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人的健康第1節健康1、健康的含義1、健康: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均處于良好狀態。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健康。2、生理健康:即身體狀態良好,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正常,沒有疾病和軀體殘缺。3、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表現為良好的個性,良好的處事能力,良好的人際關系。4、社會適應健康:對周圍環境、社會生活各方面都能很好地適應。5、健康三要素相互影響、相輔相成。2、提高健康水平1、影響健康水平的因素:可能由父母親遺傳基因引起。——遺傳因素;可能由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引起;也可能由空氣污染引起。——環境因素;可能是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食物和化學藥品中毒等引起。——飲食因素;研究表明,生活方式也是影響現代人健康的重要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可能是受傷和發育不良等引起。——保健因素:健康是許多因素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結果。2、“生病—健康”連續區域一個人的健康水平處于“生病—健康”這一連續區域內,并且在不斷地變化著。保持心理健康;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對疾病進行積極的預防和治療提高你的健康水平3、為了健康,人類要適應環境作出有效選擇第2節來自微生物的威脅1、來自細菌的威脅1、細菌的形態:一種單細胞的原核生物。個體很小,一般要用高倍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清楚。包括球菌,桿菌,螺旋菌。2、細菌的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無細胞核(有遺傳物質)。3、無成形細胞核的生物叫原核生物。4、細菌的危害①有些細菌能侵入人體細胞。②有些細菌能產生一種能破壞細胞的毒素。5、細菌引起的常見疾病疾病致病細菌主要感染途徑1、細菌性痢疾痢疾桿菌糞—口傳播2、肺結核結核桿菌飛沫傳播3、破傷風破傷風桿菌接觸(傷口)傳播4、霍亂霍亂弧菌水、食物、蒼蠅傳播5、淋病淋病雙球菌性接觸6、細菌引起疾病的治療細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可用抗生素治療。7、抗生素的效用1抑制或殺滅細菌;2對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其他致病微生物有良好的抑制和殺滅作用3能抗腫瘤;4能抑制人體免疫反應。8、濫用抗生素的危害1毒副作用。2過敏反應。3二重感染。4耐藥。2、來自病毒的威脅1、病毒的形態結構:個體微小,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沒有細胞結構。2、病毒致病機理:病毒在寄主細胞內迅速繁殖,使寄主細胞破裂,同時釋放出新病毒,以同樣的方式感染和破壞其他細胞。3、病毒引起的常見疾病疾病致病細菌主要感染途徑病毒性肝炎肝炎病毒甲:糞—口傳播乙:血液、性接觸和母嬰傳播脊髓灰質炎脊髓灰質炎病毒糞—口傳播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飛沫傳播生殖器皰疹皰疹病毒Ⅱ型性接觸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SARS冠狀病毒飛沫傳播4、感冒疾病感冒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習慣上分為病毒性感冒和細菌性感冒,或者普通感冒(有病毒性和細菌性)和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流感是流感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引起的。預防流感,要做到發現病人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在流感流行期間,盡量少到公共場所去。除有禁忌者外,健康人可進行流感病毒疫苗接種。3、傳染病1、概念: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2、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病原體有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等。3、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①傳染源: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包括病人、病原體攜帶者、受感染動物、隱性感染者。②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傳播途徑包括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垂直傳播指病原體由母體傳染給子代。