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重難點 題型 分值 重點 生命系統結構層次的判斷 選擇題、非選擇題 2-4 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別 難點 顯微鏡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結構和功能的適應 與病毒相關的知識 核心知識點一:顯微鏡的使用 (1)使用低倍鏡與高倍鏡觀察細胞標本時的不同點 項目 物鏡與裝片的距離 視野中的細胞數目 物像大小 視野亮度 視野范圍 低倍鏡 遠 多 小 亮 大 高倍鏡 近 少 大 暗 小 問題探究:當由低倍鏡轉換為高倍鏡時視野變暗,怎樣才能使視野亮一些呢? 提示:反光鏡和遮光器,使用凹面鏡和大光圈。 換成高倍鏡后,視野中的物像會變得模糊,應怎樣調節? 提示:調節細準焦螺旋。 易錯點撥: ①混淆“顯微結構”與“亞顯微結構” 普通光學顯微鏡(包括低倍鏡、高倍鏡)下觀察到的結構都為“顯微結構”,只有放大萬倍以上的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結構才屬“亞顯微結構”。 ②由低倍鏡轉換為高倍鏡觀察時,先將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避免直接轉換高倍鏡后觀察不到物像。 ③若視野中出現一半亮一半暗,可能是反光鏡的調節角度不對;若觀察的標本一半清楚,一半模糊,則是實驗材料厚薄不勻。 (2)放大倍數的變化與視野范圍內細胞數量變化的推算 若視野中細胞為單行,計算時只考慮長度和寬度;若視野中充滿細胞,計算時考慮面積的變化,細胞數量與放大倍數的變化規律如下: 項目 低倍鏡下放大倍數為a 高倍鏡下放大倍數為na 視野中一行細胞數量 c c/n 圓形視野內細胞數量 d d/n2 (3)顯微鏡的成像特點和物像移動規律 ①成像特點:顯微鏡成放大倒立的虛像,實物與像之間的關系是實物旋轉180°就是像。如實物為字母“b”,則視野中觀察到的為“q”。 問題探究:如果你在顯微鏡中看到的是“上”,實物是“下”嗎? 提示:。 ②移動規律:在視野中物像偏向哪個方向,則應向哪個方向移動(或同向移動)裝片。如物像在偏左上方,若將物像移到視野中央,則應向左上方移動裝片。 (4)污物位置的判斷 核心知識點二:生物界常見生物類群的劃分 問題探究:對圖中生物進行分類: 根據有無細胞結構分為:②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①③④⑤有細胞結構; 根據有無核膜分為:①無核膜屬原核生物,③④⑤有核膜屬真核生物; 根據同化類型分為:①③⑤為自養型,④為異養型。 你還有其他的分類方式嗎? (1)衍射法構建病毒知識網 問題探究:實驗室欲培養病毒,能否使用人工配制的普通培養基?為什么? 不能。病毒營寄生生活,一旦離開活細胞,就不再具有生命活動,所以在培養病毒時必須利用活細胞(如:禽流感病毒利用活雞胚)作為培養基,而不能利用人工配制的普通培養基。 易錯點撥:病毒對人類的作用并非都是“負面的” 許多病毒可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如SARS病毒、HIV、Rous肉瘤病毒、肝炎病毒等)然而,也有許多病毒被人類廣泛應用于科學研究生產、生活、疾病預防等諸多領域:如①免疫學中可利用病毒抗原性制備相應疫苗;②生態學中利用其寄生關系控制有害動物數量的增長,如澳大利亞曾引入黏液瘤病毒控制野兔的數量。 (2)比較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比較項目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 本質區別 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細胞壁 主要成分為肽聚糖 植物細胞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動物細胞無細胞壁;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幾丁質 細胞質 有核糖體,無其他細胞器 有核糖體和其他細胞器 細胞核 擬核,無核膜和核仁 有核膜和核仁 易錯點撥:常見“菌”與“藻”歸屬: 常見的原核生物 易與之混淆的真核生物 界定“菌”字 ①細菌類 “菌”字前面帶有“桿”字、“球”字、“螺旋”或“弧”字者應為“細菌”類 ②放線菌類 酵母菌、霉菌(如青霉菌、根霉、曲霉等) 界定“藻”字 藍藻類:顫藻、藍球藻、念珠藻、發菜、螺旋藻等 綠藻(如衣藻、水綿、小球藻、黑藻、傘藻)、褐藻、紅藻等 例題1 下列關于高倍物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因為蘚類葉片大,在高倍鏡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鏡觀察 B. 為了使高倍鏡下的視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鏡 C. 換上高倍物鏡后,必須先用粗準焦螺旋調焦,再用細準焦螺旋調至物像最清晰 D. 要觀察圖1所示微生物,應把載玻片向圖2中甲方向移動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顯微鏡的使用,難度較大。使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應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視野,再換用高倍物鏡觀察,A錯誤;為了使高倍物鏡下的視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鏡,B正確;換上高倍物鏡后,禁止用粗準焦螺旋調焦,應用細準焦螺旋調至物像最清晰,C錯誤;要觀察圖1所示微生物,應把載玻片向圖2中丙方向移動,D錯誤。 