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 http: / / / DownLoad.aspx nian=2008&qi=1&xueke=中學語文&title=杜十娘怒沉百寶箱&url=----------------Kgxj34SXNgnzmDeU----------------JVYV2qQh4rIqIloVhaWzOzRD7CJA0rigLM8tFfHe22UN4M" \t "_blank )》公開課教學設計作 者:陳惠蓮 單 位:北京二中【教學目標】 1、從小說題目入手,探討造成杜十娘悲劇的原因及悲劇結局的意義。 2、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通過對悲劇結局的討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訓練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問題并運用準確的語言表述觀點的能力。 3、通過對小說的學習和討論,喚起學生對杜十娘命運的同情和對她品格的景仰;引導學生培養獨立自尊的人格。 【教學重點】:充分理解杜十娘悲劇的意義。 【教學難點】研究討論杜十娘悲劇的原因。 【教學方法及課型】研究討論式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人生自古誰無情,情到深處天地動。在文學的殿堂里一路走來,我們目睹了中國女性太多的愛情悲劇,劉蘭芝、祝英臺以及杜十娘,這些不幸的女人,她們用自己的深情演繹自己的人生,成為千古絕唱。可以說中國古代文學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塑造出一系列生動,個性呼之欲出的名女子。這些女子一般是美的,美之外,或剛烈,或賢淑,或才情出眾,或品格高尚。我在看“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時,此感格外強烈。 上節課我們分析了小說情節和人物的性格特點。大家對主人公的遭遇充滿了同情,但是對杜十娘的一些作為也提出了許多疑問。比如屏幕上的這些問題。有的是關于杜十娘悲劇的原因的;有的是關于杜十娘的投江行為;還有的是關于“百寶箱”的。我們這節課先從題目入手,弄清小說為什么取名為《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也許大家提出的很多的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了。從這個題目中我們可以衍生出三個問題。(投影) 問題一:“百寶箱”在小說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導語:(這篇小說主要描寫的是京城名妓杜十娘愛情理想失敗后自毀于江中的故事,題目為什么不叫“杜十娘之死”或“杜十娘沉江”呢?看來這“百寶箱”很重要。) (投影)(分組討論) 答案概要: 1、從“百寶箱”對人物的作用看:可以說“百寶箱”是杜十娘尋求幸福的輔助工具,是她價值的象征。 2、從“百寶箱”對敘事的作用看:“百寶箱”是連接故事的線索;給讀者設置了懸念,增強了作品的可讀性。 具體分析: 杜十娘所以私蓄百寶箱,是把它作為改變自己的處境的依托。“百寶箱”已經幫助她擺脫了風塵生活,杜十娘還想用它為浮居江南以及和李甲歸家后的生活提供經濟資助。她是想借助“百寶箱”實現她“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幸福理想。從“百寶箱”對人物的作用看:可以說“百寶箱”是杜十娘尋求幸福的輔助工具,是她價值的象征。 (如果學生說不出百寶箱是她價值的象征,希望的寄托。教師進一步引導:咱們一起來看“百寶箱”被打開的那段描寫,看看箱中之物價值多少?價值“莫能定其數”。這無價之寶僅是對箱中百寶的評價嗎?它還象征著什么?實際上“百寶箱”也象征著杜十娘對愛情所付出的真情是無價的,那句“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內無珠”。也是借箱中美玉來比自己對愛情的一片真心。) “百寶箱”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形成敘事節奏,杜十娘與李甲的愛情因為金錢而一步步受阻,同時因為“百寶箱”又一步步使阻礙化解,直至走向最后的悲劇。從“百寶箱”對敘事的作用看:“百寶箱”是連接故事的線索;“百寶箱”先合后開,延長故事的秘密,給讀者設置了懸念,增強了作品的可讀性。這正是作者構思的巧妙所在。 問題二、杜十娘的“怒”從何而來? 導語:(百寶箱這么重要杜十娘最終還是把它怒沉于江中了。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她的“怒”從何來。) (投影)(分組討論) 答案概要: 1.是對李甲的背信棄義和孫富的破人姻緣之怒。 2.是封建禮教和社會上人與人的金錢關系對她的迫害之怒。 