水平傳播包括空氣傳播、水傳播、飲食傳播、土壤傳播、接觸傳播、蟲媒傳播、性傳播。③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病的人群。4、流感傳染病流行的3個環節:傳染源——流感患者;傳播途徑——空氣飛沫;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的健康人;5、傳染病的三個特點1傳染性②流行性③免疫性6、傳染病的種類:按傳播途徑分為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體表傳染病、性傳播疾病。7、常見的傳染病傳染病種類常見的傳染病傳播途徑呼吸道傳染病肺結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白喉、百日咳主要通過飛沫、空氣傳播消化道傳染病甲型肝炎、細菌性痢疾、傷寒、蛔蟲病、蟯蟲病主要通過食物和飲水傳播血液傳染病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絲蟲病、乙型肝炎、艾滋病主要通過吸血昆蟲、輸血傳播體表傳染病血吸蟲病、狂犬病、破傷風、沙眼、疥瘡和蘚主要通過接觸傳播性傳播疾病梅毒、淋病、艾滋病、軟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牙腫主要通過性行為傳播8、幾種傳染病的病原體:肺結核——結核桿菌;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麻疹——麻疹病毒;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病毒;細菌性痢疾——痢疾桿菌;蛔蟲病——蛔蟲;瘧疾——瘧原蟲;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狂犬病——狂犬病毒;沙眼——沙眼衣原體;艾滋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9、根據傳染病流行的3個環節,控制傳染病的措施:切斷其中任何一環節,流行即可終止10、控制傳染病的措施①控制傳染源:對患者進行隔離、治療。②切斷傳播途徑:對空氣、飲水等進行消毒。對糞便、垃圾、污水等進行處理。養成洗手習慣。殺死蚊子蒼蠅昆蟲。帶口罩等措施。保護易感人群:加強鍛煉,合理膳食,預防接種等。第3節身體的防衛1、對微生物的抵抗1、抵抗的方法一是防止病原體侵入體內;二是抵抗已侵入體內的病原體;2、抵抗的結構皮膚的角質層、呼吸道黏膜上的纖毛、淚腺分泌物、胃壁的黏膜等結構。(1)皮膚:皮膚的角質層是位于最外面的死細胞,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體進入人體;皮膚的分泌物能夠抑制多種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同時有殺菌作用。(2)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具有殺菌作用,并能將空氣中的病菌粘住排出體外;黏膜上的纖毛擺動,清除異物和病菌;(3)體液:(淚液、胃液、黏液)的殺菌作用。3、抵抗的防線A、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直接或間接阻隔,都沒有特異性。)(1)組成:皮膚、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纖毛皮膚對病原體的直接阻隔。2多種分泌液的殺菌作用(鼻、口、眼、呼吸道、胃),病原體未真正進入體內。(2)功能:阻擋病原體,不讓病原體侵入。B、人體的第二道防線(1)組成: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①溶菌酶:能夠破壞許多種病菌的細胞壁,使病菌溶解。②吞噬細胞(白細胞的一種):血液組織或器官(如脾臟、淋巴結等)含有(2)功能:對入侵的病原體進行溶解、吞噬和殺死。第二道防線也不是只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非特異性免疫:對多種病原體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非皮膚的屏障作用特體液(淚液、胃液)的殺菌作用異作用吞噬細胞的殺菌作用性干擾素對病毒的抑制作用。免疫特點:對多種病原體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C、人體的第三道防線(1)組成: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組成的。①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臟和淋巴結等。脾臟和淋巴結有清除病原體等物質的作用。②免疫細胞主要是血液中淋巴細胞。(分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2)功能:產生免疫反應。特異性免疫: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產生免疫反應。4、特異性免疫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兩種方式。(一)體液免疫B淋巴細胞能識別進入細胞內的抗原,促使人體產生抗體。由于抗體存在于體液中,所以有抗體來完成的免疫反應叫體液免疫。