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案教學基本信息課題在品味情感中成長學科道德與法治學段:初中年級初一年級教材書名: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日期:2016年12月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教學目標】感受美好情感,促進精神發展。掌握獲得美好情感的途徑和方法。認識負面情感的積極意義,學會將負面體驗轉化為成長的助力。培養主動影響環境的意識和意愿,積極與人交往,傳遞美好情感,創造美好生活。【教學重點】學會主動、積極影響身邊環境,愿意創造、傳遞情感正能量。【教學難點】辯證看待情感的作用,學會挖掘情感的積極作用。教學過程(表格描述)教學環節主要教學活動設置意圖導入新課【閱讀與感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問題設置】在詩中,你體驗到哪些美好的情感?這些情感具有怎樣的意義?【教師總結】美好情感的作用:表達愿望,促進精神發展。感受美好情感,促進精神發展。開門見山,點明主題。講授新課講授新課環節一體味美好情感環節一體味美好情感【探究一】感受情感之美【運用你的經驗】1.結合我們的生活體驗,說一說還有哪些情感是美好的?2.這些美好情感是由什么引發的?【教師總結】美好情感的產生原因:情由心生,在人的社會交往、互動中自然引發,不能強迫。【探究二】發現情感之旅【問題設置】我們可以通過哪些具體的途徑獲得美好情感?〖情景一〗東東的情感體驗〖情景二〗亮亮的情感體驗【問題設置】你如何看待東東、亮亮的情感體驗?【教師總結】獲得美好情感的途徑:我們可以通過閱讀、與人交往、參與有意義的社會活動等方式獲得美好情感。【頭腦風暴】創造正面的情感體驗我通過(),體驗到了()感,我覺得很美好……【教師總結】創造正面情感體驗的方法:1.完成一項自己喜歡的活動。2.幫助他人。3.走進博物館或大自然。4.欣賞藝術作品。發現美好情感產生的原因。掌握獲得美好情感的途徑和方法。【探究三】選擇情感之路【我和媽媽的戰“疫”日記(一)】【問題設置】日記中的“我”為什么心里感覺不舒服?這是種什么感受?【我和媽媽的戰“疫”日記(二)】【問題設置】日記中的“我”在與媽媽分別后,產生了什么變化?【教師總結】負面情感的積極作用:1.可以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歷,使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加飽滿豐盈。2.將負面情感轉變為成長的助力,可以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不斷成長。認識負面情感的積極意義。學會將負面體驗轉化為成長的助力。環節二傳遞情感正能量【探究四】搭建情感之橋【閱讀與感悟】《美好的情感》汪國真【問題設置】我們該如何傳遞美好情感?【探究與分享】“堅守疫區的咖啡店”【問題設置】一杯咖啡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教師總結】方法(一)我們可以用自己熱情和行動來影響環境。【問題設置】結合案例思考,情感是如何在人們之間傳遞的?【教師總結】方法(二)我們的情感需要表達、回應,需要共鳴。【問題設置】咖啡店處理善款的方式給我們怎樣的啟示?【教師總結】關心的技巧:1.沒有偏見,以接納的姿態認真傾聽或觀察。2.適時運用可能被接受的方式向對方表示關心。3.關注對方的態度和反映。4.確認對方是否接受自己的關心。5.如果沒有被接受,則調整方式,以對方能夠接納的方式來表達。【探究與分享】“英雄之城(節選)”【問題設置】人們通過哪些行為傳遞了美好情感?具有怎樣的意義?【知識梳理】傳遞情感正能量的意義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創造美好的情感體驗,在傳遞情感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的感受,使我們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圍世界也因為我們的積極情感而多一份美好。培養學生主動影響環境的意識和意愿,積極與人交往,掌握傳遞情感正能量的方法。感受傳遞情感正能量的意義。環節三本課總結美好情感促發展體味美好情感美好情感的產生于獲得途徑、方法在品味情感中成長將負面體驗轉化為成長的助力傳遞情感正能量主動影響環境,傳遞情感正能量總結回顧,夯實基礎。《在品味情感中成長》學習任務單【學習目標】1.感受美好情感,促進精神發展。2.掌握獲得美好情感的途徑和方法。3.