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學期課程綱要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學期課程綱要

資源簡介

九年級(下)學期課程綱要
課程名稱:初中歷史
課程類型:國家課程
教材來源:《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第1版
適用年級:初中九年級

時:22課時(新授課)
【背景分析】(課程內容與單元內容解讀)
1.《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課程內容”
主題
《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課程內容”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了解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背景和過程;了解印度民族大起義的背景、過程和影響。·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及影響;了解俄國廢除農奴制的原因和過程,理解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影響。·理解美國內戰爆發的原因和美國內戰的影響;了解《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內容,理解其影響;了解林肯的重要貢獻,掌握全面、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了解和掌握19世紀中期德川幕府的統治危機;了解明治維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維新對日本產生的巨大影響。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
·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大成就,如:電的應用,愛迪生的發明,內燃機、汽車和飛機的發明等;理解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生產力的發展之間的關系。·了解工業革命后,英、法、美、德等國在人口數量和勞動力結構等方面發生的變化;了解大眾教育出現的背景;了解西方國家在城市化進程中面臨的問題;了解西方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了解牛頓、達爾文、巴爾扎克、列夫·托爾斯泰、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近代科學、文學和藝術領域取得的成就;了解科學和文化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產生的積極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
·知道“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知道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爆發的原因;了解蘇維埃政府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理解、掌握十月革命的意義和影響。·了解《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的主要內容;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戰勝國通過簽訂條約,暫時調整了它們在歐洲、西亞、非洲、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關系。·掌握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了解蘇聯工業化取得的成就;了解農業集體化的內容;了解蘇聯模式。·了解印度、埃及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不同方式;了解卡德納斯改革的主要內容。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掌握經濟大危機爆發的原因;了解經濟大危機的特點;知道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了解羅斯福新政的實質;理解羅斯福新政的影響。·了解意大利、德國和日本建立起法西斯政權的原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和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過程;了解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戰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的過程;知道《聯合國家宣言》和雅爾塔會議等國際會議的內容;理解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產生的影響;了解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艱巨性和正義性;認識到戰爭的殘酷和和平的可貴。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
·了解杜魯門主義的含義和影響;了解冷戰對峙局面形成的過程;了解德國的分裂;了解“北約”與“華約”的形成過程及影響;初步認識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威脅。·掌握美國成為超級大國、歐洲聯合、日本崛起的原因和表現;了解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過程;初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了解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了解蘇聯的幾次改革造成的影響;了解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原因;了解蘇聯解體的影響。·了解萬隆會議的內容和影響;了解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過程和結果;了解古巴革命和巴拿馬政府收回巴拿馬運河區主權的過程;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過程;了解亞非拉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捍衛國家主權、發展民族經濟進行的斗爭。
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
·了解聯合國的建立、主要機構及作用;了解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與影響;掌握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主要原因;了解經濟全球化的具體表現及影響。·了解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的因素;了解世界格局的多極化發展趨勢;了解各國為建立新的國際秩序作出的努力。·以計算機網絡、生態與人口等問題為例,了解現代社會的發展與人類面臨的問題。
2.單元內容解讀
第一單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世界形勢變得更加紛繁復雜。一方面,歐洲殖民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大肆搶占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在殖民地實施殘酷的統治政策,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在拉丁美洲和亞洲爆發了波瀾壯闊的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起義;另一方面,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力量進一步增強。俄國廢除農奴制,很快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美國發生內戰,林肯領導聯邦政府維護了國家統一,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清除了最大的障礙,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第二單元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
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使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工業化國家在社會結構、大眾教育、城市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但也面臨著環境污染和貧富分化加劇等問題。大約從17世紀開始,近代科學文化發展起來,逐漸走向繁榮。
