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冊科學基礎預習及復習鞏固 第八講 空氣與氧氣、氧化和燃燒 3-1 空氣與氧氣 1 空氣的成分 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實驗原理:紅磷(P)與空氣中的O2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固體,使集氣瓶內壓強減小,在大氣壓作用下,水進入集氣瓶,進入水的體積即為減少氧氣的體積。 2799715325755點燃 0點燃 實驗現象: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打開彈簧夾后,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其中體積約占集氣瓶容積的1/5。 2800350141605 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紅磷 + 氧氣 五氧化二磷 實驗結論: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空氣的各成分體積組成 3657600187325稀有氣體0.93% 0稀有氣體0.93% 1057275189230-1143005588000 3095625161925030956251638300 365760092075二氧化碳0.04% 0二氧化碳0.04% 3095625381000 36576006350水蒸氣等其他氣體和雜質0.03% 0水蒸氣等其他氣體和雜質0.03% 30956251492250 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 各成分的含量是體積分數而不是質量分數。體積分數可理解為每100體積的空氣中含氮氣78體積、氧氣21體積等。 2 空氣的利用 1952625226695000 成分 主要性質 主要用途 氧氣 化學成分:化學性質活潑,支持燃燒。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不溶于水。 動植物呼吸、潛水、醫療急、煉鋼、氣焊以及化工生產和宇宙航行等。 氮氣 化學性質:不活潑、不支持燃燒。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不溶于水。 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依據化學性質不活潑常用作保護氣;醫療上用于冷凍麻醉。 稀有氣體 化學性質:很不活潑(惰性)。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利用稀有氣體做保護器用于航標燈,閃光燈,霓虹燈的電光源,用于激光技術,制造低溫環境,用于醫療麻醉。 3 氧氣的性質 物理性質 無色無味的氣體。 氧氣不溶于水。 在標準狀況下,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略大;在壓強1.01×105Pa、-183℃時,液化成成淡藍色的液體,在-218℃時凝固成雪花狀的藍色固體。 檢驗方法:把一根帶火星的木條放入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則瓶中的氣體為氧氣。 硫、鐵絲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 硫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 項目 在空氣中 在氧氣中 現象 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燃燒很旺,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文字表達式 751839152400硫 + 氧氣 點燃 二氧化硫 注意事項 硫的用量不要太多,防止生成物對空氣造成污染; 實驗應在通風櫥中進行,或在瓶底部盛放氯化鈉溶液,以吸收生成的氣體。 鐵絲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 項目 在空氣中 在氧氣中 現象 鐵絲只發出紅熱現象,不能燃燒。 鐵絲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有黑色固體產生。 文字表達 810895161925鐵 + 氧氣 點燃 四氧化三鐵 注意事項 鐵絲不能生銹 鐵絲盤成螺旋狀,以增大鐵絲的受熱面積; 下端系火柴引燃; 要等火柴將要熄滅時再伸入氧氣中; 集氣瓶中預先保留少量的水,防止濺落的高溫融化物炸裂瓶底。 4 氧化物 定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說明: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并不都是氧化物。如氧氣雖然含有氧元素,但并不是氧化物,因為氧化物是化合物中的一種。又如誘氯酸鉀、高錳酸鉀等雖然都含有氧元素,但都含三種元素,因此也不是氧化物。 5 氧氣的制取 加熱分解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制取氧氣 反應原理 45573953619500913765146050高錳酸鉀 加熱 錳酸鉀 + 二氧化錳 + 氧氣 809625215900加熱 00加熱 656590149225氯酸鉀 二氧化錳 氯化鉀 + 氧氣 發生裝置:選擇依據是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 收集裝置:因氧氣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發收集, 裝置如圖中的,又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略 大,還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裝置如圖。 驗滿及檢驗方法 驗滿方法 a 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當集氣瓶口有氣泡冒出時,說明已收集滿; b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集氣瓶已收集滿。 檢驗方法 3784608572500將一片帶火星的木條伸進集氣瓶內,若木條復燃,證明生成的氣體是氧氣。 分解過氧化氫制氧氣 3714758255000 實驗藥品: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 1962150152400反應原理:過氧化氫二氧化錳 水 + 氧氣 3143257937500 工業制法 方法:分離液態空氣法。 原理:根據液態空氣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采用低溫蒸發來制取氧氣。 過程(該過程稱為物理變化) 3143254445000 6 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又叫觸酶。 