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探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PAD 課堂下的信息化技術融合教學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來自北師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下冊第 8 章第 1 節《人類的食物》,是 這一節第二課時的內容。學生學習了第一課時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后,在課堂上總 追問教師如何知道食物中含有這些物質,如何用實驗來探究食物中含有這些營養 物質。為保護學生提出問題的欲望和能力,教師引導學生圍繞自己提出的問題開 展探究,設計了《探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系列實驗》,師生進行了共同探究。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一課時的學習中,已經知道了食物中含有六大類營養物質,對于食 物中含有的營養物質有一定的認識,如知道面粉富含淀粉。但如何鑒定食物中是 否富含某種物質還不是很清楚。初一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動手 能力與合作能力。學生基本都能熟練操作 PAD。但是對于科學原理和嚴謹的科學 操作還有一定距離,因此可以通過魔術表演、微課學習、PAD 輔助等方式幫助學 生完成本節課的目標,提高學生的科學意識和創新精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說明鑒定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原理;描述不同乳制品中的蛋白質含量 2.能力目標 通過鑒定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與測定蛋白質含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通過信息化教學提高學生的信息化素養與創新精神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同合理膳食,關注食品安全;認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鑒定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課堂時間緊張,容易導致學生 對實驗原理掌握不牢固、實驗結果分享不全面,特別是實驗數據的統計往往需要 花費大量的時間,從而導致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很倉促,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 本節課需要突破的難點。 五、設計思路 為突破以上重難點,本節課借助移動終端 PAD 實現了多種信息化教學工具的 融合,主要包括 AiClass 云課堂、在線協作 APP 石墨文檔、個人微信公眾號。 本節課包含 2 個實驗,其中實驗一探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為必做實驗,實驗 二測定不同乳制品中的蛋白質含量為選做實驗。通過 PAD、多樣化的微課、豐富 的實驗器材實現個性化學習與分層教學。 六、教學流程圖 七、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微信公眾號助力移動學習與泛在學習 課前將學習資料《探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微課、《測定蛋白質含量》微課、《如 何使用研磨過濾器》微課上傳到個人微信公眾號,以文章的形式推送,學生根據 自身情況自主預習,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可以較快掌握實驗原理以及新儀器研磨過 濾器的使用。 2、課中教學過程--PAD 教學實現個性化學習與分層教學 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展示興趣小組同學 興趣小組同學分享自 ①學生分享, 的早餐或午餐圖片。 己的午餐都有哪些食 教師提問我們如何確定食物中真的含有這些 物,這些食物都包含 營養物質?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探究食 哪些營養物質。 物中的營養物質。 課前用米湯在一張白紙上寫上字,待干后沒 學生用噴瓶將神奇的 溶液噴到白紙上,然 ②魔術表演, 激發興趣 引導學生揭秘魔術--淀粉遇碘變藍。那么我 后出現了“我愛生物 們如何鑒定蛋白質以及脂肪? 老師”幾個藍色大字。 設計意圖:小魔術的方式展示鑒定淀粉的實驗原理,這大大激發學 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熱情高漲,表現出強烈的探究欲望。 1.播放《鑒定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原理》視頻。 1.觀看視頻,學習基 ③微課助力, ②蛋白質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2.展示利群超市琳瑯滿目的乳制品,引發學 2.學生思考不同乳制 生思考不同的乳制品中蛋白質含量一樣嗎? 品中蛋白質含量是否 初步了解實驗原理與 實驗步驟。 3.介紹實驗材料用具與材料。實驗托盤分為 3.