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戰2021 中考科學 精講精練 專題33 常見的化合物(二)(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戰2021 中考科學 精講精練 專題33 常見的化合物(二)(學案)

資源簡介

專題33 常見的化合物(二)
【知識點回顧】
一、重要的鹽
考點1 概述一些常見的鹽(如食鹽、純堿、碳酸鈣等)的主要性質及用途 
1.幾種重要的鹽
概述
化學性質
用途



白色粉末,水溶液顯________,因而俗名純堿,俗稱蘇打,碳酸鈉晶體的化學式為Na2CO3·10H2O
Na2CO3+2HCl===
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造紙、紡織品、洗滌劑等工業原料



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是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CaCO3CaO+CO2↑
CaCO3+CO2+H2O===Ca(HCO3)2
制石灰、水泥,作建筑材料和白色涂料等



無色透明的晶體,俗稱________,不潮解,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
NaCl+AgNO3===NaNO3+AgCl↓
供食用和腌制食品,制取鹽酸、氯氣、燒堿等的原料
2.鹽的溶解性
一般來說,鉀鹽、鈉鹽、銨鹽、硝酸鹽都________;而大多數碳酸鹽都________于水;鹽酸鹽除________不溶,硫酸鹽除________不溶,其余均可溶(注:Ag2SO4、CaSO4為微溶物)。
3.鹽的性質
(1)金屬和鹽溶液反應生成另一種金屬和另一種鹽。例:Fe+CuSO4===Cu+FeSO4
反應條件:參加反應的金屬比鹽中金屬________(除鉀、鈣、鈉外)。
(2)酸和鹽反應生成另一種________和另一種________。例:Na2CO3+H2SO4===Na2SO4+H2O+CO2↑
(3)鹽和鹽反應生成另外________。例:Na2SO4+BaCl2===BaSO4↓+2NaCl
(4)堿和鹽反應生成另一種堿和另一種鹽。例:2NaOH+CuSO4===Na2SO4+Cu(OH)2↓
4.幾種常見離子的檢驗
(1)Cl-的檢驗:加入____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證明樣品中含Cl-。例:AgNO3+HCl===AgCl↓+HNO3
(2)SO的檢驗:加入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說明樣品中含SO。例:H2SO4+Ba(NO3)2===BaSO4↓+2HNO3
(3)CO的檢驗:向試樣中滴加________,有氣體產生,將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變渾濁,說明樣品中含有CO。例:Na2CO3+2HCl===2NaCl+H2O+CO2↑
二、常見的有機物
常見的有機物:甲烷(CH4)、淀粉、蛋白質、維生素等。
無機物和有機物:化合物可分為無機化合物(簡稱無機物)和有機化合物(簡稱有機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等以外)稱為有機物。有機物在物質種類中占了絕大多數。
考點4 知道淀粉、脂肪、蛋白質等對生命活動具有重大意義 
人體內最基本的有機物是糖類、________和脂肪。糖類是人體供應能量的主要來源;蛋白質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物質;脂肪是人體內的主要儲能物質。
考點5 知道天然氣、石油、煤等物質在生活中的意義、使用情況以及對環境的影響 
1.天然氣:俗稱沼氣、瓦斯氣,主要成分是CH4,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主要由植物殘體分解而生成。
2.石油:古代動植物遺體經過復雜變化形成的復雜混合物。主要含有________兩種元素。
3.煤:古代植物遺體經過復雜變化形成的,是由有機物和無機物組成的復雜的混合物,主要含C元素。
考點1 1.堿性 2NaCl+CO2↑+H2O 食鹽 2.易溶 不溶 AgCl BaSO4 3.(1)活潑 (2)酸
鹽 (3)兩種新鹽 4.(1)AgNO3 (2)Ba(NO3)2 (3)稀鹽酸
考點4 蛋白質
考點5 2.C、H
【例題精析】
例1.(2020?舟山)學習了物質分類與轉化規律后,某同學繪制了部分物質間相互反應的關系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相鄰兩類物質的反應,其中不能用于制取ZnCl2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答】解:A、①為酸堿反應,氫氧化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水,可以制得氯化鋅,A不符合題意;
B、酸與金屬反應,鋅的金屬活動性強于氫,所以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可以制得氯化鋅,B不符合題意;
C、堿與鹽的反應,堿為氫氧化鋅,本身不易溶于水,不能與鹽反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氯化鋅,因此C符合題意;
D、鹽與金屬反應,鋅金屬活動性強于銅,鋅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鋅和銅,可以制得氯化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例2.(2019?呼和浩特)某固體可能含有CaCl2、Na2SO4、CuSO4、KNO3、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對其進行如下實驗:
①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適量蒸餾水,固體完全溶解得透明溶液;
②在①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后,在白色沉淀中加過量稀鹽酸,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氣泡產生。
下列對原固體成分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定有Na2CO3和Na2SO4,可能有KNO3、CuSO4、CaCl2
B.一定有Na2CO3、Na2SO4和CuSO4兩種物質中至少有一種
C.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不含CaCl2,可能有KNO3、CuSO4
D.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不含CuSO4和CaCl2,可能有KNO3
【解答】解:由題意可知,①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適量蒸餾水,固體完全溶解形成透明溶液,說明固體溶于水且能共存;
②在①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后,在白色沉淀中加過量稀鹽酸,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氣泡產生。由于硫酸鈉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了硫酸鋇沉淀,硫酸鋇沉淀不溶于稀鹽酸;碳酸鈉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了碳酸鋇沉淀,碳酸鋇沉淀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說明了原固體中一定含有硫酸鈉和碳酸鈉。由于碳酸鈉能與硫酸銅、氯化鈣反應生成了沉淀,則固體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鈣、硫酸銅。通過上述實驗不能確定硝酸鉀是否存在,是可能存在的物質。
由以上分析可知,原固體成分中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不含CuSO4和CaCl2,可能有KNO3.觀察選擇項,D正確。
故選:D。
例3.(2019?濰坊)NH4NO3是一種化學肥料,某NH4NO3溶液的pH=4.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NH4NO3是一種復合肥料
B.NH4NO3不能與熟石灰混合使用
C.久施NH4NO3的土壤可能被酸化
D.鹽溶液也可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
【解答】解:A、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屬于氮肥,故選項說法錯誤。
B、銨態氮肥與堿性物質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降低肥效,NH4NO3不能與熟石灰混合使用,故選項說法正確。
C、NH4NO3溶液的pH=4,顯酸性,久施NH4NO3的土壤可能被酸化,故選項說法正確。
D、某NH4NO3溶液的pH=4,顯酸性,能使酸堿指示劑變紅色,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
例4.(2019?涼山州)除去食鹽溶液中的Na2SO4和CaCl2雜質的操作有:①加入過量BaCl2溶液;②過濾;③加入適量鹽酸;④蒸發結晶;⑤加入過量Na2CO3溶液。
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br/>A.①⑤②③④
