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4運動和力學習重難點1、知道物體的慣性;理解牛頓第一定律;2、了解物體運動狀態變化的原因;3、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知識點梳理知識點梳理一、牛頓第一定律定律的定義: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 定律的理解: 1、“一切”說明該定律對于所有物體都適用,不是特殊現象。 2、“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條件。“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有兩層含義:一是該物體沒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這是一種理想化的情況(實際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體是不存在的);二是該物體所受合力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時的作用效果。 3、“或”指兩種狀態必居其一,不能同時存在,也就是說物體在不受力的作用時,原來靜止的物體仍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仍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4、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在不受力的情況下依舊可以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說明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的原因。或者說: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要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必須對物體施加力的作用。 5、牛頓第一定律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而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概括、推理總結出來的。 6、牛頓第一定律是關于力與運動關系的規律,它反映了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合力為零)時的運動規律,在不受任何力時,物體要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不變。知識點梳理二、慣性慣性的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慣性的解釋:1、一切物體都有慣性,一切物體是指無論是氣體、液體、還是固體;無論是靜止還是運動;無論受力還是不受力都具有慣性。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2、慣性指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即靜止的物體總要保持靜止狀態,運動的物體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3、慣性是物體的屬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慣性時,只能說“物體具有慣性”,或“由于慣性”,而不能說“受到慣性作用”或“慣性力”等。慣性只有大小,慣性的大小僅取決于物體的質量,質量大,慣性也大。知識點梳理三、力和運動的關系1、物體受平衡力(或不受力)物體的運動狀態不變(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運動狀態改變(運動快慢或方向改變)。知識點梳理四:實驗突破實驗名稱: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一、命題題眼突破1.實驗目的: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2.實驗結論: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3.實驗題眼突破①斜面的作用(使小車運動到斜面底端時具有一定的速度)。②用小車代替木塊的好處(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小車受到的摩擦力比木塊小得多)。③實驗時每次使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自由下滑(使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都相同,方便觀察實驗效果)。④使小車受到不同的阻力(通過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改變阻力的大小)。⑤使小車從斜面下滑后沿水平面運動(保證小車在豎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上只受摩擦力)。⑥小車運動到斜面底端后能繼續運動的原因(小車具有慣性)。⑦轉換法的應用(通過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來判斷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小車運動得越遠)。⑧實驗推理(當物體不受任何阻力時,物體的速度將不會減慢,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三.典型例題考點1:牛頓第一定律【例1】人類對力與運動關系的認識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時代科學家的主要觀點,這三種觀點形成的先后順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答案】C【變式1-1】關于牛頓第一定律得出的方法正確的是()A.由斜面小車實驗探究直接得出B.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總結得出C.可以用實驗得到驗證D.在大量實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推理抽象概括出來的【答案】D【變式1-2】豎直向下加速下落的雨滴,假設雨滴下落到某高度時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則雨滴將( )A.向下做勻速直線運動B.向下做加速直線運動C.向下做減速直線運動D.靜止不動【答案】A【變式1-3】在太空中飛行的宇宙飛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消失,那么宇宙飛船將( )A.立即靜止B.減速飛行C.加速飛行D.勻速飛行【答案】D【變式1-4】小冬用繩子拴著一石塊,使石塊繞手做圓周運動,如果石塊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石塊將( )A.立即停止運動B.做勻速直線運動C.繼續做圓周運動D.速度越來越慢直到停止運動【答案】B考點2:慣性【例2】公交駕駛員進行駕駛技能比賽時,可通過“一杯水”來考驗駕駛員的行車技術。將一杯水靜置在公交車的置物臺上(如圖),司機突然剎車時,杯中水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 )A.仍保持水平B.將向前溢出C.將向后溢出D.會溢出,但不能確定溢出方向【答案】B【變式2-1】在停車場,甲、乙兩輛轎車由于駕駛員的疏忽大意而發生了碰撞,甲車司機感覺背部受到擠壓,乙車司機身體向前傾斜,下列分析判斷正確的是()A.甲車靜止,乙車運動,乙車尾撞擊甲車尾B.甲車靜止,乙車運動,乙車頭撞擊甲車尾C.甲車運動,乙車靜止,甲車頭撞擊乙車尾D.甲車運動,乙車靜止,甲車尾撞擊乙車尾【答案】B【變式2-2】下列交通提示用語與慣性無關的是()A.車輛轉彎,請拉好扶手B.雨天路滑,請減速慢行C.保持車距D.靠右行駛【答案】D【變式2-3】關于物體的慣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賽車能很快停下來,說明車沒有慣性 B.