃管內灌滿稀釋的紅墨水,用橡皮管將木本植物的枝條與U形玻璃管左側連通,將裝置密封,然后分別在如下四種環境中放置5分鐘環境室內有陽光照射的陽臺 陰暗潮濕的環境 電吹風(自然風擋)吹葉片原理液面高度差越大,蒸騰作用越強現象液面高度差:有陽光照射的陽臺>電吹風(自然風擋)吹葉片>室內>陰暗潮濕的環境結論溫度越高、環境越干燥,氣流速度越快,植物的蒸騰作用越強③命題角度突破A.實驗時選擇枝葉較為繁茂的闊葉植物而不是針葉植物,是因為闊葉植物的蒸騰作用比針葉植物的強,實驗現象更明顯。B.若要使實驗中植物的蒸騰作用更明顯,應將實驗裝置放置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中。C.當U形管左右液面出現高度差,且能保持一段時間,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D.除了植物的蒸騰作用外,光合作用也會影響水柱。因此,實驗應在陰暗環境中進行,可排除光合作用的影響。1.(2017杭州)如圖甲是研究植物蒸騰作用實驗的示意圖。(1)該實驗的關鍵在于保證裝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與U形管連接處的密封性。實驗中,判斷此裝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據是__U形管左右液面出現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時間__。(2)人們大多選用闊葉的法國梧桐的枝葉而不是松樹的枝葉進行實驗,其原因是__闊葉植物的蒸騰作用比針葉植物強,實驗現象明顯__。(3)實驗結束后,在此莖的基部上方橫切,觀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紅色,如圖乙。那么圖中的A是植物莖中哪一部分結構?__髓__。(4)隨著蒸騰作用的進行,植物體內的水不斷發生__汽化__(填寫物態變化名稱),會吸收周圍大氣的熱量。【試題解析】(1)檢查裝置氣密性良好的依據是:U形管左右液面出現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時間。(2)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實驗的時候人們大多選用闊葉的法國梧桐的枝葉而不是松樹的枝葉進行實驗,原因是闊葉植物的蒸騰作用比針葉植物植物強,實驗現象明顯。(3)圖乙中C是樹皮,B是木質部,A是髓。(4)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蒸發到大氣中。能有效地散熱降溫。【命題意圖】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是否理解并掌握有關蒸騰作用的實驗操作、選材及蒸騰作用過程中的物態變化,還考查學生對莖結構的認知。2.(2014·杭州)課本上研究影響植物蒸騰作用因素的實驗,如圖所示。(1)為使該實驗現象明顯,可以將該實驗裝置放在__A__的環境中為佳。A.高溫干燥B.高溫潮濕C.低溫干燥D.低溫潮濕(2)在水槽的水銀面上有一層水,水起的作用是__防止水銀蒸發,造成污染__。(3)有同學認為這個實驗中水銀柱的上升現象,還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動的影響。你認為植物還有什么生理活動也可能導致出現水銀柱上升?__光合作用__。如要排除該因素的影響,實驗要在什么條件下進行?__黑暗__。(4)如果實驗中玻璃管足夠長,則影響水銀柱最終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騰作用以外,還主要與外界環境中什么因素有關?__大氣壓__。【試題解析】(1)影響植物蒸騰作用的因素有溫度,濕度和空氣流速,所以為使該實驗現象明顯,可以將該實驗裝置放在高溫干燥的環境中。(2)水銀有毒,蒸發后會造成環境污染。所以上面的水可以起到防止水銀蒸發的作用。(3)因為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葉片光合作用消耗水后,產生壓強差,水銀會上升。植物只有在有光照的時候才會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把植物放在黑暗處可排除該因素的影響。(4)不同的大氣壓環境中,水銀上升的高度不同。【命題意圖】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是否清楚蒸騰作用的意義,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考查學生對生物實驗分析、表達和運用能力。3.(2018·金華)松材線蟲病被稱為“松材癌癥”,松材線蟲通過松褐天牛傳播,寄生在木質部,破壞細胞,導致松樹枯死。如圖為松樹莖的橫切面,松材線蟲寄生的部位是( D )A.甲 B.乙 C.丙 D.丁【試題解析】最外層甲是樹皮,乙是韌皮部,丁是木質部,最中間的丙是髓。【命題意圖】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4.(2015·溫州)無風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鉆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鉆孔卻沒有水流出。無論是晴朗的白天還是無風的夜晚,將竹子斜剖開,發現竹子內的空心部分都沒有水。竹壁中有豐富的導管,竹子的根系非常發達且有很強的吸水能力。為什么無風的夜晚在竹壁上鉆孔會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會出現這種現象?請根據以上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做出解釋。【答案】竹子的根具有很強的吸水能力,根吸收的水經導管運輸到葉,主要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晴朗的白天蒸騰作用強,水分散失快,因此導管中水分積累少;而無風的夜晚,竹子蒸騰作用弱,水分散失慢,根吸收的水在導管中積累多。【試題解析】無風的夜晚和晴朗的白天,他們的主要區別就在于蒸騰作用的強弱。【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學生能否利用題目信息和所學知識對一些新奇的現象作合理的解釋。5.(2015·杭州)某同學設計的實驗裝置及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實驗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C )A.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長是否需要水B.該實驗結果應觀察并記錄幼苗根的總數量C.該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變量是幼苗左右兩側土壤含水量不同D.該實驗證明了根的生長具有向地性【試題解析】A.只有一株幼苗,不能探究生長是否需要水,A錯誤;B.植物的根生長在土壤中,沒法觀察幼苗根的數量,B錯誤;C.幼苗的左邊是干土,右邊是濕土,變量就是水的含量不同,C正確;D.因為根還具有向水性,根的下面是干土,所以向地性不明顯,根表現出的是向水性,D錯誤。【命題意圖】本題考查根系及其在土壤里的分布和意義,考查控制單一變量是探究實驗必須遵守的原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備戰2021 中考科學 一輪復習 第2部分 第4講 綠色開花植物的物質和能量轉換(一)—講解部分.doc 備戰2021 中考科學 一輪復習 第2部分 第4講 綠色植物的物質和能量轉換(一)—鞏固練習 (學生版).doc 備戰2021 中考科學 一輪復習 第2部分 第4講 綠色植物的物質和能量轉換(一)—鞏固練習(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