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教案 授課內容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內容節選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章第二節 教材分析 兩棲動物是從水生開始向陸生過渡的一個類群,具有初步適應陸地生活的結構特征,是生物進化鏈上重要的一環。本節主要以學生熟知的青蛙為例,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運用,在了解兩棲動物的變遷和現存狀況的基礎上,理解環境變化對兩棲動物的影響,引導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學情分析 初二的學生在學習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本節課在學生學習了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的基礎之上,學習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進一步深入認識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有利于學生系統的構建知識框架。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青蛙的生殖和發育,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及其特點; 通過小組合作,在分析解決問題過程中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通過分析資料,認識環境對兩棲動物的影響,培養愛護動物、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青蛙生殖發育的過程和特點; 青蛙發育過程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的改變; 愛護自然、愛護動物的環保意識的樹立; 教學策略 問題驅動法、談話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組織教學 略 新課導入 以腦筋急轉彎引出青蛙一詞,進而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思考并回答腦筋急轉彎 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 1.以《約客》這首詩導入青蛙的生殖和發育,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思考問題,“什么環境條件下才能聽到蛙鳴?”“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會鳴叫?”“青蛙的鳴叫有什么含義?”“青蛙的抱對有何意義?”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和總結。 2.播放青蛙發育的視頻,思考青蛙發育經歷幾個階段?有什么明顯特征? 教師展示青蛙發育的各個時期的圖片,直觀的向學生總結其發育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早期蝌蚪和成蛙的區別,完成表格。 3.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學生小組合作,思考并回答問題。認識鳴叫和抱對的意義。 學生觀看視頻并思考和回答問題。 學生思考并完成表格。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表格,系統的認識青蛙、家蠶、蝗蟲生殖發育中的異同點。 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 教師引出兩棲動物的概念,組織學生對課本16頁的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得出水環境對兩棲動物的影響,滲透保護水環境、保護動物的生命觀念。 學生對資料進行分析,回答問題。 三、知識拓展 鞏固練習 略 課堂小結 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本節知識: 1.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2.兩棲動物生殖發育與環境 學生回顧并回答問題 作業布置 略 組織教學 略 板書設計 §7.1.3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 生殖:鳴叫—抱對—體外受精 發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和環境 1.水環境減少 2.水環境污染 教學反思 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