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戰2021 中考科學 精講精練 專題04 無機鹽和水對植物生長的作用(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戰2021 中考科學 精講精練 專題04 無機鹽和水對植物生長的作用(學案)

資源簡介

專題04 無機鹽和水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知識點回顧】
1.根:根尖由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根毛區組成。________是植物吸水最主要的部位。
2.莖:莖由樹皮、________、木質部、________等組成。
樹皮具有保護作用,其中韌皮部中有輸導________。有機物在葉中形成后,在莖的樹皮中由上而下地運輸。
木質部中有輸導________。水分和無機鹽在莖中央的導管中自下而上地向枝端運輸。
3.葉:葉片由葉表皮、葉肉、葉脈組成。表皮上有半月形的________,保衛細胞中間的小孔是________。
如圖是葉片結構示意圖,a指的是葉脈,有輸導和支持作用;b指的是表皮,有保護作用;c指的是葉肉,有制造和貯藏營養的作用。
植物的一生中需要量最大的是________等元素。不同的元素對植物生長起不同的作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長期需求量也不同。
無機鹽
對植物的作用
缺乏的癥狀

使枝葉茂盛
矮小瘦弱,葉片發黃

促進生長發育和開花,使果實、種子的成熟提早
生長緩慢,矮小,葉暗綠,花、果實、種子少

使莖稈堅韌,塊根肥大
莖稈細弱、易倒伏,葉黃
考點3 說出植物體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利用和散失過程
1.吸收
(1)吸收方式:主要是________。
(2)吸收部位:器官——________,主要區域——根尖的________。
(3)吸收條件:根毛細胞中的細胞液濃度________土壤溶液濃度。
2.運輸
(1)運輸的部位是木質部中的________。
(2)植物體內的水分運輸是自下而上的,從根→莖→葉。
3.利用和散失
(1)利用:約1%用于________。
(2)散失:約99%用于________。
4.蒸騰作用
(1)蒸騰作用概念:進入植物體內的水分以________的形式通過植物的葉散失到體外的現象。
(2)氣孔和保衛細胞
氣孔是兩個半月形保衛細胞之間的小孔,是葉片蒸騰作用時水蒸氣散失的通道,也是二氧化碳和氧氣進出葉片的通道。一般植物葉片下表皮的氣孔多于上表皮。
(3)蒸騰作用的應用
①帶土移栽,適量澆水,增強吸水的功能。
②剪去部分枝葉,遮陽,盡量在傍晚移栽——減弱蒸騰作用,防止植物失水枯死。
(4)蒸騰作用的意義
①有效降低葉片溫度;②根部吸水的主要動力;③有利于植物對水的吸收和運輸;④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考點1 1.根毛區 2.形成層 髓 有機物的篩管
水分和無機鹽的導管 3.保衛細胞 氣孔
考點2 氮、磷、鉀
考點3 1.(1)滲透吸水 (2)根 根毛區 (3)大于
2.(1)導管 3.(1)光合作用 (2)蒸騰作用
4.(1)水蒸氣
【例題精析】
例1.(2020?衢州)用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縱切片,視野如圖所示。視野中的區域位于根尖結構的(  )
A.根冠
B.分生區
C.伸長區
D.根毛區
【解答】解:A、根冠位于根的頂端,屬于保護組織,細胞比較大,排列不夠整齊,像一頂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護作用,A不符合題意;
B、細胞核內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是染色體,分生區被根冠包圍著,屬于分生組織,細胞很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夠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向下補充根冠,向上轉化為伸長區,B符合題意;
C、伸長區在分生區上部,細胞逐漸停止分裂,開始迅速伸長,是根伸長最快的地方,C不符合題意;
D、成熟區也叫根毛區:在伸長區的上部,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例2.(2019?泰安)某興趣小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鮮枝條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實驗處理如圖所示,甲是去掉葉片的枝條。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試管中的水分自然蒸發,影響實驗效果
B.裝置甲和丁組合,可探究葉片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C.裝置乙和丙組合,可探究氣孔在葉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
D.乙、丙、丁中,水分通過莖和葉脈中的篩管,由葉表面的氣孔散失到大氣
【解答】解: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試管中的水分自然蒸發,影響實驗效果,A正確;
B、裝置甲和丁組合,可探究葉片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B正確;
C、裝置乙和丙組合,可探究氣孔在葉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C正確;
D、乙、丙、丁中,水分通過莖和葉脈中的導管,由葉表面的氣孔散失到大氣,篩管運輸的是有機物,D錯誤。
故選:D。
例3.(2019?廣東)無機鹽在植物體內運輸的基本路徑是(  )
A.葉中導管→莖中導管→根中導管
B.根中導管→莖中導管→葉中導管
C.葉中篩管→莖中篩管→根中篩管
D.根中篩管→莖中篩管→葉中篩管
【解答】解:導管是植物體內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由下而上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導管是為一串管狀死細胞所組成,只有細胞壁的細胞構成的,而且上下兩個細胞是貫通的;當根毛細胞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通過一定方式進入根部的導管,然后植物就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把水分和無機鹽運輸到植物體的全身,即水和無機鹽在植物體中運輸的基本路徑是:根中導管→莖中導管→葉中導管。
故選:B。
例4.(2018?廣州)將兩株生長狀況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別用土壤浸出液和蒸餾水培養幾周,其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變量是水分多少
B.植株的正常生長需要無機鹽
C.實驗變量是光照時間
D.植株的正常生長只需要水分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玉米的生長需要無機鹽,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種無機鹽以及營養物質,可以滿足玉米生長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培養的生長良好,而蒸餾水中不含無機鹽等營養物質,因此玉米幼苗生長不好.所以此實驗說明玉米生長需要無機鹽.
故選:B.