例題2 對下列圖示的生物學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若圖①表示將顯微鏡鏡頭由a轉換成b,則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增多 B. 若圖②是顯微鏡下洋蔥根尖某視野的圖像,則向左上移裝片能觀察清楚c細胞的特點 C. 若圖③是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質流動,發現細胞質的流動是順時針,則實際上細胞質的流動方向是逆時針 D. 當圖④中“?”處視野內可看到16個細胞,且視野明顯變暗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顯微鏡的使用,難度較大。圖①為物鏡,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大,若將顯微鏡鏡頭由a轉換成b,則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減少,A錯誤;顯微鏡下的物像是倒立的,若要能觀察清楚c細胞的特點,則應向左上移動裝片,B正確;若圖③是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質流動,發現細胞質的流動方向是順時針,則實際上細胞質的流動方向是順時針,C錯誤;圖④放大倍數100倍時,視野內有64個細胞,則放大倍數為400倍時,可看到4個細胞,此時視野將更暗,D錯誤。 例題3 下列關于“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病毒的繁殖依賴宿主細胞提供模板和營養物質 B.螺旋藻細胞中的葉綠體呈螺旋形,屬于自養生物 C.原核生物不是都有細胞壁、但都以DNA為遺傳物質 D.細菌與真菌具有相似的細胞結構,都需借助顯微鏡觀察形態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特點,難度中等。病毒的繁殖依賴宿主細胞內的營養物質,但是模板來自病毒,A錯誤;螺旋藻屬于藍藻,沒有葉綠體,有葉綠素,可進行光合作用,屬于自養生物,B錯誤;原核生物中支原體沒有細胞壁,但所有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C正確;細菌和真菌的結構不同,細菌沒有細胞核以及多種細胞器,大型真菌不用顯微鏡即可觀察其形態特征,D錯誤。 例題4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信息:“近期檢測出三株NDM-1耐藥基因陽性細菌。其中,兩株來自寧夏的新生兒,一株來自福建某老年患者”。下列關于“NDM-1超級細菌”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NDM-1超級細菌”具有與真核細胞相似的細胞膜、核糖體 B. 從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來看,“NDM-1超級細菌”既是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 C. 為獲得大量的“NDM-1超級細菌”,可在體外用培養基培養 D. 與人體細胞相比,“NDM-1超級細菌”在結構上最主要的區別是有細胞壁 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差異,難度中等。“NDM-1超級細菌”是原核生物,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但具有與真核細胞相似的細胞膜、核糖體,A正確;“NDM-1超級細菌”屬于單細胞生物,從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來看,“NDM-1超級細菌”既是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B正確;“NDM-1超級細菌”是原核生物,可以在體外用培養基培養,C正確;“NDM-1超級細菌”是原核生物,與真核細胞相比,在結構上最主要的區別是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D錯誤。 (答題時間:30分鐘) 1. 下列四組生物中,細胞結構相似的是( ) A. 草履蟲、乳酸菌、香菇 B. 梧桐、草履蟲、大腸桿菌 C. 水稻、黃瓜、大豆 D. 蘑菇、靈芝、豌豆 2. 某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落花生子葉的切片。當轉動細準焦螺旋時,有一部分細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細胞較模糊,這是由于( ) A. 標本切得厚薄不均 B. 顯微鏡物鏡損壞 C. 反光鏡未調節好 D. 細準焦螺旋未調節好 3. 截止到2018年11月HPV四價疫苗已經相繼在11個省上市,深受人們的重視。關于HPV病毒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該病毒屬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統層次 B. 該病毒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 C. 該病毒只能在宿主細胞中增殖 D. 該病毒和藍藻細胞的細胞結構相同 4. 關于艾滋病病毒(HIV),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HIV不屬于一種生物 B. 由于HIV具有簡單的細胞結構,所以其營寄生生活 C. 