跳遠運動員起跳前助跑,是為了獲得慣性 C.足球射入球門時才具有慣性 D.百米運動員到達終點時不能立即停下來,是因為運動員具有慣性【答案】D【變式2-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B.物體只有靜止時才有慣性 C.物體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時才具有慣性 D.物體只有運動時才有慣性【答案】A考點3:力和運動的關系【例3】下列有關運動和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B.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它一定是靜止的C.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D.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受到的力也越大【答案】C【變式3-1】關于運動和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排球運動員用力擊球時,手對球的作用力與球對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B.下沉的物體不受浮力C.汽車急剎車時,人會向前“沖”,是因為慣性突然消失D.人推木箱沒有推動,是因為人對木箱的推力小于地面對木箱的摩擦力【答案】A【變式3-2】如圖所示,水平向右運動的物體受到大小為10N、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物體停止后拉力保持不變,在運動過程中,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停止后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大小為N。【答案】向左;向右;10考點4: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例4】劉偉同學為了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斜面實驗。,甲) ,乙),丙)(1)為了使小車在滑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在實驗中劉偉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劉偉采用的研究問題的方法是。(2)從甲、乙、丙三次實驗小車所停位置情況看,圖中小車所受阻力最大。(3)劉偉從實驗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則運動的小車會在水平面上做運動。(4)牛頓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總結出牛頓第一定律,它的內容是:。【答案】(1)控制變量法;(2)甲;(3)勻速直線;(4)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運動狀態。【變式4-1】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中,在水平桌面上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體(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讓小車自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滑下,觀察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上運動的距離,如圖所示。,毛巾表面) ,棉布表面),木板表面)(1)結論: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速度減小得越。(2)推理:如果運動物體不受力,它將永遠做。【答案】(1)小;慢(2)勻速直線運動【變式4-2】為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我們做了如圖所示的斜面小車實驗。(1)三次實驗時必需使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這是為了使小車在三種平面上開始運動時的相同,這一操作體現出的科學探究方法是法。實驗發現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前進的距離就(選填“越長”或“越短”),速度減小(選填“越快”或“越慢”)。(2)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假如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它將做________運動.(3)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結論在實驗的基礎上又通過抽象概括出來,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這種研究方法稱為法,以前學過探究實驗時也運用到此方法.【答案】(1)速度;控制變量;越長;越慢(2)勻速直線運動(3)推理;理想實驗;真空不能傳聲四.課堂訓練1.如圖所示,木塊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車上并隨小車一起沿桌面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小車遇障礙物而突然停止運動時,車上的木塊將(??)立即停下來B.立即向前倒下C.立即向后倒下D.仍繼續向左作勻速直線運動【答案】D2.小明發現正常行駛的汽車,遇到緊急情況突然剎車時,坐在車上的乘客會向前傾倒,他用下面的四句話解釋了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①汽車突然剎車時,乘客的下半身隨車停了下來;②乘客和汽車同時向前運動;③乘客就會向前傾倒;④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慣性繼續保持向前運動的狀態。這四句話的正確排列順序是(??)A.②①④③B.③②①④C.①②④③D.④②①③【答案】A3.當物體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時,它的運動狀態(??)A.一定靜止B.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C.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均有可能D.無法判斷【答案】C4.如圖所示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實驗時小車可以從斜面上的任何位置開始下滑??B.實驗中運動的小車會停下來,說明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C.實驗表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的距離越近??D.根據以上實驗現象進一步推理抽象概括可以得出牛頓第一定律【答案】D5.如圖,在豎直平面內用輕質細線懸掛一個小球,將小球拉至A點,使細線處于拉直狀態,然后,讓小球以初速度v0從A點開始運動,不計摩擦和空氣阻力,當小球剛擺到與A點等高的B點時,細線恰好斷開,那么,小球將(??)A.沿軌跡BC自由下落??B.沿軌跡BF繼續上擺??C.沿軌跡BE做勻速直線運動??D.沿軌跡BD繼續運動【答案】D6.“復興號”高鐵在啟動離站的加速過程中,其慣性(??)A.持續變大B.先不變后變大C.始終不變D.先變大后不變【答案】C7.慣性在日常生活中和生產中有利也有弊,下列四種現象中有弊的是(??)A.子彈離開槍口后,仍能飛行一段距離??B.汽車剎車時,站在車內的人向前傾倒??C.往鍋內添煤時,不用把鏟子送進爐灶內,就能把煤送入灶內??D.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塵土【答案】B8.如圖是從水平勻速飛行的轟炸機上先后投下的三顆炸彈,在不計空氣阻力的情況下,能正確反映飛機和三顆炸彈運動情況的是(??)A.B.C.D.【答案】B9.