例5.(2018?海南)如圖是葉片的結構示意圖。圖中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是(  )
A.1
B.2
C.3
D.4
【解答】解:植物的葉片上有許多氣孔,氣孔主要分布在葉片的下表皮。當氣孔張開時,葉片內的水分吸收熱量變成水蒸氣,經氣孔擴散到外界空氣中去。因此,圖示中的4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
故選:D。
例6.(2019?云南)根據資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種莊稼要施肥,養花種草也要施肥。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無機鹽。下表中A和B是分別適用于栽培葉用蔬菜和莖用蔬菜的兩種培養液。
A培養液的質量濃度/mg?L﹣1
(適用于栽培葉用蔬菜)
B培養液的質量濃度/mg?L﹣1
(適用于栽培莖用蔬菜)
含氮的無機鹽
2810
2000
含磷的無機鹽
130
250
含鉀的無機鹽
790
960
為了進一步探究含氮的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某生物學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將等量的小石子(不能為植物提供無機鹽)裝入20只容器中,每只容器各栽入一株生長狀況相同的番茄幼苗。對其中10株每天只澆自來水,另10株每天除了澆等量的自來水外,還施加適量含氮的無機鹽。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結果如圖所示。
(1)分析表中數據可知,葉用蔬菜比莖用蔬菜需要更多含氮的無機鹽,而莖用蔬菜比葉用蔬菜需要更多含磷的和含 鉀 的無機鹽。
(2)表中,A培養液不同種類無機鹽的含量不同,這說明 蔬菜對不同種類的無機鹽需求量不同 。
(3)該生物學興趣小組的實驗變量是 無機鹽的種類 ,除該變量外,其他實驗條件都應 相同 且適宜。
(4)實驗中,如果每組只選用一株番茄幼苗,這樣設計科學嗎? 不科因為數量少,實驗的偶然性大,容易造成誤差 。
(5)一段時間后,兩株番茄幼苗的大小和顏色有明顯的差異,這說明 番茄生長需要含氮的無機鹽 。
【解答】解:(1)根據表格信息可知:A培養液中含氮、磷的無機鹽比B培養液多,含鉀比B培養液少。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莖葉旺盛生長,磷肥能使植物多開花多結果,鉀肥則有利有機物向植物儲存器官內轉運,因此,葉用蔬菜比莖用蔬菜需要更多含氮的無機鹽,而莖用蔬菜比葉用蔬菜需要更多含磷的和含鉀的無機鹽;
(2)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些無機鹽包括含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所以表中,A培養液不同種類無機鹽的含量不同,這說明蔬菜對不同種類的無機鹽需求量不同;
(3)對照實驗是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該生物學興趣小組的實驗變量是無機鹽的不同,除該變量外,其他實驗條件都應相同且適宜;
(4)實驗中,不能用一株番茄幼苗,如果每組只選用一株番茄幼苗,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說明問題。本實驗用多株番茄做實驗,可以減小誤差,提高實驗的準確性;
(5)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段時間后,兩株番茄幼苗的大小和顏色有明顯的差異,這說明番茄生長需要含氮的無機鹽。
故答案為:
(1)甲;
(2)蔬菜對不同種類的無機鹽需求量不同;
(3)無機鹽的種類;相同;
(4)不科因為數量少,實驗的偶然性大,容易造成誤差;
(5)番茄生長需要含氮的無機鹽。
例7.(2020?臺州)某地區發現一種未知植物的化石,科學家通過技術手段確定該植物葉片在生命活動中總是處于卷曲狀態,如圖為其顯微結構示意圖。
(1)該葉片中的葉綠體主要分布在 上 (選填“上”或“下”)表皮附近,這樣更有利于進行光合作用。
(2)科學家猜測該植物具有很強的保水能力,以下支持這一猜測的有 ABC 。
A.氣孔著生部位向內凹陷
B.葉片卷起,水蒸氣可以積聚在卷起的葉片內
C.葉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絨毛,能降低葉下表皮附近的空氣流動速度
【解答】解:(1)葉片中的葉綠體主要分布在葉肉部分,葉肉包括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柵欄組織中含有大量的葉綠體,柵欄組織接近上表皮,因此圖中的葉綠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附近,這樣更有利于進行光合作用。
(2)A、氣孔是由保衛細胞構成的,氣孔著生部位向內凹陷,可以使保衛細胞存儲更多的水分,符合題意;
B、葉片卷起,水蒸氣能夠積聚在葉片內,符合題意;
C、葉片下表皮的表面有大量絨毛,能減低葉下表皮附近的空氣流動速度,增強保水能力,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1)上;
(2)ABC。
例8.(2019?昆明)為探究“葉在植物蒸騰作用中的作用”,研究者設計了A、B兩個裝置進行對照實驗(如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的結論是: 葉片 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器官,判斷依據是 A裝置塑料袋內壁上無水珠,B裝置塑料袋內壁上有水珠 。
(2)為確保實驗結果的可靠性,B組①處應滴加等量的 油滴 (填“油滴”或“清水”)。
(3)要探究植物呼吸作用是否釋放二氧化碳,可選用B組實驗裝置,但要將其中的透明塑料袋換成 黑 色塑料袋。
(4)要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淀粉,也可選用B組實驗裝置,但要先將其放在 黑暗 處一晝夜,使葉片中原來貯存的淀粉轉運和消耗掉。
【解答】解:(1)蒸騰作用是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植物體內散失到體外大氣中的過程。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片。判斷依據是A裝置塑料袋內壁上無水珠,B裝置塑料袋內壁上有水珠;
(2)為確保實驗結果的可靠性,B組①處應滴加等量的油滴;
(3)要探究植物呼吸作用是否釋放二氧化碳,可選用B組實驗裝置,但要將其中的透明塑料袋換成黑色塑料袋;
(4)要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淀粉,也可選用B組實驗裝置,但要先將其放在黑暗處一晝夜,使葉片中原來貯存的淀粉轉運和消耗掉。
故答案為:(1)葉;A裝置塑料袋內壁上無水珠,B裝置塑料袋內壁上有水珠;
(2)油滴;
(3)黑;
(4)黑暗。
例9.(2019?紹興)夏至前后,楊梅成熟,楊梅園里楊梅掛滿枝頭,喜迎游客前來品嘗采摘。
(1)楊梅樹生長所需的水和無機鹽經根吸收后通過木質部中的 導管 向上運輸。
(2)品嘗楊梅時,游客感到口味鮮甜的過程為:味覺感受器→傳入神經→ 大腦皮層的味覺中樞 。
(3)患糖尿病的某游客過量食用楊梅后血糖含量明顯升高,為降低血糖濃度需要注射胰島素,胰島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的原因是 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口服后會被消化道消化,失去功效 。
【解答】解:(1)植物體有兩種輸導管道﹣﹣導管與篩管。導管位于植物體莖內的木質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向上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
(2)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感受器受到刺激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的傳導途徑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3)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是治療糖尿病的特效藥。但是胰島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其原因是胰島素制劑是蛋白質類,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如果口服會被體內的消化液消化掉,失去其作用;