B.③①⑤②④
C.①③⑤④②
D.⑤③②①④
【解答】解:硫酸根離子用鋇離子沉淀,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可以將硫酸根離子沉淀;鈣離子用碳酸根離子沉淀,除鈣離子加入過量的碳酸鈉溶液轉化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鈉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鋇溶液之后,這樣碳酸鈉會除去反應剩余的氯化鋇;完全反應后,再進行過濾,最后再加入鹽酸除去反應剩余的碳酸根離子,最后進行蒸發,所以正確的順序為:①⑤②③④。
故選:A。
例5.(2020?臺州)廚房里有兩瓶白色固體,分別為食鹽(NaCl)和純堿(Na2CO3)。
(1)可用于腌制肉類和蔬菜,使食物不易腐敗的是 氯化鈉 。
(2)為鑒別這兩種物質,某同學取少量白色固體,進行如下實驗。
方案一:分別滴加少量食醋,有氣泡產生的是 純堿 。
方案二:加水溶解,分別滴加 氯化鈣 溶液,有沉淀產生的是純堿。
【解答】解:(1)食鹽具有咸味,能延長食品的保質期,為了使肉類和蔬菜不易腐敗,可選用食鹽進行腌制。
(2)為鑒別這兩種物質,某同學取少量白色固體,進行如下實驗。
方案一:分別滴加少量食醋,純堿和酸反應有氣體,則有氣泡產生的是純堿。
方案二:加水溶解,分別滴加氯化鈣溶液,氯化鈣和碳酸鈉有碳酸鈣,則有沉淀產生的是純堿。
故填:(1)氯化鈉;
(2)純堿;氯化鈣。
例6.(2020?衢州)向一定質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蕩。如圖表示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隨加入Na2CO3溶液質量的變化情況。圖線AB段對應的實驗現象是 產生氣泡 ,在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氯化鈉和氯化鈣 。
【解答】解:向一定質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蕩。如圖表示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隨加入Na2CO3溶液,稀鹽酸會先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隨著碳酸鈉的加入,AB段溶液質量增加較慢,說明此時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C點溶液質量緩慢上升,說明反應正在進行,D點后,質量穩步上升,說明D點處時鹽酸恰好反應完全,則C點溶液中的溶質有反應生成的氯化鈉和未完全反應的氯化鈣;
故填:產生氣泡;氯化鈉和氯化鈣。
例7.(2019?雞西)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后,得到的固體中除了NaCl還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雜質MgCl2、CaCl2,某同學為除去可溶性雜質,將該固體加水溶解形成溶液A,并設計如下方案
(1)操作①、操作②指的是 過濾 ;
(2)濾液B中的溶質是 氯化鈉、氫氧化鈉、氯化鈣??;
(3)操作③中加過量的稀鹽酸是為了除去溶液中的 ①② (填序號);
①NaOH
②Na2CO3③MgCl2
④CaCl2
【解答】解:(1)操作①、操作②均是將沉淀與濾液分離,指的是過濾。
(2)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與氯化鎂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濾液B中的溶質是氯化鈉、氫氧化鈉、氯化鈣。
(3)濾液C是含有氯化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操作③中加過量的稀鹽酸,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NaOH、Na2CO3。
故答案為:
(1)過濾;
(2)氯化鈉、氫氧化鈉、氯化鈣;
(3)①②。
例8.(2019?棗莊)酸、堿、鹽在生產生活中具有廣泛的用途?;瘜W實驗室中有失去標簽的四瓶無色溶液:稀鹽酸、氫氧化鈣溶液、碳酸鈉溶液、酚酞試液,現將其任意編號為A、B、C、D,然后兩兩組合進行實驗,其中部分現象如下表:
實驗
A+B
A+C
B+C
B+D
現象
溶液變紅
溶液變紅
產生沉淀
產生氣體
請回答:
(1)酚酞試液是 A?。ㄌ罹幪枺?。
(2)B與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OH)2+Na2CO3═CaCO3↓+2NaOH ,反應所屬的類型是 復分解反應 。
(3)寫出D的一種用途: 除鐵銹(合理即可) 。
【解答】解:化學實驗室中有失去標簽的四瓶無色溶液,分別是稀鹽酸、氫氧化鈣溶液、碳酸鈉溶液、酚酞試液中一種,A+B、A+C變紅色,則A是酚酞試液,BC分別是氫氧化鈣溶液、碳酸鈉溶液中的一種,D為稀鹽酸,由B+C產生沉淀,B+D產生氣體,由碳酸鈉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則B為碳酸鈉溶液,C為氫氧化鈣溶液。
(1)酚酞試液是A。
(2)B與C反應,是碳酸鈉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該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3)D是稀鹽酸,可用于除鐵銹(合理即可)。
故答案為:
(1)A;
(2)Ca(OH)2+Na2CO3═CaCO3↓+2NaOH;復分解反應;
(3)除鐵銹(合理即可)。
例9.(2019?樂山)鹽化工是我市的一項重點產業,綠色應用是化工生產的發展方向!
為了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和Na2SO4等雜質,某小組同學選用Na2CO3溶液、稀鹽酸、Ba(OH)2溶液三種試劑,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
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Ⅰ中加入試劑A除去的雜質是 MgCl2和Na2SO4 ;
(2)實驗Ⅱ中加入的試劑B是 Na2CO3 溶液;
(3)濾液②中除Na+和Cl﹣外,還含有的離子是 OH﹣、CO32﹣?。ㄌ铍x子符號);
(4)實驗Ⅲ中發生的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
【解答】解:(1)實驗Ⅰ中加入試劑A是氫氧化鋇溶液,除去的雜質是MgCl2和Na2SO4;
(2)實驗Ⅱ中加入的試劑B是Na2CO3溶液,目的是除去氯化鈣和過量的氫氧化鋇;
(3)濾液②中除Na+和Cl﹣外,還含有的離子是過量碳酸鈉中的碳酸根離子和反應生成氫氧化鈉中的氫氧根離子;
(4)實驗Ⅲ中發生的中和反應: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OH+HCl=NaCl+H2O。
故填:MgCl2和Na2SO4;Na2CO3;OH﹣、CO32﹣;NaOH+HCl=NaCl+H2O。
例10.(2020?臺州)臺州是“中國大棚葡萄之鄉”。近年來,果農在農技部門指導幫助下,在葡萄架下種植比較耐陰的豆科類、葉菜類等經濟作物,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鉀肥能促進糖類的合成與運輸,提高葡萄品質,在葡萄開花后要注意補充鉀肥。下列屬于鉀肥的是?、佟。ㄌ钚蛱枺?。
①KCl
②CO(NH2)2
③NH4HCO3
【解答】解:氯化鉀中含有鉀元素,屬于鉀肥,符合題意;尿素和碳酸氫銨中只含氮元素,屬于氮肥,不合題意。
故選:①。
【習題鞏固】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實驗臺上有貼有標簽的酚酞試液、滴管和若干試管,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分別做鑒別三瓶失去標簽的NaOH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的實驗,若規定用滴管取一種溶液滴加到另一種溶液(滴一次)算操作一步,從試劑瓶中取液不算操作步驟。以下結論正確的是( ?。?br/>A.甲認為操作合理最少要兩步可完成實驗
B.乙認為操作合理最少要三步可完成實驗
C.丙認為操作合理最多要三步可完成實驗
D.丁認為操作合理最多要四步可完成實驗
【解答】解:將三支試管分別編號為A、B、C,若將酚酞滴入試管A中顯紅色,再滴入B中液體后紅色消失,則A、B、C分別為NaOH、H2SO4和NaCl,此操作共兩步,若將酚酞滴入A試管后不顯紅色,再將A中混合液滴入B中溶液(少量)后又顯紅色,則A、B、C分別為NaCl、NaOH、H2SO4,此操作共兩步;若將酚酞滴入A試管中不顯紅色,在滴入B溶液至過量也不顯紅色,則C是NaOH,再將酚酞滴入A試管中,此時不顯紅色,再滴入NaOH溶液,若開始就顯紅色,由此A為NaCl,若過量后才顯紅色,則A為H2SO4,此操作共四步。
故選:A。
2.某碳酸鉀樣品中可能含有Na2CO3、KNO3或Ba(NO3)2三種雜質中的一種或幾種?,F將13.8g樣品加入足量的水中,樣品全部溶解,再加入過量的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對樣品中雜質,合理的判斷是( ?。?br/>A.肯定含有KNO3,可能含有Na2CO3
B.肯定含有KNO3,可能含有Ba(NO3)2
C.不含Na2CO3和Ba(NO3)2,只含KNO3
D.不含KNO3和Ba(NO3)2,只含Na2CO3
【解答】解:樣品加入水中,全部溶解,說明一定無硝酸鋇(因為硝酸鋇能夠和碳酸鉀反應生成沉淀),假設13.8g純碳酸鉀產生碳酸鈣的質量為x,則有
K2CO3+CaCl2═CaCO3↓+2KCl
138
100
13.8g
x

