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版 九年級上冊科學學案 第二講:常見的酸、常見的堿 1-3常見的酸 1、鹽酸(氯化氫溶液) (1)物理性質 化學式 顏色 狀態 揮發性 HCl 無色(工業鹽酸由于混有Fe3+而呈黃色) 刺激性氣味的液體 易揮發 (2)化學性質 與指示劑反應: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無色酚酞不變色。 與稀鹽酸反應的物質 觀察到的現象 化學方程式 硝酸銀 有白色沉淀生成 HCl+AgNO3═AgCl↓+HNO3 雞蛋殼(主要成分碳酸鈣) 雞蛋殼逐漸溶解,有氣泡產生,可使燃著的火柴熄滅 2HCl+CaCO3═CaCl2+CO2↑+H2O 生銹的鐵釘 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長時間放在鹽酸中會有無色氣體生成 Fe2O3+6HCl═2FeCl3+3H2O Fe+2HCl═FeCl2+H2↑ 氧化銅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變為藍色 CuO+2HCl═CuCl2+H2O 2、硫酸 (1)物理性質 化學式 顏色 狀態 揮發性 H2SO4 無色 粘稠的油狀液體 難揮發 (2)化學性質 與指示劑反應: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無色酚酞不變色。 與稀硫酸反應的物質 觀察到的現象 化學方程式 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BaCl2+H2SO4═BaSO4↓+2HCl Fe2O3粉末 紅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 Fe2O3+3H2SO4═Fe2(SO4)3+3H2O 鋅粉(Zn) 產生氣泡 Zn+H2SO4═ZnSO4+H2↑ ★濃硫酸的特性:強腐蝕性、脫水性、吸水性(實驗室常用干燥劑)、溶于水放出大量熱。 1-4常見的堿 名稱 氫氧化鈉(NaOH) 氫氧化鈣[Ca(OH)2] 俗稱 燒堿、苛性鈉 熟石灰、消石灰 物理性質 常態下為白色固體,易潮解,極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的熱,水溶液有澀味和滑膩感。 常態下為白色粉末狀固體,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稱石灰水。 化學性質 具有較強的腐蝕性,具有堿的通性。 ①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2NaOH+CO2═Na2CO3+H2O(NaOH密封保存的原因) 2NaOH+SO2═Na2SO3(亞硫酸鈉)+H2O 2NaOH+SiO2═NaSiO3+H2O(堿性溶液不能放在帶玻璃塞的試劑瓶中的原因) ②與酸發生中和反應 2 NaOH+H2SO4═Na2SO4+2H2O ③與某些鹽反應 CuSO4+2NaOH═Cu(OH)2↓+Na2SO4 具有較強的腐蝕性,具有堿的通性。 ①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Ca(OH)2+ CO2═CaCO3↓+H2O(常用來檢驗CO2氣體) Ca(OH)2+ SO2═CaSO3↓+H2O ②與酸發生中和反應 Ca(OH)2+2HCl═CaCl2+2H2O ③與某些鹽反應 Ca(OH)2+Na2CO3═CaCO3↓+2NaOH(工業制堿法) 練習題 1.在研究NaOH溶液與稀鹽酸反應時,小金設計并完成了如下實驗:實驗①:在燒杯中注入適量NaOH溶液,測得其pH=13;然后將一定量的稀鹽酸注入燒杯中與NaOH溶液充分混合,測得混合后溶液的pH=8。實驗②:在燒杯中注入適量NaOH溶液,并滴加2滴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然后將一定量的稀鹽酸注人燒杯中,發現紅色褪去。則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實驗①的現象能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化學反應 B.?用氧化銅粉末可以檢驗實驗②反應后的溶液中存在鹽酸 C.?用氫氧化銅可以檢驗實驗②反應后的溶液中存在鹽酸 D.?NaOH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的實質是H+和OH-結合成水分子 2.下列物質中,都能跟稀硫酸、稀鹽酸發生反應且反應中表現了“酸的通性”的組合是( ???) ①金屬鋅②碳酸鈉③氫氧化鈣④氯化鋇溶液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下列有關酸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冷的濃鹽酸可以用鐵桶存放????????????????????????????????B.?硫酸溶液中K+、Ca2+、OH-、Cl-可以大量共存 C.?稀鹽酸能跟硝酸銀反應體現了酸的通性???????????????D.?稀硝酸能跟鐵反應,但不生成氫氣 4.物質性質決定它的用途,還決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體NaOH具有以下性質:①白色片狀固體②有腐蝕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熱⑤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實驗室中必須將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B.?