關于慣性,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A.?物體靜止時不容易推動,說明物體靜止時比運動時慣性大B.?物體在速度大時不容易停下來,說明物體在速度大時比速度小時慣性大C.?物體受力越大,運動狀態改變越快,說明物體受力大時比受力小時的慣性大D.?一切物體無論處于什么狀態都有慣性【答案】D10.如圖(a)所示,木塊與小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小車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時,木塊的狀態如圖(b)所示.把木塊換成盛有水的燒杯,重復上述過程,燒杯中水面的狀態分別如圖(c)和圖(d)所示。(a)?(b)??(c)?(d)??由圖(a)、圖(b)或圖(c)、圖(d)可知:小車運動狀態變化的可能情況是________(請將兩種可能的情況填寫完整),得到上述結論是利用了木塊和水都具有________的性質。【答案】向右減速運動;向左加速運動;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11.如圖所示是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的實驗,小明每次都讓小車在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是為了保證小車在水平面上開始運動時________相同,小車的輪子起到________摩擦(選填“增大”或“減小”)的作用,這個摩擦是________(選填“有益的”或“有害的”)。第11題圖第12題圖第13題圖【答案】速度;減小;有害的12.一杯水放在列車內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發生了如圖所示的變化,則列車的運動狀態可能發生的變化是:①列車突然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啟動;②列車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運動時突然剎車。【答案】左;右13.甲、乙兩人在相同的水平路面上,分別以1m/s和0.5m/s的速度將兩個完全相同的木箱沿直線勻速推動了10m。在此過程中,甲推木箱的力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推木箱的力。【答案】等于14.如圖所示,將小球豎直向上拋出,小球在A、B、C三點的速度分別為vA=6m/s、vB=4m/s、vC=0.如果小球在經過B處時,重力突然消失,則小球將做________運動,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若小球在C處時,重力突然消失,則小球將________(不考慮空氣阻力)。【答案】勻速直線;4;保持靜止狀態15.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讓小車從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運動,是為了使小車在水平面運動時,豎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__力和________力相平衡,相當于小車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2)實驗時,每次必須使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3)上表是一組同學記錄的實驗數據,分析表中內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前進的距離就越遠;進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則小車會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運動.(4)小麗同學通過上面的探究學習,思考了一個問題:當自己蕩秋千運動到右側最高點時,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將會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如圖),你認為其中準確的是________。(圖中的黑點表示小麗同學)【答案】(1)重力;支持力(2)使小車到達水平面具有相同速度(3)勻速直線(4)ASyman1.4運動和力學習重難點1、知道物體的慣性;理解牛頓第一定律;2、了解物體運動狀態變化的原因;3、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知識點梳理知識點梳理一、牛頓第一定律定律的定義: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 定律的理解: 1、“一切”說明該定律對于所有物體都適用,不是特殊現象。 2、“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條件。“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有兩層含義:一是該物體沒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這是一種理想化的情況(實際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體是不存在的);二是該物體所受合力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時的作用效果。 3、“或”指兩種狀態必居其一,不能同時存在,也就是說物體在不受力的作用時,原來靜止的物體仍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仍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4、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在不受力的情況下依舊可以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說明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的原因。或者說: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要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必須對物體施加力的作用。 5、牛頓第一定律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而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概括、推理總結出來的。 6、牛頓第一定律是關于力與運動關系的規律,它反映了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合力為零)時的運動規律,在不受任何力時,物體要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不變。知識點梳理二、慣性慣性的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慣性的解釋:1、一切物體都有慣性,一切物體是指無論是氣體、液體、還是固體;無論是靜止還是運動;無論受力還是不受力都具有慣性。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2、慣性指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即靜止的物體總要保持靜止狀態,運動的物體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3、慣性是物體的屬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慣性時,只能說“物體具有慣性”,或“由于慣性”,而不能說“受到慣性作用”或“慣性力”等。慣性只有大小,慣性的大小僅取決于物體的質量,質量大,慣性也大。知識點梳理三、力和運動的關系1、物體受平衡力(或不受力)物體的運動狀態不變(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運動狀態改變(運動快慢或方向改變)。