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杠桿(一) 杠桿 杠桿:如果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夠繞著固定點轉動,這一根硬棒就叫做杠桿。 杠桿五要素:支點(false)、動力(false)、阻力(false)、動力臂(false)、阻力臂(false) ①支點:硬棒繞著轉動的固定點。 ②力的作用線:力所在的直線。 ③力臂: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3445510444519431076200 蹺蹺板 用硬棒撬動石頭 杠桿平衡 杠桿平衡:若杠桿處于靜止或勻速轉動狀態,我們就稱杠桿處于平衡狀態;即杠桿平衡 杠杠平衡的條件(杠桿原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alse 杠桿的分類 力臂關系 力的大小關系 杠桿類型 工作特點 實例 false false 省力杠桿 省力費距離 老虎鉗、開瓶器、指甲刀 false false 費力杠桿 費力省距離 筷子、鑷子、釣魚竿、劃槳 false false 等臂杠桿 不省力也不費距離 托盤天平 題型一:力臂作圖 【例1】畫出下列F1與F2的力臂 101917539370341312560325 圖1 圖2 【例2】按照要求作圖 ①圖中,輕質杠桿OA在力F1、F2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L2為力F2的力臂。在圖中畫出力F1的力臂L1、力F2的示意圖 ②在如圖中,L1是動力臂,作出動力F1 ① ② 題型二:杠桿平衡的條件 4965065379730【例3】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時候,小明在均勻木板中間挖孔,孔中插一金屬桿,固定在鐵架臺上,木板可以圍繞中間自由轉動。每個鉤碼的質量為200g,A、B、C、D、E、F為質量不計的掛鉤,已知AB=BO=OC=CD,ABOCD的連線與EDF的連線垂直。現在B處掛兩個鉤碼,D處掛一個鉤碼,木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所示)。下列做法能使木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 ) A.在B、D兩處各加掛一個鉤碼 B.在B處加掛1個鉤碼,D處加掛2個鉤碼 C.B處掛兩個鉤碼不變,把D處的一個鉤碼掛在F處 D.把B處兩個鉤碼掛在A處,把D處的一個鉤碼掛在C處 【例4】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 (1)如圖a所示,應將兩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側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如圖b所示,為了便于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力臂,彈簧測力計對杠桿的拉力必須沿______方向,同時使杠桿靜止在_________位置 (3)某同學利用正確的方法,分別測出下列三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請幫他將實驗過程補充完整: ①保持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位置不變,改變鉤碼數量; ②保持鉤碼的數量和位置不變,改變彈簧測力計的位置; ③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位置和鉤碼的數量不變,改變________________的位置。 (4)某同學采用了圖c的裝置進行實驗,彈簧測力計轉動一個角度,當杠桿水平靜止時,F1×OA_____F2×OB(選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型三:杠桿的分類 【例5】如圖所示,起瓶器開啟瓶蓋時,可看作是( ) 354266522860 A.以B點為支點的費力杠桿 B.以B點為支點的省力杠桿 C.以A點為支點的費力杠桿 D.以A點為支點的省力杠桿 440055012065題型三:杠桿計算 【例5】如圖所示,獨輪車和車內的煤的總質量為100kg,其重力可視為作用于A點。車軸O為支點 (1)這獨輪車使用時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2)獨輪車和車內的煤的總重力為多少? (3)將車把抬起時,作用在車把向上的力為多少? 課堂練習 畫出下列圖中標出的力的力臂 圖1 圖2 圖3 圖4 請按照要求作圖 ①如圖所示,用起子開啟瓶蓋,請確定支點O的位置,作出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示意圖(保留作圖痕跡)。 ②如圖,(a)圖所示是一種新型開瓶器,借助它可單手輕易開啟啤酒瓶蓋,該開瓶器可看作一個杠桿。請在(b)圖中畫出該開瓶器工作時作用在A點的動力F1的示意圖和阻力F2的力臂L2。 ③如圖所示,舉著啞鈴的前臂骨骼可看成杠桿,請畫出圖中阻力F2的力臂l2及肱二頭肌作用在A點的動力F1的示意圖。 ①②③ 如圖所示,O是輕質杠桿的支點,L1是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的動力F1的力臂,請你畫出動力F1示意圖(要求保留作圖痕跡)。 4322445363855如圖所示,杠桿上每一小格距離相同,每個鉤碼質量相同,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采取下列哪種措施( ) A.在支點左邊離支點兩個小格處掛四個相同鉤碼 B.在最左端掛一個同規格的鉤碼 C.