故答案為:(1)導管
(2)大腦皮層的味覺中樞
(3)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口服后會被消化道消化,失去功效
例10.(2019?寧波)將兩株生長狀況相似的新鮮綠蘿分別放入兩個相同的水培裝置,同時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圖所示。立即將甲裝置放在陽光下,乙裝置放在黑暗環境下,其它條件相同且適宜,都放置4小時。
(1)實驗后發現,兩塑料袋內壁都有小水珠,裝置內液面都下降。這主要是植物的 蒸騰 作用引起的。
(2)實驗后,用儀器測定兩塑料袋內的氣體含量,發現氧氣含量較高的是 甲 (填“甲”或“乙”)裝置。
(3)與實驗前相比,乙裝置中綠蘿的有機物總量會 減少 。(填“增加”“減少”或“不變”)
【解答】解:(1)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在白天,植物除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外還進行蒸騰作用;因此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水蒸氣會在塑料袋的內壁上凝結成小水珠。這些水分是植物通過根吸收的、由木質部中的導管自下往上運輸來的;
(2)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將乙裝置放在黑暗處,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塑料袋內的氧氣,并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實驗后,用儀器測定兩塑料袋內的氣體含量,發現氧氣含量較高的是甲裝置;
(3)將乙裝置放在黑暗處,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機物,與實驗前相比,乙裝置中綠蘿的有機物總量會減少。
故答案為:
(1)蒸騰;
(2)甲;
(3)減少。
【習題鞏固】
一.選擇題(共17小題)
1.植物體內細胞之間相互聯系、各器官之間相互聯系的結構分別是(  )
A.篩管和細胞質
B.導管和細胞膜
C.胞間連絲和維管束
D.胞間連絲、木纖維和韌皮纖維
【解答】解:相鄰細胞之間存在著胞間連絲,胞間連絲使每個細胞與周圍細胞之間彼此溝通,交流營養物質;
維管束分布于植物體的各個器官,不僅貫穿于軀體的主干,而且還伸延到各個末梢,起著支持和輸導的作用,從這一點上看,維管束使植物體的六種器官聯系成為一個整體,可見在植物體內,細胞與細胞之間、器官與器官之間相互聯系的結構分別是胞間連絲和維管束。
故選:C。
2.如圖表示通過測量一段樹枝(例如柳樹)的吸水情況來研究蒸騰作用的實驗裝置。裝置是連通的、內裝有清水,并用白熾燈照射。下列預測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
A.該裝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響柳樹枝條蒸騰作用速率的因素
B.在無風且潮濕的空氣中,小氣泡將緩慢地向左移動
C.在高溫及干燥的空氣中,小氣泡將快速地向左移動
D.單位時間內消耗水的量,就是該柳樹枝條蒸騰的水量
【解答】解;A、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溫度、濕度,空氣流動情況等,利用該裝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響柳樹枝條蒸騰作用速率的因素,A不符合題意;
B、在無風且潮濕的空氣中,植物的蒸騰作用較緩慢,故小氣泡將緩慢地向左移動,B不符合題意;
C、在高溫及干燥的空氣中,植物的蒸騰作用較快,故小氣泡將快速地向左移動,C不符合題意;
D、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進行蒸騰作用,只有少部分進行生理活動,故單位時間內消耗水的量,并不是該柳樹枝條蒸騰的水量,D符合題意。
故選:D。
3.如圖表示兩類不同植物在一天中的氣孔張開面積大小變化情況。據圖進行了下列判斷,其中錯誤的是(  )
A.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比較符合曲線Ⅱ
B.Ⅱ植物白天吸收水分遠多于夜間
C.極度干旱環境下的植物氣孔生理比較符合曲線Ⅰ
D.Ⅰ植物主要在夜間利用CO2
【解答】解:A、水生植物正午時分氣孔基本關閉,光合速率較低,符合Ⅱ,故A正確;
B、Ⅱ在正午時氣孔張開面積最大,所以此時水分散失最大,吸收水分也最大,夜間氣孔基本關閉,所以此時水分散失最少,吸收水分也最少;故B正確。
C、極度干旱環境下,正午溫度最高,所以氣孔張開面積最小,才能減少水分的散失,故C正確。
D、Ⅰ雖然在中午,氣孔基本閉合,但在其它時間還是張開,光合作用主要也是在白天進行,故D錯誤。
故選:D。
4.玉米植株從大氣中獲得并用于代謝活動的元素是(  )
A.氫
B.氧
C.磷
D.氮
【解答】解: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因此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呼吸作用是指生活細胞中的有機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因此,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故綠色開花植物能從空氣中獲得,并參與新陳代謝活動的元素是氧和碳。因此,只有選項B正確。
故選:B。
5.根是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根部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區域是根毛區
B.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植物吸水
C.葉片的蒸騰作用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動力
D.氮、磷、鉀是植物所需的主要無機鹽
【解答】解:A、成熟區也叫根毛區,在伸長區的上部,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表皮細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A正確;
B、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外界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時,細胞就吸水。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植物失水,B錯誤;
C、植物的蒸騰作用在把體內的水以水蒸氣的形式蒸發到大氣當中去的時候,是一種“泵”的原理,它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運輸,動力都是來自于植物的蒸騰作用,C正確;
D、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些無機鹽包括含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含磷、含鉀,D正確。
故選:B。
6.如圖為顯微鏡下蠶豆葉下表皮氣孔開閉的兩種狀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①表示氣孔打開,有利于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B.圖①表示氣孔閉合,有利于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C.圖②表示氣孔打開,有利于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D.圖②表示氣孔閉合,有利于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解答】解:AB、圖①表示氣孔打開,有利于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A正確、B錯誤;
CD、圖②表示氣孔閉合,不利于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CD錯誤;
故選:A。
7.一位農民種植番薯的產量總是比鄰近地低,懷疑地里可能缺乏某種肥料,他將地分成等面積的四塊,僅施肥不同,實驗結果如下表。據表判斷該種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  )
