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單元 第6章 第3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一、學習目標 1、說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2、提出有關反應速度的問題,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 3、通過“測定反應速度”這個完整的探究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設計實驗,設計記錄表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學習準備 1、實驗用具:60cm長的塑料尺;30 cm長的塑料尺、鋼尺、木尺 2、學生準備:前一節課結束時布置學生圍繞“測定反應速度”作探究設計。要求按探究實驗的全過程完成設計方案。 (1)提出問題:根據自己的興趣提出想探究的問題。對“提出問題”的要求: ①與該課題——人的反應速度有密切關系。 ②所提問題最好有發散性。 (2)作出假設: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作出假設。 要求:作出的假設與提出的問題具有相關性。 (3)制定計劃: 要求: ①操作性強, ②能控制可變的因素(設置對照實驗), ③能注意設置重復實驗, ④所獲取數值的方法應一致。 三、學習過程 1、課上交流設計方案,篩選最佳設計方案,培養表達能力。 學生就測定反應速度提出了許多的問題,并且設計非常完整的實驗方案。經過大家的討論,最后篩選出下面一些課題: ①比較我們幾個人的反應速度誰最快? ②閉眼與睜眼比,哪種狀態反應快? ?③用鋼尺、木尺、塑料尺測量同一個人的反應速度,是否有差異? ?④同樣是塑料尺,用長的和短的分別去測量同一個人的反應速度,是否有差異? 2、師分小組提示注意事項: A、測閉眼時的反應速度時,隨著測試者手松開尺子,同時喊“開始”,或者用鉛筆觸動受試者,而受測者聽到聲音或感覺到觸動后,立刻用拇指和食指抓住尺子。 B、用的長度都是30 cm長的塑料尺、鋼尺、木尺。在所有的測量中,受測者的拇指、食指都要距尺子刻度值為0的一端同樣遠。讀取尺子刻度值時均以拇指上緣為準。為了減少實驗誤差,每一個項目都是測量5次,求平均值。 ?????? ?④任何同學都不要隨意在教室走動,產生風,導致別的組測量產生誤差。 6、數據處理:把表格里的數據進行整理,求平均值,并繪制柱狀圖和折線圖: 統計圖例圖: 7、對實驗結果引導學生對統計圖(柱狀圖和折線圖)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8、情感升華: 從圖中的分析,你得出一個什么道理? 反應速度隨實驗次數增加而加快,做數學題時,對于難題,多做幾次,很快就會了 “勤能補拙”, “天才在于勤奮”。對本課學習進行延伸,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行為的教育。 四、課外探究拓展 探究人的反應速度與測量時間(如早上、上午、下午、夜晚)有關嗎?根據你的探究結果,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