具體分析: 從本文的敘述來看,杜十娘生活在明代。是封建專制異常嚴酷的時代,是貞節觀念宗教化的時代,程朱理學成為風行天下的官方哲學,其中的“存天理,滅人欲”思想已經成為鉗制人迫害人最有力的精神武器。 而它對女子貞節觀的要求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女戒》中規定“大凡女子,未嫁要貞、夫死要節、遇暴要烈。”明太祖還大樹牌坊,獎勵貞節烈女。杜十娘本為青樓女子,在世人眼里是最不貞潔的女人,與她們這種人的結合,被主流社會認為是男人的恥辱。這樣的社會是容不下杜十娘這樣一個地位卑微操賤業的女人想做一個真正“人”的理想。 李布政就是封建禮教的一個代表。在為杜十娘贖身和歸家的問題上,李布政的嚴父家法一直是李甲心中最大的顧慮。特別是寫孫富用計的全部活動中,他的陰謀詭計的立足點在于抓住了李甲"老父性嚴,尚費躊躇耳"的矛盾恐懼心理,故意問道:"尊大人位居方面,必嚴帷薄之嫌,平時既怪兄游非禮之地,今日豈容兄娶不節之人。"孫富非常清楚地看到,封建禮教下的社會觀念和李布政的嚴父家法,是他可以利用來離間李、杜愛情,以達到奪人之美這一目的的重要武器。當他用“若為妾而觸父,因妓而棄家,海內必以兄為浮浪不經之人。異日妻不以為夫,弟不以為兄,同袍不以為友,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間?” (為什么孫富三兩句話就能摧毀李杜之間近兩年的愛情基礎呢?) 當孫富恐嚇李甲時,李甲被說得“茫然若失”。可見李甲與眾人一樣都把與杜十娘的結合當成是一種恥辱,一種難容與于世的事情。所以說,孫富的離間之詞是具有社會普遍性的,是封建禮教下普遍的社會觀念。 總結:這個封建禮教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是容不下杜十娘這樣一個地位卑微操賤業的女人想做一個真正“人”的理想。因此,矛盾的對立面,站在臺前的是孫富和李甲,站在幕后的起決定作用的是以李布政為代表的封建禮教和嚴父家法。它是十娘與李甲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是摧毀杜十娘愛情理想的根本原因。 (教師:杜十娘的憤怒還有別的原因嗎?孫富的奸計中除用禮教作武器,還借助了什么?)(學生:金錢)(教師:怎么理解金錢對杜十娘的迫害呢?) (學生會從孫富的千金說起,教師要求學生結合小說情節進行分析): 孫富巧言勸李甲以千金聘杜十娘的話主要著眼于金錢,“然尊大人所以怒兄者,不過為迷花戀柳,揮金如土,異日必為棄家蕩產之人,不堪承繼家業耳。兄今日空手而歸,正觸其怒。兄倘能割愛,見機而作,仆愿以千金相贈。兄得千金,以報尊大人,只說在京授館,并不曾浪費分毫,尊大人必然相信。從此家庭和睦,當無間言。”說得李甲“頓開茅塞”。孫富的話主要著眼于金錢,要點有二:一是李甲揮金如土,空手而回,會使他父親認為是“棄家蕩產之人,不堪承繼家業”;二是如果李甲能得千金帶回家,“從此家庭和睦”。說得李甲“頓開茅塞”。在那以利相交的社會里,杜十娘的一片真心終究敵不過孫富的一千兩銀子。 教師總結:通過剛才同學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杜十娘生活的環境,是一個封建禮教占統治地位,同時又交織著金錢利害關系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里,沒有生長真情的土壤,真情就像沒有陽光水分滋養嫩芽,最終只會枯萎和死亡。杜十娘始終沒能躲開禮教的羅網,成為一個金錢和利益的犧牲品。所以杜十娘惱怒的不僅是李甲、孫富對她的迫害,更是封建禮教和金錢利益對人間真情的踐踏與戕害。可以說,杜十娘的悲劇富有強烈的社會穿透力。 問題三、怎樣評價杜十娘的沉江? 導語:(懷著滿腔怒火,十娘與百寶箱最終同毀于滾滾江濤之中。很多人覺得她死的不值,現在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杜十娘的沉江,杜十娘的沉江是否值得,她是否還有出路?) 1、認為十娘死得不值的假設杜十娘的幾種出路:(學生大概會選擇以下幾種) 第一種——跟公子李甲復合。 第二種——接受富商孫富。 第三種——隱瞞出身,再世為人 第四種——回到最熟悉的地方。 第五種——去找柳遇春。 2、認為十娘悲劇結局是必然的原因: ①反對跟公子李甲復合、接受孫富說的理由:無論跟李甲符合還是接受孫富或他人,都是一樣的,只能保住婚姻,而她追求的不僅僅是婚姻,她的生活理想是以“情”為核心的,她一生都在追求真摯的愛情,追求愛情中人格的尊嚴。愛情理想破滅了,此時婚姻對杜十娘來說毫無意義。 ②反對隱瞞出身、遁入空門說的理由:可以說杜十娘忍辱七年,之所以能活下來,就是把愛情理想作為謹慎支柱,她之所以從良就是為了堂堂正正在人前做人,求得一個普通人的自尊。讓她遁入空門或隱姓埋名實際上就是埋沒了支持她活著的理想,這是和她剛烈的性格相違背的。 ③反對杜十娘在離開李甲之后馬上去找柳遇春的理由,那十娘對真摯愛情的追求也就不復存在了,反而這個剛烈專一的形象變得隨隨便便了。 ④反對獨立自主,開創事業的理由:馮夢龍《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曰:“婦人之隨夫,如花之附于枝,枝若無花,逢春再發;花若離枝,不可復合。”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里女子依附的地位。因為在那樣的社會根本沒有女子獨立思想的溫床,所以我們就不要苛求一個弱女子能夠有那樣的獨立自主的意識了。 ⑤反對投江沖動說的理由:李杜絕決時,杜十娘的冷笑、冷言、嚴妝和“未窺公子”以及數足銀兩等行為都可見她死前的冷靜。對于一個把擁有真情作為人生目標的她來說,李甲的出賣這個打擊是巨大的、毀滅性的。她絕望了。自殺的人都有某種程度的偏執,因為決定結束生命并不是什么小事。作為個性剛烈的杜十娘來說,她偏執的是真情,她寧愿用死來抗爭和示威,死的行為可以說是她怒到極點的表現。 教師總結: 我同意杜十娘之死是必然的。 我覺得為主人公設計的這幾條出路都不太可行,因為都有損原著中杜十娘的剛烈形象。當然文學史上有很多婦女在被棄之后仍然活著,所以有那么多的宮怨詩和閨怨詩描寫女人的不幸。這些怨婦形象很值得讀者同情,但她們身上似乎欠缺了些讓人心動的品格,所以無論杜十娘選擇哪條生路,都會讓文學史上減少一個性格剛烈的形象,而只是增加一個令人同情的女人罷了。這個人物的閃光點就在于她雖然身份下賤,卻擁有著真純的愛情理想。她與那些逆來順受的婦女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她始終不能拋棄這份理想。 從人物性格方面講:可以說杜十娘之所以生為了實現這一人生理想。理想既然已經破滅,而生性剛強的她又不肯放棄立身的原則,所以她選擇以死明志。她要以死亡來捍衛了自己的尊嚴,表示了自己的人格是不容污辱的。這讓我想起自投汨羅的屈原,當然他們的身份地位是天壤之別,但他們不容玷污的靈魂和追求理想的信念是同樣高貴的。我覺得十娘的投江正是作者賦于她的思想性格合乎邏輯的發展和表現。因為只有這樣她的剛烈的性格才能彰顯出來了。也正是這種超越時代的思想追求,升華了悲劇的精神高度,同樣也抬高了杜十娘這類人物在世俗中存活下去的門檻。 另外,我們不妨跳出人物性格的分析,從悲劇的審美性角度來看杜十娘之死的必然。 從悲劇的審美性分析 : 作者筆下的十娘必定是以死告終的。因為她的死,能將悲劇沖突推向了高潮,使之具有了十分嚴肅的性質。在中國古典小說中,這種結局是極為罕見的。這一結局就增加了情節的壯烈美和悲劇美,從而使作品具有了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難怪魯迅說,悲劇之所以為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當百寶箱被打開時,杜十娘的性格之美也就達到了極點,當百寶箱和杜十娘同毀于滾滾江濤之中時,小說在藝術上就具有了催人淚下的強烈效果,而又留下“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余韻。 這節課我們從小說題目入手,對杜十娘的悲劇進行了深入探討,從中我們也懂得了要多角度、多層面的思考問題。 朗誦為杜十娘填的詞。 虞美人 詠十娘 傾城荷靨傾國貌,窈窕音姿妙。 可堪七載塵與風,只求隨君燈影伴平生。 真情遠勝櫝中玉,怒對薄情棄。 江流滾滾送香魂,秋夜春朝默默了無痕。 (師:這是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了我對杜十娘形象的看法,其實你們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比如:今天的作業就不限形式。可以用詩歌、散文等任何你習慣的表達方式來寫。) 作業: 1、中國古典小說一般上不靜止寫人物心理,而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請寫一段杜李決絕時杜十娘的心理。 2、黑暗的社會摧毀了杜十娘的愛情和生命,我們幸運地生活在一個相對自由寬松的環境里,不妨暢想一下未來,想一想,我將用什么樣的態度去對待愛情?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4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教后反思陳惠蓮 這堂研討課后,我感想良多。 一是苦。我還在家歇產假時就接到作課任務,然后開始大量搜集資料備課。最初,我準備了若干個方案,在全組同事的幫助下選定了其中之一。之后的工作就是一遍遍的修改教案,一遍遍的試講,然后再由同行們一遍遍的審核,直到大家都覺得無懈可擊。我寫過的教案摞在一起就快趕上一本語文書了,而且還是正反面使用的。我每天備課時間都是在晚上10點之后(因為得等孩子睡著),而且在公開課前的半年里我幾乎沒有在12點之前睡過覺。 二是酸。盡管我為這節課付出了很多,但教案還是一次次被提出意見,我知道大家都想讓這節課趨于完美,但作為執筆者,要推翻自己付出很多心血的成果還是非常舍不得。終于在試講之后,教研員和組長的話點醒了我。