第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
19世紀后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過渡。隨著世界被列強瓜分完畢,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確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列強之間展開激烈爭奪,它們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20世紀初,歐洲出現了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戰后簽署的《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等一系列條約,暫時調整了戰勝國在歐洲、西亞、非洲、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關系,建立了被稱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國際新秩序;戰爭還激化了亞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與宗主國之間的矛盾,推動了拉丁美洲的民主改革。此外,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了由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
第四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經濟迅速發展,但繁榮的表象下隱藏著危機。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規模空前的經濟大危機,各國政府紛紛采取措施應對。美國總統羅斯福實施新政,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與指導,使美國走出了困境。德國和日本受到經濟大危機的沉重打擊,國內矛盾尖銳,法西斯勢力抬頭,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并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勝利而結束。這場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也深刻影響了戰后世界的發展。
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展開了數十年的冷戰對峙局面。一些資本主義國家調整經濟政策,逐漸實現經濟的復蘇和發展。西歐國家走上了聯合發展的道路,先后組成了歐洲共同體和歐洲聯盟;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末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大國。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也進行了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它們沒有從根本上突破舊的發展模式。與此同時,亞非拉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世界資本主義殖民體系逐漸崩潰。廣大發展中國家日益成為影響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
第六單元
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
兩極格局瓦解后,世界處于一個新舊交替的時期,各種國際力量正經歷重新分化組合,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這種趨勢下的國際形勢顯現出和平與動蕩并存的特征,但世界總的趨勢是緩和,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與此同時,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在全球迅速普及,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信息時代”,婦女的地位逐步提高,但人類社會也面臨著嚴重的生態問題和人口問題。
3.本冊內容與前后內容的聯系
九年級上冊講述的是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全書共七個單元。前四單元為世界古代史部分,主要講述古代亞非文明、古代歐洲文明、封建時代的歐洲和亞洲國家。后三單元為世界近代史部分,世界近代史的起訖時間大約是從16世紀初至19世紀末。在這一歷史階段中,世界各地區前資本主義文明的相對孤立和相互隔絕狀態,被日益發展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和血腥的殖民擴張所打破,人類逐漸步入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階段,從而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近代西方的經濟(資本主義)、思想(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政治(資本主義制度)、科技(工業革命)等方面內容,與九年級下冊有著承上啟下的關系。
本冊的主要內容是世界近現代史,世界現代史主要敘述的是20世紀初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進程。進入20世紀以來,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構成了世界各國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競爭的復雜局面,完整意義上的世界歷史終于形成。20世紀上半期,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的俄國十月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將社會主義的理想變成了現實。一戰結束后,戰勝國對戰后世界的安排,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根。資本主義在經歷了短暫的和平與繁榮之后,于1929年爆發了空前的經濟大危機。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美國實行了以國家調控經濟為主要內容的羅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國家則力圖以對外擴張尋求出路,并最終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以法西斯國家的徹底失敗而結束。盡管二戰結束后不久便進入“冷戰”時期,但是世界在整體上保持了和平狀態。持續近半個世紀的“冷戰”,以蘇聯解體為標志而結束。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國際組織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成為支撐、協調世界政治和經濟的兩大支柱,推動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人類在享受高科技帶來的豐富多彩的、多元文化的現代社會生活的同時,也面臨著各種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問題。這些問題只有通過國際合作才能得到克服和解決。
【內容和實施】
單元主題
單元目標
課題
課時
教學重點與學習目標
核心素養
課程資源(鄉土史資源)
單元評價
第一單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1了解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掌握俄國農奴制改革、美國內戰及日本明治維新的時間、原因、內容/過程、性質及影響。2.通過閱讀史料、識讀地圖、觀看視頻等方式獲取有效歷史信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提高分析問題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3.體會殖民地人民英勇抗擊殖民者的愛國主義熱情,培養學生奮發圖強的民族精神。4.認識英、法、美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俄國、日本通過資產階級改革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1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
1
1.知道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背景和過程。2.知道印度民族大起義的背景、過程和影響。3.講述玻利瓦爾、圣馬丁和章西女王的英雄事跡,培養學生客觀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1.歷史解釋:知道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印度民族大起義等史實,掌握玻璃瓦爾領導的反殖民斗爭、章西女王領導的印度民族大起義。2.
