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版 九年級上冊科學學案 第十一講 食物與營養、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4-1食物與營養 食物與能量 食物中的營養素 水、無機鹽、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 (2) 人體能量的消耗情況 人體消耗的能量主要用于維持體溫和神經、循環、呼吸等系統的基本生理活動 影響能量消耗的因素:年齡、性別、體質、日?;顒拥?。 營養素的作用 水:構成細胞的主要成分;各種生物化學反應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進行,體內的養分和廢物都必須溶解在水中才能進行運輸。 無機鹽:細胞中某些復雜的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活動;維持滲透壓和調節pH。缺點易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 糖類:人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 蛋白質:細胞生長及組織修復的主要原料;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唐磊氧化分解供能不足時也能為人體提供能量。 脂肪:體內貯藏能量的主要物質;構成組織細胞的基本物質之一;保護內臟器官,維持正常體溫等。 膳食纖維: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進腸道蠕動,有利于及時排便;減少腸道對脂肪的吸收,減少大腸癌的發病率,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維生素:不提供能量,參與人體內許多重要的生理活動,對保持人體健康作用極大。 平衡膳食 健康的飲食要求食物種類盡量多些、數量適當、營養物質之間的比例合理,并且與身體消耗的營養物質保持相對平衡。 4-2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腸腺、肝臟、胰腺 牙 牙的作用:牙是人體口腔內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可咬切和磨碎食物。 消化道 ①口腔: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內有牙、舌和唾液腺等附屬器官。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使其轉化為麥芽糖。 ②咽和食管:咽和食管基本上沒有消化和吸收功能。 ③胃:胃壁上有胃腺,能分泌胃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質。胃壁上有發達的平滑肌層,能夠不斷蠕動以促進食物與胃液的混合。 ④小腸: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它與消化和吸收相適應的結構特點有: a:小腸很長,長約5-6米;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皺襞,皺襞上有許多小腸絨毛,這些結構都增加了小腸與食物接觸的表面積。 b:小腸壁上有豐富的腸腺,能分泌多種消化液。 C:小腸絨毛壁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于吸收營養物質。 ⑤大腸:大腸基本上無消化作用,可吸收少量水和無機鹽等營養素。 ⑥肛門:食物殘渣排出體外的部位。 相關消化腺與消化液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肝臟 腸腺 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胰液 膽汁 腸液 流入的部位 口腔 胃 小腸 由膽囊流入小腸 小腸 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食物的消化 消化:人體將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質分解成能被身體利用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 消化的類型 消化的類型 a:物理消化:只改變食物的形狀、大小,不改變食物的分子結構。如食物在口腔中被牙切割、研磨成小碎塊,胃腸蠕動等。 b:化學消化: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質在各種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能被機體利用的小分子物質(營養物質),此過程中改變了食物的分子結構。 淀粉、蛋白質、脂肪的消化過程 30861045720 營養物質的吸收 吸收:經消化后的營養物質和一些不需消化的營養物質(如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通過消化道管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叫做吸收。 物質被吸收的部位 a:胃: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很少,只吸收少量水分、酒精和無機鹽。 b:小腸: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質可在小腸內得到充分的消化,分別形成葡萄糖、氨基酸及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營養物質。小腸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 c:大腸:主要是吸收少量的水分、無機鹽和維生素。 消化系統的功能 包括三個方面:將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質分解為能被機體利用的小分子物質;將這些小分子物質吸收到血液中;將消化后產生的食物殘渣排出體外。概括起來就是: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物質并將食物殘渣排出體外。 酶的催化作用 酶的本質及特點 酶是由生物的體細胞合成的,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酶在參與化學法應前后,其化學性質不變。 消化酶的種類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質的酶。 酶的特點 酶具有高效性 酶具有專一性。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 酶的催化作用易受溫度、酸堿度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且不同的酶所需的最適合外界條件往往有所不同。 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溫度、酸堿度等。 練習題 1.下列有關實驗設計和分析的描述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甲圖中,探究種子能否進行呼吸作用時,用干燥的種子進行對照實驗 B.?乙圖中,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時,主要的實驗變量設置為光照 C.?丙圖中,檢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以此檢查反射弧是否完整 D.?丁圖中,探究溫度影響酶的活性時,室溫下將唾液與淀粉溶液混合后置于設定溫度下水浴 2.如圖為人體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圖,若甲處阻塞,則最可能發生的情況是( ???) A.?胰腺無法分泌胰液??????????????????????????????????????????????B.?胃液無法分解蛋白質 C.?小腸消化淀粉的功能下降????????????????????????????????????D.?小腸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3.有關人體代謝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食物中的淀粉通過消化系統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屬于異化作用 B.?人體的正常體溫約為37℃,這是人體內大多數酶發揮催化作用的最適溫度 C.?