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物)(如細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不好的組織和細胞等)抗體:當病原體(如病毒、病菌)進入人體以后,刺激B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就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也稱免疫球蛋白)抗體是如何對付病原體的?抗體附在病原體上,病原體被溶解及殺死。抗體附在病原體表面,使病原體更易被吞噬細胞吞食。病原體被抗體粘結在一起,以致不能進入細胞或繁殖。(二)細胞免疫T淋巴細胞釋放淋巴因子直接對抗細胞內的病原體。在細胞內消滅病原體,所以稱細胞免疫。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都有免疫記憶能力,當同種病原體第二次進入人體后,會被淋巴細胞識別,并快速產生抗體或淋巴因子把其消滅。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比較體液免疫細胞免疫起作用的細胞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起作用的物質抗體釋放淋巴因子作用對象體液中的抗原細胞內的病原體移植器官共同點都是特異性免疫;都有免疫記憶功能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區別范圍特性形成作用非特異性免疫對多種病原體防御作用非專一性生來就有的弱特異性免疫對某一種病原體防御作用專一性后天逐漸形成的強2、人工免疫1.定義:通過人工接種疫苗,獲得免疫的方法。(1)預防接種:為了預防某種傳染病而進行的接種。(2)預防接種的原理預防接種的原理就是通過接種(已經死亡或衰弱的病毒、細菌注入體內),使體內產生特異性抗體對付細菌、病毒等抗原。(3)預防接種的目的:目的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到達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2、分類:(1)人工自動免疫:由人工接種各類抗原(如菌苗、疫苗、類毒素),使機體自動獲得的特異性免疫(使B淋巴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2)人工被動免疫:由人工注射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等方式獲得的免疫。如果外出活動,有人被毒蛇咬傷,這時候用抗原好還是注射含抗蛇毒抗體的血清好?立即注射含抗蛇毒抗體的血清,因為這樣快速。3、人工自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不同點方式免疫速度有效時間例子人工自動免疫注射抗原獲得慢時間長種牛痘人工被動免疫注射抗體獲得快時間短注射血清以上兩種方法可綜合使用。例如:對被狗咬傷的人,應及時注射狂犬病疫苗(自動免疫方式);對咬傷嚴重者同時注射狂犬病血清(被動免疫方式),以提高療效。5、列舉你曾經接種過的疫苗,然后討論接種疫苗的目的是要預防哪種傳染病,該病的病原體是什么?卡介苗——結核病——結核桿菌;脊灰糖丸——脊髓灰質炎——脊髓灰質炎病毒;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桿菌、白喉棒狀桿菌、破傷風桿菌;麻疹疫苗——麻疹——麻疹病毒;白破疫苗——白喉、破傷風——白喉棒狀桿菌、破傷風桿菌;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乙腦疫苗——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病毒;流腦疫苗——流行性腦髓膜炎——腦膜炎雙球菌;3、人體免疫功能(1)免疫三大功能1、抗感染的免疫功能:當人體受病原體侵襲時,人體通過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保護自身,這是免疫的抗感染功能。2、免疫監視的功能:隨時識別和清除體內突變產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3、自我穩定的功能:能及時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及損傷的細胞,以保持自我穩定。(2)免疫失調時產生的疾病1、過敏反應2、自身免疫病3、免疫缺陷病。例如: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第4節非傳染性疾病一、惡性腫瘤1、形成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闡明。體細胞突變學說:腫瘤細胞由正常細胞突變而來的。它會連續不斷的分裂,產生許多與自己相同的腫瘤細胞。腫瘤會對患者造成什么危害?如果不及時治療,惡性腫瘤細胞就會在病人體內廣泛地擴散,耗盡患者的營養,使病人消瘦衰竭,或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最終導致患者死亡。2、腫瘤的分類:良性腫瘤:細胞只在原發部位不間斷地進行分裂。分裂速度比較慢。惡性腫瘤:細胞不僅能不間斷地進行分裂,分裂速度比較快,且能轉移并侵犯新的組織。3、良性腫瘤細胞與惡性腫瘤細胞的有何區別?共同點:都能不間斷地進行分裂;不同點:區別在于是否能轉移并侵犯新的組織;4、引起癌變的主要因素:吸煙和食物。