地塊




施肥情況
不施肥
磷、鉀肥
磷、氮肥
鉀、氮肥
番薯產量
30
kg
45
kg
31
kg
46
kg
A.氮肥
B.磷肥
C.鉀肥
D.無法確定
【解答】解: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鉀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長健壯,莖稈粗硬,增強病蟲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進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發達,增強抗寒抗旱能力;促進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飽滿。
由表中施肥情況可以看出,乙和丁都含有鉀肥,番薯產量較高,甲和丙不含鉀肥,番薯產量較低,所以該種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鉀肥。
故選:C。
8.農民在種植如圖三種農作物時,在保證作物正常生長的前提下,分別應該適當多施(  )
A.氮肥、磷肥、鉀肥
B.磷肥、氮肥、鉀肥
C.鉀肥、氮肥、磷肥
D.磷肥、鉀肥、氮肥
【解答】解: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莖葉旺盛生長,磷肥能夠促進花芽分化,提早開花結果,能使植物多開花多結果,促進幼苗根系生長和改善果實品質;鉀能促進植株莖稈健壯,改善果實品質,增強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實的糖分和維生素C的含量,有利有機物向植物儲存器官內轉運。所以西紅柿吃的是果實,需要含鱗的無機鹽;白菜吃的是葉要含氮的無機鹽,土豆屬于莖,需要含鉀的無機鹽。
故選:B。
9.將一個馬玲薯切削成圖示的形狀,然后放一小容器中,分別加入1、2兩種液體,過一會兒后,其液面發生圖示的變化,則關于1、2二種液體的說法最有可能的是(  )
A.1、2都是清水
B.1、2都是鹽水
C.1是清水,2是鹽水
D.1是鹽水,2是清水
【解答】解:觀察圖示可知,馬鈴薯內的1液體液面上升,馬鈴薯外面的2液體液面下降。所以馬鈴薯內的1液體濃度大于外面的2液體濃度,所以最有可能的是1是鹽水,2是清水。
故選:D。
10.如圖是果樹的一段枝條,長有大小相同的兩個果實。已對枝條的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了環剝。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A.果實B不能繼續長大,原因是切斷了運輸有機物的篩管
B.果實A能繼續長大,因為運輸有機物給A的通道未被切斷
C.枝條上1﹣4四處中,會出現明顯腫脹的部位是2處
D.枝條上部的葉片不會萎蔫,因為運輸水的通道未被切斷
【解答】解:我們知道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由許多管狀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如果對樹皮進行環割就相當于切斷了向下運輸有機物的篩管。有圖可以看出A周圍有葉子,葉制造的有機物能不斷送到A果實,可以得到豐富的營養物質,故可以繼續發育;B在其上下都進行了環割,使葉制造的有機物不能送到B果實,B得不到營養物質將停止發育而凋落。如果對莖進行環割,這樣營養物質就積存在節口上端,使節口上端出的形成層得到豐富的營養物質,細胞就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狀物,我們發現枝條上的1處會出現明顯腫脹。因為有機物通過篩管向下運輸,枝條上端的葉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到1處時受阻。而2~3之間沒有綠葉,基本不會制造有機物,所以3處不會明顯腫脹。4處雖然有綠葉但有機物通過篩管向下運輸,4處不會有有機物積存,所以4處也不會明顯腫脹。我們還可知道導管是植物體內木質部中主要輸導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而圖中的處理并沒有傷及木質部,所以植物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管道還在。枝條上部的葉片會得到水分和無機鹽不會因樹皮環剝而萎蔫,故C錯誤。
故選:C。
11.如圖是綠色植物植株、花、果實、種子的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  )
A.圖甲等農作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和篩管運輸到植物各處的
B.圖甲中的①和③分別是由圖丁中的②和③發育而來的
C.圖丙中的①和②分別是由圖乙中的⑤和⑥發育而來的
D.大豆油是烹調時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來自圖丁中的④子葉
【解答】解:從圖中可以看出:圖甲是種子的萌發形成的幼苗①葉、②莖、③根;圖乙是花的結構①柱頭、②花藥、③花絲、④花柱、⑤子房壁、⑥胚珠;圖丙是果實的結構①果皮、②種子;圖丁是種子的結構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⑤種皮。
A、植物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是沿導管運輸的,它位于維管束的木質部內,它的功能是把從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全身各器官,運輸方向自下而上;而葉片制造的有機物則是篩管自上而下運輸到根等其它器官的,故A的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B、圖甲中的①葉和③根分別是由圖丁中的②胚芽和③胚根發育而來的,故B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圖丙中的①果皮和②種子分別是由圖乙中的⑤子房壁和⑥胚珠發育而來的,故C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大豆油是烹調時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來自圖丁中的④子葉,因為大豆種子的營養物質儲存在子葉中,所以大豆油主要來自于圖丁中的4子葉,故D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2.無土栽培時需將植物的根浸泡在溶質質量分數為
a%的營養液中,假設植物根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b%,要使植物正常生長,a%與b%的關系是(  )
A.a%<b%
B.a%>b%
C.a%=b%
D.無



【解答】解:當細胞液的濃度大于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當細胞液的濃度小于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失水。因此,要使植物正常生長,根毛細胞液濃度大于營養液濃度,植物才能正常吸水,故A正確。
故選:A。
13.如圖所示為移栽樹木時采取的一些新方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營養液的運輸方向是自下向上
B.給樹輸液時針頭應插入木質部的篩管中
C.布設通氣管有利于根進行呼吸作用
D.樹苗移栽過程中根系受到傷害會影響水和無機鹽的吸收
【解答】解:A、營養液的成分是水和無機鹽,運輸方向是自下向上,正確;
B、木質部內有木纖維和導管。導管可以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木纖維起支持作用,因此給樹輸液時針頭應插入木質部的導管中,錯誤;
C、布設通氣管讓根部更加通風透氣,有利于根進行呼吸作用,正確;
D、根尖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樹苗移栽過程中根系受到傷害,會影響水和無機鹽的吸收,正確。
故選:B。
14.小明發現自家農田里的小麥葉色發黃,植株矮小。他應該施用的化肥是(  )
A.CO(NH2)2
B.K2CO3
C.Ca(H2PO4)2
D.KCl
【解答】解:小麥葉色發黃、植株矮小,說明土壤中缺乏氮元素,應該向土壤中施加含有氮元素的化肥。
A、CO(NH2)2屬于氮肥,故A正確;
B、K2CO3屬于鉀肥,故B錯;
C、Ca(H2PO4)2屬于磷肥,故C錯;
D、KCl屬于鉀肥,故D錯。
故選:A。
