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 人體內廢物的排除 時間 地點 學科 生物 參備人 召集人 主備人 教學活動 第五章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1、知道人體產生的廢物有哪些排出體外的途徑;2、能夠描述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各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3、認識尿的形成過程;4、識記尿的排出及排尿的意義。 教材地位作用:本章主要學習泌尿系統的組成、尿液的形成、人體內廢物排出的途徑三部分內容。尿液的形成依靠腎的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因此腎的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是本節的重點內容。人體除了通過尿液排出廢物,還有其他途徑排出廢物。這部分內容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總結。其中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的組成器官、血液循環在肺部和組織細胞處氣體成分的變化、尿液的形成過程等是考查的重點。選擇、識圖分析及綜合考查等形式的命題都有出現,有時結合生活實際考查,所占比例分值較高。 【學情分析】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學習過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知識,了解食物通過消化和吸收后,營養物質進入血液;也了解吸入的氧氣和呼出的二氧化碳會通過血液進行運輸。盡管有這樣的知識積淀,但學生缺乏對循環系統整體的認識,知識前后間的銜接不夠連貫,“溫故知新”的方法還需要強化訓練。 【教學內容】 內容:1、知道人體產生的廢物有哪些排出體外的途徑;2、能夠描述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各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3、認識尿的形成過程;4、識記尿的排出及排尿的意義。 重點:人體廢物的排泄途徑;尿的形成。 難點:認識尿的形成過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知道人體產生的廢物有哪些排出體外的途徑;②能夠描述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各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③認識尿的形成過程,識記尿的排出及排尿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①結合泌尿系統的組成的相關示意圖,認真分析尿的形成過程,并能區分血液、原尿和尿液成分的異同;②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學習,養成應用所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同人體結構與生理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教學建議】 學生們通過前幾章內容的學習,已經對血液循環系統有了全新的認識。所以在學習中要首先讓學生明白本章知識與血液循環系統的聯系。通過課件動畫形式突破難點,便于學生理解,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重難點突破】 重點:人體廢物的排泄途徑;尿的形成。 突破方法:結合生活經驗認識排泄的途徑,通過課件展示相關內容,讓學生形象記憶。 難點:認識尿的形成過程。 突破方法:啟發探究,動畫展示。 【教法與學法】 教法:聯系生活經驗提出問題,組織學生探究討論,充分利用課件直觀教學。 學法:在教師引導下,運用觀察交流、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人體泌尿系統的模型和掛圖,制作動態的尿的形成過程的課件。 學生:查閱有關腎臟方面的資料,嘗試提出相關的問題 探究新課堂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導入設計 師:中央臺電視臺曾經熱播的電視劇《溫暖》中,建國將自己的腎移植給他的母親,從而挽救了患尿毒癥的母親的生命,感動了千萬的觀眾。你知道尿毒癥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嗎? 尿毒癥是一種可怕的疾病,得了這種疾病的人,由于不能從正常的小便中排泄垃圾,因此,需要依賴俗稱的“洗腎”方法將身體內原來需要從尿中濾出的廢物利用血液透析設備排出體外。為什么不能從小便中排泄垃圾就會對身體產生毒害?腎臟的生理結構和功能是什么?我們已經知道人體需要各種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需要人體通過呼吸吸收氧氣,進行分解,分解產生的代謝廢物又是如何排出體外的呢?本章內容將帶你一起探索腎臟的奧秘。 第二階段:互動授課 一、泌尿系統的組成及排泄的概念 師: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本,老師首先檢測一下你們的自學情況。(課件出示檢測題) 泌尿系統的組成: _______、輸尿管、_______、尿道。 腎臟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是__________. 腎單位由_______、__________和腎小管組成。 腎小囊中的液體叫_________,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會產生約______升,而排出的尿液卻只有1.、5升。 排尿的意義:排出體內的________;排出體內多余的______和______等;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活動。 (設計意圖:檢驗學生的自學能力。) 生:組內交流,匯報答案。 師:看來,同學們預習的還不錯。我們還要更進一步學習。腎臟是由100多萬個腎單位構成,我們要了解腎臟的功能必須要了解腎單位的結構。課件出示腎單位結構圖及示意圖。 并指導學生認識說出結構名稱及形態特點。 二、尿的形成和排出 師:(課件展示血液流經腎臟動畫圖示)誰能說說血液進出腎單位的路徑? 生:上臺椐圖講解,并板書。 ( ) 血液 腎動脈 入球小動脈 (腎小球) ( ) 腎靜脈 師:寫得非常好,那么血液在流經腎單位的過程中,物質會發生變化嗎?(動畫展示尿的形成過程)。 生:在腎小球發生過濾了。有些物質進入了腎小囊。 師:觀察的非常仔細。再仔細看一下都有哪些物質被過濾到腎小囊了。 生: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 師:這些物質進入腎小囊后改叫什么“名字”了? 生:原尿。 師:原尿就是我們排出的尿液嗎? 