防癌措施——良好的飲食習慣和不吸煙。5、我們應養成怎樣的飲食習慣,提高防癌和抗癌的能力?少吃易致癌的食物;多吃抗癌作用的食物。致癌食物:腌制食品中的亞硝酸鹽、霉變食品中的黃曲霉素、油炸、燒烤、熏烤食品中的苯并芘、高脂肪、高鹽的食物。抗癌食物:含維生素、食物纖維及一些礦物質含量較高的食物。6、降低癌癥死亡率方法: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二、心血管疾病1、動脈硬化:由于血液中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物質在動脈管腔內堆積,使動脈管壁失去彈性而變硬,同時引起管腔狹窄,使血流量減少。中期動脈硬化的治療:吃低脂肪食物;適當進行鍛煉;服用降脂藥物;手術治療,除去血管內阻塞物。2、冠心病:如果冠狀動脈發生病變,如動脈硬化、管腔變窄等,導致心臟肌肉缺血,這種病變就叫冠心病。也稱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稱作“人類的第一殺手”。3、引發冠心病的因素:吸煙、高膽固醇、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緊張、缺乏鍛煉等。三、糖尿病1、正常人血糖濃度:0.1%(或90毫克/100毫升)2、糖尿病:是一種血液葡萄糖含量過多的疾病。3、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缺乏,引起血糖濃度升高,以致腎臟無法將經過腎臟血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于是葡萄糖隨尿液排出。4、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方法:(1)注射胰島素;(2)控制和調節飲食;(3)適當鍛煉;第5節人的運動系統和保健一、運動系統組成骨骼(包含骨和骨連接)、骨骼肌。骨是運動的杠桿,骨連接是運動的支點,骨骼肌是運動的動力。二、人體的骨骼1、組成:骨和骨連結組成的人體支架,稱為骨骼。人體骨骼是由206塊骨通過骨連結組成。2、分類:頭骨(又稱顱骨)29塊骨(保護腦)軀干骨51塊骨四肢骨126塊骨3、脊柱人體的脊柱由26塊椎骨連結而成。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1塊、尾椎1塊。4、四個生理彎曲人體的脊柱從側面看有四個生理彎曲:頸曲、胸曲、腰曲、骶曲。5、骨骼的作用功能:①支持作用②保護作用③運動功能④造血功能⑤代謝功能三、骨的形態、結構、成分1、骨的形態長骨(長管狀)(分布在四肢)短骨(立方狀)(分布在腕跗部位)扁骨(板狀)(分布在顱胸盆腔)不規則骨(多形狀)(分布在脊柱等處)2、骨的結構一塊長骨由骨膜、骨質、骨髓等部分構成。骨膜:含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對骨有營養作用。長骨松質:蜂窩狀,分布在兩端。骨骨質骨密質:集中在骨干,致密堅硬。骨髓:分布在骨髓腔和骨松質的空隙內,紅髓具有造血功能。3、骨的增長和加粗幼年時,骨端和骨干之間有軟骨層,軟骨層的細胞不斷分裂、生長,形成新的骨組織,使骨增長。同時,骨膜內的成骨細胞也能不斷地分裂、生長,產生新的骨組織,使骨表面增厚,使骨加粗。4、骨的成分骨是由柔韌的有機物和脆硬的無機物組成的。骨的成分是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的。人的生長時期骨成分的含量骨的物理特性無機物有機物兒童少年時期不到2/3超過1/3硬度小,柔軟,易變形成年期約為2/3約為1/3既堅固,又有彈性老年期超過2/3不到1/3硬而脆,彈性小,易骨折四、骨連結1、骨連結形式:不動連結、微動連結、活動連結。2、活動連結——關節(骨連結的主要形式)關節面分為關節頭(略凸)、關節窩(略凹)、關節軟骨(光滑有彈性;減少摩擦,緩沖撞擊)。關節囊:結締組織。外層有韌帶,緊緊聯系相鄰兩骨;內層能分泌滑液。關節腔:里面含有少量滑液,其潤滑作用,減少關節摩擦,使關節活動自如。3、骨連結作用不同形式的骨連結,使骨骼既能支撐身體,保護內臟,又適合運動。五、骨骼肌1、骨骼肌組成肌腱:白色,位于兩端,同時附著在相鄰的骨上。肌腹:位于中間,主要由肌纖維構成。(豐富的血管和神經)2、骨骼肌作用當肌腹收縮時,通過肌腱牽動骨圍繞關節運動。(是以骨為杠桿、關節為支點、骨骼肌收縮為動力形成的)人體的任何一個動作都不是由一塊骨骼肌獨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組骨骼肌肌群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3、屈肘當屈肘時,肱二頭肌屈肌肌群就會收縮,而肱三頭肌等肌群則會舒張。4、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5、自然下垂時都舒張。提東西時都收縮。6、當支配某些骨骼肌的神經受到損傷時,會患何種疾病?小兒麻痹癥當支配某些骨骼肌的神經受到損傷時,這些肌肉就可能麻痹或癱瘓,并可導致萎縮。六、運動系統的衛生與保健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防止駝背、脊柱向一側彎曲、脫臼。第6節健康生活1、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生活有規律;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適度的體育鍛煉;合理用藥;拒絕吸煙、酗酒、吸毒等。