15.有詩云:“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中蘊含了科學道理:落在地上的“紅”(花瓣)通過微生物分解,產生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等物質重新被植物吸收。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落“紅”的植物屬于被子植物
B.花瓣中的有機物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
C.二氧化碳能進入植物葉肉細胞的葉綠體用于光合作用
D.水和無機鹽能通過篩管運輸
【解答】解:A、只有被子植物具有花這個器官,落“紅”指花瓣,所以落“紅”的植物屬于被子植物,A正確;
B、植物體內的有機物,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B正確;
C、氣孔是氣體進出葉片的窗口,所以二氧化碳能進入植物葉肉細胞的葉綠體用于光合作用,C正確;
D、水和無機鹽能通過導管運輸,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D錯誤。
故選:D。
16.樹木在移栽過程中,其根部容易受到損傷,往往導致部分樹木在移栽后不能吸收足夠的水分而死亡。如圖所示,園林工人給移栽后的樹木“掛吊瓶”,補充水和無機鹽,可以有效提高成活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夏季移栽樹木的成活率較高
B.此類吊瓶的針頭應插入到樹干中的木質部
C.吊瓶補充的水分主要用于樹木的光合作用
D.為提高移栽樹木的成活率,移栽樹木時應盡量多地保留樹葉
【解答】解:A、在夏季溫度較高,植物的蒸騰作用旺盛,移栽樹木的成活率較低,在春、秋季移栽樹木的成活率較高,A錯誤;
B、木質部內有木纖維和導管。導管可以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木纖維起支持作用,因此“掛吊瓶”補充水和無機鹽,以提高成活率,吊瓶的針頭應插到莖的木質部中,B正確;
C、吊瓶補充的水分主要用于樹木的蒸騰作用,C錯誤;
D、移栽樹木時應去掉部分樹葉,降低其蒸騰作用,提高移栽樹木的成活率,D錯誤。
故選:B。
17.如圖是李梅同學觀察到的葉片橫切面結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在葉片的結構中起輸導作用的③
B.⑦的打開和關閉是由⑥控制的
C.②比④制造的有機物要多
D.多數植物的⑦主要分布在葉片的①上
【解答】解:(1)在葉片中具有輸導作用的是導管和篩管,導管把水分和無機鹽從根運向莖和葉,篩管把葉制造的有機物運到莖和根等部位,它們都位于③葉脈中。A正確;
B、葉片能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是表皮內的⑦氣孔,它是由半月形的⑥保衛細胞圍成,保衛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控制著氣孔的開和閉。B正確;
C、②是柵欄組織、含葉綠體較多;④是海綿組織,含葉綠體較少,它們都屬于葉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所以②比④制造的有機物要多,C正確;
D、⑦氣孔在⑤下表皮分布較多,D錯誤。
故選:D。
二.實驗探究題(共2小題)
18.小歡在研究某植物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密度(單位面積氣孔數目)時,采取了如下方法。
方法1:取3株大小、來源相同、具有等量葉片的該植物嫩枝,依圖甲所示方法處理。
方法2:用顯微鏡觀察該植物同一葉片的上、下表皮裝片并統計氣孔的數目。
請回答問題:
(1)在方法1中,實驗開始時,先將各裝置的質量調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時測一次各裝置質量,直至實驗結束。
①該實驗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 防止水分蒸發 。
②該實驗結束時,A、B、C裝置的總質量分別為mA、mB、mC.若該植物葉片的下表皮氣孔密度比上表皮大,則mC﹣mB < (填“>”“<”或“=”)mB﹣mA。
(2)在方法2中,若要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則圖乙中關于顯微鏡的部分操作,正確的順序是 ②①③ (填寫圖乙中的序號)。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保衛細胞比葉片表皮細胞多了 葉綠體 (填細胞內結構的名稱),故能進行光合作用。
【解答】解:(1)①該實驗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防止水分蒸發
②A葉片不處理蒸騰作用最大,因此mA最小,B葉片下表面涂上凡士林,只用氣孔少的上表面進行蒸騰作用,因此mB大于mA,C葉片兩面涂上凡士林,不進行蒸騰作用,因此mc最大。因此“該實驗結束時,A、B、C裝置的總質量分別為mA、mB、mc.若該植物葉片的下表皮氣孔密度比上表皮大”,則mc﹣mB<mB﹣mA(選填“>”、“<”或“=”)。
(2)“在方法1中,若要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則圖乙中關于顯微鏡的部分操作步驟是”②對光、放置玻片標本、①鏡筒下降,注視物鏡、③鏡筒上升尋找物像,因此正確的順序是②①③(填寫圖乙中的序號)。保衛細胞有葉綠體,表皮細胞沒有葉綠體,因此“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保衛細胞比葉片表皮細胞多了葉綠體(填細胞內結構的名稱),故能進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為:
(1)①防止水分蒸發;②<
(2)②①③;葉綠體
19.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實驗中,某研究小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發現該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繼出現了同位素14C(如圖甲,黑色部分表示檢
測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據此回答:
(1)14CO2主要是通過圖乙中 氣孔 結構,進入到葉片中。
(2)寫出14CO2在葉肉細胞中被合成有機物的文字表達式 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量)+氧氣 。
(3)植物葉肉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有 葉綠體和線粒體 。
(4)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對維持生物圈的 碳﹣氧 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解答】解:(1)保衛細胞總是兩兩相對而生,圍成的空腔是氣孔,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氣孔就張開,反之氣孔就關閉。當氣孔張開時,葉片內的水分吸收熱量變成水蒸氣,經氣孔擴散到外界空氣中。因此,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所以14CO2是通過氣孔進入葉片內的。
(2)14CO2在葉肉細胞中被合成有機物,即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量)+氧氣。
(3)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有葉綠體和線粒體。線粒體是廣泛存在于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的細胞器,是細胞呼吸產生能量的主要場所。葉綠體是綠色植物細胞中廣泛存在的一種含有葉綠素等色素的質體,是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植物葉肉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有葉綠體和線粒體。
(4)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氣體形式排到大氣中,同時還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維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即碳﹣氧平衡。
