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初中思想品德湘教版八年級下冊各單元學案(復習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初中思想品德湘教版八年級下冊各單元學案(復習用)

資源簡介

第一節 發展中的社會主義
一、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社會主義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社會主義在中國顯示出了無比優越性。
原因: ①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們逐步認識到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②堅持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促進了我國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讓中國富起來。
③社會主義制度解放了生產力、發展了生產力,社會主義優越性逐步得到顯示。
④人民群眾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二、社會主義的本質: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三、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
1、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是: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二是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于初級階段,是不成熟、不發達的社會主義。
2、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具體表現:我國的社會主義不成熟、不發達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地區發展不平衡;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成熟、不完善。(水平底,不全面,發展不平衡).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決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即集中力量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全黨全國在這一歷史階段的根本任務。
四、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基本路線內容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2、核心內容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簡言之“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3、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今天,“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內在地包含了堅持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總之,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我們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
第二節 充滿活力的經濟制度
一、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制度
1、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⑴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含義: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⑵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依據(原因):①從根本上講,是由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②具體地講,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的:首先,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把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其次,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總體水平不高、發展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2、我國現階段的公有制經濟
⑴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公有制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就全國而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公有制經濟的作用:公有制經濟決定著我國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和發展方向,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具有關鍵性作用。
⑵國有經濟含義:是指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經濟;
國有經濟的地位: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
國有經濟的作用: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它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技術設備,積聚著我國最先進的生產力,控制著國民經濟的命脈,擔負著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的生產和流通,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
⑶集體經濟含義:集體經濟,是指生產資料歸部分勞動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經濟。
集體經濟的地位: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和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集體經濟的作用:體現共同富裕的原則,可以廣泛吸納社會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稅收。
2、我國現階段的非公有制經濟
⑴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混合經濟中的個體部分等具體形式。
⑵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⑶非公有制經濟的作用:非公有制經濟的存在和發展,對于增強國民經濟的活力,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快生產力的發展、方便人民生活、擴大就業、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節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一、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⑴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管理全國性重大事務的各項最高權力: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和最高監督權。地方各極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
⑵我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根本原則。
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體)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直接體現了我國的國家性質,從根本上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⑴我國的民族關系和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
⑵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①基本涵義:政治協商制度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社會各界的代表,對國家的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舉行協商和就決策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的制度。
②政治協商組織形式: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4、精神文明建設
(1)怎樣加強精神文明建設?①要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②要尊重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努力學習和吸收外國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③要加快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要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堅決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一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自覺履行“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
(2)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互為條件、互為目的、緊密聯系,又有各自的發展規律。物質文明為精神文明的發展提供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精神文明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PAGE
1《第二單元 走進小康時代》復習提綱
姓名
1、20世紀80年代, 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目標,也成為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奮斗目標。(P.018)
2、我們追求的小康生活目標是怎樣的?(P.019)
我們要追求的小康,是在實現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這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
3、“小康”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目標,是 首先提出來的。1987年10月,黨的 正式將實現小康列為“ ”發展戰略的 步目標。2000年,我國順利實現了“三步走”戰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 水平。2002年11月, 同志在黨的 報告中,進一步明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2006年10月,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中指出,實現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與任務。(P.019)
4、什么恩格爾系數?(知道一下)
經濟學上,通常把食品支出占整個消費支出的比重稱為恩格爾系數,國際上常常用恩格爾系數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49%為小康,30%~39%為富裕,低于30%為最富裕。
5、“三步走”的戰略部署是指什么?(P.021)
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從1991年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6、小康目標是一個 的指標體系,是一個 、 的實現過程。小康的基本標準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在 的。(P.020)
7、小康目標的實現體現在哪些方面?(P.021) 首先是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其次是小康目標的實現也意味著我們精神生活的日以充實。
8、我們一步步走上小康之路,這是與我國堅持 分不開的。 年12月,黨的 會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P.023)
9、我國改革的實質是什么?(P.023) 我國改革的實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10、我國改革的目標是什么?(P.023)
我國改革的目標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以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和實現現代化的要求。
11、什么是對外開放政策?(P.024)
對外開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基本國策。堅持對外開放,就是要通過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所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社會主義。
中國的五個經濟特區:深圳(最早)、珠海、汕頭、廈門、海南(最大)
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發區——內地
特點: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
12、通過改革開放我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改革開放的作用、意義)(P.024)
通過改革開放,我國的綜合國力有了明顯提高,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小康社會成為現實。
13、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建立 體制。(P.026)
14、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義是什么?(P.026)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調動并合理配置各種生產要素,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社會經濟的運行主要是依靠市場的需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是市場)
15、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 、 、 的小康。稱為 小康。(P.029) 根本原因:是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解決的根本途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16、 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也是我們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目標之一。(我們要堅持的兩個原則一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二是共同富裕。)
17、 如何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途徑)(P.030)
實現共同富裕需要一個過程,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最后實現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也不是平均主義)
18、黨的十六大提出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有哪些?(P.031)
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19、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中。最關鍵的目標是什么?(P.031)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中。最關鍵的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20、 總體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區別在哪里?