利用高倍光學顯微鏡,可以觀察到HIV的基本結構 D. HIV不參與構成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這些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5. 觀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時,高倍鏡與低倍鏡相比( ) A. 物像大、視野亮,看到的細胞數目多 B. 物像大、視野暗,看到的細胞數目少 C. 物像小、視野暗,看到的細胞數目少 D. 物像小、視野亮,看到的細胞數目多 6. 觀察細胞結構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低倍鏡下物像清晰,換高倍鏡后視野變暗,應首先調節細準焦螺旋 B. 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大腸桿菌,可觀察到核膜和染色體 C. 視野中有異物,轉動物鏡發現異物不動,移動裝片也不動,則異物在目鏡上 D. 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為防止產生氣泡,首先在載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蓋上蓋玻片 7. 下表所列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正確的是( ) 比較項目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 A 遺傳物質 擬核為DNA;細胞質為RNA 細胞核和細胞質均為DNA B 細胞壁 都有 部分有 C 細胞器 無各種細胞器 有各種細胞器 D 代表生物 發菜、放線菌、支原體 酵母菌、黑藻、變形蟲 8. 下圖所示四種不同生物,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甲和丙的主要區別在于甲具有細胞結構 B. 丙和丁的主要區別在于丙具有擬核 C. 甲和乙的主要區別在于乙具有細胞壁 D. 乙和丁的主要區別在于丁沒有核膜 9.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此詩句描寫了西湖的風光,結合生物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1)西湖中生活的所有生物構成_____,整個西湖構成一個_____。 (2)在西湖水中生活的兩種生物模式圖如下,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①判斷甲、乙兩圖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斷的主要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乙兩細胞相似之處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三點)。由此看出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具有________性。藍藻細胞內光合作用色素除葉綠素外,還含有__________,因而屬于_____________(填“自養”或“異養”)生物。 10. 回答下列與顯微鏡使用相關的問題: 甲 乙 (1)圖甲中最可能是氣泡的是____________。 (2)要看清楚圖甲中A的上半部,應將載玻片往何方向移動?_______________。 (3)欲使用高倍物鏡應轉動哪個裝置?____________。 (4)換用高倍鏡后,視野中的細胞數目比原來的______,視野的亮度比原來的______。此時,若視野太暗則應使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物像的______________的放大倍數。 (6)圖乙中的圖一是在使用目鏡為10×,物鏡也為10×的顯微鏡下觀察蛙的皮膚上皮細胞時的視野,圖二是更換物鏡后的視野,則更換的物鏡應為________(放大倍數)。 1. 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生物所屬類群的判斷,難度較小。草履蟲為單細胞動物;乳酸菌與大腸桿菌均為原核生物;香菇、蘑菇、靈芝都屬于真菌;水稻、黃瓜、大豆、梧桐和豌豆都屬于綠色植物。綜上分析,A、B、D均錯誤,C正確。 2. 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顯微鏡的操作,難度中等。觀察花生子葉切片時,有一部分細胞看得清晰,說明顯微鏡完好并且已經調好,而另一部分細胞較模糊,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使得焦距不在一個平面上,故成像不清晰,A正確。 3. C 解析:本題考查與病毒相關的知識,難度中等。病毒無細胞結構,不屬于生命系統,A錯誤;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種(DNA或RNA),B錯誤;病毒無細胞結構,只能在宿主細胞中增殖,C正確;病毒無細胞結構,藍藻為原核生物,D錯誤。 4. 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與病毒相關的知識,難度較大。HIV屬于沒有細胞結構的一種生物,營寄生生活,A、B錯誤;利用電子顯微鏡,可以觀察到HIV的基本結構,C錯誤;HIV不能獨立進行生命活動,因此不參與構成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這些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D正確。 5. 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低倍鏡和高倍鏡觀察物像的差異,難度中等。