蛋白質在胃內就被胃蛋白酶初步消化成氨基酸 D.?運動時,肌細胞分解有機物提供能量,這一過程屬于無氧呼吸 4.下表中結構和功能相一致且表述正確的是(??? ) 結構 功能 A 紅細胞內含有大量的血紅蛋白 促進紅細胞的運氧能力 B 腎小管壁薄且周圍纏繞大量毛細血管 有利于濾過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 C 小腸能分泌胰液、腸液、膽汁 能有效促進小腸的吸收功能 D 心臟的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能有效降低體循環血壓 A.?A???????????????????????????????????????????B.?B???????????????????????????????????????????C.?C???????????????????????????????????????????D.?D 5.如圖中,A、B、C、D依次表示你消化道中的某個部位,曲線(X、Y、Z)表示淀粉、脂肪、蛋白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能代表蛋白質消化程度的曲線是( ???) A.?X????????????????????????????????????????B.?Y????????????????????????????????????????C.?Z????????????????????????????????????????D.?都可以 6.麻糍是我們武義的一道傳統美食。如圖,師傅手握大錘,高高舉起,然后落下,使糯米團在不斷的捶打下變得更有韌性,而后成為好吃的麻糍。 (1)糯米的主要營養物質是淀粉,淀粉在人體消化道內被消化的最終產物是________。 (2)搗糯米團時,師傅產熱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7..人體小腸長度有5-6米,但表面積卻達200平方米,這是因為小腸在結構上具有皺襞和________,增加了小腸內的表面積;蛋白質在小腸內最終被消化為________,并通過小腸管壁進入到血液中的生理過程稱為________。 50196751238258.如圖所示,A、B、C、D、E表示與人體新陳代謝直接相關的生理過程。請回答: (1)完成A過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2)B過程是通過氣體的________作用實現的。 (3)A、B、C等過程的最終目的主要是為細胞提供________。 (4)經過D、E過程后,正常人血液中下列哪一種物質的含量會顯著減少????????? 。(選填字母代號) A.二氧化碳 B.葡萄糖 C.尿素 D.氨基酸 答案解析: 1.【解答】 A、甲圖中,探究目的是“ 種子能否進行呼吸作用 ”,所以變量是活的種子和死亡的種子,應用煮熟的種子作對照,故A錯誤。 B、乙圖中,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時,主要的實驗變量是二氧化碳,通過一邊塑料袋內放的是清水,一邊放的是氫氧化鈉溶液來實現,故B錯誤。 C、脊髓是人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具有反射功能和傳導功能.如果脊髓受損,反射功能和傳導功能都會喪失.膝跳反射是由脊髓控制完成的實驗活動,其感受器是位于膝蓋下方肌腱內;該感受器受刺激后產生的產經沖動,沿傳入神經傳至脊髓中的神經中樞;神經中樞產生的神經沖動沿傳出神經傳至大腿上的肌肉,引起肌肉收縮,產生小腿跳起的動作.如果脊髓受損,膝跳反射就不能發生.故C正確。 D、丁圖中,探究溫度影響酶的活性時,變量是溫度,應在將唾液與淀粉溶液混合后置于不同溫度下水浴,再通過滴加碘液的方法檢驗,以防止由于在混合時候唾液已經與淀粉發生了反應,從而對實驗結果產生干擾,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2.【解答】肝臟是體內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膽汁是一種特殊的消化液,膽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但對脂肪起乳化作用。若甲處阻塞,則膽汁不能經膽管流入十二指腸,因此小腸消化脂肪的功能會下降。 故答案為:D 3.【解答】A、食物中的淀粉通過消化系統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屬于同化作用,A不符合題意。 ??B、人體的正常體溫約為37℃,這是人體內大多數酶發揮催化作用的最適溫度,B符合題意。 ??C、胃里的蛋白酶能對蛋白質進行初步分解,但是還未消化為氨基酸,C不符合題意。 ??D、運動時,肌細胞分解有機物提供能量,可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細胞所需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細胞不可直接分解肌糖原以滿足能量需求,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4.【解答】A、紅細胞富含大量血紅蛋白,能夠促進紅細胞的運氧能力,A符合題意。 ??B、腎小管并不是濾過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腎小管的作用是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腎小管的周圍纏繞的毛細血管能把這些物質送回血液里,B不符合題意。 ??C、小腸中有腸腺胰腺分泌的大量消化液,C不符合題意。 ??D、心臟壁越厚,肌肉越發達,收縮和舒張就越有力,與心臟各腔的輸血功能相適應,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這是因為心室的收縮把血液輸送到全身的毛細血管或肺部的毛細血管,而心房收縮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因此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5.【解答】淀粉的消化開始于口腔,最終在小腸中被徹底消化為葡萄糖,因此曲線X代表淀粉;蛋白質的消化開始于胃,最終在小腸中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因此曲線Y代表蛋白質;脂肪的消化是從小腸開始的,在小腸中被徹底消化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曲線Z代表脂肪,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6.【解答】(1)?糯米在人體消化道內被消化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 (2) 搗糯米團時,此時師傅處于運動狀態,產熱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 故答案為:(1)葡萄糖;(2)骨骼肌 7.【解答】小腸適于吸收營養物質的結構特點是:小腸長,全長5~6米,小腸內有環形皺襞和小腸絨毛和微絨毛,使小腸粘膜的表面積增加600倍,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積; 蛋白質在小腸內最終被消化為 氨基酸;小腸絨毛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小腸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利于吸收營養物質。所以小腸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故答案為:(1)小腸絨毛;(2)氨基酸;(3)吸收 8.【解答】(1)A中箭頭從消化道指向血管,這表示食物的吸收,小腸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2)B是指肺泡處毛細血管的氣體交換,其是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的。 (3)A處食物吸收的營養物質進入血液;B處得到的血液也進入血液,通過循環系統輸送給組織細胞,組織細胞進行呼吸作用,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4) D、E過程是指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經過該作用之后,血液中的尿素、尿酸等物質會明顯減少,C正確。 故答案為:(1)小腸;(2)擴散;(3)能量;(4)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