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 5.下列對事實的解釋正確的是( ???) 選項 事實 解釋 A 長期使用某種農藥,效果越來越差 害蟲對農藥進行了自然選擇 B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能與酸發生酸堿反應 C 食鹽水能清洗傷口 細菌細胞能吸收食鹽水,使蛋白質凝固 D 人體激烈運動后,肌肉會酸 肌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產生乳酸 A.?A???????????????????????????????????????????B.?B???????????????????????????????????????????C.?C???????????????????????????????????????????D.?D 6.分析推理是科學學習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確的是(??? ) A.?中和反應有鹽和水生成,因此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B.?堿溶液的pH都大于7,因此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堿溶液 C.?硫酸溶液與BaCl2溶液能反應產生白色沉淀,因此能與BaCl2溶液反應產生白色沉淀的一定是硫酸溶液 D.?稀硫酸滴入石蕊試液后溶液變紅色,因此鹽酸滴入石蕊試液也變紅色 7.將一套如圖所示的密閉裝置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經過一段時間后,出現的情況是(??? ) A.?指針偏左,食鹽溶液一定變濃,氫氧化鈉固體變質 B.?指針偏左,食鹽溶液一定變濃,氫氧化鈉固體潮解 C.?指針偏右,食鹽溶液一定變濃,氫氧化鈉固體潮解 D.?指針偏右,食鹽溶液一定飽和,氫氧化鈉固體潮解 8.如圖是某學生設計的一種有洗氣、檢驗、貯氣等用途的裝置。 (1)當除去氧氣中混有的水蒸氣時,混合氣體應從________(填“A”或“B”)處導管進入,瓶中盛有的物質可以是________。 (2)當檢驗實驗室制取的氫氣中是否含有氯化氫時,瓶中盛有的試劑可以是________。 9.在探究稀鹽酸性質時,小樂同學先在試管中注入少量稀鹽酸,然后再加入足量氧化銅粉末與之反應。反應前后試管中溶液的離子種類及個數比變化如圖所示。 (1)由圖判斷,“●”表示的是________(填離子符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2)下列能與稀鹽酸發生反應,且符合圖示離子種類和個數比變化的是________(選填序號)。 ①銅片②鋁片③氫氧化鈉溶液④碳酸鈣粉末 10.濃硫酸具有脫水性,能把小木棍、蔗糖(C12H22O11)等中的氫元素和氧元素“脫出”結合成水。用小木棍蘸取濃硫酸少許,一段時間后,小木棍上出現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如果蔗糖完全脫水,則生成C和H2O的質量比是________。 11.如圖是“蓋房子”的游戲示意圖,其規則是根據“上下相鄰兩層的物質之間均可發生化學反應”來推砌樓層。圖中已放置好四種物質,還有二氧化碳、碳酸鈉溶液、硫酸銅溶液三種物質待放置。請回答: (1)二氧化碳應放在________處(填序號); (2)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到③中,產生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 (3)第二層內的兩物質間能相互轉化,請寫出其中的一個化學方程式________。 12.實驗室有鹽酸、白醋、檸檬酸三種溶液,回答下列問題: (1)向三氧化二鐵(紅棕色固體)中放入足量鹽酸,充分反應后,觀察到的現象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 (2)理論上溶解3.2g三氧化二鐵,需要36.5%的鹽酸多少克?(列式計算) 答案解析: 1.【解答】實驗①:在燒杯中注入適量NaOH溶液,測得其pH=13;然后將一定量的稀鹽酸注入燒杯中與NaOH溶液充分混合,測得混合后溶液的pH=8。除了可能是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外,還可能是加入的稀鹽酸稀釋氫氧化鈉溶液導致堿性減弱,所以此實驗不能證明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實驗②:在燒杯中注入適量NaOH溶液,并滴加2滴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然后將一定量的稀鹽酸注入燒杯中,發現紅色褪去。實驗②的現象說明稀鹽酸和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且可能恰好反應或稀鹽酸有剩余,加入氧化銅粉末或氫氧化銅都可以通過固體溶解或溶液顏色變化來確定稀鹽酸是否過量,確定反應程度。NaOH溶液與 稀鹽酸反應的實質是H+和OH-結合成水分子。 故答案為:A 2.【解答】①金屬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而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表現出酸的通性:跟活潑金屬起置換反應; ②碳酸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表現出酸的通性:跟某些鹽反應; ③氫氧化鈣與稀硫酸反應硫酸鈣和水,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表現出酸的通性:跟堿起中和反應; ④氯化鋇溶液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氯化氫,與稀鹽酸不反應。 