在左端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 D.在右端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 如圖甲為小柯制作的“杠桿力臂演示儀”,O為支點,杠桿AOB剛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自身重力和摩擦不計。松開螺母保持OA不動,使OB向下折一個角度后,再擰緊螺母形成一根可繞O點轉動的杠桿AOB′(B′點對應B點),保持G1位置不變,要使杠桿在圖乙位置保持平衡,則G2應該移動到( ) A.①點處 B.B′點處C.②點處 D.③點處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刻度尺、細線、彈簧測力計、若干個質量相同的鉤碼等。 (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現杠桿左端下沉。此時,應把杠桿兩端的平 衡螺母向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保持水平并靜止,達到平衡 狀態。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在杠桿上直接測量_______。 (2)杠桿調節平衡后,小明在杠桿上A點處掛4個鉤碼(如圖甲),在B點處掛6個鉤碼杠桿恰好在 原位置平衡。改變鉤碼個數及懸掛位置多次實驗后小明得出了杠桿平衡條件為:_______________。 (3)實驗結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 成立?”于是小組同學利用如圖乙所示裝置(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進行探究,發現在杠桿左端 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 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杠桿在傾斜位置是否是可以得出杠桿平衡條件:_______(“能”或“不能”)如果可以;請比較 這種實驗方案與杠桿在水平位置時的方案那一種更好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 (1)實驗前發現杠桿右端偏高,需將平衡螺母往____移一些,直至杠桿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實驗過程中,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圖乙所示是三次實驗結果,實驗時所用的每個鉤碼重0.5N,杠桿上每一格長5cm, 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5 10 1 ② 2 1 20 ① 10 3 1 20 1.5 10 (3)將表格中的實驗數據補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 (4)分析第一、二次測量實驗數據,可以得到:________。 (5)在分析第三次測量數據時,該同學發現F1L1和F2L2并不相等,該同學實驗過程中的失誤之處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60520487045如圖所示裝置是老師制作的“杠桿力臂演示儀”。杠桿自身質量和摩擦可忽略不計,O為支點,A、D為左右兩端點。AO=0.6m,OB=0.2m。在作為豎直背景面的白紙上作有以O為圓心、OB長為半徑的圓(圖中虛線圓所示),在圖中末畫出作為背景的白紙。 (1)實驗時在A點掛上重物G,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點沿豎直向下方向施加15N的拉力FB,則G為_____N。 (2)保持A點所掛重物不變,撤去拉力FB,在BD間的C點(如圖)施加一個大小也為15N的拉力F,為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試在圖上準確畫出此力F的方向。 (3)在上述(2)中,保持拉力F大小15N不變。當在BD間任一位置施加該拉力時,為使杠桿始終能在水平位置平衡,發現拉力方向延長線均需要滿足__________的要求,表明使物體產生轉動效果的因素,除了與力的大小有關,還與__________有關。 為什么要引入力臂的概念,為了探究它,小金制作了一個“杠桿力臂演示儀”。杠桿后襯一張硬紙板,上面畫等距的同心圓,最小圓半徑為 1 厘米,外側的圓半徑依次增加 1 厘米,杠桿的支點在圓心上,左邊與支撐架之間連接一條橡皮筋,用彈簧測力計在杠桿的右邊拉,讓其在水平位置平衡。 (1)如圖甲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至杠桿保持水平時,測得F1=4牛。在如圖乙(圖甲的位置向外移一格)位置豎直向下拉至杠桿水平時,F2= 3牛。比較F1和F2大小不相等,但力的作用效果卻相同,是因為彈簧測力計作用在杠桿上的________ 變化了。 (2)如圖丙改變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作用點與圖乙一樣,仍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彈簧秤的示數F3將______(選填“變大”或“變小”),是因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關,方向變了,產生同樣的效果,力的大小也將會改變。 (3)如圖丙當彈簧測力計測得 F3=4牛 時停下,比較圖甲,為什么甲、丙兩種情形中的拉力相等(F3=F1=4 牛),我們有一個基本的信念,甲、丙兩種情形有相同的結果,必有相同的因素,觀察圖甲、丙,拉力的作用線與第______個圓周相切;猜想:“只要拉力的作用線與同一個圓周相切,拉力的大小都相等”。 (4)這個猜想是否正確,需要用新的事實進行驗證。如圖丁測得F4=4 牛,實驗證實了這個猜想,這個相同的因素,我們用“_________________距離”來表達,給它一個名稱叫“力臂”。 如圖所示,是一種指甲刀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杠桿ABC是一個省力杠桿 B.杠桿DBO的支點是B點 C.杠桿DEO是一個等臂杠桿 D.指甲刀有三個杠桿,兩個省力杠桿,一個費力杠桿 326898025527045599352965451830705272415417195268605如圖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時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 A.去核器B.核桃夾子 C.園藝剪 D.手動壓蒜器 下列簡單機械中,屬于費距離的杠桿是( ) 45231052057403222625163195211899513208053086058420 A.羊角錘B.理發剪 C.筷子 D.釣魚竿 嗑瓜子不用牙?真的么?如圖所示,利用這個瓜子剝殼器,專業對付黑瓜子、開心果、白瓜子的堅硬外殼,輕輕松松剝瓜子。下面的幾組機械中,和這種“瓜子剝殼器”的種類和作用相同的有( ) 69405599060198247066675314960055245 472948020955 A.裁縫剪 B.開瓶器 C.釣魚竿 D.釣魚竿 4729480224155小美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圖中為他練習做俯臥撐的姿勢。,他的身體可作為一個杠桿,O點是支點。他的質量為60千克,所受重力可視為集中在A點。將身體撐起時,地面對雙手的支持力至少為多少N?(取g=10牛/千克) 4701540208280骨胳、肌肉和關節構成了人體的運動系統,最基本的運動都是肌肉牽引骨胳繞關節轉動產生的,其模型就是杠桿。如圖所示是踮腳時的示意圖,人體的重力為阻力,小腿肌肉施加的拉力為動力。重600N的小明在lmin內完成50個雙腳同時踮起動作,每次踮腳過程中腳跟離開地面的高度是9cm。求: (1)小腿肌肉對每只腳的拉力; (2)小明踮腳過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 3672840297180如圖所示,OA為一可繞O點轉動的輕質杠桿,桿長為2米,作用于A點的豎直向上的力F1的大小為60牛,重物G的重力大小為150牛,要使杠桿水平平衡。求:重物G懸吊點B距A端的距離LBA。 如圖所示,質量不計的光滑木板AB長1.2m,可繞固定點O轉動,離O點0.2m的B端掛一重物G,板的A端用一根與水平地面成30°夾角的細繩拉住,木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繩的拉力是6N。 求:(1)該重物的重力G; 3922395650875(2)在O點的正上方放一質量為0.3kg的小球,若小球以25cm/s的速度由O點沿木板向A端勻速運 動,問小球至少運動多長時間細繩的拉力減小到零。(取g=10N/kg,繩的重力不計) 課后練習 4527552965451864995260985如圖是正在使用的機械,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 463169086995303657037465 A.獨輪車B.掃帚 C.釣魚竿 D.船槳 4598035126365下列圖中使用的工具中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 309689513462018567402476546291515875 A.起子B.道釘撬 C.筷子 D.鋼絲鉗 如圖所示的鋼絲鉗,其中A是剪鋼絲處,B為手的用力點,O為轉動軸(支點),右圖為單側鉗柄及相連部分示意圖。請在圖中畫出鋼絲鉗剪鋼絲時的動力臂L1和阻力F2。 根據要求作圖 ①在如圖中,L1是動力臂,作出動力F1。 ②如圖為揭開井蓋的示意圖,O為支點,請在圖中畫出拉力的力臂L。 4347845292100 ③如圖所示是根據空調室外機(室外機和下面的支架為一個整體)建立的杠桿模型,請在圖中畫出并 標明室外機受到重力的力臂l(以O點為支點)。 25317459525386080142875 ① ② ③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完成空格處的填寫。 (1)實驗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器材:帶有刻度的杠桿、鐵架臺、_______、鉤碼、線。 (3)實驗步驟: ①先將杠桿的支在支架上,若發現杠桿的右端比左端低,則應向_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杠桿兩端的_____________ ②在實驗中,改變鉤碼的_______或位置,使杠桿在_______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③某同學重復進行了三次實驗,他多次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數據記錄: 根據圖(1)(2)(3),每個鉤碼的重力都為1牛,杠桿上每小格表示4厘米,把表格填寫完整。 實驗次數 動力F1(牛) 動力臂l1(厘米) 動力×動力臂F1l1(牛·厘米) 阻力F2(牛) 阻力臂l2(厘米) 阻力×阻力臂F2l2(牛·厘米) 1 1 8 8 2 8 2 2 12 24 8 24 3 4 4 1 16 16 (5)實驗結論:當杠桿平衡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杠桿停在如圖甲所示位置。 (1)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調節右端的螺母,使它向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 (2)調節好的杠桿,如圖乙用彈簧測力計沿豎直方向拉動杠桿使其水平平衡,這樣操作的目的是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圖丙,當彈簧測力計由M位置傾斜至N位置時,要使拉力大小不變,則應_______(增大/減小)懸掛的鉤碼總質量,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 (4)如圖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桿兩側各去掉一個相同的鉤碼,則杠桿_____(選填“左” 或“右”)端將上翹。 (5)在探究過程中,我們需要測量和記錄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四個物理量,在進行多次實驗的 過程中,我們_______(可以/不可以)同時改變多個量進行探究測量。 (6)實驗中測得的數據如表所示, 測量序號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① 1 20 2 10 ② 2 15 1.5 20 ③ 3 5 1 15 有的同學按現有方案得出如下結論:“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這個結論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符,原因是實驗過程中 。(填字母) A.沒有改變力的大小 B.沒有改變力的方向 C.沒有改變力的作用點 D.實驗次數較少,結論具有偶然性。 如圖所示,一根輕質直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左端掛100牛的物體G1,其力臂L1為0.6米,右端掛200牛的物體G2,求: (1)右端物體G2的力臂L2。 (2)若在右端增加200牛的物體,要使杠桿再次水平平衡,支點應向哪端移動多少距離。 423164028575 4095750294005如圖所示,一個輕質杠桿可繞點O轉動,甲、乙兩物體分別用細線懸掛在杠桿的A、B兩端,若甲物體重200N,求乙物體重多少時杠桿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 甲、乙兩位同學分別站在如圖所示的木板中點附近處,木板恰好水平平衡。求: 4359910178435(1)若甲、乙的體重分別為400牛和500牛,她們分別同時向木板的二端勻速走去,請問當甲、乙的速度之比分別為多少時,木板始終能保持水平平衡。 (2)若甲背有重為20牛的書包,并且他們以與先前同樣的速度同時向木板的二端勻速走去時,則乙必須背上多重的重物行走,才能使木板保持水平平衡。 5042535341630小明家有個木衣架,結構簡化如圖所示(其中兩個掛衣臂一樣長,且左右對稱)。有一次放學回家,他把書包掛在衣架掛衣鉤A處(如圖),衣架倒了下來。為了搞清原因,他測得以下的數據:木衣架質量3千克;圓底盤直徑30厘米;A點到衣架受到重力作用線(經過圓底盤的圓心)的垂直距離為25厘米。 (1)請你計算能掛在衣架掛衣鉤A處,且保證衣架不倒下來的書包的最大質量是多少? (2)當在衣架掛衣鉤A處掛上10kg的書包時,為了使衣架不倒下來,需要在衣架掛衣鉤B處至少掛上千克的物體? (3)為了防止衣架倒下來,除了在衣架掛衣鉤B處掛重物外,請你再說出兩種其他的方法。 杠桿(一) 杠桿 杠桿:如果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夠繞著固定點轉動,這一根硬棒就叫做杠桿。 杠桿五要素:支點(false)、動力(false)、阻力(false)、動力臂(false)、阻力臂(false) ①支點:硬棒繞著轉動的固定點。 ②力的作用線:力所在的直線。 ③力臂: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3445510444519431076200 蹺蹺板 用硬棒撬動石頭 杠桿平衡 杠桿平衡:若杠桿處于靜止或勻速轉動狀態,我們就稱杠桿處于平衡狀態;即杠桿平衡 杠杠平衡的條件(杠桿原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alse 杠桿的分類 力臂關系 力的大小關系 杠桿類型 工作特點 實例 false false 省力杠桿 省力費距離 老虎鉗、開瓶器、指甲刀 false false 費力杠桿 費力省距離 筷子、鑷子、釣魚竿、劃槳 false false 等臂杠桿 不省力也不費距離 托盤天平 題型一:力臂作圖 【例1】畫出下列F1與F2的力臂 101917539370341312560325 圖1 圖2 1015365679453437890139700【答案】 圖1 圖2 【例2】按照要求作圖 ①圖中,輕質杠桿OA在力F1、F2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L2為力F2的力臂。在圖中畫出力F1的力臂L1、力F2的示意圖 ②在如圖中,L1是動力臂,作出動力F1 ① ② 1591310488953107055106680【答案】 ② 題型二:杠桿平衡的條件 4965065379730【例3】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時候,小明在均勻木板中間挖孔,孔中插一金屬桿,固定在鐵架臺上,木板可以圍繞中間自由轉動。每個鉤碼的質量為200g,A、B、C、D、E、F為質量不計的掛鉤,已知AB=BO=OC=CD,ABOCD的連線與EDF的連線垂直。現在B處掛兩個鉤碼,D處掛一個鉤碼,木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所示)。