第一,總體小康是一個低標準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個較高標準的小康;第二,總體小康是一個偏重于物質消費的小康,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除了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外,還特別注重人們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權利以及生活環境的改善等方面,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第三,總體小康是一個發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縮小地區、城鄉、各階層的差距。
21、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意義是什么?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指向的目標是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全國人民的共同富裕。
22、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我們中學生有關嗎?我們應該怎么做?(P.032)
有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新世紀的理想,也是我們沉甸甸的歷史使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需要我們每個人從現在做起,不懈地努力和追求。
23.請你聯系當前的社會實際,談談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艱巨性體現在哪里?
A、我國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科學文化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質不夠高,社會主義具體制度不完善
B、人口、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大
C、現階段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PAGE
2初二思想品德下第四單元復習資料
人身自由權的地位及含義?
地位:是公民人身權利最主要的內容,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先決條件。
含義:公民的人身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經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
生命健康權的地位及含義?
地位: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所享有的最基本的人生權利。
含義:公民的生命、身心健康受憲法和法律的保護,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加以侵害。
人格尊嚴包括哪些權利?含義各是什么?具體有哪些侵權表現?
權利名稱 權利含義 侵權表現
肖像權 描繪具體人物形象的繪畫或照片,它是公民身體特有的縮影或真實寫照。 為營利目的使用公民肖像未經本人同意的,丑化公民肖像、損毀公民肖像的、以肖像進行人身攻擊的等。
名譽權 是社會成員對某個公民的品德、聲望、信譽等方面的評價。 侮辱、誹謗他人的,公然辱罵他人的、道聽途說、添油加醋、詆毀他人名譽。
榮譽權 是社會、國家、組織給予公民的一種美名和稱號,屬于精神鼓勵。 非法剝奪公民榮譽稱號、證書的。對獲得榮譽稱號的人進行挖苦、諷刺、打擊的。
姓名權 是公民區別于其他公民的稱號和代號。 強迫他人使用某個姓名的,假冒他人姓名的,盜用他人姓名實施不正當行為的。
隱私權 公民隱瞞不危害社會的個人的事,未經私人允許不得公開。 披露他人生理缺陷的,偷看他人日記的。
4、我們在努力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人身權利不受侵害的同時,還要尊重和維護他人的人身權利。
5、隱私含義:涉及個人心理、生理以及社會交往過程中的秘密。是屬于不宜公開或者不愿公開的、不妨礙他人和社會利益的個人私事,如個人生理上缺陷、隱疾,個人的心理活動,日記等內容等。
哪些行為是侵犯隱私權?p67想一想下面
怎樣維護我們的隱私權?p68正文部分
為什么要尊重他人隱私權?p69-70正文部分
初二思想品德下第五單元復習資料
第一節 從尊重憲法開始
(一)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
(二)我國的法律體系: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三)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1、為什么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①從內容上看,憲法規定了我國的根本問題;②從效力上看,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從程序上看,憲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為嚴格。
2、我國的國家性質、國家根本制度、國家的根本任務分別是什么?
憲法第一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第二款規定: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憲法在序言中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修改憲法的程序和意義。
程序:我國現行憲法規定,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議,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意義:憲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為嚴格。其目的是保障憲法的權威性和穩定性,使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健康發展。
(四)憲法是最高行為準則
1、具體表現:①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的最高行為準則;②是一切社會團體、組織以及全體公民的最高行為準則
2、違憲表現:①是國家機關的活動與憲法規定的內容或程序相抵觸;②是公民的行為違反憲法的規定。
(五)樹立憲法意識
1、樹立憲法意識的理由(或者憲法與公民的聯系)
①憲法與我們息息相關,它確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也規定了公民的基本義務;憲法就在我們身邊,它既是我們生活的基本依據,也是我們行為的最高規范;②維護憲法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2、青少年應該如何增強憲法意識?