唯物史觀:通過學習和歸納玻利瓦爾、章西女王領導反抗殖民統治斗爭的主要事跡,初步掌握運用辯證的觀點分析和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3.時空觀念:通過《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形勢圖》,全面了解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過程。4.家國情懷:體會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與擴張斗爭的正義性、艱巨性和民族獨立的合理性;學習玻利瓦爾和章西女王身上具備的愛國主義的優秀品質。
林承節:《殖民統治時期的印度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張家哲:《拉丁美洲:從印第安文明到現代化》,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委內瑞拉]奧古斯托·米哈雷斯著,楊恩瑞、陳用儀等翻譯、校訂:《解放者玻利瓦爾》,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年版。
知識積累:1.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背景、人物及結果。2.印度民族大起義的背景、民族英雄、結果及影響。3.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目的、措施、性質及影響。4.廢除農奴制改革的背景、時間、人物、措施、性質及影響。5.美國內戰的時間、原因、開始標志、轉折、結束、性質及影響。6.《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內容和影響。7.林肯的貢獻。8.日本明治維新的時間、背景、政治前提、目的、內容、性質及影響。能力培養:1.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爭的正義性和艱巨性。2.了解彼得一世改革與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內容;理解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關系。3.理解美國內戰爆發的原因和美國內戰的影響。4.了解明治維新在日本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中發揮的作用。
2
俄國的改革
1
1.認識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目的、內容和影響。2.識記廢除農奴制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響。3.觀察地圖《15-18世紀俄國疆域的擴張圖》,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影響;認識到彼得一世改革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
1.歷史解釋:了解俄國的來歷,認識彼得一世改革、廢除農奴制改革的背景、內容及其影響。2.唯物史觀:分析俄國兩次改革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學會運用一分為二的方法評價歷史事件。3.時空觀念:通過《15-18世紀俄國疆域的擴張圖》,認識俄羅斯帝國的形成過程。4.家國情懷:認識改革促進了俄國社會經濟發發展,說明改革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曹維安:《俄國史新論——影響俄國歷史發展的基本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蘇]尼·伊·帕甫連科著,斯庸譯:《彼得大帝傳》,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2年版。
3
美國內戰
1
1.知道美國內戰爆發的原因。2.識記《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內容和影響。3.觀察地圖《美國內戰形勢圖》,掌握讀圖識史的方法。4.理解北方在美國內戰中取勝的原因,正確評價林肯在南北戰爭中的作用。
1.歷史解釋:了解美國內戰爆發的原因、過程、結果及影響。2.唯物史觀:理解北方在美國內戰中取勝的原因,正確評價林肯在南北戰爭中的作用。3.史料實證:通過研讀史料,了解《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內容以及在南北戰爭中的作用。4.家國情懷:通過戰爭中林肯和人民群眾的活動,認識人心向背是戰爭勝利與否的關鍵,英雄人物也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習林肯處處以國家利益為重的高尚品格,樹立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意識。
劉緒貽、楊生茂主編,張友倫、陸鏡生李青等著:《美國通史
第二卷
美國的獨立和初步繁榮1775-1860》,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劉緒貽、楊生茂主編,張友倫、陸鏡生李青等著:《美國通史
第三卷
美國內戰與鍍金時代1861-19世紀末》,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
日本明治維新
1
1.知道德川幕府的統治危機。2.識記明治維新的改革措施及影響。3.了解明治維新在日本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中發揮的作用。
1.歷史解釋:了解日本明治維新前的社會狀況和明治維新的背景,簡述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理解明治維新的作用。2.唯物史觀:通過對明治維新的評價,初步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一分為二地評價歷史事件。3.史料實證:通過史料分析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及對日本歷史發展的影響。4.家國情懷: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民族振興,成為亞洲強國,學習日本善于學習別人長處,堅持改革開放的理念。
中國日本史研究會編:《日本史論文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2年版;王新生:《日本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第二單元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
1.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重大成就及影響;初步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問題;掌握牛頓、達爾文的科學成就,巴爾扎克、列夫?托爾斯泰的文學成就,貝多芬、梵高的藝術成就;了解科學和文化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產生的積極作用。2.通過閱讀史料、識讀地圖、觀看視頻等方式獲取有效歷史信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提高分析問題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3.能夠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學科學家、文學巨匠和音樂美術大師刻苦鉆研的品質。
5第二次工業革命
1
1.認識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2.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大成果以及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和發明家3.討論兩次工業革命的進步與發展。
1.歷史解釋: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和特點;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大成果以及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和發明家。2.時空觀念:聯系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相關內容,對比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和進步。3.史料實證:通過史料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深刻影響。4.家國情懷:通過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認識科學技術對推動社會進步發揮的巨大作用,感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梅雪芹主編:《世界近代史資料匯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知識積累:1.