x=10g
假設13.8g純碳酸鈉產生碳酸鈣的質量為y,則有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13.8g
y

y≈13g
若含有碳酸鈉則得到沉淀的質量應該大于10g小于13g,而實際只得到9g,故不可能只含有碳酸鈉,一定含有硝酸鉀,觀察選項。
故選:A。
3.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裝置中,膠頭滴管中吸入某種液體,平底燒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種物質。擠壓膠頭滴管加入液體,一段時間后兩裝置中的氣球都明顯脹大(忽略液體體積對氣球體積的影響)。則滴管和燒瓶中所用試劑可能是( ?。?br/>選項


A
稀硫酸和銀塊
水和硝酸銨固體
B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
C
雙氧水和MnO2
水和硝酸銨固體
D
水和氫氧化鈉固體
BaCl2溶液和稀硫酸
【解答】解:A、銀與稀硫酸不反應,氣球不會明顯脹大,故選項錯誤。
B、Na2CO3溶液和稀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甲中氣球明顯脹大;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放熱,乙中氣球明顯縮小,故選項錯誤。
C、雙氧水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甲中氣球明顯脹大;硝酸銨溶于水吸熱,使溫度降低,瓶內壓強減小,氣球明顯脹大;故選項正確。
D、氫氧化鈉溶于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使溫度升高,壓強增大,甲中氣球明顯脹大;BaCl2溶液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壓強幾乎無變化,乙中氣球無明顯變化,故選項錯誤。
故選:C。
4.有一包只含有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為了測定其含量,小柯同學稱取三份該樣品溶于水后分別滴加相同濃度鹽酸溶液100克,充分反應,產生CO2的質量與加入樣品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不考慮CO2在水中的溶解、反應)。
已知,Na2CO3與HCl反應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反應:Na2CO3+HCl═NaCl+NaHCO3,
第二步反應:NaHCO3+HCl═NaCl+H2O+CO2↑,根據圖中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圖中三次實驗中,鹽酸過量的是第三次
B.樣品中Na2CO3和NaHCO3的質量比為53:21
C.若加入的Na2CO3和NaHCO3混合物質量為5.18克,則產生CO2的質量為2.64g
D.圖中第三次實驗充分反應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有NaHCO3、NaCl、Na2CO3
【解答】A、由題意和圖中數據可知,圖中三次實驗中,鹽酸過量的是第一次和第二次,第三次是鹽酸的量不足,故A選項說法不正確;
B、如圖所示,根據第一次的數據可知1.48g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完全反應生成二氧化碳0.66g,設碳酸鈉的質量為x,碳酸氫鈉的質量為y,由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每106份質量的碳酸鈉生成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每84份質量的碳酸氫鈉生成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則有x+y=1.48g,0.66g,可得x=1.06g,y=0.42g,則樣品中Na2CO3和NaHCO3的質量比為1.06g:0.42g=53:21,故B選項說法正確;
C、如圖所示,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稀鹽酸都過量,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均完全反應,由圖中數值關系,要使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64g,在鹽酸足量的情況下,參加反應的固體的質量為29.6g×2=5.92g,故C選項說法不正確;
D、由圖中數據可知,第三次實驗稀鹽酸的量不足,由于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是分兩步進行的,先生成碳酸氫鈉,再與稀鹽酸反應生成碳酸氫鈉,再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生成了二氧化碳1.32g,由可知NaHCO3+HCl═NaCl+H2O+CO2↑,每84份質量的碳酸氫鈉生成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則參加反應的碳酸氫鈉的質量為2.52g,根據B選項的計算,6.66g固體中含有碳酸氫鈉的質量為6.66g1.89g,則有2.52g﹣1.89g=0.63g碳酸氫鈉來自于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該反應一定有氯化鈉生成,由于未知鹽酸的濃度,無法通過計算確定6.66g固體中的碳酸鈉是否完全反應,因此不能確定第三次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成分,故D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B。
5.向100克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應過程中加入溶液的質量與產生沉淀或氣體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0﹣a段發生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B.m的值為2.33克
C.該混合溶液中Na2CO3的質量分數是2.12%
D.取c點對應的溶液,滴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說明加入的鹽酸已過量
【解答】解: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會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鋇沉淀,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不溶于酸得硫酸鋇沉淀,所以
A、0﹣a段發生的反應是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兩個反應,都屬于復分解反應,故A正確;
B、根據Na2CO3+BaCl2=BaCO3↓+2NaCl,BaCO3+2HCl═BaCl2+H2O+CO2↑可得關系式BaCO3﹣﹣﹣CO2,
設參加反應的碳酸鋇沉淀質量為x
BaCO3﹣﹣﹣CO2,
197
44
x
0.88g
x=3.94g
所以m=6.27g﹣3.94g=2.33g,故B正確;
C、根據Na2CO3+BaCl2=BaCO3↓+2NaCl,BaCO3+2HCl═BaCl2+H2O+CO2↑可得關系式Na2CO3﹣﹣﹣CO2,
設混合溶液中Na2CO3的質量分數是x
Na2CO3﹣﹣﹣CO2,
106
44
100g?x
0.88g
x=2.12%,故C正確;
D、取c點對應的溶液,滴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加入的氯化鋇會引入氯離子所以不能說明鹽酸過量,故D錯誤。
故選:D。
6.現有H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質量與滴入Na2CO3溶液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為a~c克時,溶液中發生的反應為CaCl2+Na2CO3═2NaCl+CaCO3↓
B.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至b克時,溶液pH=7
C.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至a克時,溶液中溶質質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質質量小
D.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至c克時,溶液中只有一種溶質
【解答】解:A:由圖象可知,Na2CO3溶液為a克時開始生成沉淀,說明有CaCO3生成,此時鹽酸已經反應完畢,沒有剩余(如果鹽酸有剩余,會與CaCO3反應,不會有沉淀生成)。所以此時應該為CaCl2與Na2CO3反應,化學方程式為CaCl2+Na2CO3═2NaCl+CaCO3↓.故A正確;B:由圖象可知,b點為CaCl2過量,此時溶液中含有的溶質為第一步HCl與Na2CO3溶液反應生成的NaCl,還有CaCl2與Na2CO3反應生成的NaCl,還有剩余的CaCl2,NaCl溶液與CaCl2溶液都是中性,所以PH=7.故B正確;C:由圖象可知,a點為HCl與Na2CO3恰好完全反應,化學方程為2HCl+Na2CO3=2NaCl+H2O+CO2↑.Na2CO3與CO2的質量比為106:44,且該反應中只有CO2氣體生成,且無沉淀產生,所以溶液中溶質質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質質量大,故C錯誤;D:由圖象可知,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至c克時,沉淀不再生成,說明CaCl2溶液沒有剩余,且滴加碳酸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沒有剩余,此時溶液中的溶質只有NaCl,故D正確。
故選:C。
7.向如表的甲物質中逐滴加入相應的乙溶液至過量,反應過程中生成氣體或沉淀的質量與加入乙的質量關系,能用如圖曲線表示的是(  )
序號



