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我國的經濟發展3.2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導學案教學目標:理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識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容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理解并學會運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及措施;識記并理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的必要性和內容;理解并運用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原因及供給側結構改革。教學重難點:建設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措施。教學過程:(一)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探究與分享】(教材第38頁)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示】問題:第一,從產業體系的角度看,我國制造業存在著自主創新能力弱、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科技含量低等問題,制約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第二,從經濟增長動力的角度看,投資、消費和出口三股動力不足存在不均衡現象,經濟增長較大程度依賴投資和出口,國內消費需求的拉動力弱,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解決: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強自主創新,提升制造業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優化投資結構,積極支持資本投向符合國家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政策的領域;要轉變貿易方式,努力開辟新的國際市場,化解過剩產能;要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居民消費結構升級,釋放居民消費潛力,帶動制造業發展,從而轉換經濟增長動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1、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1)原因(為什么)①必要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轉變、優化、轉換的迫切要求。②重要性:只有形成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堅實而強大的。【提示】我國正處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要促成三個轉變:①促進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協調拉動轉變;②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產業協同帶動轉變;③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提高轉變。內容(是什么)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它包括以下七個部分:、的產業體系。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和核心。(2)、的市場體系。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配置資源的主要機制。(3)體現、促進的收入分配體系。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激勵和平衡機制。(4)彰顯、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在空間布局方面的體現。(5)、的綠色發展體系。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生態環境基礎。(6)、的全面開放體系。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與外部世界的聯系機制。(7)充分發揮作用,更好發揮作用的經濟體制。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基礎。以上幾個體系是統一整體,要一體建設、一體推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借鑒發達國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國、具有中國。【思考】現代化經濟體系體現的新發展理念是什么?(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究與分享】(教材第40頁)發展經濟的著力點要放在實體經濟上【提示】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實體經濟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當前世界各國紛紛吸引投資回流的背景下,經濟發展仍存在質量總體水平較低、產品附加值不高的問題,特別是面臨著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張與發展空間有限的挑戰,實體經濟面臨著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因此,要進一步實現經濟持續增長,開拓新的增長空間,就必須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盡快實現增長模式從傳統的數量擴張轉到質量提升,從要素驅動轉到創新驅動。補充:實體經濟是與虛擬經濟相對而言的。虛擬經濟是指證券、期貨、期權等虛擬資本的交易活動。虛擬經濟本身不直接創造價值,但具有優化資源配置、動員儲蓄轉向直接投資、促進實體經濟價值創造的能力。實體經濟是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生產、銷售及提供相關服務的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貿服務業、建筑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為什么(原因)——必要性(我國經濟的現狀):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建設好。【注意】經濟發展不等于經濟增長。經濟發展不僅意味著國民經濟規模的擴大,更意味著經濟和社會生活素質的提高。所以,經濟發展涉及的內容超過了單純的經濟增長,比經濟增長更為廣泛。我國經濟進入新時代,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所以,凡是強調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數量的說法,都是不科學的。2、怎么做(措施)——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1)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①目標:實現、、、協同發展,使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為增強,支撐實體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②要求: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經濟上,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原因: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是國家強盛的。要求: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必須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推動、、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供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端入手,重點是促進,促進,降低,發展和,增加和,增強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2)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體系。①目標:實現良性互動、融合發展、統籌整體優化,培育和發揮,加強區域優勢互補,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②要求:實施戰略和戰略。【探究與分享】(教材第41頁)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結合材料,說明促進農村一二三聲業融合發展的意義。第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就是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服務的融合。