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1浙教版 九年級上冊第3章復習學案 第八講 能量轉化的量度、簡單的機械(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1浙教版 九年級上冊第3章復習學案 第八講 能量轉化的量度、簡單的機械(含答案)

資源簡介

浙江版 九年級上冊科學學案
第八講 能量轉化的量度、簡單的機械
3-3 能量轉化的量度
1功
定義: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且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
力對物體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通過了距離。
力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三種情況
原因
實例
有距離無力
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但由于慣性通過了一段距離,就是沒有力做功。
足球離開腳后在水平面上滾動了一段距離,人對足球沒有做功。
有力無距離
有力作用在物體上,但物體沒有動,即物體沒有通過距離。
兩名同學沒有搬起石頭,所以對石頭沒有做功。
力與距離垂直
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動了一段距離,但通過的距離與力的方向垂直。
提著水桶水平移動了一段距離,豎直提水桶的力不做功
2功的計算
功的計算:功等于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公式:用F表示力,s表示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W表示功,則W=Fs。
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距離的單位是米,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J)。
1 J = 1N X 1 m=1N??m。
應用W=Fs計算功時,力與物體通過的距離方向必須一致,且對應同一物體,同一段間。
3做功的實質
做功的過程實質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力對物體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發生了轉化,因此,可以用功來量度能量轉化的多少,能量的單位與功的單位一樣,也是焦耳。
4功率
定義:功與做功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功率,它在數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物理意義:功率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如果用P表示功率,用W表示功,用t表示做功所用的時間,功率的計算公式為
P=W/t。
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時間的單位是秒,功率的單位是焦耳每秒(J/s),他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瓦特,簡稱瓦(W),工程技術上還常用千瓦(KW),兆瓦(MW)作為功率的單位,1KW=1000W,1MW=106W。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不表示做功的多少,一個力做功的多少由功率和時間兩個因素決定。功率大的機器,做功不一定多;做功多的機械,功率也不一定大。
5計算功率的另一個公式
當物體在動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沿力F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力F所做的功W=Fs=Fvt,,力F做功的功率P=W/t=Fvt/t=Fv。
由P=Fv知,功率一定時,機器的牽引力和速度成反比。
對兩個公式的理解
P=W/t是功率的定義式,它表示做功的物體在t時間內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時刻的瞬時功率,無論受力物體運動狀態如何,P=W/t,普遍適用。
P=Fv是功率的推導式,它是當物體在恒力f作用下,以速度v勻速運動時推導出來的,它的表示物體的瞬時功率。
3-4 簡單的機械
1杠桿
定義:如果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
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但它一定是硬棒,既不能變形的棒。
276225049530杠桿的五個要素
支點:杠桿可以繞其轉動的點。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要弄清動力臂和阻力臂,首先要弄清”力的作用線”的概念,經過力的作用點,沿著力的方向所引的直線叫力的作用線。力臂就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杠桿平衡的條件
杠桿平衡的含義,在力的作用下,如果杠桿處于靜止狀態或繞支點勻速轉動,我們就認為杠桿平衡了。
杠桿平衡條件
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用公式表F1l1=F2l2,這個平衡條件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杠桿原理。
杠桿的分類
類型
示意圖
力、力臂的關系
特點
應用
省力杠桿
317533020
F1l1>l2
省力費距離。
鍘刀、瓶蓋起子、手推車、鋼絲鉗等。
費力杠桿
2540146685
F1>F2
l1費力但省距離
釣魚竿、鑷子、筷子、理發剪、縫紉機腳踏板等
等臂杠桿
F1=F2
l1=l2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離,既不費力也不費距離
天平
2定滑輪和動滑輪
定滑輪
定義: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實質:等臂杠桿。
特點: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動滑輪
定義:軸與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
實質:動力臂為阻力臂兩倍的省力杠桿。
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費距離,且不能改變力的方向。繩子自由移動的距離是重物移動距離的2倍。
3滑輪組
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在一起構成滑輪組。
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滑輪組省力情況分析:F=G/n(其中n為承擔物重的繩子的段數)。
繩子自由移動的距離:s=nh(h為重物移動距離)。
滑輪組裝的原則:基本原則是”奇動偶定”
4210050395605首先要根據題意求出承擔重物的繩子的段數n=G/F(G表示重物,若動滑輪組重不能忽略,則G=G物+G動;F表示所需的拉力)。
→若承擔重物的繩子數為奇數,則繩
子的起點從動滑輪開始繞線,如圖甲所示;
→若承擔重物的繩子數為偶數,則繩
子的起點從定滑輪開始繞線,如圖乙所示;
還要注意拉力的方向不同,所需定滑輪的個數也不同。
4機械效率
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有用功:為了達到某一目的而必須要做的功叫有用功。用W有用表示。
額外功:并非需要,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額外功,用W額外表示。
總功:有用功和額外功的總和叫總功,用W總表示,即W總=W有用+W額外。
機械效率
定義: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用?表示。
公式:?=W有用W總 x 100% = W有用W有用+W額外 x 100%。
練習題
1.建筑工人利用如圖所示的兩種方式,將重均為400N的材料從圖示位置向上緩慢提升0.5m。F1、F2始終沿豎直方向;圖甲中OB=2OA,圖乙中動滑輪重為40N,重物上升速度為0.2m/s。不計杠桿重、繩重和摩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兩種方式都省一半的力????????????????????????????????B.?甲方式F1由200N逐漸變大
C.?乙方式的有用功是200J???????????????????????????????????????D.?乙方式F2的功率為40W
2.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個重300N的物體,物體與桌面的摩擦力為60N,如圖所示,若不考慮繩的重力和繩的摩擦,使物體以0.1m/s勻速移動時,水平拉力F及其功率的大小分別為( ???)