HNO3和Mg(NO3)2混合溶液
KOH溶液

Cu﹣Zn合金
稀H2SO4

久置空氣的鋁片
稀鹽酸

HCl和H2SO4的混合酸
Ba(NO3)2溶液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答】解:①HNO3和Mg(NO3)2混合溶液滴加KOH溶液溶液,先與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鉀和水,硝酸反應完,KOH溶液再與Mg(NO3)2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符合圖示所示曲線。
②Zn與稀硫酸一接觸能發生反應,生成硫酸鋅溶液和氫氣,一開始就有氫氣生成,不符合圖示所示曲線。
③久置空氣的鋁片薄膜有一層氧化鋁,氧化鋁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溶液和水,鋁再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溶液和氫氣,符合圖示所示曲線。
④HCl和H2SO4的混合酸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硫酸與硝酸鋇溶液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一開始就有沉淀生成,不符合圖示所示曲線。
故①③
故選:B。
8.小明想在雞蛋殼(主要成分CaCO3)上腐蝕出一個“?!弊郑ㄈ鐖D),送給奶奶作為生日禮物。下列溶液能幫他實現愿望的是(  )
A.食鹽水
B.白酒
C.蔗糖水
D.白醋
【解答】解:在雞蛋殼(主要成分CaCO3)上腐蝕出一個“福”字,碳酸鈣難溶于水,能與酸反應,可選用白醋腐蝕出一個“?!弊帧?br/>故選:D。
9.小科在探究硫酸銅溶液的酸堿性時,用pH試紙測得pH<7.他再把一枚無銹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一段時間后,不可能出現的是(  )
A.鐵釘表面產生少量氣泡
B.溶液藍色變淺直至無色
C.鐵釘表面析出紅色物質
D.溶液質量減少
【解答】解:A、硫酸銅溶液的pH<7,顯酸性,把一枚無銹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能生成氫氣,鐵釘表面產生少量氣泡,故選項說法正確。
B、把一枚無銹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能生成硫酸亞鐵溶液,溶液藍色變淺,但不會直至無色,溶液顏色變為淺綠色,故選項說法錯誤。
C、把一枚無銹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能發生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銅的反應,鐵釘表面析出紅色物質,故選項說法正確。
D、把一枚無銹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能發生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銅的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FeSO4+Cu,由反應時的質量比可知,每56份質量的鐵可置換出64份質量的銅,溶液的質量會減少,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10.向盛有NaHSO4溶液的燒杯中不斷滴Ba(OH)2溶液,隨著Ba(OH)2溶液的不斷滴入,溶液中產生的沉淀量與pH變化情況正確的是( ?。?br/>A.
B.
C.
D.
【解答】解:硫酸氫鈉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水和氫氧化鈉,所以沉淀隨著氫氧化鋇的加入就會生成,而硫酸氫鈉也會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所以剛開始加入氫氧化鋇后,由于硫酸氫鈉的消耗,溶液的pH會增大,隨著反應不斷進行,硫酸氫鈉被全部消耗完畢沉淀質量不再增加,硫酸氫鈉被氫氧化鋇和生成的氫氧化鈉全部消耗完畢,此時溶液內溶質為硫酸鈉,溶液顯中性,然后再加入氫氧化鋇,此時硫酸鈉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鈉,沉淀質量增加,溶液pH增加,當把硫酸鈉全部反應完畢,沉淀質量不再增加,在加入氫氧化鋇,溶液內氫氧根離子濃度繼續增加,溶液pH繼續增加,所以A正確。
故選:A。
11.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不對應的一項是( ?。?br/>選項
性質
用途
A
濃硫酸具有脫水性
干燥劑
B
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滅火
C
熟石灰顯堿性
中和酸性土壤
D
食鹽能使細胞失水
腌制肉類
【解答】解:A、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劑,故選項說法錯誤。
B、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可用于滅火,故選項說法正確。
C、熟石灰顯堿性,能與酸發生中和反應,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故選項說法正確。
D、食鹽能使細胞失水,能延長食品的保質期,可用于腌制肉類,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
12.向燒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過量(圖甲),生成沉淀或氣體的質量與加入X溶液的質量關系符合圖乙的是( ?。?br/>燒杯中的物質
x溶液
A
稀鹽酸和氯化鐵溶液
燒堿溶液
B
氫氧化鈉和氯化鈉
氯化鋇溶液
C
鋅鐵合金
稀鹽酸
D
稀硫酸和稀鹽酸
氯化鋇溶液
【解答】解:A、氯化鐵溶液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但是生成的沉淀能和稀鹽酸反應而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鐵,所以在鹽酸存在的情況下難以形成沉淀,只有把鹽酸消耗完全,才能產生沉淀,圖象與實驗操作過程對應一致,故選項正確。
B、氫氧化鈉和氯化鈉均不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不能生成沉淀,故選項錯誤。
C、鋅鐵合金中的鋅、鐵均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只要接觸就能產生氫氣,即生成氣體的起點為原點,故選項錯誤。
D、稀硫酸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只要接觸就能產生白色沉淀,即生成沉淀的起點為原點,故選項錯誤。
故選:A。
13.下列四組溶液,不用其他試劑,無法將其鑒別出來的是( ?。?br/>A.BaCl2、Na2SO4、K2CO3、KNO3
B.H2SO4、KOH、Ba(OH)2、CuSO4
C.HCl、Ba(NO3)2、NaCl、Na2CO3
D.HCl、H2SO4、BaCl2、Na2CO3
【解答】解:A、組內四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其中有一種溶液與其它三種溶液混合時都無現象,該溶液為硝酸鉀,有一種物質出現兩次沉淀,該溶液為氯化鋇溶液,另外兩種溶液均現出一次沉淀,無法鑒別,A無法鑒別;
B、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產生藍色沉淀的是的是KOH溶液,不反應的是硫酸,即有白色沉淀、又有藍色沉淀的是氫氧化鋇,B能鑒別出來。
C、組內四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其中有一種溶液與其它三種溶液混合時出現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氣體,該溶液為碳酸鈉溶液;與碳酸鈉溶液產生氣體的溶液為鹽酸,產生白色沉淀的為硝酸鋇,無現象的是氯化鈉,C可以鑒別。
D、組內四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有一種溶液與其它三種溶液混合時出現兩次沉淀,該溶液為氯化鋇,與氯化鋇不反應的是鹽酸,與鹽酸反應產生氣體的是碳酸鈉,剩下的一種為硫酸,D能鑒別;
故選:A。
14.下列四個圖象反映對應變化關系正確的是( ?。?br/>A.一定量的鎂在過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燒
B.紅磷在密閉容器中燃燒
C.等質量的碳酸鈣與足量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鹽酸反應
D.電解水實驗中,生成的氫氣和氧氣之間的質量關系
【解答】解:A、鎂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一定量的鎂在過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燒后鎂的質量0,氧氣的質量不為0,氧化鎂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氧氣和鎂的質量和,A圖正確;
B、紅磷在密閉容器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反應后固體質量不為0,B圖錯誤;
C、粉末狀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速率快,完全反應所用時間短,C圖錯誤;
D、電解水實驗中,生成的氫氣和氧氣之間的質量比為1:8,體積比為2:1,D圖錯誤;
故選:A。
15.按表進行試驗,在等質量的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的酸(假設雜質不與酸反應),用數字檢測儀分別測得產生的二氧化碳體積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根據圖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實驗編號
藥品