故答案為:(1)氣孔;
(2)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量)+氧氣;
(3)葉綠體和線粒體;
(4)碳﹣氧。
三.解答題(共1小題)
20.圖一ABCD表示綠色植物進行的部分生理過程,圖二表示葉片中的一個細胞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問題:(示例:[⑥]葉綠體)
(1)圖一中,原料或產物無需通過氣孔進出的生理過程是 A (填字母),其中可拉動水分從根到達葉片的動力主要來自植物的[ C ] 蒸騰作用 (填生理過程)。
(2)圖一中,能為植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生理過程是 B (填字母),該生理過程主要在圖二的[ ⑦ ] 線粒體 中進行。D生理過程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 碳﹣氧 平衡。
(3)請指出圖二細胞與圖一進行A過程的根細胞在能量轉換器上的不同點 前者有葉綠體,后者無葉綠體 。
【解答】解:(1)圖一中,A過程表示根吸收的水和無機鹽,通過莖中的導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其他部位,原料或產物無需通過氣孔進出,其中根吸收水的動力主要來自植物的C蒸騰作用,此時植物體內水分散失的門戶是葉片中的氣孔,由保衛細胞構成。
(2)圖一中,B生理過程表示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此生理過程能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該生理過程主要在圖二的⑦線粒體中進行。
D生理過程表示光合作用,場所是圖二中的⑥葉綠體,光合作用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圖二細胞的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線粒體和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而A過程的根細胞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和線粒體,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為:
(1)A;C;蒸騰作用;
(2)B;⑦;線粒體;碳﹣氧;
(3)前者有葉綠體,后者無葉綠體。專題04 無機鹽和水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知識點回顧】
1.根:根尖由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根毛區組成。________是植物吸水最主要的部位。
2.莖:莖由樹皮、________、木質部、________等組成。
樹皮具有保護作用,其中韌皮部中有輸導________。有機物在葉中形成后,在莖的樹皮中由上而下地運輸。
木質部中有輸導________。水分和無機鹽在莖中央的導管中自下而上地向枝端運輸。
3.葉:葉片由葉表皮、葉肉、葉脈組成。表皮上有半月形的________,保衛細胞中間的小孔是________。
如圖是葉片結構示意圖,a指的是葉脈,有輸導和支持作用;b指的是表皮,有保護作用;c指的是葉肉,有制造和貯藏營養的作用。
植物的一生中需要量最大的是________等元素。不同的元素對植物生長起不同的作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長期需求量也不同。
無機鹽
對植物的作用
缺乏的癥狀

使枝葉茂盛
矮小瘦弱,葉片發黃

促進生長發育和開花,使果實、種子的成熟提早
生長緩慢,矮小,葉暗綠,花、果實、種子少

使莖稈堅韌,塊根肥大
莖稈細弱、易倒伏,葉黃
考點3 說出植物體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利用和散失過程
1.吸收
(1)吸收方式:主要是________。
(2)吸收部位:器官——________,主要區域——根尖的________。
(3)吸收條件:根毛細胞中的細胞液濃度________土壤溶液濃度。
2.運輸
(1)運輸的部位是木質部中的________。
(2)植物體內的水分運輸是自下而上的,從根→莖→葉。
3.利用和散失
(1)利用:約1%用于________。
(2)散失:約99%用于________。
4.蒸騰作用
(1)蒸騰作用概念:進入植物體內的水分以________的形式通過植物的葉散失到體外的現象。
(2)氣孔和保衛細胞
氣孔是兩個半月形保衛細胞之間的小孔,是葉片蒸騰作用時水蒸氣散失的通道,也是二氧化碳和氧氣進出葉片的通道。一般植物葉片下表皮的氣孔多于上表皮。
(3)蒸騰作用的應用
①帶土移栽,適量澆水,增強吸水的功能。
②剪去部分枝葉,遮陽,盡量在傍晚移栽——減弱蒸騰作用,防止植物失水枯死。
(4)蒸騰作用的意義
①有效降低葉片溫度;②根部吸水的主要動力;③有利于植物對水的吸收和運輸;④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例題精析】
例1.(2020?衢州)用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縱切片,視野如圖所示。視野中的區域位于根尖結構的(  )
A.根冠
B.分生區
C.伸長區
D.根毛區
例2.(2019?泰安)某興趣小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鮮枝條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實驗處理如圖所示,甲是去掉葉片的枝條。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試管中的水分自然蒸發,影響實驗效果
B.裝置甲和丁組合,可探究葉片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C.裝置乙和丙組合,可探究氣孔在葉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
D.乙、丙、丁中,水分通過莖和葉脈中的篩管,由葉表面的氣孔散失到大氣
例3.(2019?廣東)無機鹽在植物體內運輸的基本路徑是(  )
A.葉中導管→莖中導管→根中導管
B.根中導管→莖中導管→葉中導管
C.葉中篩管→莖中篩管→根中篩管
D.根中篩管→莖中篩管→葉中篩管
例4.(2018?廣州)將兩株生長狀況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別用土壤浸出液和蒸餾水培養幾周,其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變量是水分多少
B.植株的正常生長需要無機鹽
C.實驗變量是光照時間
D.植株的正常生長只需要水分
例5.(2018?海南)如圖是葉片的結構示意圖。圖中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是(  )
A.1
B.2
C.3
D.4
例6.(2019?云南)根據資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種莊稼要施肥,養花種草也要施肥。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無機鹽。下表中A和B是分別適用于栽培葉用蔬菜和莖用蔬菜的兩種培養液。
A培養液的質量濃度/mg?L﹣1
(適用于栽培葉用蔬菜)
B培養液的質量濃度/mg?L﹣1
(適用于栽培莖用蔬菜)
含氮的無機鹽
2810
2000
含磷的無機鹽
130
250
含鉀的無機鹽
790
960
為了進一步探究含氮的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某生物學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將等量的小石子(不能為植物提供無機鹽)裝入20只容器中,每只容器各栽入一株生長狀況相同的番茄幼苗。對其中10株每天只澆自來水,另10株每天除了澆等量的自來水外,還施加適量含氮的無機鹽。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結果如圖所示。
(1)分析表中數據可知,葉用蔬菜比莖用蔬菜需要更多含氮的無機鹽,而莖用蔬菜比葉用蔬菜需要更多含磷的和含 
 的無機鹽。
(2)表中,A培養液不同種類無機鹽的含量不同,這說明 
 。
(3)該生物學興趣小組的實驗變量是 
 ,除該變量外,其他實驗條件都應 
 且適宜。
(4)實驗中,如果每組只選用一株番茄幼苗,這樣設計科學嗎? 