下列做法能使木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 ) A.在B、D兩處各加掛一個鉤碼 B.在B處加掛1個鉤碼,D處加掛2個鉤碼 C.B處掛兩個鉤碼不變,把D處的一個鉤碼掛在F處 D.把B處兩個鉤碼掛在A處,把D處的一個鉤碼掛在C處 【答案】C 【解析】設AB=BO=OC=CD=L,每個鉤碼的重力為G。 A.在B、D兩處各加掛一個鉤碼時,杠桿左側力與力臂的積為3G×L,右側力與力臂的積為2G×2L,因3G×L≠2G×2L,所以木板不會平衡,故A錯誤; B.在B處加掛1個鉤碼,D處加掛2個鉤碼時,杠桿左側力與力臂的積為3G×L,右側力與力臂的積為3G×2L,因3G×L≠4G×2L,所以木板不會平衡,故B錯誤; C、B處掛兩個鉤碼不變,把D處的一個鉤碼掛在F處,則杠桿左側力與力臂的積為2G×L,右側力與力臂的積為G×2L,因2G×L=G×2L,所以木板會平衡,故C正確 D.把B處兩個鉤碼掛在A處,把D處的一個鉤碼掛,則杠桿左側力與力臂的積為2G×2L,右側力與力臂的積為G×L,因2G×2L≠G×L,所以木板不會平衡,故D錯誤。 【例4】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 (1)如圖a所示,應將兩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側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如圖b所示,為了便于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力臂,彈簧測力計對杠桿的拉力必須沿______方向,同時使杠桿靜止在_________位置 (3)某同學利用正確的方法,分別測出下列三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請幫他將實驗過程補充完整: ①保持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位置不變,改變鉤碼數量; ②保持鉤碼的數量和位置不變,改變彈簧測力計的位置; ③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位置和鉤碼的數量不變,改變________________的位置。 (4)某同學采用了圖c的裝置進行實驗,彈簧測力計轉動一個角度,當杠桿水平靜止時,F1×OA_____F2×OB(選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右;消除杠桿自重的影響,便于測量力臂大小(2)豎直;水平;(3)彈簧秤;鉤碼。 (4)≠,此時彈簧測測力計產生的力臂小于之前的OB長度。 【解析】(1)旋動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杠桿的重心過支點,杠桿自重的力臂為0,主要目的是:消除杠桿自重的影響,同時,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就是力臂,便于測量力臂大小;調平方法與托盤天平相同,左低右高,故應該向右調整。 (2)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對杠桿的拉力必須沿豎直方向,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大小; (3)保持彈簧秤的位置和鉤碼的數量不變,改變鉤碼的位置,再測一組數據; (4)當杠桿水平靜止時,處于平衡狀態,F1×OA≠F2×OB,理由是此時彈簧測測力計產生的力臂小于之前的OB長度。 題型三:杠桿的分類 【例5】如圖所示,起瓶器開啟瓶蓋時,可看作是( ) 354266522860 A.以B點為支點的費力杠桿 B.以B點為支點的省力杠桿 C.以A點為支點的費力杠桿 D.以A點為支點的省力杠桿 【答案】D 【解析】在使用起瓶器開啟瓶蓋時,瓶蓋中的B點被撬起,所以B點是阻力的作用點,并且在開啟的過程中,起瓶器繞A點轉動,所以A是支點,在開啟瓶蓋時,杠桿應繞A逆時針旋轉,所以動力的方向向上,在整個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省力杠桿。 440055012065題型三:杠桿計算 【例5】如圖所示,獨輪車和車內的煤的總質量為100kg,其重力可視為作用于A點。車軸O為支點 (1)這獨輪車使用時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2)獨輪車和車內的煤的總重力為多少? (3)將車把抬起時,作用在車把向上的力為多少? 【答案】(1)省力杠桿(2)1000N(3)300N 【解析】(1)由圖可知:F1是動力,F2是阻力,O是支點。動力臂L1=70cm+30cm=100cm,阻力臂L2=30cm,則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使用該車時是省力杠桿。 (2)獨輪車和車內煤的總重力:G=mg=100kg×10N/kg=1000N; (3)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F1×100cm=1000N×30cm,所以F1=300N。 課堂練習 畫出下列圖中標出的力的力臂 圖1 圖2 圖3 圖4 【答案】 圖1 圖2 圖3 圖4 請按照要求作圖 ①如圖所示,用起子開啟瓶蓋,請確定支點O的位置,作出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示意圖(保留作圖痕跡)。 ②如圖,(a)圖所示是一種新型開瓶器,借助它可單手輕易開啟啤酒瓶蓋,該開瓶器可看作一個杠桿。請在(b)圖中畫出該開瓶器工作時作用在A點的動力F1的示意圖和阻力F2的力臂L2。 ③如圖所示,舉著啞鈴的前臂骨骼可看成杠桿,請畫出圖中阻力F2的力臂l2及肱二頭肌作用在A點的動力F1的示意圖。 ①②③ 379793595250146240513335【答案】255206553340 ①②③ 如圖所示,O是輕質杠桿的支點,L1是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的動力F1的力臂,請你畫出動力F1示意圖(要求保留作圖痕跡)。 【答案】 4322445363855如圖所示,杠桿上每一小格距離相同,每個鉤碼質量相同,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采取下列哪種措施( ) A.在支點左邊離支點兩個小格處掛四個相同鉤碼 B.在最左端掛一個同規格的鉤碼 C.在左端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 D.在右端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 【答案】D 如圖甲為小柯制作的“杠桿力臂演示儀”,O為支點,杠桿AOB剛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自身重力和摩擦不計。松開螺母保持OA不動,使OB向下折一個角度后,再擰緊螺母形成一根可繞O點轉動的杠桿AOB′(B′點對應B點),保持G1位置不變,要使杠桿在圖乙位置保持平衡,則G2應該移動到( ) A.①點處 B.B′點處C.②點處 D.③點處 【答案】C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刻度尺、細線、彈簧測力計、若干個質量相同的鉤碼等。 (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現杠桿左端下沉。此時,應把杠桿兩端的平 衡螺母向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保持水平并靜止,達到平衡 狀態。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在杠桿上直接測量_______。 (2)杠桿調節平衡后,小明在杠桿上A點處掛4個鉤碼(如圖甲),在B點處掛6個鉤碼杠桿恰好在 原位置平衡。改變鉤碼個數及懸掛位置多次實驗后小明得出了杠桿平衡條件為:_______________。 (3)實驗結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 成立?”于是小組同學利用如圖乙所示裝置(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進行探究,發現在杠桿左端 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 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杠桿在傾斜位置是否是可以得出杠桿平衡條件:_______(“能”或“不能”)如果可以;請比較 這種實驗方案與杠桿在水平位置時的方案那一種更好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右;力臂;(2)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3)杠桿自重的影響;(4)能;杠桿處于水平位置時,力臂更好測量。 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 (1)實驗前發現杠桿右端偏高,需將平衡螺母往____移一些,直至杠桿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實驗過程中,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圖乙所示是三次實驗結果,實驗時所用的每個鉤碼重0.5N,杠桿上每一格長5cm, 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5 10 1 ② 2 1 20 ① 10 3 1 20 1.5 10 (3)將表格中的實驗數據補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 (4)分析第一、二次測量實驗數據,可以得到:________。 (5)在分析第三次測量數據時,該同學發現F1L1和F2L2并不相等,該同學實驗過程中的失誤之處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右;水平;便于測量力臂;(3)2;15(4)F1L1=F2L2;(5)L1不是F1的力臂。 4160520487045如圖所示裝置是老師制作的“杠桿力臂演示儀”。杠桿自身質量和摩擦可忽略不計,O為支點,A、D為左右兩端點。AO=0.6m,OB=0.2m。在作為豎直背景面的白紙上作有以O為圓心、OB長為半徑的圓(圖中虛線圓所示),在圖中末畫出作為背景的白紙。 (1)實驗時在A點掛上重物G,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點沿豎直向下方向施加15N的拉力FB,則G為_____N。 (2)保持A點所掛重物不變,撤去拉力FB,在BD間的C點(如圖)施加一個大小也為15N的拉力F,為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試在圖上準確畫出此力F的方向。 (3)在上述(2)中,保持拉力F大小15N不變。當在BD間任一位置施加該拉力時,為使杠桿始終能在水平位置平衡,發現拉力方向延長線均需要滿足__________的要求,表明使物體產生轉動效果的因素,除了與力的大小有關,還與__________有關。 【答案】(1)5;(2)略;(3)與圓O相切;力的方向 為什么要引入力臂的概念,為了探究它,小金制作了一個“杠桿力臂演示儀”。杠桿后襯一張硬紙板,上面畫等距的同心圓,最小圓半徑為 1 厘米,外側的圓半徑依次增加 1 厘米,杠桿的支點在圓心上,左邊與支撐架之間連接一條橡皮筋,用彈簧測力計在杠桿的右邊拉,讓其在水平位置平衡。 (1)如圖甲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至杠桿保持水平時,測得F1=4牛。在如圖乙(圖甲的位置向外移一格)位置豎直向下拉至杠桿水平時,F2= 3牛。比較F1和F2大小不相等,但力的作用效果卻相同,是因為彈簧測力計作用在杠桿上的________ 變化了。 (2)如圖丙改變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作用點與圖乙一樣,仍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彈簧秤的示數F3將______(選填“變大”或“變小”),是因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關,方向變了,產生同樣的效果,力的大小也將會改變。 (3)如圖丙當彈簧測力計測得 F3=4牛 時停下,比較圖甲,為什么甲、丙兩種情形中的拉力相等(F3=F1=4 牛),我們有一個基本的信念,甲、丙兩種情形有相同的結果,必有相同的因素,觀察圖甲、丙,拉力的作用線與第______個圓周相切;猜想:“只要拉力的作用線與同一個圓周相切,拉力的大小都相等”。 (4)這個猜想是否正確,需要用新的事實進行驗證。如圖丁測得F4=4 牛,實驗證實了這個猜想,這個相同的因素,我們用“_________________距離”來表達,給它一個名稱叫“力臂”。 【答案】(1)拉力的作用位置或作用點; (2)變大; (3)3; (4)支點到力的作用線 如圖所示,是一種指甲刀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杠桿ABC是一個省力杠桿 B.杠桿DBO的支點是B點 C.杠桿DEO是一個等臂杠桿 D.指甲刀有三個杠桿,兩個省力杠桿,一個費力杠桿 【答案】A 326898025527045599352965451830705272415417195268605如圖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時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 A.去核器B.核桃夾子 C.園藝剪 D.手動壓蒜器 【答案】A 下列簡單機械中,屬于費距離的杠桿是( ) 45231052057403222625163195211899513208053086058420 A.羊角錘B.理發剪 C.筷子 D.釣魚竿 【答案】A 嗑瓜子不用牙?真的么?如圖所示,利用這個瓜子剝殼器,專業對付黑瓜子、開心果、白瓜子的堅硬外殼,輕輕松松剝瓜子。下面的幾組機械中,和這種“瓜子剝殼器”的種類和作用相同的有( ) 69405599060198247066675314960055245 472948020955 A.裁縫剪 B.開瓶器 C.釣魚竿 D.釣魚竿 【答案】B 4729480224155小美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圖中為他練習做俯臥撐的姿勢。,他的身體可作為一個杠桿,O點是支點。他的質量為60千克,所受重力可視為集中在A點。將身體撐起時,地面對雙手的支持力至少為多少N?(取g=10牛/千克) 【答案】400N 4701540208280骨胳、肌肉和關節構成了人體的運動系統,最基本的運動都是肌肉牽引骨胳繞關節轉動產生的,其模型就是杠桿。如圖所示是踮腳時的示意圖,人體的重力為阻力,小腿肌肉施加的拉力為動力。重600N的小明在lmin內完成50個雙腳同時踮起動作,每次踮腳過程中腳跟離開地面的高度是9cm。求: (1)小腿肌肉對每只腳的拉力; (2)小明踮腳過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 【答案】(1)200N(2)30W 3672840297180如圖所示,OA為一可繞O點轉動的輕質杠桿,桿長為2米,作用于A點的豎直向上的力F1的大小為60牛,重物G的重力大小為150牛,要使杠桿水平平衡。求:重物G懸吊點B距A端的距離LBA。 【答案】1.2m 如圖所示,質量不計的光滑木板AB長1.2m,可繞固定點O轉動,離O點0.2m的B端掛一重物G,板的A端用一根與水平地面成30°夾角的細繩拉住,木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繩的拉力是6N。 求:(1)該重物的重力G; 3922395650875(2)在O點的正上方放一質量為0.3kg的小球,若小球以25cm/s的速度由O點沿木板向A端勻速運 動,問小球至少運動多長時間細繩的拉力減小到零。(取g=10N/kg,繩的重力不計) 【答案】(1)15N(2)4s 課后練習 4527552965451864995260985如圖是正在使用的機械,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A ) 463169086995303657037465 A.獨輪車B.掃帚 C.釣魚竿 D.船槳 4598035126365下列圖中使用的工具中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C ) 309689513462018567402476546291515875 A.起子B.道釘撬 C.筷子 D.鋼絲鉗 如圖所示的鋼絲鉗,其中A是剪鋼絲處,B為手的用力點,O為轉動軸(支點),右圖為單側鉗柄及相連部分示意圖。請在圖中畫出鋼絲鉗剪鋼絲時的動力臂L1和阻力F2。 根據要求作圖 ①在如圖中,L1是動力臂,作出動力F1。 ②如圖為揭開井蓋的示意圖,O為支點,請在圖中畫出拉力的力臂L。 4347845292100 ③如圖所示是根據空調室外機(室外機和下面的支架為一個整體)建立的杠桿模型,請在圖中畫出并 標明室外機受到重力的力臂l(以O點為支點)。 25317459525386080142875 ① ② ③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完成空格處的填寫。 (1)實驗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器材:帶有刻度的杠桿、鐵架臺、_______、鉤碼、線。 (3)實驗步驟: ①先將杠桿的支在支架上,若發現杠桿的右端比左端低,則應向_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杠桿兩端的_____________ ②在實驗中,改變鉤碼的_______或位置,使杠桿在_______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③某同學重復進行了三次實驗,他多次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數據記錄: 根據圖(1)(2)(3),每個鉤碼的重力都為1牛,杠桿上每小格表示4厘米,把表格填寫完整。 實驗次數 動力F1(牛) 動力臂l1(厘米) 動力×動力臂F1l1(牛·厘米) 阻力F2(牛) 阻力臂l2(厘米) 阻力×阻力臂F2l2(牛·厘米) 1 1 8 8 2 4 8 2 2 12 24 3 8 24 3 4 4 16 1 16 16 (5)實驗結論:當杠桿平衡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探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條件;(2)彈簧測力計和刻度尺;(3)①左;平衡螺母;②個數;水平;便于測量力臂;③獲得多組數據歸納出物理規律;(4)如上圖;(5)動力×動力臂等于阻力×阻力臂(F1l1=F2l2)。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杠桿停在如圖甲所示位置。 (1)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調節右端的螺母,使它向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 (2)調節好的杠桿,如圖乙用彈簧測力計沿豎直方向拉動杠桿使其水平平衡,這樣操作的目的是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圖丙,當彈簧測力計由M位置傾斜至N位置時,要使拉力大小不變,則應_______(增大/減小)懸掛的鉤碼總質量,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 (4)如圖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桿兩側各去掉一個相同的鉤碼,則杠桿_____(選填“左” 或“右”)端將上翹。 (5)在探究過程中,我們需要測量和記錄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四個物理量,在進行多次實驗的 過程中,我們_______(可以/不可以)同時改變多個量進行探究測量。 (6)實驗中測得的數據如表所示, 測量序號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① 1 20 2 10 ② 2 15 1.5 20 ③ 3 5 1 15 有的同學按現有方案得出如下結論:“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這個結論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符,原因是實驗過程中 。(填字母) A.沒有改變力的大小 B.沒有改變力的方向 C.沒有改變力的作用點 D.實驗次數較少,結論具有偶然性。 【答案】(1)左;(2)直接從杠桿上讀取力臂(或測量力臂);(3)減小;(4)右;(5)可以;(6)B 如圖所示,一根輕質直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左端掛100牛的物體G1,其力臂L1為0.6米,右端掛200牛的物體G2,求: (1)右端物體G2的力臂L2。 (2)若在右端增加200牛的物體,要使杠桿再次水平平衡,支點應向哪端移動多少距離。 【答案】(1)0.3m(2)0.12m423164028575 4095750294005如圖所示,一個輕質杠桿可繞點O轉動,甲、乙兩物體分別用細線懸掛在杠桿的A、B兩端,若甲物體重200N,求乙物體重多少時杠桿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 【答案】400N 甲、乙兩位同學分別站在如圖所示的木板中點附近處,木板恰好水平平衡。求: 4359910178435(1)若甲、乙的體重分別為400牛和500牛,她們分別同時向木板的二端勻速走去,請問當甲、乙的速度之比分別為多少時,木板始終能保持水平平衡。 (2)若甲背有重為20牛的書包,并且他們以與先前同樣的速度同時向木板的二端勻速走去時,則乙必須背上多重的重物行走,才能使木板保持水平平衡。 【答案】(1)5:4(2)25N 5042535341630小明家有個木衣架,結構簡化如圖所示(其中兩個掛衣臂一樣長,且左右對稱)。有一次放學回家,他把書包掛在衣架掛衣鉤A處(如圖),衣架倒了下來。為了搞清原因,他測得以下的數據:木衣架質量3千克;圓底盤直徑30厘米;A點到衣架受到重力作用線(經過圓底盤的圓心)的垂直距離為25厘米。 (1)請你計算能掛在衣架掛衣鉤A處,且保證衣架不倒下來的書包的最大質量是多少? (2)當在衣架掛衣鉤A處掛上10kg的書包時,為了使衣架不倒下來,需要在衣架掛衣鉤B處至少掛上千克的物體? (3)為了防止衣架倒下來,除了在衣架掛衣鉤B處掛重物外,請你再說出兩種其他的方法。 【答案】(1)4.5kg(2)1.375kg(3)減小掛衣鉤的長度、或增大底盤的直徑、或圓盤底座換用大理石等密度更大的材料、或在掛衣鉤的對側掛物品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