塊狀大理石、10%的稀硫酸溶液

塊狀大理石、7%的稀鹽酸溶液

粉末狀大理石,7%的稀鹽酸溶液
A.曲線甲代表的是實驗Ⅰ
B.實驗室可用塊狀大理石和10%的稀硫酸溶液反應制取二氧化碳
C.實驗室可用粉末狀大理石和7%的稀鹽酸溶液反應制取二氧化碳
D.據圖分析,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固體的顆粒越小,反應速率越快
【解答】解:A、大理石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鈣微溶于水,覆蓋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反應的進一步發生,圖中甲對應實驗Ⅰ,故A錯誤;
B、大理石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鈣微溶于水,覆蓋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反應的進一步發生,所以實驗室不能用塊狀大理石和10%的稀硫酸溶液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故B錯誤;
C、實驗室可用粉末狀大理石和7%的稀鹽酸溶液反應速率太快,不適合制取二氧化碳,故C錯誤;
D、據圖分析,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固體的顆粒越小,反應速率越快,故D正確。
故選:D。
二.實驗探究題(共4小題)
16.科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圖中鐵架臺等儀器均已略去)。裝置Ⅱ中的試劑是BaCl2溶液,在Ⅰ中加入Zn、稀H2SO4后,塞緊橡皮塞,立即打開止水夾,一段時間后關閉止水夾。
(1)該小組同學在整個過程中觀察到Ⅱ中出現的現象是 產生白色沉淀 。
(2)實驗結束后小組同學把裝置Ⅰ和Ⅱ中的溶液倒入廢液缸,充分混合后,為探究其溶質有哪些,取出廢液缸中的溶液,向取出的溶液加入鋅粒,其表面出現大量氣泡,再加入稀硫酸,溶液中出現白色沉淀。依據以上現象判斷廢液缸Ⅱ中的溶質為 HCl、BaCl2、ZnCl2 。
【解答】解:(1)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溶液和氫氣,Ⅰ中試管中氣體體積增加,壓強增大,Ⅰ中的硫酸、硫酸鋅溶液被壓入Ⅱ中,硫酸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硫酸鋅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鋅,觀察到Ⅱ中出現的現象是產生白色沉淀。
(2)把裝置Ⅰ和Ⅱ中的溶液倒入廢液缸,充分混合后,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含有氯化鋅、鹽酸,可能含有氯化鋇或硫酸、硫酸鋅;取出廢液缸中的溶液,向取出的溶液加入鋅粒,其表面出現大量氣泡,說明溶液中含有鹽酸,可能含有硫酸;再加入稀硫酸,溶液中出現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鋇,則溶液中一定不含硫酸、硫酸鋅。故廢液缸Ⅱ中的溶質為HCl、BaCl2、ZnCl2。
故答案為:
(1)產生白色沉淀;
(2)HCl、BaCl2、ZnCl2。
17.已知某純堿樣品中含有NaCl雜質,為測定樣品中純堿的質量分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主要實驗步驟如下:(堿石灰的成分是:氫氧化鈉和氧化鈣固體)
①按圖示組裝儀器,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將a克樣品放入錐形瓶中,加適量蒸餾水溶解,得到樣品溶液。
③稱量盛有堿石灰的U形管的質量,為b克。
④從分液漏斗滴入硫酸溶液,直到不再產生氣體時為止。
⑤從導管A處緩緩鼓入足量空氣。
⑥再次稱量盛有堿石灰的U形管的質量,直到U型管的質量基本不變,為c克。
請回答:
(1)該實驗是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的質量來推算出純堿的質量。本次實驗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為 (c﹣b) 克(用字母表示)。
(2)干燥管B的作用是 防止空氣中的CO2和水氣進入U型管中 。
(3)若將漏斗中的稀硫酸換成濃度相同的稀鹽酸,對測定樣品中純堿的質量分數有何影響? 偏高 。
【解答】解:(1)堿石灰能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U形管增加的質量即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即:cg﹣bg;故答案為:(c﹣b);
(2)U型管中的堿石灰是為了吸收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但空氣中也存在二氧化碳,干燥管B的作用就是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進入U型管,對結果產生誤差;
故答案為:防止空氣中的CO2和水氣進入U型管中;
(3)由于鹽酸具有揮發性,也會隨著二氧化碳進入U型管,被誤認為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質量偏大,算出的碳酸鈉的質量也會偏大的,所以結果會偏大;
故答案為:偏高。
18.實驗室有一份氯化鈉和氯化鋇混合物樣品。興趣小組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分離提純氯化鈉并測定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百分含量,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用托盤天平稱量樣品前對天平進行的第一步操作是 調節零點 。
(2)下列關于操作Ⅲ的說法正確的是 abc?。ㄌ钚蛱枺?br/>a.該操作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酒精燈、玻璃棒、蒸發皿、鐵架臺
b.該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c.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
d.停止加熱后,立即用坩堝鉗將蒸發皿直接放在試驗臺上冷卻
(3)樣品中氯化鈉質量百分含量為 58.4% 。
【解答】解:(1)用托盤天平稱量樣品前對天平進行的第一步操作是調節零點。
(2)由實驗的過程可知,操作Ⅲ是由氯化鈉溶液得到固體的氯化鈉,操作是蒸發結晶。
a.在蒸發結晶中用到的儀器有酒精燈、玻璃棒、蒸發皿等,該選項說法正確;
b.該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該選項說法正確;
c.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該選項說法正確;
d.停止加熱后,不能立即將蒸發皿直接放在試驗臺上,以免燙壞試驗臺,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3)設樣品中氯化鋇質量為x,
BaCl2+Na2CO3═BaCO3↓+2NaCl,
208
197
x
19.7g
解得:x=20.8g,
樣品中氯化鈉質量百分含量為:100%=58.4%,
故答為:(1)調節零點;(2)abc;(3)58.4%。
19.利用化學反應中氣體產生的壓力,可使多個化學反應依次發生。如圖所示裝置氣密性良好,A~F各裝置中盛放的物質分別為:A.5%的雙氧水;B.二氧化錳;C.足量某鹽溶液;D.能溶于水的固體;E.浸有無色酚酞溶液的棉花;F.足量稀硫酸。
將A中液體加入B中,關閉活塞,多個反應依次發生。
反應完畢,D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H4)2SO4+Ba(OH)2=BaSO4↓+2NH3↑+2H2O 
【解答】解:由題干提供的信息可知,B中生成的氣體起到產生壓力的作用,不能與下述中的物質反應,雙氧水能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氣;將C中的固體壓入到D中反應,由于E中浸有無色酚酞溶液的棉花,常用來檢驗堿性氣體,該氣體為氨氣,能產生氨氣說明物質中含有氫氧根離子和銨根離子,所以C中物質可能為銨鹽,D中物質可能為堿,F中氨氣能與稀硫酸反應。所以D中發生的反應可以是:(NH4)2SO4+Ba(OH)2=BaSO4↓+2NH3↑+2H2O。
答案為:(NH4)2SO4+Ba(OH)2=BaSO4↓+2NH3↑+2H2O。
三.解答題(共1小題)
20.已知碳酸鈉溶液呈堿性,隨著鹽酸的滴入溶液堿性減弱(pH變小),反應存在兩個過程:先發生Na2CO3+HCl═NaHCO3+NaCl,后發生NaHCO3+HCl═NaCl+CO2↑+H2O。碳酸鈉溶液中滴入鹽酸的反應過程中CO32﹣,HCO3﹣和
H2CO3含量變化如圖所示。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加入鹽酸使溶液pH為10時,混合液中含碳元素的離子有 CO32﹣、HCO3﹣ ;
(2)曲線OAB段混合溶液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a2CO3+HCl═NaHCO3+NaCl??;
(3)從混合溶液中開始逸出CO2氣體時的pH= 6 。
【解答】解:(1)右圖可觀察到,pH為10時當溶液,CO32﹣、HCO3﹣的組分含量各占50%,故混合液中含碳元素的離子有CO32﹣、HCO3﹣;
(2)曲線OAB段HCO3﹣的含量依次增大到最高值,故混合溶液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HCl═NaHCO3+NaCl;
(3)由圖象可以看出,pH為6時,含碳組分含量不再變化,即H2CO3達到飽和,開始CO2放出氣體。
故答案為:(1)CO32﹣、HCO3﹣;
(2)Na2CO3+HCl═NaHCO3+NaCl;
(3)6.專題33 常見的化合物(二)
【知識點回顧】
一、重要的鹽
考點1 概述一些常見的鹽(如食鹽、純堿、碳酸鈣等)的主要性質及用途 
1.幾種重要的鹽
概述
化學性質
用途