生:思考,好像不是。 師:如果不是,原尿和排出的尿液又有什么聯系與區別呢?(出示課件)請同學們 請同學們分析下表,回答下列問題: 主要成分 血漿中(克/100毫升) 腎小囊中(克/100毫升) 尿液中(克/100毫升) 水 90 99 95 蛋白質 7.0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無機鹽 0.72 0.72 1.50 尿素 0.03 0.03 2.00 (1)比較尿液和血漿的成分,尿液中少了哪些物質?你認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質? (2)比較血漿和腎小囊中液體成分,腎小囊中液體少了哪種物質?說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有何作用? (3)比較腎小囊中液體和尿液的成分,尿液中少了什么物質?它去了哪里?這說明腎小管有什么作用? 生:討論交流。 師:總結尿液的形成包括兩個生理過程 ,即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動畫展示物質的變化,加深學生的理解。)尿液由腎臟不斷的形成,而尿液的排泄卻是間斷的,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尿是怎樣從體內排泄出的。(課件出示) 請說出尿液排出的途徑。 腎臟 →( )→( )→( )→體外 生:上臺板書。 師:人體每天要排出大量的尿液,如果尿液不能及時排出,還能正常生活嗎? 生:答略。 師:總結排尿的意義: 1)排出廢物 2)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 師:如果尿液不能及時排出,組織細胞就不能正常生活,人就會因中毒而導致死亡,此外要注意泌尿系統的衛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所學的知識指導生活)人體除了通過泌尿系統排泄廢物,還有其他途徑嗎? 生:還可以通過呼吸系統和皮膚。 師:關于這方面的知識,同學們可以上網進一步了解。 第三階段:課堂小結 1.尿的形成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尿的形成過程腎臟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2. 尿的排出: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 3、腎臟相關結構比較表 病名 病癥 病變部位 病因 血尿 尿中有紅細胞、白細胞顏色呈鮮紅色 腎小球 腎小球因炎癥而通透性增高,原來不能濾過的血細胞,可以濾過到原尿中,形成血尿 蛋白尿 尿中蛋白質含量過高 腎小球 濾過膜的濾過作用發生改變,原來不能過濾的蛋白質被過濾,造成尿中蛋白質含量過高(每日排出量超過150克),形成蛋白尿 糖尿 尿中有葡萄糖 腎小管 ①腎小管炎癥,使重吸收作用減弱,不能將葡萄糖全部吸收。②胰島分泌的胰島素過少,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過高也會導致糖尿 【板書設計】 尿的形成示意圖 ?? ?? ?? ?? ?? ?? ?? ?? ?? ?? ?ò ?? ?? ?ò ?? ?? ?? ?? ?ü ?? ?? ?? ?? ?? ?? ?? ?? ?? ?ò ?? 【課時作業設計】 基礎練習: 1、腎臟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它在人體內的位置是( ) A.腹腔后壁、脊柱兩側 B.胸腔,左右各一個 C.胸腔中部偏左、左右兩肺之間 D.腹腔的上方偏右 2、腎臟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 A.腎小球 B.腎小囊 C.腎小管 D.腎單位 3、人體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腎臟 B.肝臟 C.輸尿管 D.膀胱 4、我們每日應喝適量的水,這有利于( ) A.對葡萄糖的吸收 B. 對無機鹽的吸收 C.廢物及時隨尿排出 D. 腎小管的重吸收 中等提高題: 5、出入腎小球的血管( ) A.均為小動脈 B.入球為小動脈,出球為小靜脈 C.均為小靜脈 D.出球為小動脈,入球為小靜脈 6、分別取某健康人的血漿、原尿和尿液進行成分測定,發現某種物質在尿液中不含有,在血漿和原尿中都含有,則該物質是( ) A.蛋白質 B.葡萄糖 C.無機鹽 D.尿素 7、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80升,而排出的尿只有1.5升左右,是因為圖中 ( ) A.①的濾過作用 B.②的濾過作用? C.①的重吸收作用 D.②的重吸收作用 生活情景題: 8、下列是人體尿的形成過程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正常情況下,腎小管對原尿中的物質進行重吸收是有選擇的,程度也不同。重吸收的主要有部分無機鹽、大部分水和全部 等物質。 (2)腎小球是一個毛細血管球,連接著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檢測比較入球小動脈與出球小動脈中所含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量,發現幾乎沒有變化,這說明在腎小球毛細血管處沒有發生 ,此時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與氧處于 狀態。 (3)某同學認為二氧化碳這種廢物沒有從尿液中排出,說明排泄還有其他途徑,你認為廢物排泄還有哪些途徑 9、在體檢時,發現某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則該人可能的病變部位是( ) A.腎小球或肝臟 B.腎小球或胰腺 C.腎小囊或垂體 D.腎小管或胰島 社會事實題: 10、下表是對某高校高三學生進行體檢后,發現部分同學被檢測指標出現異常(-表示無,+表示少量,++”表示大量)。據表分析回答: 樣品 檢測項目 部分學生檢測結果 正常參考值范圍 甲 乙 丙 尿檢 葡萄糖 - - - - 蛋白質 ++ - - - 紅細胞 + - - - 水 95 96 95 95~97(g/100ml) 無機鹽 1.4 1.2 1.5 0.9~1.6(g/100ml) 尿素 1.9 1.8 2.0 1.8~2.0(g/100ml) 血檢 白細胞 6.8 5.3 13.0 5.0~10.0(×109個/L) 紅細胞 4.8 3.0 5.1 3.5~5.5(×1012個/L 血紅蛋白 130 80 140 110~160(g/L) (1)正常尿液中除了大量水外,主要還有 和 。 (2)甲的尿液中出 和紅細胞,如果是腎臟有病變,那么可能的部位是腎臟的 處。 (3)醫生依據乙血檢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數值都偏低,判斷他可能患有 。從平時的飲食方面,你給他的建議是 。 (4)丙自述體檢時扁桃體發炎,至今“嗓子”還疼。血檢顯示 ,說明炎癥任存在,還需繼續治療。 教學反思 領導簽字 年 月 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