A.?20N 2W????????????????????????????B.?30N 6W????????????????????????????C.?60N 2W????????????????????????????D.?20N 6W
3.小明騎獨輪車,以速度ν勻速通過水平獨木橋,獨木橋的兩端由兩根豎直支柱A、B支撐,A、B間距離為L,人和車的總重為G,如圖所示。假設獨輪車在A端支柱上方為初始時刻(t=0),則B端支柱所受壓力FB與時間t的關系圖像為(不考慮獨木橋重力及形變) ( ???)

A.??????????????B.??????????????C.??????????????D.?
4.如圖所示,用40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輪,可使重20N的物體A以0.3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勻速運動。物體B重10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恒為10N(不計滑輪、測力計、繩子的重力,滑輪的轉軸光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物體A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是10N???????????????????????B.?滑輪移動的速度是0.15m/s
C.?在2s內繩子對物體A做的功為6J??????????????????????????D.?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6W
5.下列工具在正常使用的過程中,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
A.?用鑷子夾取物體 ??????????????????B.?用鋼絲鉗剪鐵絲
C.?用開瓶器開啤酒 ???????????????D.?用木棍撬石塊
6.小金在學習了滑輪之后用下列方法勻速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計繩子、滑輪的重力及摩擦,其中最省力的是(??? )
A.??????????????????????B.??????????????????????C.??????????????????????D.?
7.如圖所示,在不計滑輪摩擦和繩子質量的條件下,當小車從圖示位置向右勻速運動時,下列關于對物體A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

A.?繩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B.?物體A的動能不變
C.?物體A的機械能勻速增加?????????????????????????????????????D.?繩的拉力對物體A的做功功率不斷增加
8.如圖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置重300N的物體,不考慮繩的重力和繩與滑輪間的摩擦,勻速拉動物體時,水平拉力F為60N,則物體與地面的摩擦力為________N,若物體前進1米所用的時間為10秒,拉力F做功的功率為________瓦。

9.王強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其中杠桿OAB支點為O(杠桿OAB質量不計),OA:OB=1:3。他實驗的步驟如下:
步驟一:用一細繩將體積為180cm3的金屬塊懸掛于A點,然后向容器中加水,使金屬塊浸沒在水中。
步驟二:使杠桿OAB在水平位置靜止,讀出彈簧測力計此時的讀數為1.2N。
(1)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________N。
(2)被測金屬塊密度:ρ=________?。
10.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杠桿上相鄰刻度線間距相等。