①青少年要認真學習憲法,積極向群眾宣傳憲法,樹立依憲治國的觀念,嚴格遵守憲法;②憲法提倡和肯定的行為要努力去做,憲法禁止和否定的行為堅決不做,憲法要求做的行為一定要做到;③敢于同違反憲法的行為做斗爭,維護憲法的尊嚴,保證憲法的實施。
3、法制教育宣傳日及其主題,并說明它們為什么都與憲法有關。(參見作業本)
憲法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產生的依據,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與憲法相抵觸的法律是無效的。憲法是最高的行為準則。
4、憲法是要變化還是要保持相對穩定,并簡要說明理由。
主要說明:①我國憲法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社會實際的變化而發展的,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②我們也要強調憲法不宜變化太頻繁,因為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關系到國家穩定的大局。
第二節 樹立法律的權威
(一)依法治國
1、依法治國的含義、根本目的、本質、要求
▲含義: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的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P72)
▲根本目的: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P72)
▲本質:崇尚憲法和法律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
▲總的要求: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是要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確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權的根本原則,維護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地位,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
▲具體要求:依法治國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2、依法治國的前提、中心環節、關鍵和重要保障。
▲前提:有法可依;中心環節:有法必依;關鍵:執法必嚴;重要保障:違法必究。
3、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各自的要求是什么?
▲有法可依:要制定出完備的法律,使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章可循。
▲有法必依:就是法律制定出來后,必須得到遵守和執行。一切國家機關、政黨、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武裝力量和一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公民都必須嚴格遵守法律,嚴格依法辦事,不得違背法律。
▲執法必嚴:就是嚴格執法,它要求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行使國家行政執法權和司法權,要堅決糾正執法犯法、以權壓法、貪贓枉法等現象。
▲違法必究:要求對一切違法行為都必須追求法律責任,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一切違法犯罪行為遵照法律給予懲處,不容許任何人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4、我國依法治國進程中,執法和司法領域的腐敗現象有哪些?有什么危害?
▲現象:以言代法、以權代法、以錢代罰、權錢交易、貪贓枉法、粗暴執法、執法犯法等;
▲危害:影響司法公正,挑戰法律權威,破壞法制建設;敗壞黨風,損害黨群、干群關系,踐踏人民利益;不利于全面小康建設,實現共同富裕,構建和諧社會。
5、“開門立法”有什么意義?有利于立法更加正確、科學,有助于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和政治文明建設。
(二)依法行政
1、行政機關為何要依法行政?(p81中間一段)
2、依法行政的含義、重心和實質、意義、今后的任務(參見書本第81-82頁)
▲意義:只有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政,有效地維護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權利,才能把依法治國落到實處。
▲今后的任務:行政機關依法決策,行政人員依法管理,切實杜絕濫用權力行為,提高行政執法水平,是今后落實依法行政的長期任務。
3、政府舉行聽政會對自己和廣大人民群眾分別有什么作用?①它有利于增強政府決策的透明度和科學性,有利于各級政府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②價格聽證會可以不斷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政府決策的意識,激發廣大人民群眾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第三節:我們也有監督權
1、關于監督權:
(1)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主要有:
①批評和建議權;②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③取得賠償的權利。
(2)公民依法行使監督權的意義:①有利于克服官僚主義和不正之風,改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②有利于維護國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③有利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推進依法治國;④有利于推進全面小康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法律實施與司法公正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①只有法律有效的實施,才能真正保護公民的合法利益,維護法律的權威,否則就只能是一張白紙;②司法公正關系到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關系到法律的權威和社會的秩序。
3、法律監督是廣泛的、多渠道的,其形式有哪些?
包括黨的監督、人民群眾的監督、社會組織的監督、法律監督檢察機關的監督和社會輿論的監督等。
4、法律監督的重要性
實行依法治國,保證法律有效實施,維護司法公正,需要加強法律監督。缺少有力的監督,權力就可能會被濫用,就會損害公民的合法權益和國家利益。
5、作為公民,既有依法監督法律實施和司法公正的權利,也有積極參與監督、維護法律權威和社會秩序的責任。監督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的神圣權利。
6、中學生行使監督權有哪些形式?