白色粉末,水溶液顯________,因而俗名純堿,俗稱蘇打,碳酸鈉晶體的化學式為Na2CO3·10H2O
Na2CO3+2HCl===
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造紙、紡織品、洗滌劑等工業原料



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是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CaCO3CaO+CO2↑
CaCO3+CO2+H2O===Ca(HCO3)2
制石灰、水泥,作建筑材料和白色涂料等



無色透明的晶體,俗稱________,不潮解,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
NaCl+AgNO3===NaNO3+AgCl↓
供食用和腌制食品,制取鹽酸、氯氣、燒堿等的原料
2.鹽的溶解性
一般來說,鉀鹽、鈉鹽、銨鹽、硝酸鹽都________;而大多數碳酸鹽都________于水;鹽酸鹽除________不溶,硫酸鹽除________不溶,其余均可溶(注:Ag2SO4、CaSO4為微溶物)。
3.鹽的性質
(1)金屬和鹽溶液反應生成另一種金屬和另一種鹽。例:Fe+CuSO4===Cu+FeSO4
反應條件:參加反應的金屬比鹽中金屬________(除鉀、鈣、鈉外)。
(2)酸和鹽反應生成另一種________和另一種________。例:Na2CO3+H2SO4===Na2SO4+H2O+CO2↑
(3)鹽和鹽反應生成另外________。例:Na2SO4+BaCl2===BaSO4↓+2NaCl
(4)堿和鹽反應生成另一種堿和另一種鹽。例:2NaOH+CuSO4===Na2SO4+Cu(OH)2↓
4.幾種常見離子的檢驗
(1)Cl-的檢驗:加入____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證明樣品中含Cl-。例:AgNO3+HCl===AgCl↓+HNO3
(2)SO的檢驗:加入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說明樣品中含SO。例:H2SO4+Ba(NO3)2===BaSO4↓+2HNO3
(3)CO的檢驗:向試樣中滴加________,有氣體產生,將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變渾濁,說明樣品中含有CO。例:Na2CO3+2HCl===2NaCl+H2O+CO2↑
二、常見的有機物
常見的有機物:甲烷(CH4)、淀粉、蛋白質、維生素等。
無機物和有機物:化合物可分為無機化合物(簡稱無機物)和有機化合物(簡稱有機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等以外)稱為有機物。有機物在物質種類中占了絕大多數。
考點4 知道淀粉、脂肪、蛋白質等對生命活動具有重大意義 
人體內最基本的有機物是糖類、________和脂肪。糖類是人體供應能量的主要來源;蛋白質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物質;脂肪是人體內的主要儲能物質。
考點5 知道天然氣、石油、煤等物質在生活中的意義、使用情況以及對環境的影響 
1.天然氣:俗稱沼氣、瓦斯氣,主要成分是CH4,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主要由植物殘體分解而生成。
2.石油:古代動植物遺體經過復雜變化形成的復雜混合物。主要含有________兩種元素。
3.煤:古代植物遺體經過復雜變化形成的,是由有機物和無機物組成的復雜的混合物,主要含C元素。
【例題精析】
例1.(2020?舟山)學習了物質分類與轉化規律后,某同學繪制了部分物質間相互反應的關系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相鄰兩類物質的反應,其中不能用于制取ZnCl2的是( ?。?br/>A.①
B.②
C.③
D.④
例2.(2019?呼和浩特)某固體可能含有CaCl2、Na2SO4、CuSO4、KNO3、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對其進行如下實驗:
①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適量蒸餾水,固體完全溶解得透明溶液;
②在①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后,在白色沉淀中加過量稀鹽酸,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氣泡產生。
下列對原固體成分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定有Na2CO3和Na2SO4,可能有KNO3、CuSO4、CaCl2
B.一定有Na2CO3、Na2SO4和CuSO4兩種物質中至少有一種
C.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不含CaCl2,可能有KNO3、CuSO4
D.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不含CuSO4和CaCl2,可能有KNO3
例3.(2019?濰坊)NH4NO3是一種化學肥料,某NH4NO3溶液的pH=4.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br/>A.NH4NO3是一種復合肥料
B.NH4NO3不能與熟石灰混合使用
C.久施NH4NO3的土壤可能被酸化
D.鹽溶液也可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
例4.(2019?涼山州)除去食鹽溶液中的Na2SO4和CaCl2雜質的操作有:①加入過量BaCl2溶液;②過濾;③加入適量鹽酸;④蒸發結晶;⑤加入過量Na2CO3溶液。
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br/>A.①⑤②③④
B.③①⑤②④
C.①③⑤④②
D.⑤③②①④
例5.(2020?臺州)廚房里有兩瓶白色固體,分別為食鹽(NaCl)和純堿(Na2CO3)。
(1)可用于腌制肉類和蔬菜,使食物不易腐敗的是 
 。
(2)為鑒別這兩種物質,某同學取少量白色固體,進行如下實驗。
方案一:分別滴加少量食醋,有氣泡產生的是 
 。
方案二:加水溶解,分別滴加 
 溶液,有沉淀產生的是純堿。
例6.(2020?衢州)向一定質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蕩。如圖表示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隨加入Na2CO3溶液質量的變化情況。圖線AB段對應的實驗現象是 
 ,在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
例7.(2019?雞西)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后,得到的固體中除了NaCl還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雜質MgCl2、CaCl2,某同學為除去可溶性雜質,將該固體加水溶解形成溶液A,并設計如下方案