(1)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點掛兩個鉤碼,每個鉤碼重0.5N,在B點豎直向下拉彈簧測力計,杠桿重新平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________N。
(2)改變鉤碼的個數和位置進行了多次實驗,其目的是________。
?
答案解析:
1.【解答】A.甲圖: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得到:G×OA=F1×OB;
400N×1=F1×2;
解得:F1=200N;
乙圖:拉力F2=G總n=400N+40N2=220N;
則乙圖中的拉力不能省一半的力。
故A錯誤;
B.甲中,物體靜止在水平桌面上,那么A點受到的拉力FA=G-F支持 , 因此FA<400N,那么F1肯定小于200N,故B錯誤;
C.乙方式的有用功為:W有=Gh=400N×0.5m=200J,故C正確;
D.乙方式中F2的功率為:P2=F2v=220N×(0.2m/s×2)=84W,故D錯誤。
故選C。
2.【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承擔拉力的繩子段數為n=3,
那么水平拉力F=fn=60N3=20N;
水平拉力F移動的速度:v=nv物=3×0.1m/s=0.3m/s;
水平拉力F的功率為:P=Fv=20N×0.3m/s=6W。
故選D。
3.【解答】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得到:FB×L=G×s;
即:FB×L=G×vt;
那么B點對橋的支持力FB=GvtL=GvL×t;
其中總重G、速度v和長度L都是定值,因此B點對橋的支持力與時間t成正比;
因為B點對橋的支持力和橋對B點的壓力為相互作用力,
所以橋對B點的壓力FB與時間t成正比;
那么二者的關系圖像應該是通過坐標原點的斜線,故A正確,而B、C、D錯誤。
故選A。
4.【解答】A.不計滑輪的摩擦和重力,以動滑輪為研究對象,則兩段繩子向右的拉力與向左的拉力平衡,所以2F拉=F,則A物體對滑輪的拉力F拉=12F=12×40N=20N;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滑輪對A的拉力也為20N;物體B始終處于靜止狀態,則測力計對B向右的拉力與A對B向左的摩擦力平衡,所以fA對B=F示=10N;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體B對A的摩擦力為10N,方向向右;
? ? ?物體A向左勻速運動,它受到繩子向左的拉力,B對它向右的摩擦力和地面對物體A還有向右的摩擦力,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F拉=fB對A+f地 , 所以地面對A的摩擦力為:f地=F拉-fB對A=20N-10N=10N,故A正確不合題意;
5.【解答】A.用鑷子夾取物體,支點在鑷片的連接處,阻力在尖端,動力在中間,此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為費力杠桿,故A符合題意;?
B.用鋼絲鉗剪鐵絲,支點在轉軸處,阻力在刀口上,動力在手柄上,此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為省力杠桿,故B不合題意;?
C.用開瓶器開啤酒,瓶蓋上面的牙為支點,阻力作用在下面的牙上,動力作用在手柄上,此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為省力杠桿,故C不合題意;?
D.用木棍撬石塊,木棍的尖端為支點,阻力作用在支點上方附近,動力作用在杠桿的另一端,此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為省力杠桿,故D不合題意。
故選A。
6.【解答】A圖:使用動滑輪時,承擔重力的繩子為n=2,那么拉力F1=G2;
B圖:使用定滑輪時,承擔重力的繩子為n=1,那么拉力F2=G;
C圖:使用滑輪組,承擔重力的繩子為n=3,那么拉力F3=G3;
D圖:使用滑輪組時,承擔重力的繩子為n=2,那么拉力F4=G2。
因此最省力的是C,故A、B、D不合題意。
故選C。
7.【解答】A.如下圖所示:
?
將小車的運動分解為沿繩子方向和垂直于繩子方向,沿繩子方向的分速度等于A的速度,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有:vA=vcosθ;因車勻速向右運動,且θ減小,所以A的速度在增大,則A加速上升,即此時物體A受到的合力向上,也就是繩的拉力大于A的重力,故A錯誤;
物體A的質量不變,但速度增大,所以它的動能不斷增大,故B錯誤;
因為物體A的速度增加量不是勻速的,所以它的機械能的增加也不是勻速的,故C錯誤;
由于物體A的重力不變,但速度不斷增大,根據P=Gv可知,對物體A做功的功率不斷增加,故D正確。
故選D。
8.【解答】(1) 物體與地面的摩擦力為?f=nF=2×60N=120N;
(2)自由端前進的距離s=ns物=2×1m=2m;
拉力F做的功為:W=Fs=60N×2m=120J;
拉力F做功的功率為:P=Wt=120J10s=12W。
9.【解答】(1) 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 :
F浮=ρ液gV排=103kg/m3×10N/kg×180×10-6m3=1.8N;
(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得到:F拉×OA=FB×OB;
F拉×1=1.2N×3;
解得:F拉=3.6N;
金屬塊的重力為:G=F拉+F浮=3.6N+1.8N=5.4N;
那么金屬塊的密度為:ρ=GgV=5.4N10N/kg×180×10-6m3=3×103kg/m3。
10.【解答】(1)設杠桿上每個小格的長度為L,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得到:
(0.5N×2)×3L=F×2L;
解得:F=1.5N;
(2)改變鉤碼的個數和位置進行了多次實驗,其目的是:避免實驗的偶然性,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蓝山县| 会同县| 玉林市| 湖州市| 肇东市| 滨海县| 凤台县| 犍为县| 永福县| 江城| 中方县| 小金县| 遂平县| 尤溪县| 东丽区| 荥经县| 丹凤县| 新泰市| 潼南县| 漳州市| 芒康县| 延吉市| 揭东县| 岳普湖县| 通江县| 宁蒗| 甘泉县| 大丰市| 乌拉特后旗| 河南省| 巴林右旗| 定襄县| 凤翔县| 乐清市| 彰化县| 阿拉善盟| 东明县| 余江县| 石阡县| 仪陇县| 南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