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2021學年度第一學期小學期末質量檢測六年級科學試題卷(時間25分鐘)一、我會選,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將正確答案的序號涂在答題卷上。1.2020年11月24日04時30分,()探測器發射升空。首次實現從月球采集土壤帶回地球,為我國探月工程中“繞、落、回”三步戰略畫上完美句號。A.嫦娥三號B.嫦娥四號C.嫦娥五號2.下列關于新型冠狀病毒說法正確的是()A.具有細胞結構B.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可見C.具有遺傳物質3.下列不屬于病毒的生物是()。A.新型冠狀病毒B.大腸桿菌C.D.大腸桿菌噬菌體4.下列關于細菌的說法正確的是()。A.細菌都能使動植物或人產生疾病,因此十分有害B.細菌中,少數種類有害,多數種類對人類是有益的C.腐生細菌能毀壞食物,因此它是有害無益的5.下列變化與做酸奶不一樣的變化是()。A葡萄釀酒B鐵生銹C鹽溶于水6.由蛇、青蛙、蝗蟲、高粱可以組成一條生物鏈,下列排列正確的是()。A.高粱→蝗蟲→青蛙→蛇B.蝗蟲→高粱→青蛙→蛇C.高粱→青蛙→蝗蟲→蛇7.坐在汽車上的乘客身體突然后仰,則汽車的狀態可能是()①突然快速起步②突然急速剎車③突然加速④突然減速A.①④B.②④C.①③8.“不疑行船動,唯看遠樹來”意思是詩人坐在船中,感覺遠處的樹木朝自己走來。詩人所選的參照物是()。A.樹B.詩人自己C.船下的水9.關于對月相變化錯誤的表述是()A.月相是能看到的被太陽照亮的部分B.月相變化是因為月球形狀在變化C.如果月球能自行發光,就不會有月相變化D.月相變化是日、月、地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不斷變化10.在中秋節那一天,我們不可能看到的天文現象是()A.看到一個圓圓的月亮B.發生月食現象C.發生日食現象11.下列節氣中白天最長的一天是()A.春分B.秋分C.夏至D.冬至12.兩個花盆中種有長勢相近的同種植物,其中一個放在窗戶的窗臺上,另一個放在室內的桌子上,其他條件相同。一個月后,植物的生長情況如下圖所示。窗臺上的植物長得更大,是因為它獲得了更多的()A.陽光B.空氣C.水D.肥料13.在一天中,人的體溫、血壓、呼吸頻率都有節律的變化,其中()時間體溫和血壓都比較低。A.清晨B.傍晚C.深夜14.發生月食時,月球處在()A.太陽、地球之間B.地球的背光處C.地球的向光處15.用水養植綠蘿,有時會出現葉片發黃的現象。小明選取了3盆生長狀況基本相同的綠蘿進行實驗,實驗記錄如下表所示。綠蘿澆水量(毫升)生長環境施肥量(克)生長狀況甲500陰涼5長勢良好乙500陰涼10少量黃葉丙500陰涼15少量黃葉該實驗可以研究的問題是綠蘿生長狀況是否與()有關A.澆水量B.施肥量C.光照量D.生長環境二、我會判斷。(正確的在答題卷上涂A,錯誤的涂B)1.食品用真空包裝不易發霉。()2.行駛的汽車有慣性,靜止的汽車沒有慣性。()3.水的三態變化屬于可逆變化。()4.選擇參照物既可以是靜止的,也可以是運動的。()5.“同步”衛星跟著地球的速度一起旋轉,它和地球是相對靜止的。()6.物體的各種運動方式之間一般是相互聯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7.地球總是自東向西轉,所以我們看到太陽東升西落。()8.食物網中如果缺少了某種生物,短時期內不會對整個食物網造成影響。()9.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周圍的環境,動物與環境相互依存。()10.一片農田、一個花壇都可以看作是一個生物群落。(?)三、我會填,將正確答案填在答題卷的相應位置。1.春天,蜥蜴喜歡在未長莊稼的土地里曬太陽,說明蜥蜴利用保護自己。2.人們根據生物的性能制開發了一些產品,這就是。3.晝夜現象是由于地球形成的,周期約是;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形成的,周期是。4.食物鏈一般從開始,到較為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5.面包、豆腐乳、葡萄酒都是利用發酵產生的食品。四、實驗探究(一)(右)1.如圖甲,快速抽出紙片,雞蛋會___________。2.如圖乙,快速擊打中間一個棋子,上面的棋子會_________。3.如圖丙,假如小車向右行駛,當小車碰到障礙時,小車上的木塊會向_____傾倒。4.在平直軌道上行駛的火車車廂里,豎直向上跳起的人將____。A.落在原地B.落在前面C.落在后面5.飛機投彈時為了更準的命中目標,應當()A.飛到目標的正上方投彈B.提前投彈C.超過目標再投彈(二)小明為了探究鐵生銹的原因設計了以下實驗:將一枚干凈的鐵釘分別置于ABCD裝置中,經過一段時間觀察:1.出現生銹現象的裝置有。(填代號)2.在A裝置中,鐵釘的下半部分不會生銹,因為該環境基本沒有。3.ABCD四枚鐵釘相比,生銹最嚴重的是。4.根據以上現象,菜刀切完“咸菜”后,怎樣做不易生銹?5.如圖EFGH,分別充入干燥的下列氣體,一段時間后鐵釘都沒有生銹;再分別加入一定量的水蒸氣后,只有和F裝置有銹跡出現。6.由EFGH裝置形成的結論是:鐵生銹是因為鐵與和等發生了反應。7.以上實驗操作屬于實驗法。(EFGH)五、科學與生活閱讀資料,完成題目:上世紀60年代,美國為控制泛濫的水生藻類,引進亞洲鯉魚去吃海藻,海藻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亞洲鯉魚卻大量繁殖,從美國本土魚口中奪食。為了消滅亞洲鯉魚,美國人又在水里養鴨子,空中放養魚鷹,讓它們吃掉亞洲鯉魚的幼苗,但美國河域物種眾多,鴨子也變得挑食,對亞洲鯉魚吃得少,反而吃掉了很多其它魚類的幼苗,魚鷹也只能吃掉個體較小的亞洲鯉魚。現在入侵勢頭難以控制。1.資料中所描述的現象稱為。2.提取信息,寫出一條食物鏈:。3.這種現象對你有什么啟示?請寫出來。六年級科學試題共4頁第1頁2020—2021學年度第一學期六年級期末質量檢測科學試題卷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15分)1-5:CCBBC6-10:ACBBC11-15:CACBB二、判斷題(每題1分,共10分)1-5:ABAAA6-10:ABBAA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8分,錯別字不得分)1.保護色2.仿生3.自轉24小時公轉一年4.植物5.酵母菌四、實驗探究題(共13分)(一)(共5分)1.掉在杯子里2.落在下面棋子上3.右4.A5.B(二)(共8分)1.AD2.空氣(氧氣)3.D4.洗掉鹽分,晾干5.EF6.水分氧氣7.對比五、科學與生活(共4分)1.生物入侵(1分)2.藻類→亞洲鯉→鴨子或者藻類→亞洲鯉→魚鷹(1分)3.(意思表述科學合理、答出一條即可,2分)不要隨便引進本地沒有的生物生態平衡很容易被破壞生態平衡破壞后短時間內難以恢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六年級科學答案.doc 六年級科學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