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 說明 “改變”包括“加快”和“減慢”兩種含義,不只包含“加快”。 在化學反應前后,催化劑的“化學性質”不變,其物理性質可能改變。 催化劑不能增多或減少生成物的量。 催化劑的特點 “一變二不變”,一變是改變反應速率,二不變是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化學性質不變。 【實驗】氧氣性質的探究 木炭的燃燒 2762255080000 221900723780800 鋁箔的燃燒 205644811144200 7 分解反應與化合反應的比較 3-2 氧化和燃燒 1 氧化反應 (1) 定義;物質跟氧發生的反應 (2) 注意氧化反應里的“氧"既指氧氣,又指含氧氧化合物里的氧元素,所以不能把氧說成氧氣。 (3) 分類 緩慢氧化:進行得非常緩慢,甚至在短期內不易察黨的氧化反應。如 塑料和橡膠制品的老化、銅和鐵等金屬表面生銹。 劇烈氧化:反應劇烈的氧化反應。如物質的燃燒等. 4884739153987002 燃燒的條件 (1) 燃燒:可燃物質跟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刷烈的氧化反應s (2) 燃燒的條件 可燃物 氧氣(或空氣) 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著火點:物質著火燃燒所需達到的最低溫度。著火點是物質本身固有的性質、不同物質的著火點是不同的。 自燃 物質在緩慢氧化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如不能及時散失,就會使溫度逐漸升高,達到著火點,不經點火,物質也會自發地燃燒起來,這種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叫自燃。 爆炸 如果燃燒以極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間里發生,瞬間內累積大量的熱,使氣體體積急劇地膨脹,就會引起爆炸。 3 滅火與火災自救 滅火的原理 使可燃物與氧氣隔絕。 使可燃物的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 常見的滅火方法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例如:撲滅森林火災時,可用設置隔離帶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樹木與燃燒區隔離。 將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隔絕。例如:油鍋中的油著火,蓋上鍋蓋;用燈帽蓋滅酒精燈等。 用大量的冷卻劑(如水等)冷卻燃燒物,使溫度降低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例如:建筑物著火時,用高壓水槍滅火。 常見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適用范圍 2857501905000 火災自救的幾種方法 發生火災時,保持鎮定,先了解火源的正確位置,然后報警求助。 樓內失火時,要關好門窗,以降低火勢及煙霧蔓延的速度。 發現因電造成失火時,應先切斷電源。 室內濃煙密布時,應俯伏在地上爬行,用濕毛巾掩蓋口鼻。 用濕毛巾等物品塞住門和窗戶的縫隙,以免濃煙滲入。 打開窗戶,在窗前呼救。 4 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 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 化學反應在生成新物質的同時,伴有能量的變化,而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為吸收或放出熱量。 放出熱量的反應:燃料的燃燒,生石灰與水反應,鎂與鹽酸反應等。 吸收熱量的反應:碳與二氧化碳在高溫下生成一氧化碳,,Ba(OH)2與NHCI反應,大多數分解反應等。 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轉化 化學能和電能的相互轉化是一種常見的能量轉化形式,在生產、生活和科研中有十分廣泛的應用。例如:給電池充電是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用電池是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3) 不同的化學反應能量變化的大小是不同的。 (4)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通常表現為熱、光、電等。 鞏固提升 1.人的生存離不開空氣。下圖為空氣成分示意圖,其中R指的是(?? ) A.?氮氣????????????????????????????????B.?氧氣????????????????????????????????C.?稀有氣體????????????????????????????????D.?二氧化碳 2.當你受到來自不良環境的威脅時,必須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如被困在火災現場時,可采用的措施是(??? ) ①打119火警電話求救 ②煙很大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③有煙霧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進 ④立即打開所有的門窗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 3、實驗室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來分解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實驗中,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 A.?必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B.?集氣瓶在收集氧氣前要裝滿水,然后倒置在水槽中 C.?本實驗不需要加熱???????????????????????????? ??????????????D.?集滿氧氣后集氣瓶應倒置于桌面上 4、某科學興趣小組為了研究物質燃燒的劇烈程度與氧氣濃度的關系,需要收集一瓶大約含1/4空氣的氧氣,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集氣瓶中灌1/4的水 B.?集氣瓶中灌3/4的水 C.?導管伸入到集氣瓶體積的1/4處 D.?導管伸入到集氣瓶體積的3/4處 5、下列對實驗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 A.?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一種紅色固體 B.?