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備考2021】浙江省中考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分層評價專練五1.(2020·舟山)民法典將深刻影響人們的生活,閱讀三位同學對話,回答問題。冬艷太好了,無人照料的小孩也有保障了!因為民法典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時,當地村(居)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文紅是啊!民法典還規定,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由此造成他人損害的,要依法承擔侵權責任,今后萬一被高空拋物砸傷,我們就可以去讓物業或選擇報警解決。小永不止這些呢,民法典中還有“禁止霸座”“樹立優良家風”“敬老愛幼”等許多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以后社會問題的解決只要靠法治就可以了.(1)民法典關于“無人照料小孩”的救助規定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哪一保護?(2)結合文紅同學的表述,說明公民應如何正確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3)運用所學知識評析小永的觀點。(要求:觀點正確,層次清晰,邏輯嚴密。)(6分,要求:觀點正確,層次清晰,邏輯嚴密)2.回眸百年風雨路,展望未來再起航。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大革命失敗后,中共中央召開緊急會議時毛澤東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1928年起,毛澤東先后寫下了許多著作,其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書本上并沒有講到中國湖南、湖北,它講的只是基本原理”“共產黨的任務……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1)“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體現了毛澤東的哪一著名論斷?(1分)材料二:“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中國農業長期處于落后狀態”,“農村中相當普遍地存在“增產不增收,多勞不多得,分配不兌現的現象”,1978年開始,中國農業生產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此后,中央連續五年以“一號文件”形式予以明確肯定……(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國農業生產出現了很大的變化”?(4分)材料三: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同志為代表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項事業全面推進。(3)綜合上述材料,提煉一個觀點,并加以論證。(溫馨提示:本小題分層給分,要求觀點鮮明,史論結合,邏輯嚴密。)(5分)3.近代以來,英國曾經歷了多次輝煌,對歐洲乃至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英國的優越地位在十八世紀歸功于優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紀初期則幾乎完全歸功于機械技術.在1740年,“效法英國”一詞已經成為人們的口頭禪,而到1830年,英國已經成為“工業歐洲的老師”。——C·W·克勞利《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材料二:近代英國的歷史節奏好像是以世紀為單位:16世紀社會和經濟的變動首先邁步,推動著17世紀政治和思想改造,反過來又促進18世紀的經濟“起飛”,帶來社會的深刻變革。——劉景華《大國衰落之鑒》(1)根據材料一,概括英國對世界歷史的貢獻。(4分)(2)恩格斯說:16、17世紀為18世紀準備了社會革命的“一切前提”,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奠定了“長大成人”的基礎。結合材料二,從英國歷史發展的進程角度談談對恩格斯觀點的理解。(8分,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4.又逢庚子年,決勝全面小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庚子多事之秋,1840年庚子年,西方列強敲開了古老封閉滿清王朝的大門┉┉;1900年庚子年,八國聯軍為擴大對中國的侵略,進犯北京,導致中國陷入空前災難┉┉。(1)庚子,曾是國難年。結合中國近代社會發展歷程,分析這兩庚子事件之間的聯系。(2分)材料二:(2)庚子,曾是糾正年。1960年冬,黨中央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請說說兩幅圖反映的歷史事件對當時中國歷史進程產生怎樣的共同影響?當時是怎樣糾正的?(3分)材料三: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2020年,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9.1萬億元,增長6.1%,人均GDP首次突破一萬美元大關,占世界經濟比重超過16%,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0%左右。▲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109萬,貧困發生率降至0.6%,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污染防治持續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下降,生態環境總體改善;金融運行總體平衡。▲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取得一批重大成就,“嫦娥四號”月背軟著陸、首款類腦芯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5G┉┉新興產業持續壯大。▲2020注定不尋常!在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上下和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卓絕努力并付出犧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疫情雖尚未結束,但凝聚決戰決勝的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抓牢發展新機遇,就能披荊斬棘、無往不勝!(3)庚子,也是希望年。綜合材料二、三,聯系所學知識,提煉一個主題并加以闡釋。(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5分)【備考2021】浙江省中考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分層評價專練五1.【答案】(1)社會保護(2)公民要依法維權。當我們被高空拋物砸傷時,要通過正確的途徑和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公民要依法履行義務,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絕不能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3)示例:小永的觀點是片面的、社會治理需要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民法典中有許多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體現了法治承載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也顯示法治精神需要道德滋養,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因此,解決社會問題需要法治和德治共同發揮作用。【解析】【分析】(1)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時,當地村(居)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這體現社會保護。