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教案 授課內容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內容節選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章第二節 教材分析 學生對與昆蟲有關生殖發育中的某些現象,如金蟬脫殼,蠶的破繭而出等現象比較熟悉,但是對昆蟲發育的全過程還沒有系統的認識。因此,教材選用家蠶的一生為例,幫助學生認識昆蟲的生殖和發育,并引導學生從昆蟲的生殖和發育辯證的看待昆蟲和人類生活的關系。 學情分析 初二的學生在學習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本節課在學生學習了植物的生殖和發育的基礎之上,學習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進一步深入認識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有利于學生系統的構建知識框架。 教學目標 通過比較,分析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的過程的異同; 通過觀察家蠶圖片、小組思考和討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昆蟲發育特點的學習,培養愛護動物的情感,體會生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引導學生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昆蟲生殖發育的過程和特點; 理解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 教學策略 問題驅動法、談話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組織教學 略 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一段關于蝴蝶的視頻,提出問題“毛毛蟲是怎樣變成美麗的蝴蝶的呢?”進而導入新課的學習 學生觀看視頻,思考問題 一、家蠶的生殖和發育 以絲綢之路的圖片引出與中華文明緊密相連的家蠶。 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將家蠶生殖發育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形態圖進行排序。 學生展示排序結果,教師給予點評,并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家蠶的一生。 教師結合圖片,展示家蠶從卵、幼蟲、蛹到成蟲的圖片,并講解各時期的特點。 組織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教師對家蠶一生進行總結,并引出變態發育這一概念。 教師展示一些完全變態發育的動物的圖片,并組織學生思考問題,“春蠶到死絲方盡,這句話表述正確嗎?應該如何修改?”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對圖片進行排序。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學生思考問題,并回答。 二、其他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教師展示蝗蟲的生殖發育過程的圖片,引出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概念,并對蝗蟲生殖發育的特點進行總結。 展示一些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的圖片。 學生觀察圖片。 三、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區別 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分析比較家蠶和蝗蟲生殖發育的區別,完成表格內容。 學生小組討論,完成表格,認識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發育的區別。 鞏固練習 略 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對家蠶和蝗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進行回顧,并再次總結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特點。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回顧本節知識。 作業布置 略 組織教學 略 板書設計 §7.1.2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教學反思 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