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C.?鎂條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種白色固體 D.?將少量高錳酸鉀放入水中,所得溶液呈紫紅色 6、氧氣是生命活動的必需氣體。 (1)實驗Ⅰ中儀器①的名稱為________?,現象為鐵絲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產生________色固體。 (2)實驗Ⅱ為電解水制氧氣,發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氣體a在電源的 ________(填“正”或“負”)極端產生。 (3)實驗Ⅲ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在瓶內加少量水并將水面上方空間分為5等份,接下來的實驗步驟依次為________(填序號),最后打開彈簧夾。 ①冷卻到室溫②彈簧夾夾緊橡皮管③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緊 7、請回答下列實驗問題。現提供下列裝置: (1)如圖C裝置中,甲儀器的名稱是________。 (2)實驗室將雙氧水加入二氧化錳粉末制取氧氣,發生裝置是________?(填字母);若用E裝置收集氧氣,當________時,開始收集氣體。 8.學習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后,小明將課本中的實驗裝置改進為如圖甲實驗裝置。用加熱的電烙鐵點燃紅磷后,立刻拔掉插頭,無線氣壓計實時記錄瓶內的氣壓變化。實驗過程中氣壓變化如圖乙。 資料:一個密閉容器內氣壓受溫度和氣體量的影響,溫度越高,氣體質量越大,氣體氣壓越大。 結合以上信息,及所學知識,對圖乙中AB段與CD段氣壓上升原因做出簡要說明。 9、.面粉是常見的食物,但是大量的面粉浮在空氣中也會爆炸,產生危險。如圖:拿一個在靠近底部打了一個小孔的八寶粥的空罐子,里面固定并點燃一枝生日蠟燭;另外在一個小塑料盒子里裝人面粉;用一用呀管從外而涌人而粉中,蓋好蓋子,迅速鼓人大量空氣。 (1)會發生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 (2)鼓人大量空氣的作用是:________ (3)爆炸的條件是:________ (4)如果你是面粉廠廠長,你如何避免爆炸事故的發生? 答案解析: 1、【解答】在空氣中,氮氣約占總體積的78%,氧氣約占總體積的21%,二氧化碳、稀有氣體,水蒸氣等大約占1%,因此R代表的是氧氣,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 2、【解答】①火警求救電話號碼為119,被困在火災現場時,可打119求助; ②濕毛巾有類似防毒面具的作用,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可防止吸入有毒的氣體或煙塵,可保護人身安全; ③ 煙霧和有毒氣體能隨熱氣流上升,蹲下或甸甸前進能防止吸入煙霧; ④ 燃燒的三個條件是可燃物、氧氣或空氣、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著火時立即打開所有門窗會使空氣對流,提供充足的氧氣,燃燒會更旺,不可采取;故選:C 3、【解答】A.本實驗為制取氣體的實驗,因此實驗開始前必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集氣瓶在收集氧氣前要裝滿水,然后倒置在水槽中,這樣收集到的氧氣才會純凈,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本實驗不需要加熱,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因此集滿氧氣后集氣瓶應正放于桌面上,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 4、【解答】如果要收集指定體積分數的氣體,使用排空氣法很難做到,只能使用排水法。因為空氣占總體積的1/4,那么氧氣應該占集氣瓶總體積的3/4。因為集氣瓶內水的體積等于氧氣的體積,所以反應前集氣瓶內要裝滿3/4的水,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 5、【解答】A、 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一種黑色固體,符合題意; B、 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不符合題意; C、 鎂條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種白色固體 ,不符合題意; D、 將少量高錳酸鉀放入水中,所得溶液呈紫紅色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 6、【解答】(1)實驗Ⅰ中儀器①的名稱為集氣瓶 ,現象為鐵絲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產生黑色固體。 (2)實驗Ⅱ為電解水制氧氣,發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水→通電氫氣+氧氣;氣體a的體積大于b,因此a為氫氣,那么與a相連的應該是在電源的負極。 (3)實驗Ⅲ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在瓶內加少量水并將水面上方空間分為5等份,接下來的實驗步驟: ②彈簧夾夾緊橡皮管; ③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緊; ①冷卻到室溫。 正確順序是②③④。 7、【解答】(1)如圖C裝置中,甲儀器的名稱是長頸漏斗。 (2)實驗室將雙氧水加入二氧化錳粉末制取氧氣,因為反應物為固態和液態,不需要加熱,因此發生裝置選“固液常溫型”,即選B;若用E裝置收集氣體時,只有當氣泡連續且均勻放出時,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才是純凈的,所以這時開始收集氣體。 8、【解答】 AB段:白磷燃燒放出熱量,瓶內氣溫升高使氣壓變大。同時瓶內氧氣被消耗,氣體質量減少使氣壓變小。但氣溫對對氣壓的影響大于氣體質量對氣壓的影響,所以氣壓升高; CD段:C點時打開止水夾,燒杯內的水倒流入容器內,水填充了消耗的氧氣的體積,所以氣壓升高。 9、【解答】(1)根據實驗裝置可知,面粉是易燃物,此實驗將使面粉在有限的空間內劇烈燃燒,瞬間累積大量的熱,會引起爆炸; (2)鼓入的大量空氣正好對著面粉,所以作用是 吹散面粉,使面粉充滿罐子 ; (3)由分析可知爆炸的條件是:在密閉的空間內劇烈燃燒; (4)爆炸需要遇明火和在密閉的空間內,從這兩方面可以采取措施避免爆炸的發生:嚴禁煙火、開窗通風。 故答案為:(1)爆炸? (2)吹散面粉,使面粉充滿罐子? (3)在密閉的空間內劇烈燃燒? (4)嚴禁煙火;開窗通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