知識點梳理四:實驗突破實驗名稱: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一、命題題眼突破1.實驗目的: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2.實驗結論: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3.實驗題眼突破①斜面的作用(使小車運動到斜面底端時具有一定的速度)。②用小車代替木塊的好處(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小車受到的摩擦力比木塊小得多)。③實驗時每次使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自由下滑(使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都相同,方便觀察實驗效果)。④使小車受到不同的阻力(通過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改變阻力的大小)。⑤使小車從斜面下滑后沿水平面運動(保證小車在豎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上只受摩擦力)。⑥小車運動到斜面底端后能繼續運動的原因(小車具有慣性)。⑦轉換法的應用(通過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來判斷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小車運動得越遠)。⑧實驗推理(當物體不受任何阻力時,物體的速度將不會減慢,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三.典型例題考點1:牛頓第一定律【例1】人類對力與運動關系的認識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時代科學家的主要觀點,這三種觀點形成的先后順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變式1-1】關于牛頓第一定律得出的方法正確的是()A.由斜面小車實驗探究直接得出B.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總結得出C.可以用實驗得到驗證D.在大量實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推理抽象概括出來的【變式1-2】豎直向下加速下落的雨滴,假設雨滴下落到某高度時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則雨滴將( )A.向下做勻速直線運動B.向下做加速直線運動C.向下做減速直線運動D.靜止不動【變式1-3】在太空中飛行的宇宙飛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消失,那么宇宙飛船將( )A.立即靜止B.減速飛行C.加速飛行D.勻速飛行【變式1-4】小冬用繩子拴著一石塊,使石塊繞手做圓周運動,如果石塊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石塊將( )A.立即停止運動B.做勻速直線運動C.繼續做圓周運動D.速度越來越慢直到停止運動考點2:慣性【例2】公交駕駛員進行駕駛技能比賽時,可通過“一杯水”來考驗駕駛員的行車技術。將一杯水靜置在公交車的置物臺上(如圖),司機突然剎車時,杯中水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 )A.仍保持水平B.將向前溢出C.將向后溢出D.會溢出,但不能確定溢出方向【變式2-1】在停車場,甲、乙兩輛轎車由于駕駛員的疏忽大意而發生了碰撞,甲車司機感覺背部受到擠壓,乙車司機身體向前傾斜,下列分析判斷正確的是()A.甲車靜止,乙車運動,乙車尾撞擊甲車尾B.甲車靜止,乙車運動,乙車頭撞擊甲車尾C.甲車運動,乙車靜止,甲車頭撞擊乙車尾D.甲車運動,乙車靜止,甲車尾撞擊乙車尾【變式2-2】下列交通提示用語與慣性無關的是()A.車輛轉彎,請拉好扶手B.雨天路滑,請減速慢行C.保持車距D.靠右行駛【變式2-3】關于物體的慣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賽車能很快停下來,說明車沒有慣性 B.跳遠運動員起跳前助跑,是為了獲得慣性 C.足球射入球門時才具有慣性 D.百米運動員到達終點時不能立即停下來,是因為運動員具有慣性【變式2-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B.物體只有靜止時才有慣性 C.物體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時才具有慣性 D.物體只有運動時才有慣性考點3:力和運動的關系【例3】下列有關運動和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B.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它一定是靜止的C.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D.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受到的力也越大【變式3-1】關于運動和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排球運動員用力擊球時,手對球的作用力與球對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B.下沉的物體不受浮力C.汽車急剎車時,人會向前“沖”,是因為慣性突然消失D.人推木箱沒有推動,是因為人對木箱的推力小于地面對木箱的摩擦力【變式3-2】如圖所示,水平向右運動的物體受到大小為10N、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物體停止后拉力保持不變,在運動過程中,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停止后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大小為N。考點4: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例4】劉偉同學為了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斜面實驗。,甲) ,乙),丙)(1)為了使小車在滑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在實驗中劉偉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劉偉采用的研究問題的方法是。(2)從甲、乙、丙三次實驗小車所停位置情況看,圖中小車所受阻力最大。(3)劉偉從實驗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則運動的小車會在水平面上做運動。(4)牛頓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總結出牛頓第一定律,它的內容是:。【變式4-1】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中,在水平桌面上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體(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讓小車自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滑下,觀察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上運動的距離,如圖所示。,毛巾表面) ,棉布表面),木板表面)(1)結論: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速度減小得越。(2)推理:如果運動物體不受力,它將永遠做。【變式4-2】為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我們做了如圖所示的斜面小車實驗。