融合,就是緊密關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破了產業的界限,形成農業和第二、第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第二,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完善了惠農、富農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真正分享產業鏈延伸、產業功能拓展的好處,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第三,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利于把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引入農業,用現代理念來引導農業、用現代技術改造農業,從而提高農業競爭力,為實現鄉村振興、促進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關于鄉村振興戰略】(1)原因: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2)要堅持農業農村發展,按照、、、、的總要求,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關于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措施(怎么做):加大力度支持、、、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振興,發揮優勢推動,創新引領率先實現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探究與分享】(教材第42頁)我國企業到海外投資辦廠【提示】第一,從客觀條件來看,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要求國內企業必須融入世界,加入全球化的分工中。從自然條件、人文資源等多方面條件來看,不同的國家比較優勢各不相同,可以相互交流和取長補短。企業到海外投資有風險,但也有機會。第二,從企業經營目標來看,企業的經營目標是獲取利潤,對外投資不僅能擴大市場,還能用相對低的成本獲取優質資源,能大大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我國具備相應條件的企業應當進行海外投資。第三,從企業自身的實力、條件和發展需要來看,我國有些企業經過階段性發展,起核心技術、核心產品、產品市場、服務水平已經有條件、有能力接受國際市場考驗。材料中的汽車制造企業就已具備相應條件和能力。總之,影響我國企業到海外投資成敗的因素多種多樣,如果涉及具體企業,應該統籌規劃、綜合論證、科學決策、審慎決斷,而不應把問題簡單化。(3)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①目標: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開放朝著、、方向轉變。②要求:著力發展經濟,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更好利用資源和市場,繼續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國際交流合作,形成、的開放格局,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的方向發展。3、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1)基本經濟制度的所有制角度,必須堅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角度,充分發揮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作用。(3)具體發展路徑角度,全面貫徹理念,堅持以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構建知識體系】(學生自主整理)【知識鞏固】(一)易錯點1、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2、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中低速發展階段。3、虛擬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4、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消費端入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二)選擇題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按照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還要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由此可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在()①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②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③引領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方向④為我國經濟競爭力不斷增強提供支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大興機場正式運行,輻射京津冀”“相信粵港澳深化合作,一定能打造出國際一流灣區”“推動長三角營商環境一體化”“加快補齊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短板”。這些是某一新聞中的關鍵句。若給這組新聞取一個標題,下列選項中,最合適的是A.潛力無限綠色發展B.科技驅動創新發展C.東西聯動融合發展D.區域聯動協調發展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指出,縱觀國際經貿發展史,深刻驗證了“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的規律。各國削減壁壘、擴大開放,國際經貿就能打通血脈;如果以鄰為壑、孤立封閉,國際經貿就會氣滯血瘀,世界經濟也難以健康發展。這說明促進中國經濟發展應①貫徹創新發展理念,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②堅持開放發展,堅持互利融通,建構內外聯動的發展格局③堅持包容普惠,推動各國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④貫徹協調發展理念,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任何時候都不能脫實向虛。發展實體經濟,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創新驅動,優化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反映大力發展實體經濟①成為我國當前黨和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②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先進制造業③要避免網絡與實體經濟融合,以防脫實向虛④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三)主觀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需求,某省政府堅持在發展中滿足群眾需求和實現民生幸福:一方面,適應人民群眾“改善生活”的需要,大力發展生產,采取措施促進產品質量和性能提升,更好地滿足中高端需求;另一方面,振興鄉村、協調區域、促進公平,在促進科學發展的同時,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一系列制度的落實、政策的出臺、方案的踐行,使得該省人民對改革發展的獲得感不斷提升、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感更加迫切。運用“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知識,說明該省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參考答案易錯點錯;2、錯;3、錯;4、錯。選擇題BDCD(三)主觀題①貫徹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②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該省采取措施促進產品質量和性能提升,更好地滿足中高端需求體現了這一要求。③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該省通過相關舉措促進公平、振興鄉村體現了這一要求。④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該省通過相關舉措促進區域協調,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體現了這一要求。【解析】此題考查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是明確設問指向和準確掌握教材基礎知識。本題知識指向明確,設問角度是怎么做,主題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認真審讀材料,把握有效信息,同時,調動和運用“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相關知識,對材料進行具體分析,注意理論與材料相結合。依據材料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需求,采取措施促進產品質量和性能提升,振興鄉村、協調區域、促進公平,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可知,貫徹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依據材料某省采取措施促進產品質量和性能提升,更好地滿足中高端需求可知,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依據材料通過相關舉措促進公平、振興鄉村可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依據材料通過相關舉措促進區域協調,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可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