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有很好的素質和才華,但是作為一名好的語文老師,我不僅要表現出自己的才華,更要展示我學生的能力。于是在全組同事,特別是兩位組長的幫助下,我從根本上改變了公開課的形式。 三是甜。可以說這節公開課的準備工作,對于我來說是一種煎熬,但更是歷練。它的價值在于幫助我找到了新課標下語文教學改革的可行性方案。比如,我在這節公開課上得收獲有: 1、整個教學設計,簡明精巧,刪繁就簡,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設計的問題,環環相扣,層層推進。課堂的教與學,從小說題目收手,抓住“百寶箱”在情節中的作用;杜十娘“怒”從何來以及如何看待杜十娘的“沉江”這三個關鍵問題展開研討,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認識了本文的思想意義,了解了這部作品的藝術特色,體會到細節描寫在小說中所起的作用,進而提高欣賞古典小說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受了“真、善、美”的熏陶。由于教學設計比較合理,故本人在執教過程中較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對于自己及其他老師如何進行長篇課文的教學,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經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感到解決長文短上的關鍵在于選好突破口,選好關鍵問題,不要面面俱到,只求突破一點,再由表及里,再由點到面,實現目標。 2、在這一堂課的教法上,我追求一個實字,即一定設法讓學生有所得,或在知識方面,或在能力方面,或在思想認識、道德情操等方面,總要有所收獲。應該說,我在這堂課里做到了,因為不僅學生有所收獲,聽課的老師也有新的感受。教無定法,關鍵要使用恰當,有效。閱讀教學首先要讓學生讀懂課本,理解課文,這是閱讀教學中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環。脫離教材的研讀而進行空泛的討論,實際上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看似熱鬧,實際上,常常是議無定論,議而不決,模糊了學生的認識。我運用師生討論這種最普通的教法,關鍵是精心設計能體現作品的意義和藝術魅力的、最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學生有疑惑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安排應該有合理的邏輯順序,上課時,還要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把一個較難的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由易到難地引導學生解決。而要做好這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在教學中堅持不懈的進行,一定會提高自己扎實的教學功底。 3、面對全體,形成互動 所提的問題面向全體學生,為全體學生著想,使每個學生對問題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體驗、感受、思考和理解認識做出相對合理的回答。提問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不是單一的,而是豐富的。每個學生都有發揮的自由。不過,學生從自己的認識理解角度來回答,可以是合理的,但往往不一定是全面的、深刻的。因此,每個學生有可能從同伴的答案中得到新的啟示,發現新的答案,甚至是出乎老師意料的新奇的答案,于是,答案具有豐富性、多樣性,課堂上的心智交流就處于一種多向的互動的激活的狀態。我提的這三個問題,正是為了這一點。在公開課后,我也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工作,效果越來越好。比如在講小說或戲劇時可以拋棄乏味的情節串講,而是讓學生自己閱讀作品,再看影視作品,之后讓學生當堂點評優劣。這樣學生對課文情節的把握更詳盡,對人物的分析更到位,更全面。 在教學的的實踐中,也會有一些遺憾:一是由于時間緊迫,學生的活動還未充分展開,他們思想的火花海沒有充分綻放。二是這一堂課上,學生的才智還沒有充分顯現出來,比如:在我朗誦完《虞美人》后,如果時間允許,也應讓學生當堂做文或詩,來表達對主人公的看法。這樣更能培養他們的才華,也更能加深學生對小說的理解。 只可惜時間有限,只好留作課下作業。 以上是我在研討課后的一些想法,盡管這次公開課受到同行們的一致好評,但我總覺得再做一次效果還會更好。課堂教學永遠是遺憾的藝術,每次課后,總會覺得還不夠完美,也許正是這對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促使我們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進步。