(1)三次實驗時必需使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這是為了使小車在三種平面上開始運動時的相同,這一操作體現出的科學探究方法是法。實驗發現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前進的距離就(選填“越長”或“越短”),速度減小(選填“越快”或“越慢”)。(2)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假如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它將做________運動.(3)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結論在實驗的基礎上又通過抽象概括出來,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這種研究方法稱為法,以前學過探究實驗時也運用到此方法.四.課堂訓練1.如圖所示,木塊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車上并隨小車一起沿桌面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小車遇障礙物而突然停止運動時,車上的木塊將(??)立即停下來B.立即向前倒下C.立即向后倒下D.仍繼續向左作勻速直線運動2.小明發現正常行駛的汽車,遇到緊急情況突然剎車時,坐在車上的乘客會向前傾倒,他用下面的四句話解釋了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①汽車突然剎車時,乘客的下半身隨車停了下來;②乘客和汽車同時向前運動;③乘客就會向前傾倒;④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慣性繼續保持向前運動的狀態。這四句話的正確排列順序是(??)A.②①④③B.③②①④C.①②④③D.④②①③3.當物體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時,它的運動狀態(??)A.一定靜止B.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C.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均有可能D.無法判斷4.如圖所示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實驗時小車可以從斜面上的任何位置開始下滑??B.實驗中運動的小車會停下來,說明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C.實驗表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的距離越近??D.根據以上實驗現象進一步推理抽象概括可以得出牛頓第一定律5.如圖,在豎直平面內用輕質細線懸掛一個小球,將小球拉至A點,使細線處于拉直狀態,然后,讓小球以初速度v0從A點開始運動,不計摩擦和空氣阻力,當小球剛擺到與A點等高的B點時,細線恰好斷開,那么,小球將(??)A.沿軌跡BC自由下落??B.沿軌跡BF繼續上擺??C.沿軌跡BE做勻速直線運動??D.沿軌跡BD繼續運動6.“復興號”高鐵在啟動離站的加速過程中,其慣性(??)A.持續變大B.先不變后變大C.始終不變D.先變大后不變7.慣性在日常生活中和生產中有利也有弊,下列四種現象中有弊的是(??)A.子彈離開槍口后,仍能飛行一段距離??B.汽車剎車時,站在車內的人向前傾倒??C.往鍋內添煤時,不用把鏟子送進爐灶內,就能把煤送入灶內??D.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塵土8.如圖是從水平勻速飛行的轟炸機上先后投下的三顆炸彈,在不計空氣阻力的情況下,能正確反映飛機和三顆炸彈運動情況的是(??)A.B.C.D.9.關于慣性,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A.?物體靜止時不容易推動,說明物體靜止時比運動時慣性大B.?物體在速度大時不容易停下來,說明物體在速度大時比速度小時慣性大C.?物體受力越大,運動狀態改變越快,說明物體受力大時比受力小時的慣性大D.?一切物體無論處于什么狀態都有慣性10.如圖(a)所示,木塊與小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小車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時,木塊的狀態如圖(b)所示.把木塊換成盛有水的燒杯,重復上述過程,燒杯中水面的狀態分別如圖(c)和圖(d)所示。(a)?(b)??(c)?(d)??由圖(a)、圖(b)或圖(c)、圖(d)可知:小車運動狀態變化的可能情況是________(請將兩種可能的情況填寫完整),得到上述結論是利用了木塊和水都具有________的性質。11.如圖所示是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的實驗,小明每次都讓小車在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是為了保證小車在水平面上開始運動時________相同,小車的輪子起到________摩擦(選填“增大”或“減小”)的作用,這個摩擦是________(選填“有益的”或“有害的”)。第11題圖第12題圖第13題圖12.一杯水放在列車內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發生了如圖所示的變化,則列車的運動狀態可能發生的變化是:①列車突然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啟動;②列車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運動時突然剎車。13.甲、乙兩人在相同的水平路面上,分別以1m/s和0.5m/s的速度將兩個完全相同的木箱沿直線勻速推動了10m。在此過程中,甲推木箱的力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推木箱的力。14.如圖所示,將小球豎直向上拋出,小球在A、B、C三點的速度分別為vA=6m/s、vB=4m/s、vC=0.如果小球在經過B處時,重力突然消失,則小球將做________運動,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若小球在C處時,重力突然消失,則小球將________(不考慮空氣阻力)。15.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讓小車從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運動,是為了使小車在水平面運動時,豎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__力和________力相平衡,相當于小車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2)實驗時,每次必須使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3)上表是一組同學記錄的實驗數據,分析表中內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前進的距離就越遠;進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則小車會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運動.(4)小麗同學通過上面的探究學習,思考了一個問題:當自己蕩秋千運動到右側最高點時,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將會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如圖),你認為其中準確的是________。(圖中的黑點表示小麗同學)Syma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4運動和力2020-2021學年八年級科學上冊聚焦課本培優訓練(華師大版)(學生版).docx 1.4運動和力2020-2021學年八年級科學上冊聚焦課本培優訓練(華師大版)(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