 。
(5)一段時間后,兩株番茄幼苗的大小和顏色有明顯的差異,這說明 
 。
例7.(2020?臺州)某地區發現一種未知植物的化石,科學家通過技術手段確定該植物葉片在生命活動中總是處于卷曲狀態,如圖為其顯微結構示意圖。
(1)該葉片中的葉綠體主要分布在 
 (選填“上”或“下”)表皮附近,這樣更有利于進行光合作用。
(2)科學家猜測該植物具有很強的保水能力,以下支持這一猜測的有 
 。
A.氣孔著生部位向內凹陷
B.葉片卷起,水蒸氣可以積聚在卷起的葉片內
C.葉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絨毛,能降低葉下表皮附近的空氣流動速度
例8.(2019?昆明)為探究“葉在植物蒸騰作用中的作用”,研究者設計了A、B兩個裝置進行對照實驗(如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的結論是: 
 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器官,判斷依據是 
 。
(2)為確保實驗結果的可靠性,B組①處應滴加等量的 
 (填“油滴”或“清水”)。
(3)要探究植物呼吸作用是否釋放二氧化碳,可選用B組實驗裝置,但要將其中的透明塑料袋換成 
 色塑料袋。
(4)要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淀粉,也可選用B組實驗裝置,但要先將其放在 
 處一晝夜,使葉片中原來貯存的淀粉轉運和消耗掉。
例9.(2019?紹興)夏至前后,楊梅成熟,楊梅園里楊梅掛滿枝頭,喜迎游客前來品嘗采摘。
(1)楊梅樹生長所需的水和無機鹽經根吸收后通過木質部中的 
 向上運輸。
(2)品嘗楊梅時,游客感到口味鮮甜的過程為:味覺感受器→傳入神經→ 
 。
(3)患糖尿病的某游客過量食用楊梅后血糖含量明顯升高,為降低血糖濃度需要注射胰島素,胰島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的原因是 
 。
例10.(2019?寧波)將兩株生長狀況相似的新鮮綠蘿分別放入兩個相同的水培裝置,同時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圖所示。立即將甲裝置放在陽光下,乙裝置放在黑暗環境下,其它條件相同且適宜,都放置4小時。
(1)實驗后發現,兩塑料袋內壁都有小水珠,裝置內液面都下降。這主要是植物的 
 作用引起的。
(2)實驗后,用儀器測定兩塑料袋內的氣體含量,發現氧氣含量較高的是 
 (填“甲”或“乙”)裝置。
(3)與實驗前相比,乙裝置中綠蘿的有機物總量會 
 。(填“增加”“減少”或“不變”)
【習題鞏固】
一.選擇題(共17小題)
1.植物體內細胞之間相互聯系、各器官之間相互聯系的結構分別是(  )
A.篩管和細胞質
B.導管和細胞膜
C.胞間連絲和維管束
D.胞間連絲、木纖維和韌皮纖維
2.如圖表示通過測量一段樹枝(例如柳樹)的吸水情況來研究蒸騰作用的實驗裝置。裝置是連通的、內裝有清水,并用白熾燈照射。下列預測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
A.該裝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響柳樹枝條蒸騰作用速率的因素
B.在無風且潮濕的空氣中,小氣泡將緩慢地向左移動
C.在高溫及干燥的空氣中,小氣泡將快速地向左移動
D.單位時間內消耗水的量,就是該柳樹枝條蒸騰的水量
3.如圖表示兩類不同植物在一天中的氣孔張開面積大小變化情況。據圖進行了下列判斷,其中錯誤的是(  )
A.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比較符合曲線Ⅱ
B.Ⅱ植物白天吸收水分遠多于夜間
C.極度干旱環境下的植物氣孔生理比較符合曲線Ⅰ
D.Ⅰ植物主要在夜間利用CO2
4.玉米植株從大氣中獲得并用于代謝活動的元素是(  )
A.氫
B.氧
C.磷
D.氮
5.根是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根部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區域是根毛區
B.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植物吸水
C.葉片的蒸騰作用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動力
D.氮、磷、鉀是植物所需的主要無機鹽
6.如圖為顯微鏡下蠶豆葉下表皮氣孔開閉的兩種狀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①表示氣孔打開,有利于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B.圖①表示氣孔閉合,有利于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C.圖②表示氣孔打開,有利于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D.圖②表示氣孔閉合,有利于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7.一位農民種植番薯的產量總是比鄰近地低,懷疑地里可能缺乏某種肥料,他將地分成等面積的四塊,僅施肥不同,實驗結果如下表。據表判斷該種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  )
地塊




施肥情況
不施肥
磷、鉀肥
磷、氮肥
鉀、氮肥
番薯產量
30
kg
45
kg
31
kg
46
kg
A.氮肥
B.磷肥
C.鉀肥
D.無法確定
8.農民在種植如圖三種農作物時,在保證作物正常生長的前提下,分別應該適當多施(  )
A.氮肥、磷肥、鉀肥
B.磷肥、氮肥、鉀肥
C.鉀肥、氮肥、磷肥
D.磷肥、鉀肥、氮肥
9.將一個馬玲薯切削成圖示的形狀,然后放一小容器中,分別加入1、2兩種液體,過一會兒后,其液面發生圖示的變化,則關于1、2二種液體的說法最有可能的是(  )
A.1、2都是清水
B.1、2都是鹽水
C.1是清水,2是鹽水
D.1是鹽水,2是清水
10.如圖是果樹的一段枝條,長有大小相同的兩個果實。已對枝條的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了環剝。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A.果實B不能繼續長大,原因是切斷了運輸有機物的篩管
B.果實A能繼續長大,因為運輸有機物給A的通道未被切斷
C.枝條上1﹣4四處中,會出現明顯腫脹的部位是2處
D.枝條上部的葉片不會萎蔫,因為運輸水的通道未被切斷