十年的教學生涯,使我認識到語文教師太難當,語文最難教,語文教學的改革最難進行,常常容易走極端。引導學生研讀課文,品味文章的語言永遠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和著眼點,教學要教到實處,學到實處,先要實現新課標所強調的語文的工具性,然后再引導學生學習和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從而實現新課標所強調的語文的人文性,這是我進行教學改革時特別注意的。教學相長已是舊話,如今崇尚的是教師在公開課的磨煉中成長。確實,公開課是沙子,它能淘出金子。另外,我篤信公開課不是經過彩排的話劇,也不是事先準備好的答案。它的示范作用就在于雖是原生態的課堂,但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充分展示才華并且在情智上得到更高的發展。 我覺得,如果送給學生一支畫筆,他們就能描繪出整個美麗的天空。自然,本真,靈活,精彩,將是我今后教學的目標。我心中一直有一個完美語文老師的輪廓:1、她要有樂業的信念和敬業的態度。2、她要有個性化的追求,追求自己的教學和管理風格。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屬于我們個人的優點和長處,例如,知識結構扎實、廣博的就可以做學者型的老師;文筆好會寫詩作文的可以做作家型的老師;有耐心,關心學生體貼如微的就可以做溫柔和藹型的教師。因為只有老師無畏的展現突出的個性,才會允許學生有展現個性的機會。3、她要不停的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她認真研讀新課標;她尊重學生,平等的對待學生;她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多設計活動內容,為合作學習創造機會和空間;她的學生既有活躍的思維又是個文明守規矩的人;她更是一個會留作業的語文教師。不管留什么作業孩子們都愿意寫,而且還科學、合理。 以上只是我真實的一段心理歷程。其實新課程的改革對于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一次考驗,一次挑戰,更是一次機遇!那么就讓我們攜起手來在這片全新的教改天地中“上下求索”吧!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12張PPT)1、為什么孫富的幾句話就迫使李甲出賣了杜十娘呢?2、李甲為什么如此懼怕父親?3、杜十娘之死是否有自身原因?4、杜十娘的投江是否太草率了?5、即使被棄就必須自盡嗎?還有沒有別的出路?6、如果早把“百寶箱”交給李甲她是否就能獲得幸福了?7、“百寶箱”對杜十娘有什么作用?8、杜十娘在最后時刻為什么不用“百寶箱”來挽回愛情?同學提出的問題:*杜十娘的“怒”從何來?*怎樣評價杜十娘的沉江?*“百寶箱”在小說中有什么作用?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百寶箱”在小說中有什么作用?對敘事的作用 :對人物的作用 :“百寶箱”是連接故事的線索,是給情節設置的懸念。“百寶箱”是杜十娘尋求幸福的輔助工具,是她自身價值的象征。杜十娘的“怒”從何而來?﹡是對李甲的背信棄義和孫富的破人姻緣之怒﹡是對迫害她的黑暗社會之怒怎樣評價杜十娘的沉江?﹡之所以生——渴望有尊嚴的生活以及真誠的愛情﹡之所以死——以死明志,用死來捍衛自己的尊嚴,表明人格不容污辱。從人物性格方面分析:從悲劇的審美性分析 :將悲劇沖突推向了高潮,增加了情節的壯烈美和悲劇美,從而使作品具有了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虞美人 詠十娘傾城荷靨傾國貌,窈窕音姿妙。 可堪七載塵與風,但求隨君燈影伴平生。 真情遠勝櫝中玉,怒對薄情棄。 江流滾滾送香魂,秋夜春朝默默了無痕。課外延展:*1、請寫一段杜李決絕時杜十娘的心理活動。*2、想一想,我將用怎樣的態度去對待未來的愛情? (形式不限)馮夢龍《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曰:“婦人之隨夫,如花之附于枝,枝若無花,逢春再發;花若離枝,不可復合。”《女戒》中規定“大凡女子,未嫁要貞、夫死要節、遇暴要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公開課教學設計.doc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公開課課件.ppt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課堂視頻實錄.wmv 反思.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