檢查實驗用具。 三個區域:基本裝置、自主選用裝置、待測 定食物。 設計意圖: 給學生提供不同的實驗材料,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 各小組的待測定的食物都不同,通過在線協作匯總結果,全班分享。 同時不要求唯一的實驗方法,給學生提供多種實驗用具,激發學生 的創新精神。 4.通過 PAD 給學生推送多種學習資源。 微課 1《鑒定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原理》 微課 2《如何測定蛋白質含量》 4.學生根據自己的實 驗材料和興趣自主選 擇需要學習的微課。 ④小組合作, 微課 3《如何使用研磨過濾器》 動手實驗 5.小組動手做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單獨指導每 5.小組內組員分工合 個小組。 作,動手進行實驗。 設計意圖:通過 PAD 推送學習資源,學生如果對于實驗原理沒有完 全掌握或者疑問便可反復觀看,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同時 PAD 實現 了分層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想學習的知識。 6. 教師將課前在 AI CLASS 平臺設計好的任 6.學生做實驗的過程 務通過 PAD 推送給學生。 中,小組代表將小組 的結果分別上傳到相 ⑤PAD 助力課 任務 2:將食物所含營養物質鑒定結果填寫 關的任務下。 堂,云匯總實 到云表格 1 設計意圖:傳統課堂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實驗數據的處理很難將十 幾個小組的數據都收集起來處理好。在本節課中學生分小組在 PAD 輸入實驗數據,后臺會自動匯總求平均值,并自動生成柱狀圖。在 線協作工具的加入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3 分鐘就可完成。 學生介紹自己的鑒定 ⑥分析實驗 教師在大屏幕上展示學生的實驗結果。請不 學生自己歸納食物中 結果,關注合 同的小組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并根據大家 都含有哪些營養物 匯總的實驗結果就自己的飲食提出自己的建 質。分析不同乳制品 中的蛋白質含量,給 大家今后如何選擇乳 制品提供建議。 教師播放視頻展示顯微鏡下細胞中的淀粉粒 觀看視頻,感受生命 ⑦課堂小結, 與脂肪顆粒,讓學生感受生命之美,進一步 之美,認識到合理膳 食與食品安全的重要 性。 3、課后延伸--微信公眾號為學習插上翅膀 課后,將學生成果如實驗結果照片、實驗結果表格等分享到微信公眾號,跨越時 間和空間分享成果,為生物學習插上翅膀。同時感興趣的小組討論如何在顯微鏡 下觀察到淀粉粒和脂肪顆粒,進一步延伸本節課。 八、板書設計 探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 實驗原理 ①淀粉遇碘變藍; ②蛋白質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③脂肪遇蘇丹四變橘紅色。 2. 實驗步驟 3. 感受與收獲 九、教學評價 本節課先后進行了校內公開交流、青島市城鄉交流、青島與香港兩地交流, 2019 年 4 月香港佛教正覺中學來青島交流,在我校香港學生與大陸學生共上這 一節生物課。專家老師的點評如下: 香港正覺中學游美斯校長評價 課堂伊始張老師通過趣味的魔術表演,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手段上, 張老師采用了 PAD 教學,利用 PAD 拓展資源包、自主選擇微課學習技術手段很好地實 現了分層教學。特別是張老師給學生提供了許多選擇的機會,例如實驗材料各小組都不 完全相同以及多種多樣的微課讓學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學習的內容,這是一節很棒的生 物課! 青島局屬教研員薛虓嵩老師點評 張老師本節課在原有課本教材的基礎上,從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角度出發,結合 pad 教學與在線協作高效地擴充了課堂知識容量。 在教學模式上,張老師利用實驗現象照片共享、在線協作填寫實驗數據等實現了高 效率地在線匯總學生實驗數據,并及時與全體同學分享。在實驗數據的分析上,分享典 型的失誤操作并及時糾正,這對學生的后續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十、教學效果與反思 本節課將 PAD 運用到課堂中,并通過 PAD 融合了多種信息化教學工具,突出 了信息化教學的高效性和實時互動,實現了移動學習、分層教學和個性化學習。 AiClass 云課堂的互動功能充分加強了師生和生生互動;在線協作 APP 石墨文檔 的加入,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節約了課堂時間;個人微信公眾號跨越了時間 和空間,彌補了放學后學習的空白。 通過課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本節課有效推動了學生的發展和變化。學生充 分理解了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學生的思維品質,敢于提問、敢于質疑、創造性解 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發展,培養了學生的學科素養和創新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