第二次工業革命三大領域(電力、內燃機、化學工業和新材料),各自領域的發明家和發明。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3.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變化:積極方面(人口增長、大眾教育、城市化)消極方面(社會矛盾問題、環境污染);4.工業革命發展帶來問題的啟示。5.科學(牛頓[英]、達爾文[英])、文學(巴爾扎克[法]、列夫?托爾斯泰[俄])、音樂(貝多芬[德])、繪畫(梵高[荷蘭])各自成就或代表作。能力培養:1.理解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生產力的發展之間的關系。2.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問題。3.了解科學和文化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產生的積極作用。
6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
1
1.知道英、法、美、德等國的人口數量和勞動力結構等方面在工業革命后發生的變化。2.認識西方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的社會問題,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1.歷史解釋:了解人口增長和大眾教育,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積極影響。2.唯物史觀:正確認識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3.史料實證:通過史料分析由于工業革命的開展,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進程,在城市化進程中,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也帶來了一系列消極影響。4.家國情懷:認識西方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的社會問題,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梅雪芹主編:《世界近代史資料匯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高德步:《英國的工業革命與工業化—制度變遷與勞動力轉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7
近代科學與文化
1
1.掌握牛頓、達爾文的科學成就,巴爾扎克、列夫·托爾斯泰的文學成就,貝多芬、梵高的藝術成就。2.了解科學和文化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產生的積極作用。
1.歷史解釋:掌握牛頓、達爾文的科學成就,巴爾扎克、列夫·托爾斯泰的文學成就,貝多芬、梵高的藝術成就。2.唯物史觀:了解科學和文化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產生的積極作用。3.家國情懷:通過對著名科學、文化代表人物生活時代背景的探究學習及其作品的分析,樹立勤于探索、謙虛謹慎、捍衛真理的精神品質,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閻宗臨:《歐洲文化史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第三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新經濟政策、蘇聯工業化、農業集體化、蘇聯模式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基本史實。2.通過閱讀史料、識讀地圖、觀看視頻等方式獲取有效歷史信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提高分析問題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3.認識戰爭給人類發展和進步帶來了嚴重災難,要熱愛和平、遠離戰爭;學習列寧的革命首創精神,認識領袖人物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杰出的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認識民族民主革命的成功,離不開民族覺醒和人民的不懈抗爭。
8第一次世界大戰
1
1.知道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原因,理解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嚴重后果。2.討論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及影響。3.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人類文明的破壞和戰爭的殘酷性,認識到和平的可貴。
1.歷史解釋:知道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理解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嚴重后果。2.唯物史觀:了解薩拉熱窩事件的主要過程,認識突發事件對人類和平的威脅;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經歷了長時間的矛盾與沖突的醞釀,學會用歷史的眼光分析歷史事件。3.史料實證:通過研讀史料,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和性質。4.家國情懷:通過對凡爾登戰役的學習,認識戰爭給人類發展和進步帶來了嚴重災難,要熱愛和平、遠離戰爭。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張建華主編:《世界現代史(1900-2000)》,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英]溫斯頓·丘吉爾著,劉立等譯:《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南方出版社2002年版。
知識積累:1.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間、根本原因、導火線、兩大軍事集團(及成員國)、主戰場、轉折點、加速一戰進程的事件、一戰結果、性質及影響。2.
二月革命的時間、領導人、革命任務、性質及結果。3.十月革命的時間、原因、領導人、革命任務、性質、結果和歷史意義。4.鞏固蘇維埃政權的措施。5.巴黎和會的時間、地點、目的、操縱國、實質、條約名稱、內容及巴黎和會最大的問題。6.華盛頓會議的時間、地點、目的、主導國、實質、條約名稱、條約內容、條約實質及影響。7.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怎樣形成的,如何評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8.新經濟政策的背景、時間、內容及影響。9.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重要成就、特點及意義。10.農業集體化的目的、內容及特點。11.蘇聯模式的形成標志及評價。1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原因、過程及影響。13.埃及華夫脫運動的原因、過程及影響。14.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的原因、主要內容及影響。能力培養:1.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和影響。2.對比十月革命前后俄國的社會狀況,理解十月革命的意義;結合中國近代史的相關內容,了解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3.結合相關資料,分析《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影響和《九國公約》對中國的影響。4.學會用列表的方式,整理、理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5.了解印度、埃及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不同方式。6.引導學生分析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沒有使印度獲得獨立的原因,培養學生辯證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9列寧與十月革命
1
1.知道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爆發的原因。2.了解蘇維埃政府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3.理解、掌握十月革命的意義和影響。