認識負面情感的積極意義,學會將負面體驗轉化為成長的助力。4.培養主動影響環境的意識和意愿,積極與人交往,傳遞美好情感,創造美好生活。【課前預習任務】1.體味美好情感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讓我們身心愉悅,逐漸豐富我們對生活的、對人生的。這些情感表達著我們的,促進我們的。2.傳遞情感正能量在情感體驗中,我們并不總是被動地接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也可以來影響環境。我們的情感需要、,需要。【課上學習任務】我和媽媽的戰“疫”日記(節選)材料一我和媽媽的戰“疫”日記(一)2020年2月6日下午,媽媽接到了支援武漢一線的通知。在出門的時候,媽媽回頭跟我和弟弟說:“你們在家要聽爸爸話,等我平安歸來!”然后便奔赴了抗“疫”一線。這時的我,既舍不得又擔心她的安危,但我卻不能讓她留下來陪我。眼淚在我的眼眶中打轉,為了不讓媽媽擔心,我忍住沒有讓它掉下來。1.問題:日記中的“我”為什么心里感覺不舒服?這是一種什么情感?材料二我和媽媽的戰“疫”日記(二) 在媽媽出發之后,我更關心疫情的發展了,在電視上,我看到成千上萬的“白衣天使”加入這場抗“疫”的戰斗。她們獲得了一個美麗的稱號“最美逆行者”。她們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舉動讓我非常感動。同時我也非常驕傲,因為我的媽媽也是其中的一員。我要向媽媽學習,以后做一名對祖國和社會有貢獻的人。2.問題:日記中的“我”在與媽媽分別后,產生了什么變化?這樣的負面情感有什么意義?【課后作業】1.以下行為屬于創設美好情感體驗的活動是()①假期去博物館做志愿者②通過自己的努力,攻克數學難題③看電影時大聲與朋友交流電影內容④和同學一起去網吧打游戲⑤通宵看科幻小說⑥與同學一起去郊外踏青A.①③⑥B.①②⑥C.①②③D.③④2.2019年3月5日,杭州公交車司機柴師傅把車上的傘借給了一名抱著孩子的乘客。沒想到這名乘客特意定制了100把橙色愛心傘送過來表達謝意,回饋社會,得到了廣大市民朋友的點贊認可。從1把傘到100把傘的故事告訴我們()①關心傳遞著美好情感,傳遞生命正能量②關心有利于社會和諧,使我們不斷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③關心他人就一定能獲得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回報④要學會感恩,增強責任感,積極承擔社會責任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2019年3月22日下午,在意大利眾議院,習近平主席同眾議長菲科舉行會見。臨近結束時,“70后”的菲科突然拋出了這句話。“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聽到眾人的笑聲,菲科補充道:“因為我本人當選眾議長已經很激動了,而中國這么大,您作為世界上如此重要國家的一位領袖,您是怎么想的?”習近平主席的目光沉靜而充滿力量,他說,這么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愿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 如何理解“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句話表達的情感?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如何傳遞美好情感?【課后作業參考答案】1.B;2.D;3.(1)“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一簡潔、睿智的回答,是濃濃的愛國熱情,是樸實的為民情懷,彰顯了一種博大胸懷,體現出大國領袖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甘于奉獻、勇于擔當、矢志不渝的思想境界和責任擔當。(2)作為青少年,在情感體驗中,也可以用自己的熱情和行動來影響環境。我們的情感需要表達、回應,需要共鳴。在與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們可以傳遞美好的情感,傳遞生命正能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初一道德與法治(統編版)-在品味情感中成長-1教案.docx 初一道德與法治(統編版)-在品味情感中成長-3學習任務單.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