(1)操作①、操作②指的是 
 ;
(2)濾液B中的溶質是 
??;
(3)操作③中加過量的稀鹽酸是為了除去溶液中的 
?。ㄌ钚蛱枺?;
①NaOH
②Na2CO3③MgCl2
④CaCl2
例8.(2019?棗莊)酸、堿、鹽在生產生活中具有廣泛的用途。化學實驗室中有失去標簽的四瓶無色溶液:稀鹽酸、氫氧化鈣溶液、碳酸鈉溶液、酚酞試液,現將其任意編號為A、B、C、D,然后兩兩組合進行實驗,其中部分現象如下表:
實驗
A+B
A+C
B+C
B+D
現象
溶液變紅
溶液變紅
產生沉淀
產生氣體
請回答:
(1)酚酞試液是 
 (填編號)。
(2)B與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所屬的類型是 
 。
(3)寫出D的一種用途: 
 。
例9.(2019?樂山)鹽化工是我市的一項重點產業,綠色應用是化工生產的發展方向!
為了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和Na2SO4等雜質,某小組同學選用Na2CO3溶液、稀鹽酸、Ba(OH)2溶液三種試劑,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
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Ⅰ中加入試劑A除去的雜質是 
??;
(2)實驗Ⅱ中加入的試劑B是 
 溶液;
(3)濾液②中除Na+和Cl﹣外,還含有的離子是 
?。ㄌ铍x子符號);
(4)實驗Ⅲ中發生的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例10.(2020?臺州)臺州是“中國大棚葡萄之鄉”。近年來,果農在農技部門指導幫助下,在葡萄架下種植比較耐陰的豆科類、葉菜類等經濟作物,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鉀肥能促進糖類的合成與運輸,提高葡萄品質,在葡萄開花后要注意補充鉀肥。下列屬于鉀肥的是 
?。ㄌ钚蛱枺?。
①KCl
②CO(NH2)2
③NH4HCO3
【習題鞏固】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實驗臺上有貼有標簽的酚酞試液、滴管和若干試管,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分別做鑒別三瓶失去標簽的NaOH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的實驗,若規定用滴管取一種溶液滴加到另一種溶液(滴一次)算操作一步,從試劑瓶中取液不算操作步驟。以下結論正確的是( ?。?br/>A.甲認為操作合理最少要兩步可完成實驗
B.乙認為操作合理最少要三步可完成實驗
C.丙認為操作合理最多要三步可完成實驗
D.丁認為操作合理最多要四步可完成實驗
2.某碳酸鉀樣品中可能含有Na2CO3、KNO3或Ba(NO3)2三種雜質中的一種或幾種?,F將13.8g樣品加入足量的水中,樣品全部溶解,再加入過量的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對樣品中雜質,合理的判斷是( ?。?br/>A.肯定含有KNO3,可能含有Na2CO3
B.肯定含有KNO3,可能含有Ba(NO3)2
C.不含Na2CO3和Ba(NO3)2,只含KNO3
D.不含KNO3和Ba(NO3)2,只含Na2CO3
3.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裝置中,膠頭滴管中吸入某種液體,平底燒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種物質。擠壓膠頭滴管加入液體,一段時間后兩裝置中的氣球都明顯脹大(忽略液體體積對氣球體積的影響)。則滴管和燒瓶中所用試劑可能是(  )
選項


A
稀硫酸和銀塊
水和硝酸銨固體
B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
C
雙氧水和MnO2
水和硝酸銨固體
D
水和氫氧化鈉固體
BaCl2溶液和稀硫酸
A.A
B.B
C.C
D.D
4.有一包只含有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為了測定其含量,小柯同學稱取三份該樣品溶于水后分別滴加相同濃度鹽酸溶液100克,充分反應,產生CO2的質量與加入樣品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不考慮CO2在水中的溶解、反應)。
已知,Na2CO3與HCl反應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反應:Na2CO3+HCl═NaCl+NaHCO3,
第二步反應:NaHCO3+HCl═NaCl+H2O+CO2↑,根據圖中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圖中三次實驗中,鹽酸過量的是第三次
B.樣品中Na2CO3和NaHCO3的質量比為53:21
C.若加入的Na2CO3和NaHCO3混合物質量為5.18克,則產生CO2的質量為2.64g
D.圖中第三次實驗充分反應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有NaHCO3、NaCl、Na2CO3
5.向100克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應過程中加入溶液的質量與產生沉淀或氣體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0﹣a段發生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B.m的值為2.33克
C.該混合溶液中Na2CO3的質量分數是2.12%
D.取c點對應的溶液,滴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說明加入的鹽酸已過量
6.現有H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質量與滴入Na2CO3溶液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為a~c克時,溶液中發生的反應為CaCl2+Na2CO3═2NaCl+CaCO3↓
B.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至b克時,溶液pH=7
C.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至a克時,溶液中溶質質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質質量小
D.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至c克時,溶液中只有一種溶質
7.向如表的甲物質中逐滴加入相應的乙溶液至過量,反應過程中生成氣體或沉淀的質量與加入乙的質量關系,能用如圖曲線表示的是( ?。?br/>序號