1.歷史解釋:知道二月革命,了解俄國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概況,了解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及其重大意義。2.唯物史觀:分析十月革命發展的進程,懂得無產階級革命是俄國歷史發展的選擇,形成科學的社會主義觀。3.家國情懷:認識俄國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性、曲折性和復雜性。學習列寧的革命首創精神,認識領袖人物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重要作用。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張建華主編:《世界現代史(1900-2000)》,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李慎明主編:《十月革命與當代社會主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
10《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
1
1.知道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召開,掌握《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的主要內容。2.對比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討論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及評價。
1.歷史解釋:知道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召開,掌握《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的主要內容。2.史料實證:通過研讀史料,了解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的內容和影響。3.唯物史觀:對比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認識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4.家國情懷: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在犧牲弱小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基礎上建立的國際秩序,認識“弱國無外交”的道理,堅定愛國之情和強國之志。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張建華主編:《世界現代史(1900-2000)》,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項立嶺:《中美關系史上的一次曲折—從巴黎和會到華盛頓會議》,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1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1
1.了解新經濟政策實施的背景,掌握新經濟政策的時間、內容和作用。2.了解蘇聯的成立、蘇聯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實施,知道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3.正確評價蘇聯模式、斯大林。
1.歷史解釋:了解新經濟政策實施的背景,掌握新經濟政策的時間、內容和作用。了解蘇聯的成立、蘇聯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實施,知道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2.唯物史觀:通過學習1936年蘇聯新憲法和蘇聯模式,探討蘇聯模式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影響。正確評價蘇聯模式、斯大林。3.家國情懷: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中,學習列寧實事求是、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張建華主編:《世界現代史(1900-2000)》,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王麗華主編:《歷史性突破—俄羅斯學者論新經濟政策》,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2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
1
1.知道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原因和內容;引導學生分析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沒有使印度獲得獨立的原因,培養學生辯證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了解印度、埃及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不同方式。3.簡述卡德納斯改革的主要內容,理解改革對國家發展產生的重要作用。
1.歷史解釋:知道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原因和內容;了解埃及華夫托運動和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知道他們在各自歷史發展中的作用。2.唯物史觀:了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過程,正確評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3.家國情懷:了解杰出的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認識民族民主革命的成功,離不開民族覺醒和人民的不懈抗爭。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張建華主編:《世界現代史(1900-2000)》,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林承節:《印度史》,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王海利:《埃及通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4年版。
第四單元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1.了解并掌握羅斯福新政、三個法西斯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等基本史實。2.學會客觀的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方法,形成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維方法。3.通過對法西斯國家侵略擴張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學習,認識到和平的可貴和戰爭的殘酷;認識到世界人民團結合作的重要性;樹立為人類和平和進步事業作貢獻的人生理想。
13
羅斯福新政
1
1.知道經濟大危機的原因、特點及影響,認識到羅斯福新政面臨的嚴峻形勢。2.討論新政的主要內容,理解羅斯福新政的實質及影響。
1.史料實證:通過展示相關的歷史資料、圖片,了解經濟大危機的危害及影響,認識到羅斯福新政面臨的嚴峻形勢。2.唯物史觀:通過分析新政的主要內容,理解新政在一定程度上讓美國經濟復蘇,但改變不了資本主義的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3.時空觀念:結合華盛頓領導的獨立戰爭,林肯領導的南北戰爭,羅斯福實施的新政,總結美國歷史上這三位總統在美國發展過程中的作用。4.家國情懷:理解危機時刻國家保障民生的做法,增強國家認同感和自豪感;通過對羅斯福個人魅力的了解,學習他面對危機和困難臨危不懼、堅韌不拔、開拓進取的精神。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張建華主編:《世界現代史(1900-2000)》,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劉祚昌:《劉祚昌美國史講義》,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知識積累:1.經濟大危機的時間、原因、表現及特點。2.羅斯福新政的時間、原因、特點、內容、實質及影響。3.