11.如圖是綠色植物植株、花、果實、種子的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  )
A.圖甲等農作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和篩管運輸到植物各處的
B.圖甲中的①和③分別是由圖丁中的②和③發育而來的
C.圖丙中的①和②分別是由圖乙中的⑤和⑥發育而來的
D.大豆油是烹調時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來自圖丁中的④子葉
12.無土栽培時需將植物的根浸泡在溶質質量分數為
a%的營養液中,假設植物根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b%,要使植物正常生長,a%與b%的關系是(  )
A.a%<b%
B.a%>b%
C.a%=b%
D.無



13.如圖所示為移栽樹木時采取的一些新方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營養液的運輸方向是自下向上
B.給樹輸液時針頭應插入木質部的篩管中
C.布設通氣管有利于根進行呼吸作用
D.樹苗移栽過程中根系受到傷害會影響水和無機鹽的吸收
14.小明發現自家農田里的小麥葉色發黃,植株矮小。他應該施用的化肥是(  )
A.CO(NH2)2
B.K2CO3
C.Ca(H2PO4)2
D.KCl
15.有詩云:“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中蘊含了科學道理:落在地上的“紅”(花瓣)通過微生物分解,產生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等物質重新被植物吸收。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落“紅”的植物屬于被子植物
B.花瓣中的有機物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
C.二氧化碳能進入植物葉肉細胞的葉綠體用于光合作用
D.水和無機鹽能通過篩管運輸
16.樹木在移栽過程中,其根部容易受到損傷,往往導致部分樹木在移栽后不能吸收足夠的水分而死亡。如圖所示,園林工人給移栽后的樹木“掛吊瓶”,補充水和無機鹽,可以有效提高成活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夏季移栽樹木的成活率較高
B.此類吊瓶的針頭應插入到樹干中的木質部
C.吊瓶補充的水分主要用于樹木的光合作用
D.為提高移栽樹木的成活率,移栽樹木時應盡量多地保留樹葉
17.如圖是李梅同學觀察到的葉片橫切面結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在葉片的結構中起輸導作用的③
B.⑦的打開和關閉是由⑥控制的
C.②比④制造的有機物要多
D.多數植物的⑦主要分布在葉片的①上
二.實驗探究題(共2小題)
18.小歡在研究某植物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密度(單位面積氣孔數目)時,采取了如下方法。
方法1:取3株大小、來源相同、具有等量葉片的該植物嫩枝,依圖甲所示方法處理。
方法2:用顯微鏡觀察該植物同一葉片的上、下表皮裝片并統計氣孔的數目。
請回答問題:
(1)在方法1中,實驗開始時,先將各裝置的質量調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時測一次各裝置質量,直至實驗結束。
①該實驗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 
 。
②該實驗結束時,A、B、C裝置的總質量分別為mA、mB、mC.若該植物葉片的下表皮氣孔密度比上表皮大,則mC﹣mB 
 (填“>”“<”或“=”)mB﹣mA。
(2)在方法2中,若要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則圖乙中關于顯微鏡的部分操作,正確的順序是 
 (填寫圖乙中的序號)。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保衛細胞比葉片表皮細胞多了 
 (填細胞內結構的名稱),故能進行光合作用。
19.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實驗中,某研究小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發現該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繼出現了同位素14C(如圖甲,黑色部分表示檢
測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據此回答:
(1)14CO2主要是通過圖乙中 
 結構,進入到葉片中。
(2)寫出14CO2在葉肉細胞中被合成有機物的文字表達式 
 。
(3)植物葉肉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有 
 。
(4)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對維持生物圈的 
 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三.解答題(共1小題)
20.圖一ABCD表示綠色植物進行的部分生理過程,圖二表示葉片中的一個細胞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問題:(示例:[⑥]葉綠體)
(1)圖一中,原料或產物無需通過氣孔進出的生理過程是 
 (填字母),其中可拉動水分從根到達葉片的動力主要來自植物的[ 
 ] 
 (填生理過程)。
(2)圖一中,能為植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生理過程是 
 (填字母),該生理過程主要在圖二的[ 
 ] 
 中進行。D生理過程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3)請指出圖二細胞與圖一進行A過程的根細胞在能量轉換器上的不同點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奎屯市| 文成县| 瑞昌市| 双江| 望江县| 库车县| 响水县| 耒阳市| 庆云县| 木兰县| 天镇县| 特克斯县| 同德县| 常德市| 景宁| 瑞昌市| 乌什县| 余姚市| 万宁市| 寻甸| 五常市| 商河县| 大冶市| 那坡县| 玛曲县| 嘉峪关市| 互助| 景洪市| 蓬溪县| 湘乡市| 信丰县| 海城市| 吉木萨尔县| 大厂| 马关县| 长泰县| 五华县| 玛多县| 卓资县| 白山市| 高青县|