2、食物中毒:由食物污染而引起的中毒。一、注意食品衛生——防中毒1、環境毒物(簡稱“毒物”)定義:環境中某些使人致病的化學物質。特點:(1)環境中的某些化學物質(2)能破壞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病變2、中毒:由環境毒物引起的疾病。3、引起中毒的主要物質:工業三廢、農藥、化學武器毒劑及食物中的有毒物質、自然界的有毒物質等。4、食物中毒類型(一)細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見)如食用過保質期腐敗變質的食物(腐爛變質水果、蛋糕、牛奶、剩飯等)或食用生水。細菌性食物中毒死亡率低。保管好食物,不吃霉變食品,不飲用生水。(二)非細菌性食物中毒(1)有毒化學物質中毒:如砷、汞、鉛、鋅、亞硝酸鹽及農藥中毒等。(2)有毒動植物中毒:A.動植物本身有毒經合理加工烹飪可食用。如河豚、木薯、苦杏仁等B.動植物本身有毒即使經合理加工烹飪也不可食用。如毒蕈、動物甲狀腺等。C.有些動植物食品在長期貯存過程中形成有毒物質。如發芽的馬鈴薯、酸敗的脂肪等。3、安全用藥1、藥品:是指用于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或能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并規定有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2、常用藥品:中藥飲片、中成藥、各種西藥制劑、抗生素、生物制品、放射性藥品、血清及疫苗、血液制品等。(1)中藥:我國傳統的藥物,其有效成分主要從各種動物、植物和礦物中提取出來。(2)西藥:有效成分主要由化學物質合成,又稱化學藥品制劑3、藥品標簽或說明書標簽或說明書上必須注明藥品的通用名稱、成分、規格、生產企業、批準文號、產品批號、生產日期、有效期、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等。3、處方藥和非處方藥處方藥:是指要憑醫生處方才能從藥房或藥店購取并在醫生監控或指導下使用的藥物。非處方藥:是指那些不需要醫生的處方就能直接從藥房或藥店購買的藥物。5、安全用藥就是根據患者個人的病情、體質、家族遺傳病史和藥物的成分等做全面情況的檢測,準確地選擇藥物、真正做到“對癥下藥”,同時以適當的方法、適當的劑量、適當的時間準確用藥。充分發揮藥物的最佳效果,盡量避免藥物對人體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或危害。禁止濫用抗生素。5、藥物保存的基本要求:密封;避光;干燥;陰涼;三、遠離毒品珍愛生命1、什么是毒品《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57條規定: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4、毒品分類毒品通常分為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兩大類。其中危害最大是麻醉藥品類中的大麻類、鴉片類和可卡因類。常見毒品:冰毒、海洛因、鴉片、大麻、可卡因、搖頭丸、杜冷丁、嗎啡、K粉、美沙酮5、毒品的危害性:、1嚴重危害身心健康②昂貴的毒品使吸毒者傾家蕩產,走上犯罪道路。6、吸毒的主要誘因有哪些?①盲目好奇。②慕虛榮、趕時髦。③追求刺激和享樂。④無知和輕信。⑤賭氣或逆反心理。⑥誘騙脅迫。4、吸煙危害健康1、煙霧中有害物質:煙霧中是由4000多種不同的化學物質組成,包括40多種致癌物質。其中對人體主要影響有煙堿(尼古丁)、煙焦油、一氧化碳等。2、香煙有害成分的危害:1煙堿(尼古丁)煙堿(尼古丁)是煙草里的一種自然成分。它能使人上癮。危害:a.讓吸煙者上癮;b.促使動脈硬化、誘發心臟病;c.易得胃潰瘍。2煙焦油由煙草所含有機物不完全燃燒產生的致癌物(如:苯并芘等)。危害:a.誘發肺癌;b.加速血管硬化;3一氧化碳由煙草所含有機物不完全燃燒產生的氣體。危害:a.減慢血液中氧的運送速度;b.誘發冠心病;“世界無煙日”——每年的5月31日五、酗酒1、酗酒:就是過量飲酒,它是一種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引起大量酒精在體內聚積。2、酗酒的危害:會導致酒精中毒。3、酒精中毒急性中毒:表現:酒醉狀態。酒精中毒量70~80克,酒精致死量250~500克。慢性中毒:損害消化系統誘發胃炎脂肪肝肝硬化;損害循環系統引起動脈硬化心肌梗塞;損害神經系統損害腦細胞并發展成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六、急救常識1.急救時,第一位的工作是搶救生命。2.首要的行動是排除致死因素。對溺水者首先要將他救上岸。對觸電者首先要迅速切斷電源。對誤服農藥中毒者首先要立即催吐。對氣體中毒病人首先要把他們迅速轉移到空氣新鮮的地方。3、人工呼吸如果觸電者、煤氣中毒者、溺水者呼吸極其微弱甚至停止呼吸,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時的吹氣頻率應與人在自然狀態下的呼吸頻率相近(每分鐘16~18次)。當患者的呼吸和心跳都停止時,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使其心肺復蘇(三)胸外心臟按壓胸外心臟按壓是持續而有節律地按壓胸骨,使胸腔壓力增加,間接擠壓心室,使血液流向大動脈,為恢復心臟自主地有節律收縮創造條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