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建立法西斯政權的背景、過程、結果及影響。4.二戰全面爆發的標志、主要戰場及戰況。5.反法西斯聯盟建立的時間、標志、作用。6.雅爾塔會議的時間、參會國及主要內容。7.戰爭結束的標志8.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能力培養:1.掌握進京大危機爆發的原因;理解羅斯福新政的影響。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和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過程。3.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概括的能力。4.了解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艱巨性和正義性;認識到戰爭的殘酷和和平的可貴。
14
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
1
1.知道意大利、德國、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權的原因。2.簡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和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過程。3.了解法西斯主義對世界和平產生的消極影響,認識到和平的可貴和戰爭的殘酷。
1.唯物史觀:通過對意大利、德國、日本法西斯政權建立背景和經過的思考,客觀具體地分析和認識歷史問題,明白不同國家的基本國情不同,在面對危機時選擇解決危機的手段也不同。2.時空觀念:面對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美國通過實行“新政”擺脫了危機;德國、日本則先后走上了法西斯專政的道路。比較這兩種途徑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的不同影響。3.家國情懷:通過學習意大利、德國、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權的相關史實,增強學生愛好和平的意識,警惕法西斯主義重新抬頭。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張建華主編:《世界現代史(1900-2000)》,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白希:《天網恢恢:法西斯興亡錄》,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年版;杜美:《歐洲法西斯史》,學林出版社2000年版。
15
第二次世界大戰
1
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戰役。2.認識《聯合國家宣言》的內容及作用。3.識記雅爾塔會議的參會國、時間及主要內容。4.討論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產生的影響;5.了解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艱巨性和正義性;認識到戰爭的殘酷和和平的可貴。
1.唯物史觀:通過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全面爆發、主要進程及影響,明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2.時空觀念:列表格,從根本原因、起止時間、開始標志、主要戰役、戰爭結果、性質、影響等方面比較兩次世界大戰。3.家國情懷:通過學習,認識到和平來之不易,認識到世界人民團結合作的重要性,正義的力量只有加強聯合,才能有效地戰勝邪惡勢力,從而樹立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家國情懷。
趙文亮:《二戰研究在中國》,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張建華主編:《世界現代史(1900-2000)》,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第五單元二戰后的世界變化
1.知道冷戰的基本史實;了解戰后美、日、歐的發展;了解蘇聯改革、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等基本史實;了解戰后亞非拉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捍衛國家主權、發展民族經濟進行的斗爭。2通過識讀地圖、閱讀史料、觀看視頻等方式獲取有效歷史信息,提高學習能力。3.認識到霸權主義對人類進步和安全的威脅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認識改革需要依據本國的具體國情,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促進社會主義建設快速發展的根本途徑;深刻認識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強大阻礙,逐步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16
冷戰
1
1.識記冷戰的表現和影響,加深對美蘇冷戰對峙格局的理解。2.知道德國的分裂。3.了解北約與華約的形成過程;初步認識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威脅。
1.歷史解釋:掌握冷戰的含義,區分“冷戰”與“熱戰”的不同點,從而明確美國推行冷戰的真實目的。2.唯物史觀:分析冷戰發生的背景,歸納冷戰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具體表現,加深對美蘇冷戰對峙格局的理解。3.時空觀念:分析比較美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關系的發展變化,理解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4.家國情懷:明確以美國、蘇聯為首的兩大集團開展軍備競賽等,造成了國際局勢的動蕩不安,給世界和平帶來了嚴重影響,認識到霸權主義對人類進步和安全的威脅。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張建華主編:《世界現代史(1900-2000)》,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張曙光:《美國遏制戰略與冷戰起源再探》,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劉金質:《冷戰史(1945-1991)》,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版。
知識積累:1.冷戰的含義、背景、開始和表現。2.德國分裂的由來、柏林危機及影響。3.“北約”與“華約”對峙,冷戰的影響。4.歐洲聯合的原因、過程及影響。5.美國發展的原因與階段。6.日本崛起的原因及表現。7.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影響。8.赫魯曉夫改革的措施及結果。9.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措施及結果。10.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內容及結果。11.東歐劇變的原因、表現及影響。12.蘇聯解體的背景、時間及影響。能力培養:引導學生概況出美國的冷戰政策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的表現,提高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分析材料,進行比較,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恢復和發展經濟的方法;提高分析材料、概況與比較等能力。比較蘇聯赫魯曉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爾巴喬夫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和結果,體會社會主義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和曲折性。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過程;了解亞非拉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捍衛國家主權、發展民族經濟進行的斗爭。