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況,表達我們的意見、建議和要求;②通過新聞媒體公開發表自己的意見;③給有關國家機關寫信、打電話,或直接向有關人員反映情況。
PAGE
2初二思想品德下第三單元復習資料
第一節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1、民族是在歷史上形成的有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共同語言、共同心理素質和文化傳統的穩定的成員結合體,這是一個歷史概念。
2、基本特征是: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共同語言、共同心理素質、共同文化傳統。
(二)我國的民族概況
1、數量:共有56個民族,包括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其中人口超過100萬的有壯、回、維吾爾、彝、苗、藏、蒙古、滿、布依、朝鮮、瑤、侗、白、哈尼、哈薩克、土家族、傣族、黎族等18個;壯族最多,有1800多萬。
2、分布特點:以漢族為主體,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三)我國民族大家庭絢麗多彩、豐富多樣的生活圖景的構成: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特別是在語言、風俗習慣、歷史傳統等方面的差異。
(四)中華民族
她是在中國境內長期居住、勞動、生活和繁衍的56個民族的總稱,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的共同體。這是一個政治概念。與這個概念意思相近的有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龍的傳人等。
(五)臺灣同胞祭拜黃帝陵,因為:(1)都是炎黃子孫;(2)渴望回到祖國懷抱。
(六)維護中華民族大家庭
(1)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特點;(2)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明,都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為民族大家庭的繁榮貢獻了力量;(3)各民族之間血脈相通,命運相系,文化相連,休戚與共。
第二節 和睦的大家庭
(一)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
(二)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和政策
1、原則: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三大原則;
2、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體現。
(三)平等團結的民族關系
1、民族平等
(1)是指各民族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都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相同的義務。
(2)應當堅持民族平等,因為①各民族沒有優劣之分②各民族都對人類歷史發展做出過貢獻③堅持民族平等有重大意義:它有利于加強民族團結和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有利于國家的穩定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3)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保持平等和諧的民族關系:①努力消除和克服妨礙民族平等的各種因素②依法采取各種措施保障少數民族的各項平等權利。(具體舉措參見課本P43信息平臺)
2、民族團結
(1)它是指各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聯合的關系。
(2)民族團結的重大意義:①增強民族凝聚力,從而增強綜合國力;②是國家統一、繁榮昌盛的保證;③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3)國家為維護民族團結所采取的主要舉措:①依法打擊民族分裂主義勢力和煽動民族歧視的行為;②切實貫徹各項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③大力支持、幫助、關心少數民族發展。
(4)我們每個公民可以為民族平等團結做點什么?
①書本44頁第一段②另外可以寫:尊重各民族,維護各民族之間和民族內部的團結;跟妨礙民族平等的各種言行作斗爭;大力宣揚民族平等團結,正確行使民族權利,積極履行民族義務;做民族平等團結的宣傳者、踐行者
(四)共同發展的美好前景
1、推進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因。
由于多種原因,目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還有待于進一步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只有各族人民共同發展,才會有共同的美好前景,中華民族也才會有更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2、進一步做好民族工作的要求。(P44信息平臺)
①要著力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②要突出抓好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建設;③要堅持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④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保民族區域自治得到全面貫徹。
3、促進民族地區經濟大發展的舉措。
▲根本途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生產力。
▲國家方面:①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國家要在投資項目、稅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對西部的支持;②民族地區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發揮自己創造性、積極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區的優勢;③發達地區在人力、技術、資金等方面支援,先富幫后富。
▲少數民族地區怎么做?(p45少數民族地區要發揚……共同繁榮。)
▲個人方面:①力所能及地支援少數民族的發展,例如捐款等;②做支援西部大開發和民族共同發展的宣傳者。
第三節 傳承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的含義、形成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精神是維系民族生存、繁榮發展和實現民族和睦團結的重要紐帶,是推動民族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
(三)民族精神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
①革命戰爭年代: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②新中國成立后: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
③改革開放新時期: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
(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標(青少年怎樣傳承民族精神?)(見教材50頁)
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必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愛國主義熱情,鍛造積極有為的民族品格,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意義:1、它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全面小康建設和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2、它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基礎;3、它有利于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鋪平道路。
(七)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就國家來說,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加快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廣泛開展弘揚民族精神的宣傳教育;
▲就借助的方式來說,加強社會力量的教育引導,加強社會環境的熏陶、感染,加強社會實踐的冶煉;
▲就我們每個人來說:(1)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2)立足本職,完善自我,把崇高的民族精神體現在本職工作上,貫穿在個人行為中。
(八)為加強民族精神的宣傳和教育設計具體的活動形式
開主題班會;舉辦以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的文藝演出;舉行黑板報比賽;舉辦專題講座;編輯校報,設民族精神專版;開設校園網上博客等。
(九)熱愛祖國,我們中學生可以怎樣做?
1、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2、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自覺弘揚民族精神;3、努力學習,為國家和民族貢獻自己的力量;4、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5、堅決與污蔑、破壞、顛覆國家的言行作斗爭。
PAGE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韶山市| 英德市| 牟定县| 玉溪市| 宁都县| 化隆| 鸡西市| 奉化市| 阿克| 平塘县| 古丈县| 招远市| 改则县| 章丘市| 成都市| 台州市| 南川市| 山阳县| 肃北| 赤峰市| 建宁县| 襄樊市| 龙山县| 乐昌市| 南乐县| 寻乌县| 彭水| 罗平县| 嘉鱼县| 额尔古纳市| 万源市| 平邑县| 米脂县| 嵊泗县| 陕西省| 通辽市| 汾阳市| 泽州县| 体育| 综艺| 嘉峪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