HNO3和Mg(NO3)2混合溶液
KOH溶液

Cu﹣Zn合金
稀H2SO4

久置空氣的鋁片
稀鹽酸

HCl和H2SO4的混合酸
Ba(NO3)2溶液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小明想在雞蛋殼(主要成分CaCO3)上腐蝕出一個“?!弊郑ㄈ鐖D),送給奶奶作為生日禮物。下列溶液能幫他實現愿望的是( ?。?br/>A.食鹽水
B.白酒
C.蔗糖水
D.白醋
9.小科在探究硫酸銅溶液的酸堿性時,用pH試紙測得pH<7.他再把一枚無銹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一段時間后,不可能出現的是( ?。?br/>A.鐵釘表面產生少量氣泡
B.溶液藍色變淺直至無色
C.鐵釘表面析出紅色物質
D.溶液質量減少
10.向盛有NaHSO4溶液的燒杯中不斷滴Ba(OH)2溶液,隨著Ba(OH)2溶液的不斷滴入,溶液中產生的沉淀量與pH變化情況正確的是( ?。?br/>A.
B.
C.
D.
11.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不對應的一項是( ?。?br/>選項
性質
用途
A
濃硫酸具有脫水性
干燥劑
B
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滅火
C
熟石灰顯堿性
中和酸性土壤
D
食鹽能使細胞失水
腌制肉類
A.A
B.B
C.C
D.D
12.向燒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過量(圖甲),生成沉淀或氣體的質量與加入X溶液的質量關系符合圖乙的是(  )
燒杯中的物質
x溶液
A
稀鹽酸和氯化鐵溶液
燒堿溶液
B
氫氧化鈉和氯化鈉
氯化鋇溶液
C
鋅鐵合金
稀鹽酸
D
稀硫酸和稀鹽酸
氯化鋇溶液
A.A
B.B
C.C
D.D
13.下列四組溶液,不用其他試劑,無法將其鑒別出來的是( ?。?br/>A.BaCl2、Na2SO4、K2CO3、KNO3
B.H2SO4、KOH、Ba(OH)2、CuSO4
C.HCl、Ba(NO3)2、NaCl、Na2CO3
D.HCl、H2SO4、BaCl2、Na2CO3
14.下列四個圖象反映對應變化關系正確的是( ?。?br/>A.一定量的鎂在過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燒
B.紅磷在密閉容器中燃燒
C.等質量的碳酸鈣與足量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鹽酸反應
D.電解水實驗中,生成的氫氣和氧氣之間的質量關系
15.按表進行試驗,在等質量的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的酸(假設雜質不與酸反應),用數字檢測儀分別測得產生的二氧化碳體積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根據圖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實驗編號
藥品

塊狀大理石、10%的稀硫酸溶液

塊狀大理石、7%的稀鹽酸溶液

粉末狀大理石,7%的稀鹽酸溶液
A.曲線甲代表的是實驗Ⅰ
B.實驗室可用塊狀大理石和10%的稀硫酸溶液反應制取二氧化碳
C.實驗室可用粉末狀大理石和7%的稀鹽酸溶液反應制取二氧化碳
D.據圖分析,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固體的顆粒越小,反應速率越快
二.實驗探究題(共4小題)
16.科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圖中鐵架臺等儀器均已略去)。裝置Ⅱ中的試劑是BaCl2溶液,在Ⅰ中加入Zn、稀H2SO4后,塞緊橡皮塞,立即打開止水夾,一段時間后關閉止水夾。
(1)該小組同學在整個過程中觀察到Ⅱ中出現的現象是 
 。
(2)實驗結束后小組同學把裝置Ⅰ和Ⅱ中的溶液倒入廢液缸,充分混合后,為探究其溶質有哪些,取出廢液缸中的溶液,向取出的溶液加入鋅粒,其表面出現大量氣泡,再加入稀硫酸,溶液中出現白色沉淀。依據以上現象判斷廢液缸Ⅱ中的溶質為 
 。
17.已知某純堿樣品中含有NaCl雜質,為測定樣品中純堿的質量分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主要實驗步驟如下:(堿石灰的成分是:氫氧化鈉和氧化鈣固體)
①按圖示組裝儀器,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將a克樣品放入錐形瓶中,加適量蒸餾水溶解,得到樣品溶液。
③稱量盛有堿石灰的U形管的質量,為b克。
④從分液漏斗滴入硫酸溶液,直到不再產生氣體時為止。
⑤從導管A處緩緩鼓入足量空氣。
⑥再次稱量盛有堿石灰的U形管的質量,直到U型管的質量基本不變,為c克。
請回答:
(1)該實驗是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的質量來推算出純堿的質量。本次實驗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為 
 克(用字母表示)。
(2)干燥管B的作用是 
 。
(3)若將漏斗中的稀硫酸換成濃度相同的稀鹽酸,對測定樣品中純堿的質量分數有何影響? 
 。
18.實驗室有一份氯化鈉和氯化鋇混合物樣品。興趣小組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分離提純氯化鈉并測定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百分含量,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用托盤天平稱量樣品前對天平進行的第一步操作是 
 。
(2)下列關于操作Ⅲ的說法正確的是 
?。ㄌ钚蛱枺?。
a.該操作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酒精燈、玻璃棒、蒸發皿、鐵架臺
b.該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c.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
d.停止加熱后,立即用坩堝鉗將蒸發皿直接放在試驗臺上冷卻
(3)樣品中氯化鈉質量百分含量為 
 。
19.利用化學反應中氣體產生的壓力,可使多個化學反應依次發生。如圖所示裝置氣密性良好,A~F各裝置中盛放的物質分別為:A.5%的雙氧水;B.二氧化錳;C.足量某鹽溶液;D.能溶于水的固體;E.浸有無色酚酞溶液的棉花;F.足量稀硫酸。
將A中液體加入B中,關閉活塞,多個反應依次發生。
反應完畢,D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三.解答題(共1小題)
20.已知碳酸鈉溶液呈堿性,隨著鹽酸的滴入溶液堿性減弱(pH變?。?,反應存在兩個過程:先發生Na2CO3+HCl═NaHCO3+NaCl,后發生NaHCO3+HCl═NaCl+CO2↑+H2O。碳酸鈉溶液中滴入鹽酸的反應過程中CO32﹣,HCO3﹣和
H2CO3含量變化如圖所示。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加入鹽酸使溶液pH為10時,混合液中含碳元素的離子有 
??;
(2)曲線OAB段混合溶液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從混合溶液中開始逸出CO2氣體時的pH=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麟游县| 松原市| 尼玛县| 永济市| 贵阳市| 涿州市| 诸城市| 富民县| 蓝田县| 左云县| 科技| 沧源| 炉霍县| 连云港市| 梁山县| 铁岭市| 曲麻莱县| 舞钢市| 丁青县| 广丰县| 元谋县| 包头市| 丰顺县| 天水市| 南岸区| 汝城县| 祥云县| 同仁县| 宁阳县| 旺苍县| 安仁县| 塘沽区| 喀喇沁旗| 淮滨县| 芷江| 永登县| 丹棱县| 建平县| 宜良县| 吉安县| 百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