17
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1.掌握美國成為超級大國、歐洲聯合、日本崛起的原因和表現。2.知道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過程。3.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
1.時空觀念:利用大事年表的形式,了解歐共體和歐洲聯盟的建立過程。2.唯物史觀:分析美國經濟的發展特點以及西歐、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通過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了解,再對西方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進行全面分析和評價。3.家國情懷:通過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和日本及美國經濟發展的原因,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張建華主編:《世界現代史(1900-2000)》,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高德步、王玨:《世界經濟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18
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
1
1.知道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和戈爾巴喬夫改革的背景、措施和結果;理解蘇聯解體的原因。2.簡述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過程,使學生理解和認識到社會主義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只是社會主義在發展中遭遇的挫折。3.識記蘇聯解體的影響。
1.時空觀念:比較蘇聯赫魯曉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爾巴喬夫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和結果,體會社會主義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和曲折性。2.唯物史觀:分析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赫魯曉夫改革沒有克服蘇聯模式的弊端,勃列日涅夫改革更是成為蘇聯經濟的痼疾,戈爾巴喬夫的改革直接導致了蘇聯的解體和蘇共的垮臺。3.家國情懷:通過蘇聯領導人三次改革的失敗,認識改革需要依據本國的具體國情,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促進社會主義建設快速發展的根本途徑。
齊世榮主編:《15世紀以來世界九強的歷史演變》,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張建華主編:《世界現代史(1900-2000)》,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李慎明主編:《歷史的風:俄羅斯學者論蘇聯解體和對蘇聯歷史的評價》,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9
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
1
1.識記萬隆會議的背景、內容和意義。2.知道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過程和結果。3.了解古巴革命和巴拿馬政府收回巴拿馬運河區主權的過程。
1.時空觀念:結合“三角貿易”活動,學習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具體過程;結合新航路的開辟學習拉丁美洲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鏈接中華民族取得獨立的主要過程和事件。2.史料實證:通過文字、圖片資料,探尋“萬隆精神”的產生及影響,加深對“萬隆精神”的認識。3.家國情懷:通過學習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認識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深刻認識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強大阻礙,逐步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張建華主編:《世界現代史(1900-2000)》,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徐世澄主編:《美國和拉丁美洲關系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
第六單元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
1.知道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史實;知道世界格局的發展趨勢和特點;知道計算機網絡的發展;認識生態與人口問題出現的原因和具體表現。2.學會客觀的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方法,形成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維方法。3.認識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樹立全球視野,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積極適應時代發展趨勢,提高為祖國建設的本領,增強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的意識和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信念;認識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增強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20
聯合國與世界貿易組織
1
1.知道聯合國的建立、主要機構及作用。2.認識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與影響。3.討論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理解世界貿易組織和經濟全球化的出現時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必然結果。