因此符合題意的就是①②③。 故選A。 3.【解答】A.冷的濃鹽酸發生化學反應,不可以用鐵桶存放,故A錯誤;? B.硫酸溶液中的H+與OH-反應生成水,因此它們不能大量共存,故B錯誤; C.稀鹽酸能跟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只有氯離子和銀離子結合,酸的體現通性是氫離子的性質,故C錯誤;? D.稀硝酸能跟鐵反應,但不生成氫氣,故D正確。 故選D。 4.【解答】將氫氧化鈉密封保存,可以防止它與外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也可防止它吸收外面空氣中的水蒸氣熱潮解,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5.【解答】A.長期使用某種農藥,效果越來越差,即能夠抵抗農藥的活下來,而不能抵抗農藥的死去了,也就是農藥對昆蟲進行了自然選擇,故A錯誤;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因為熟石灰能與酸發生酸堿反應生成鹽和水,故B正確; C.食鹽水能清洗傷口,是因為食鹽水能夠使蛋白質變性,從而殺死細菌細胞,故C錯誤; D.人體激烈運動后,肌肉會酸,是因為肌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故D錯誤。 故選B。 6.【解答】A.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但不是中和反應,故A錯誤; B.碳酸鈉為鹽,但是它的水溶液呈弱堿性,即pH>7,故B錯誤; C.氯化鋇和碳酸鈉溶液反應也會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故C錯誤; D.稀硫酸滴入石蕊試液后溶液變紅色,因此鹽酸滴入石蕊試液也變紅色,故D正確。 故選D。 7.【解答】氫氧化鈉固體易吸水潮解,可吸收食鹽水中的水分質量增加,所以天平指針偏右,食鹽溶液一定變濃; 故答案為:C。 8.【解答】(1)當除去氧氣中混有的水蒸氣時,為使得藥品充分接觸,混合氣體應從長導管A端進入,濃硫酸有吸水性,所以瓶中盛有的物質可以是濃硫酸;(2)氯化氫中氯離子可用硝酸銀溶液來檢驗,所以當檢驗實驗室制取的氫氣中是否含有氯化氫時,瓶中盛有的試劑可以是硝酸銀。 8.【答案】(1)A ;濃硫酸 (2)硝酸銀溶液 9.【解答】(1)反應前溶液中的離子是Cl-和H+ , 反應后溶液中的離子是Cl-和Cu2+;因為反應前后都有, 所以它是Cl- , 而就是Cu2+;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uO+2HCl=CuCl2+H2O ; (2)①銅片不能與稀鹽酸反應,不合題意; ②鋁片與稀鹽酸反應,方程式為:2Al+6HCl=2AlCl3+3H2↑,反應前離子個數為12,反應后離子個數為8,不合題意; ③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反應前后粒子的個數都是2,不合題意; ④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反應前后離子的個數比為4:3,符合題意。 故選④。 10.【解答】(1)用小木棍蘸少量濃硫酸,放置一會兒后,可觀察到小木棍蘸有硫酸的部位:碳化、變黑; (2)1個蔗糖分子中含有22個氫原子和11個氧原子,則氫、氧原子個數比是22:11=2:1。根據H2O可知,水分子中氫、氧原子個數比也是2:1,那么如果蔗糖完全脫水,1個蔗糖分子完全燃燒生成12個碳原子和11個水分子,即生成C和H2O的質量比是:(12×12):(18×11)=8:11。 11.【解答】三種物質中,只有碳酸鈉能夠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和硝酸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硝酸鈉,因此②是碳酸鈉。在剩下的兩種物質中,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的絮狀沉淀氫氧化銅,因此③肯定是硫酸銅,那么①就是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應該放在①處; (2)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到③中,產生的現象是:有藍色的絮狀沉淀生成; (3)第二層中,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方程式為: 2NaOH+CO2=Na2CO3+H2O ; 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方程式為: Na2CO3+Ca(OH)2=CaCO3↓+2NaOH 。 【答案】 (1)① (2)有藍色絮狀沉淀生成 (3)2NaOH+CO2=Na2CO3+H2O(或Na2CO3+Ca(OH)2=CaCO3↓+2NaOH 12【答案】 (1)紅棕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Fe2O3+6HCl=2FeCl3+3H2O (2)設需要36.5%的鹽酸質量為x Fe2O3+6HCl=2FeCl3+3H2O 160??????? 219 3.2g????? 36.5%x 160219=3.2g36.5%x x=12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