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就越暗,看到的細胞就越大,但細胞數目越少;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視野就越亮,看到的細胞就越小,但細胞的數目越多,B正確。 關鍵點撥: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實際物體的范圍越小,入射視野的光越少,視野就越暗。 6. 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顯微鏡的使用,難度較大。視野暗應調節光圈(使用大光圈)或反光鏡(使用凹面鏡),A錯誤;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細胞中沒有核膜和染色體,B錯誤;視野中有異物,轉動物鏡發現異物不動,說明不在物鏡上,移動裝片也不動,說明不在裝片上,因此判斷異物在目鏡上,C正確;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為防止產生氣泡,應先將蓋玻片一邊接觸載玻片,再慢慢放下,在載玻片上滴加1~2滴生理鹽水,而不是清水,D錯誤。 易錯提醒: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調節光圈和反光鏡以改變視野明暗;要保持哺乳動物細胞正常的生活狀態,應使用生理鹽水制片。 7. 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差異,難度中等。凡是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無論是細胞核還是細胞質其遺傳物質都是DNA,A錯誤;原核生物大多數具有細胞壁,少數沒有細胞壁,如支原體,真核生物中只有動物沒有細胞壁,B錯誤;原核細胞含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C錯誤;原核生物的代表有藍藻(包括發菜、顫藻、念珠藻、藍球藻)、細菌、支原體等,真核生物的代表有動物、植物(黑藻)、真菌(如酵母菌)、原生動物(如變形蟲)等,D正確。 8. 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病毒、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難度較大。甲是細胞生物,丙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A正確;丙是病毒,丁是真核細胞,主要區別在于丙沒有細胞結構,B錯誤;甲和乙都是原核細胞,都有細胞壁,C錯誤;乙是原核細胞,沒有核膜;丁是真核細胞,有核膜,D錯誤。 9.(1)群落;生態系統(2)①甲;甲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②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和DNA分子;統一;藻藍素;自養。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難度中等。 (1)西湖中生活的所有生物構成群落。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構成一個生態系統。所以,整個西湖構成一個生態系統。 (2)①甲沒有核膜包圍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主要分布在擬核中,屬于原核細胞,乙有核膜包圍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細胞。 ②甲、乙兩細胞均具有細胞膜、細胞質和核糖體,都含有DNA和RNA,都以DNA為遺傳物質,由此看出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具有統一性。藍藻細胞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可以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因而屬于自養生物。 10.(1)B(2)上(3)轉換器(4)少;暗;凹面鏡;大光圈(5)長度或寬度(6)40×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顯微鏡的使用,難度較大。 (1)氣泡是光亮的,里面只有空氣,而細胞是一個由細胞膜、細胞核和細胞質等構成的一個復雜的立體結構,在顯微鏡下,通過調節焦距可以觀察到細胞的不同層面,據此分析圖示可知:最可能是氣泡的是B。 (2)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是實物的倒像,即物像在視野的上方,實物在視野的下方,所以,要看清楚位于視野上方的A的上半部,應將載玻片往上方移動。 (3)在由低倍鏡轉換成高倍鏡時,要使用轉換器轉換。 (4)高倍鏡下觀察的視野變小、變暗,但物像的放大倍數變大,所以換用高倍鏡后,視野中的細胞數目比原來的少,視野的亮度比原來的暗。若視野太暗,則應使用凹面鏡和大光圈,以增加進光量,使視野明亮。 (5)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物像的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 (6)圖乙的圖一中8個細胞沿視野的直徑排成一行,圖二中更換物鏡后,視野中可見的細胞由8個減少到4個,細胞的長度增大到原來的4倍,則更換的物鏡應為原來的4倍,應為40倍。 拓展歸納: 熟記并理解使用顯微鏡的步驟和要點并形成相應的知識網絡是正確解答此類問題的關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