(2)根據所學,本題可以從維護權利守程序,要通過正確的途徑和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公民要依法履行義務,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具體結合材料進行分析說明即可。(3)小永的觀點是錯誤或片面的,理由可以從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具體結合材料進行分析說明即可。故答案為:(1)社會保護(2)公民要依法維權。當我們被高空拋物砸傷時,要通過正確的途徑和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公民要依法履行義務,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絕不能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3)示例:小永的觀點是片面的、社會治理需要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民法典中有許多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體現了法治承載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也顯示法治精神需要道德滋養,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因此,解決社會問題需要法治和德治共同發揮作用。2【答案】(1)槍桿子里出政權(1分)(1)從農村人民公社化轉變為推行以“包干到戶”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獲得土地的使用權、經營權。(4分)(3)觀點符合材料即可,如: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革命、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要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等。(1分)。論證4分水平1無應答或胡亂羅列史實0分水平2只有觀點羅列或從單一角度論述。1分水平3從多角度論述,并能合理呈現角度之間的邏輯關系2~3分水平4較為全面的論述并且構建起合理順暢的邏輯聯系4分示例:觀點:要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1分)秋收起義失敗之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城市中心道路是行不通的,所以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帶領中國人民走上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共中央從中國農民的實際需要出發,在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當今中國,面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積極踐行“兩山”理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面對復雜國際形勢,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走和平發展道路。面對重大傳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治理問題,倡導合作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3點即可,3分)綜上所述,要堅定黨的領導,立足國情,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分)3.【答案】(1)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的發展,為其他國家提供了經濟上的典范。(2)示例:16世紀,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英國通過殖民擴張,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7世紀,科學革命更強烈地沖擊了人們的思想,加速科學的發展及科學技術的進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16、17世紀英國社會的變化為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的興起創造了條件,為資產階級隊伍的壯大奠定了基礎。4.【答案】⑴1840-1842年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分)⑵“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左”傾錯誤嚴重泛濫開來,給我國經濟建設造成嚴重損失。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開始調整國民經濟。(3分)⑶答案示例:主題:如1: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定實現;中國共產黨勇于糾正錯誤,調整國民經濟,使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使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為實現全面小康提供了物質保障;三大攻堅戰使脫貧工作取得巨大進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強了人民獲得感、幸福感,為實現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來,科技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大大增強,為實現全面小康提供了技術保障;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為實現全面小康提供堅強的領導核心和政治保證;凝聚全國人民大團結的力量,弘揚了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為實現全面小康提供了精神動力;綜上所述,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偉大民族精神鼓舞下,充分發揮科技作用,凝聚全國人民大團結的力量,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定能實現。如2: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走適合中國的發展道路。(1分)由于對中國經濟基本情況認識不足,急于求成,發起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給社會主義建設帶來重大失誤,中國共產黨能從實際出發及時糾正“左傾”錯誤,調整國民經濟,使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從我國國情出發,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脫貧工作取得巨大進展,科技創新能力大大增強。面對非冠疫情的肆虐,中國共產黨又一次帶領全國人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取得了抗疫的重大勝利,決勝全面小康。綜上所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現實的必然選擇。(4分)·晴天,抬頭難見藍色的天空;雨天,溪水呈醬油色,村路泥濘難行……曾經礦山、水泥廠遍地的安吉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指導之下成為遠眺有竹海、青山,近觀有田野與農舍的“全國美麗宜居示范村”。·面對復雜多變的敘利亞局勢,我國的立場,總起來說是反對外來干預,更反對武力干預,通過政治途徑來解決,尊重敘利亞人民自己的選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今天,中國在做好本國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也積極倡議加強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以“中國智慧和方案”展現“中國擔當”。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