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 《調查》預習設計主要設計人:教學目標 1、能區別調查與觀察、實驗的不同。2、能根據具體情境選用不同的調查方法。3、引導學生能運用自己的感官、簡單工具或通過實驗等方法,收集與問題有關的證據。4、保持與發展學生想要了解自然、了解科學、了解周圍事物奧秘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活動內容 活動一:你對哪些問題進行過調查?請選擇一個你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調查。1、調查校園里的昆蟲。 ( )年( )月( )日調查地點昆蟲的名稱昆蟲的數量(只)樹下草坪花壇2、調查三代人的童年時期使用的燃料有什么變化。3、調查本班學生下午放學后時間的分配情況。(放學后自己都做了些什么,分別用了多長時間?)活動二:根據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你得出什么結論?設計說明 活動一:讓學生選擇熟悉、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調查。通過調查了解,掌握基本的調查方法,加強科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活動二: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加強學生對生活中的問題的理解。活動建議 提前2周布置。可以讓學生利用課間、活動課或雙休日時間進行觀察、調查,在這期間教師要與學生保持隨時交流,了解學生的調查情況,同時要求學生記好活動記錄。第1課 《調查》限時作業主要設計人:作業內容 1、判斷(1)所有的調查都可以獨立。( )(2)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3)所有的調查都不能遺漏任何一個目標。( )2、舉例說明調查一般有哪幾種形式?調查時應注意什么?設計說明 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調查”的理解。能讓學生根據不同的具體情境采用不同的調查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科學學習方法。評價辦法 以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方式進行,在交流中共同完善。教師要做到及時鼓勵和表揚。第2課 《預測》預習設計主要設計人: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說明推理與預測不同的科學含義。2、能夠有根據的進行預測。3、初步學會對事物或現象進行科學預測4、意識到預測的不確定性,預測和事實存在區別。活動內容 1、寫出3個生活中科學預測的例子,并寫出相應依據2、收集以往對某種事物的發生或發展預測成功或失敗的例子。設計說明 通過生活中常見現象,知道什么是預測,比較和猜測有什么不同。對課堂教學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學生對身邊的常見事物試著著做出自己的預測。活動建議 提前一周布置,活動期間師生之間加強交流。第2課《預測》限時作業主要設計人:作業內容 1、填一填(1)歷時40年的研究,能夠預測黑猩猩行為的科學家是( )。(2)科學的預測不是隨意的猜想,而是( )地推論。2、判斷題(1)預測要有依據。 ( )(2) 所有的預測都是正確的。 ( )(3)天氣預報也是一種預測。 ( )3、預測10年后你的家鄉會發生哪些變化。設計說明 1填空題和判斷題主要是對本課的基礎知識進行的考查。2.加深學生對預測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評價辦法 先讓學生筆答,在進行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在交流中教師要做出及時評價,以表揚、鼓勵為主。使用意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