1.時空觀念:通過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和作用,聯系當今社會挑戰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權威的事例,明確聯合國是人類構建世界和平的成果。2.唯物史觀:通過分析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主要原因,了解經濟全球化的具體表現,評價經濟全球化的影響。3.家國情懷:認識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樹立全球視野,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積極適應時代發展趨勢,提高為祖國建設的本領,增強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的意識和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信念。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張建華主編:《世界現代史(1900-2000)》,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王杏芳主編:《聯合國春秋》,當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版。
知識積累:聯合國成立的時間、主要機構、宗旨和維和行動。經濟全球化的原因和表現。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的時間、宗旨、職能及其作用。能力培養:通過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和作用,聯系當今社會挑戰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權威的事例,明確聯合國是人類構建世界和平的成果。分析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提高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全面、正確地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認識到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了解中國為建立國際新秩序作出的努力。了解現代社會的發展與人類面臨的問題。
21
冷戰后的世界格局
1
認識當今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的因素。識記世界格局的發展趨勢和特點。知道各國為建立新的國際秩序作出的努力。認識到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了解中國為建立國際新秩序作出的努力。
1.時空觀念:將美國轟炸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和發動伊拉克戰爭與當下中美關系的相關時政熱點鏈接起來,深度理解美國所謂的“單極世界”。2.唯物史觀:通過對當今世界格局的學習,明確國際地位的提高建立在強大的綜合國力基礎上,經濟實力也決定各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3.家國情懷:和平與發展是世界主流,但是霸權主義和地區沖突時有發生,我國要堅持改革創新,要抓住時機、發展經濟,增強經濟實力,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高綜合國力。當代青年更要肩負歷史和時代使命。
陳啟懋主編:《跨世紀的世界格局大轉換》,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王列、楊雪冬編譯:《全球化與世界》,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版;羅榮渠:《現代化新論—世界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
22
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
1
知道計算機網絡的發展;理解計算機網絡對現代社會生活的影響。認識生態與人口問題出現的原因和具體表現;增強學生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讓學生認識到人類在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還應關注、保護生態環境。
1.時空觀念:通過比較三次科技革命,知道人類開始進入“信息時代”的標志;理解計算機網絡對現代社會生活的影響。2.唯物史觀:通過對計算機網絡的學習,了解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網絡將世界各地聯結成一個整體,但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3.家國情懷:充分了解生態與人口問題出現的原因和具體表現,認識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增強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張建華主編:《世界現代史(1900-2000)》,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田作高、軒傳樹、程晉營:《信息革命與世界政治》,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
【評價】
(一)評價方式
1.過程評價(30分)
(1)課堂學習狀態(15分)。根據課堂聽說讀寫、互動合作等表現是否積極、效果是否良好分為四個等級,A等級12-15分,B等級7-11分,C等級3-6分,D等級1-2分。評價主體為學生本人、小組成員、教師。評價量表由師生共同制訂,張貼于班級教室內。
(2)社會調查報告、歷史手抄報、研學旅游報告、鄉土資源收集報告等完成其中兩例情況(5分)。根據上交是否及時、書寫是否認真、正確率是否高(表現性作業是否質量高、有創意)、有無抄襲現象分三個等級,A等級5-4分,B等級3-2分,C等級1分。評價主體為小組長、課代表、教師。評價量表由師生共同制訂,張貼于班級教室內。
(3)單元檢測及期中測試(10分)。評價主體為教師,折算方案由師生共同商定。
2.期末考試(70分)
計分方法為原始得分×70%,換算之后的的分計入本學科學期量化分。
3.學期歷史學業總評(100分)
總評成績=過程評價成績+期末考試成績。
(二)評價結果處理
總評成績85分及以上為優秀,75-84分為良好,60-74分為達標,60分以下為未達標。未達標者在新學期開學補考。
根據學生學期歷史學業總評結果,教師給予針對性的評語及改進建議,學生作品、評價結果、教師建議等放入學生歷史學習綜合評價,便于學生及家長了解學業成長情況。
(三)課堂評價量表示例:

課堂學習狀態評價的評價量表
評價項目
評價要素
評價標準
評價主體
自主學習

A.耳聽入腦,在傾聽中思考,聽后能說出自己的收獲或意見(2分)B.耳聽入腦(1分)
師評生評自評

A.積極發言,能有條理清晰、有根有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3分)B.消極發言,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2分)

A.積極閱讀朗讀,讀后有自己的想法要點觀點(2分)B.消極閱讀朗讀(1分)

A.積極圈點勾畫,及時旁批。規定時間內完成課堂作業,書寫認真,差錯少(3分)B.被動圈點勾畫和旁批。規定時間內完成課堂作業。能訂正課堂作業中的錯題(2分)
互動合作
小組討論
A.積極參與討論,有質疑,有觀點,有依據(3分)B.
消極參與討論,有發言(2)
師評組評生評自評
組間交流
A.積極參與小組合作與交流,在交流中樂于幫助他人,遵守歷史活動秩序(2分)B.
參與小組合作與交流,基本遵守歷史活動秩序(1分)

小組目標學習評價量表
組別
組員
自主學習
小組討論
組間交流
學習狀態
學習方式
參與人次
是否完成分工
有無充分交流
有無完善
參與人次
聽取方式
有無爭論
積極
消極
圈點勾畫
旁批
其它






只聽
筆記



班級目標學習評價量表
目標
評價方式
組別
達標情況
質疑情況
發言情況
課堂
作業
質疑次數
問題質量
發言次數
發言質量
檢測
目標一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浩特市| 杭州市| 隆化县| 南江县| 巴东县| 渑池县| 亳州市| 锡林浩特市| 额敏县| 长寿区| 金湖县| 横山县| 南城县| 玉环县| 洛隆县| 杨浦区| 云林县| 塔河县| 宜阳县| 扎囊县| 武威市| 牡丹江市| 资阳市| 淅川县| 会同县| 舒城县| 岢岚县| 延安市| 耒阳市| 二连浩特市| 白山市| 马龙县| 定远县| 六枝特区| 儋州市| 靖远县| 海门市| 北碚区| 大英县| 宣化县|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